明末永昌 第299章 同为汉奸,相煎何急
在洪承畴下定决心和孔有德那几人切割的决心之后不久,祖大寿也从更北边的雅克萨回到了瑷珲城。
祖大寿此番往北走是为了招降一众索伦诸部。
他的招降也很顺利,索伦诸部在清军撤走投入辽东边墙内之后就一直有些惶恐,他们担心没人罩着的话罗刹人会卷土重来,那对于索伦诸部来说将是一场泼天大祸。
这时候祖大寿的到来让索伦诸部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因此祖大寿也轻易地收服了索伦诸部,连清廷设立索伦营都统安可什也率领索伦营“归降大明”。
祖大寿率军返回瑷珲城之后不久,洪承畴把事情和他讲了,祖大寿没有多想,立刻就同意了洪承畴的计划:
干掉孔有德这几个家伙,洗白自己。
“反正不是第一次干他们了,”祖大寿冷冷地说道,“当年咱们关宁军能在山东干这群废物一次,就能干他们第二次。”
祖大寿当下和洪承畴立刻议定计划,准备等到孔有德几人回来的时候突然发难杀掉孔有德几人,然后再清理掉他们的亲信,最后兼并几人的部队。
说来也巧,洪承畴和祖大寿两人定下计划之后不久,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三人就从东边回来了:
他们出发去东边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永宁寺碑:
黑龙江一带的索伦诸部都说先辈们给他们讲过,曾经有个大皇帝派遣使者招抚索伦诸部的故事,先辈们对于所谓的大皇帝相当崇敬,而传说中大皇帝的使者留下了一个石碑,这就是传说中的永宁寺碑。
孔有德几人于是觉得如果能得到永宁寺碑,就能真正收服一众索伦诸部,那时候就能在黑龙江流域站住脚了。
历史上的永宁寺碑有两块,一块是亦失哈于永乐十一年(1413)建永宁寺时所修,第二块则是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亦失哈第九次巡视奴儿干都司时,见永宁寺已毁,便在第二年重建了永宁寺,并又立一块碑,铭刻《重建永宁寺记》碑文,以记其事。
后来明廷撤奴儿干都司,没有人维护的永宁寺渐渐破损,再加上清廷出于政治目的坚持认为明朝疆域“东尽于开原、铁岭”,并为此大量删毁关于奴儿干都司的史料,导致永宁寺碑湮没于历史之中。
等到永宁寺碑再度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外东北已经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
最终俄国人出于某种目的最终彻底毁掉了永宁寺,并将永宁寺碑搬走,且没有妥善保管,后世永宁寺碑的碑文已经变得非常模糊,有些内容甚至已经无法看清。
话说回来,孔有德几人这次没有找到永宁寺,不过他们并不着急,石碑又不会移动,下次带上几个索伦老人一起去找就行了。
不过等到孔有德一众人回到瑷珲的时候,耿仲明率先发现了不对劲:
“不对,那些关宁兵的眼神不对。”
耿仲明的话引起了孔有德和尚可喜的警觉,他们可是一直防着祖大寿和洪承畴的: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没有朝廷压着,无论是孔有德这几人,还是祖大寿和洪承畴,都清楚对方不是什么值得信任的对象。
只见关宁军士兵的眼神充满杀气,一副随时准备动手的样子。
孔有德和尚可喜立刻让士兵们摆出了阵势,另一边祖大寿看着城外严阵以待的军阵,皱起了眉头,暗骂了一句,“这群王八蛋还真是警觉。”
过了一阵,瑷珲城中没有什么动静,孔有德迟疑了一下,准备派人去探探情况:
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和祖大寿火并,因为大概率打不过祖大寿……
不久使者回来通报,说洪承畴请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入城谈事,孔有德三人互相看了一阵,立刻明白,这群王八蛋想要搞事。
无奈现在己方士兵正处于急需吃饭睡觉的状态,孔有德很无奈,最后他干脆明牌了:
“去告诉祖大寿,弟兄们现在缺少粮草,只要他给足粮草,我们可以离开瑷珲城。”
尚可喜和耿仲明看向孔有德,孔有德无奈,说道,“我们打不过祖大寿的,惹不起躲得起。”
尚可喜和耿仲明默然,他们知道孔有德说的有道理,眼下只能这样了。
很快使者把孔有德的话带给了祖大寿,祖大寿则立马找到洪承畴,对洪承畴说道,“督师,孔有德说只要我们给他们一笔粮食草料,他们立刻就走,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洪承畴眯着眼睛想了一阵,如果可以不用打自然是最好的,一来大家伙都是汉奸,同为汉奸,相煎何急。
二来打仗是要死人的,这鬼地方,补充兵力可不容易,那些个索伦部落被清军抽调多年,人丁早已变得相当有限。
想了一阵,洪承畴说道,“孔有德他们能这么想最好,给他们一笔粮食,如果他们真的识趣离开,就不要追。”
祖大寿听了洪承畴的话皱了皱眉头,说道,“督师,这样会不会养虎为患?”
洪承畴看出祖大寿还是是想一鼓作气火并孔有德几人,便对他说道,
“眼下能少死人就尽量少死人,不然人少了谁知道李自成会不会变卦。”
祖大寿斟酌一下,说道,“可是吞并那群东江叛徒之后,咱们不是能得到更多人吗?”
洪承畴摇摇头,“心非向我之兵,要之何用?”
祖大寿最终还是被洪承畴说服了,他派人从王一鸣上次运来的物资中抽调出一部分,送给了孔有德几人。
孔有德几人但也干脆,收了物资粮草之后便转向西边而去。
“咱们下一步去哪?”尚可喜皱了皱眉头,说道,“总不能一直瞎逛。”
孔有德似乎已经想到了这一天,他说道,“去北海(贝加尔湖),我打听过了,北海水源充足,且鱼群繁密,附近又有大片森林和耕地,足以养活大军。”
耿仲明和尚可喜互看了一眼,不禁感叹还是孔有德心思缜密,看起来早就做足了准备。
祖大寿此番往北走是为了招降一众索伦诸部。
他的招降也很顺利,索伦诸部在清军撤走投入辽东边墙内之后就一直有些惶恐,他们担心没人罩着的话罗刹人会卷土重来,那对于索伦诸部来说将是一场泼天大祸。
这时候祖大寿的到来让索伦诸部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因此祖大寿也轻易地收服了索伦诸部,连清廷设立索伦营都统安可什也率领索伦营“归降大明”。
祖大寿率军返回瑷珲城之后不久,洪承畴把事情和他讲了,祖大寿没有多想,立刻就同意了洪承畴的计划:
干掉孔有德这几个家伙,洗白自己。
“反正不是第一次干他们了,”祖大寿冷冷地说道,“当年咱们关宁军能在山东干这群废物一次,就能干他们第二次。”
祖大寿当下和洪承畴立刻议定计划,准备等到孔有德几人回来的时候突然发难杀掉孔有德几人,然后再清理掉他们的亲信,最后兼并几人的部队。
说来也巧,洪承畴和祖大寿两人定下计划之后不久,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三人就从东边回来了:
他们出发去东边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永宁寺碑:
黑龙江一带的索伦诸部都说先辈们给他们讲过,曾经有个大皇帝派遣使者招抚索伦诸部的故事,先辈们对于所谓的大皇帝相当崇敬,而传说中大皇帝的使者留下了一个石碑,这就是传说中的永宁寺碑。
孔有德几人于是觉得如果能得到永宁寺碑,就能真正收服一众索伦诸部,那时候就能在黑龙江流域站住脚了。
历史上的永宁寺碑有两块,一块是亦失哈于永乐十一年(1413)建永宁寺时所修,第二块则是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亦失哈第九次巡视奴儿干都司时,见永宁寺已毁,便在第二年重建了永宁寺,并又立一块碑,铭刻《重建永宁寺记》碑文,以记其事。
后来明廷撤奴儿干都司,没有人维护的永宁寺渐渐破损,再加上清廷出于政治目的坚持认为明朝疆域“东尽于开原、铁岭”,并为此大量删毁关于奴儿干都司的史料,导致永宁寺碑湮没于历史之中。
等到永宁寺碑再度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外东北已经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
最终俄国人出于某种目的最终彻底毁掉了永宁寺,并将永宁寺碑搬走,且没有妥善保管,后世永宁寺碑的碑文已经变得非常模糊,有些内容甚至已经无法看清。
话说回来,孔有德几人这次没有找到永宁寺,不过他们并不着急,石碑又不会移动,下次带上几个索伦老人一起去找就行了。
不过等到孔有德一众人回到瑷珲的时候,耿仲明率先发现了不对劲:
“不对,那些关宁兵的眼神不对。”
耿仲明的话引起了孔有德和尚可喜的警觉,他们可是一直防着祖大寿和洪承畴的: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没有朝廷压着,无论是孔有德这几人,还是祖大寿和洪承畴,都清楚对方不是什么值得信任的对象。
只见关宁军士兵的眼神充满杀气,一副随时准备动手的样子。
孔有德和尚可喜立刻让士兵们摆出了阵势,另一边祖大寿看着城外严阵以待的军阵,皱起了眉头,暗骂了一句,“这群王八蛋还真是警觉。”
过了一阵,瑷珲城中没有什么动静,孔有德迟疑了一下,准备派人去探探情况:
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和祖大寿火并,因为大概率打不过祖大寿……
不久使者回来通报,说洪承畴请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入城谈事,孔有德三人互相看了一阵,立刻明白,这群王八蛋想要搞事。
无奈现在己方士兵正处于急需吃饭睡觉的状态,孔有德很无奈,最后他干脆明牌了:
“去告诉祖大寿,弟兄们现在缺少粮草,只要他给足粮草,我们可以离开瑷珲城。”
尚可喜和耿仲明看向孔有德,孔有德无奈,说道,“我们打不过祖大寿的,惹不起躲得起。”
尚可喜和耿仲明默然,他们知道孔有德说的有道理,眼下只能这样了。
很快使者把孔有德的话带给了祖大寿,祖大寿则立马找到洪承畴,对洪承畴说道,“督师,孔有德说只要我们给他们一笔粮食草料,他们立刻就走,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洪承畴眯着眼睛想了一阵,如果可以不用打自然是最好的,一来大家伙都是汉奸,同为汉奸,相煎何急。
二来打仗是要死人的,这鬼地方,补充兵力可不容易,那些个索伦部落被清军抽调多年,人丁早已变得相当有限。
想了一阵,洪承畴说道,“孔有德他们能这么想最好,给他们一笔粮食,如果他们真的识趣离开,就不要追。”
祖大寿听了洪承畴的话皱了皱眉头,说道,“督师,这样会不会养虎为患?”
洪承畴看出祖大寿还是是想一鼓作气火并孔有德几人,便对他说道,
“眼下能少死人就尽量少死人,不然人少了谁知道李自成会不会变卦。”
祖大寿斟酌一下,说道,“可是吞并那群东江叛徒之后,咱们不是能得到更多人吗?”
洪承畴摇摇头,“心非向我之兵,要之何用?”
祖大寿最终还是被洪承畴说服了,他派人从王一鸣上次运来的物资中抽调出一部分,送给了孔有德几人。
孔有德几人但也干脆,收了物资粮草之后便转向西边而去。
“咱们下一步去哪?”尚可喜皱了皱眉头,说道,“总不能一直瞎逛。”
孔有德似乎已经想到了这一天,他说道,“去北海(贝加尔湖),我打听过了,北海水源充足,且鱼群繁密,附近又有大片森林和耕地,足以养活大军。”
耿仲明和尚可喜互看了一眼,不禁感叹还是孔有德心思缜密,看起来早就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