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 第173章 引猴下树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第173章 引猴下树

    对于朱令赟的小心思,李煜并不反感,毕竟,个人利益、大局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他会更加用心做事。

    “朱虞侯,若不调动清源军,你可有好主意?”

    李煜一问,朱令赟脸一红,他无意中瞥见了李元清、刘崇谅两人脸上的戏谑之色。

    这也难怪,自己刚刚说过,攻打南汉不能绕开清源军,如今一听说要让渡给留从效一些地盘,又立即改口,前后变化,堪称“变色龙”。

    “这……末将以为,刘参议之计可行!”

    李煜再问,林仁肇、何敬洙等人也表示赞同,毕竟,真要打海战,就要从长江出海口运兵,不论路途是否顺利,光是粮食给养就很难保障。

    绕来绕去,还是要屯兵虔州,这也是无奈之举。

    其一,“马楚”(湖南)地盘上,虽然已经没有较大的割据势力,可不代表没有反抗力量,昔日,南唐与马楚一战,南唐本来已经拿下了楚地全境,却因为失去民心、将领作乱,硬生生把吞下去的一块肥肉又吐出来。两国之间积怨已久,从湖南地界攻打南汉是行不通的。

    其二,岭南地形制约,从广西境内的越城岭,一路向东包括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陵,“五岭”阻隔之下,为南汉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南唐虔州位于最东侧大庾陵“缺口”上,虔州向东直线距离一百多公里,就是瑞金。当年,教员率领红军长征行走的路线,就包括“五岭逶迤腾细浪”的一路,从瑞金出发,最先翻过去的就是大庾岭,然后深入两广、湖南、江西、云贵等地,最终到达甘肃会宁。

    既然如此,也就别磨蹭了。

    李煜开口:“此番作战,本王册封林将军为招讨使,各位可有意见?”

    一般来说,领头的提出了方案,询问属下意见,那就不应该有意见。这跟单位领导开会“搞民主探讨”是一样的,领导只不过换一种形式,让大家同意他的要求而已。

    但是,朱令赟有意见,意见还很大。

    “太子殿下,林将军骁勇善战、谋略精通,只是此番南下,牵扯到前闽的地盘与旧臣……末将唯恐林将军被束缚手脚。”

    朱令赟的一席话,牵出“三家分闽”的事情来,闽国覆灭,南唐得到建州、汀州等地盘,吴越趁虚而入占领了福州,置于泉州、漳州则被原本的闽国将领留从效占据。

    话里话外,暗示林仁肇回到“闽国故地”之后,可能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来,比如临场叛变。

    林仁肇是火爆脾气,归顺南唐以来,也最忌讳别人怀疑自己的忠诚,厉声质问:“如此说来,朱将军世居淮南,今又统兵江南,莫不是心中仍然不忘杨行密?”

    “你……一派胡言。”

    李煜心中暗笑,“林虎子”的嘴上功夫,倒也不弱,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说我林仁肇回到岭南,就会怀恋闽国、心怀不轨,那你朱令赟一直待在杨行密建功立业的地方,如今已经改为南唐了,难道不会心存叛逆?

    真要追究起来,五代十国有几个将领是从一而终的,何必呢?

    说起来,朱令赟刚被削弱兵权,又让李煜画了个大饼,急于表现是正常的。

    李煜赶紧打圆场,劝慰道:“二位将军,都是大唐肱股之臣,将领不和、兵家大忌,本王怎能放心出兵?”

    林、朱两人一惊,这才意识到刚才意气用事。

    “殿下,末将……”

    “好了,两位不必心存芥蒂,此次南征,本王决定同行。”

    太子亲征?!

    李煜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如同在一群人中扔进去一个马蜂窝,立即就炸开了。

    “太子殿下不可!”

    “两军对战,情势瞬息万变、风险难料!”

    “殿下只需稳坐金陵,末将等也有主心骨。”

    ……

    众人当中,只有刘政咨没有开口,虽然他也很吃惊,但一关联近期发生的事情,反而释然了,同时佩服李煜的大胆。

    原本以为是“声东击西”,到头来,却是“一石二鸟”!

    不经意地,他瞥了李煜一眼,似乎无意当中,李煜也和他对了一下目光,两人心照不宣。

    然而,刘政咨在电光火石之间,就想通了李煜的大胆计划,紧张、刺激、害怕、兴奋等各种情绪翻腾着,感觉全身燥热难耐,后背热汗涔涔。

    “诸位将军,本王主意打定,绝对不会更改了,下面,将作战计划公布一下。”

    众人见苦劝不住,也只能作罢,又一听作战计划,顿时来了精神。

    打仗,就意味着有了立功的机会,军人不立功,一辈子也没出息。

    “林将军,你为岭南招讨使,统管三军,引一万兵马剑指雄州,迷惑潘崇彻加强防守,伺机南下,攻打敬州、潮州。”

    “朱虞侯,你为百胜军节度留后,率领一千军士,轻刀快马,以最快速度赶到虔州,整顿一万百胜军,伺机进攻汝城!”

    “何将军,你为江宁节度使,统领修水、奉化、宁国三地驻军,合计九千人马,驻扎龙南地区,南北策应。”

    “余者,跟随本王!”

    余者,指的就是天策军、天威军、天命军,合计一万五,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

    最好的,自然是留给自己,最艰巨的任务,自然也是留给自己。

    攻打南汉,虽然借口很完美,公私兼顾,公的一面,就是“奉大周命令征讨”,私的一面,就是刘鋹扣留南唐使臣龚慎仪,但为了一个人,还不值得这么做。

    李煜的意图,本就不是打下南汉,看似大动干戈,但兵力都集中在南汉、南唐及清源军节度使的“三方交界”处。

    声势要足够大,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彰显国力!震慑刘鋹!

    敬州、潮州、雄州等地,只要打下一处,就能作为诱饵,吸引留从效前来。

    单单是“利诱”还不够,还必须消除留从效任何“骑墙”的幻想,对外宣称,南唐联合吴越,一同讨伐刘鋹。

    这样一来,留从效就会从“两边骑墙”变成“骑虎难下”,政治、军事所处的境地,就像现在的蒙古,不愿意也得跟着。

    李煜将这个计划称之为“引猴下树”。

    因为“山中无老虎,猴子做大王”,整个清源军能打的军队,也就两万人左右(陈洪进投降北宋之前)。

    当初,南唐没有一举灭掉留从效,一是因为他为人圆滑、四处讨好,二是因为泉州、漳州这两个地方,实在是太鸡肋了。

    从地图上看,清源军节度使所管辖的十二县,多数都是山地,打仗的成本太高,而且,人口又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对于三面政权的威胁不大,也可以说,毫无威胁。

    然而,风水轮流转,因为“泉州盐场”开发出来之后,清源军节度使反而能拿捏南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无论怎么看,清源军都不值当李煜麾下精锐出动,但是,盐场值得、出海口值得、吴越与南汉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