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第359章 大宋建国
热门推荐:
末世之黑暗衍纪
被逼做通房?我转身嫁渣男他爹
重生大虞朝,我自任逍遥
夫君洞房花烛夜,她在乱葬岗被活埋
重生1979,身边躺着女知青
开局退婚十个未婚妻
吞噬九重天
大明元辅
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
礼乐毕,寿州府衙署内外悄然无声,空气之中,只有回荡的喘息声。
喘息声不仅来源于人,也有战马,两万后周禁军、赵匡胤的铁杆嫡系,全都戎装整齐,以衙署为中心,整齐肃列。
赵普高举托盘,在大厅中央站定,激动又忐忑地高呼:“恭迎圣主!”
随即,两旁的官员向前一步、左右转向,目光都集中在了大厅里的一张黄金(铜)龙椅上,这张椅子,早在陈州的时候就做好了,一直没来得及用。
人影一闪,一袭黄袍的赵匡胤稳步走上前来,心潮澎湃地看着下面众人,缓缓落座。
紧接着,大厅里传来了王继恩(宦官)尖细、嘹亮的嗓音——
“奉大周天子遗诏,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太子继位之后,若朝中奸佞张永德、李重进、李筠之辈作乱,混淆圣听,当以清君侧为己任,国祚有异、幼帝身陷囹圄,亦可代为天子之职,继吾一统天下之志!”
每一个字,都如同千斤巨石,狠狠地砸在人的耳朵上!
“今,奸佞当道,禽兽临朝,罪大恶极者李重进也,囚禁太后、幼帝于扬州,行挟天子以令天下之恶行,奉先帝之遗诏,当行讨贼之大任!”
群臣肃然,自我感动的不像样子,尤其外面的低阶武将,在郭荣活着的时候不显眼的郭守璘、康延泽之流,这也没办法,淮南打成一锅粥,赵匡胤手下的大将,都在外面干架。不过,领兵打仗这种事情,赵匡胤也不仰仗别人,他自己就是一员猛将!
“岁在辛酉、九月廿八,新帝登基、国号大宋,立都淮京、年号建隆!跪——地——叩——拜!”
悠长、凄厉的声音,在深夜静谧的氛围中,传播的很远很远。
赵普领头,余者从之,齐齐向坐在龙椅上的赵匡胤叩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衙署之外,一万禁军精锐,下马的下马、撩袍的撩袍,齐刷刷地跪地,声音此起彼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昔日陈桥驿,今夜寿州城!
此情此景,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赵匡胤不再需要“假装醉酒”了,群臣也不需要“强加于身”了,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应该的。
我们吃了太多苦了,凭什么被张永德追着跑?凭什么不准我们进入汴梁?凭什么李重进能挟天子?
赵普起身,郑重地走上台前,将所托之物奉献到赵匡胤的面前。
王继恩接过之后,跪地奉上,乃是新雕国玺,上面是“大宋受命之宝”六个大字。
赵匡胤接过来,满意地看了又看,随即起身、君临天下——
“平身!”
“朕登基,上乘天意,下顺民心,百官拥护,将领所愿!”
“自起兵讨贼之日,一刻未敢忘记先帝之嘱托,遗诏在此,不容有疑!”
王继恩,提前发动了自己的“矫诏技能”,原本,他就是赵匡胤安排在后周皇宫的接应,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内侍行首”,原名张德钧。
跟随赵匡胤之后,被赐名王继恩,虽然是一名宦官,赵匡胤极为重用,正是因为他宦官的身份,才让“郭荣遗诏”的可信度增强了不少。
历史上,这位王继恩也是能征善战之人,曾任天雄军都监、剑南两川招安使等职位。
事实上,赵匡胤没必要强调“郭荣遗诏”,这玩意儿造假的成本太低了,有人信就是真的,没人信,真的也不作数。
登基仪式,实在是有些草率,但比起当初陈桥驿的风雪之夜,在寿州能够举行礼乐册封、文武朝拜,已经好了不少。紧接着,赵匡胤就公布了谕旨——
“擢升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揽宰相之职,着手建立六部!”
“擢升沈义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暂领工部尚书一职,修缮寿州城!”
“擢升王仁瞻为寿州府尹、枢密承旨,负责都城治理!”
……
一通谕旨,将寿州作为国都之后,各项朝廷事务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玩意儿,如果说是临时起意,实在是大笑话!估计,赵官家也要背诵好几天。
自此,建隆元年诞生了,这一夜,淮河边上的寿州城也有了新名字,淮京,取淮水流经之意,与汴京(梁)有异曲同工之处。
还是这一夜,淮京的老百姓都没睡安稳,数万人喧哗高呼之后,就是通宵达旦的饮酒狂欢,吵得人们心惊肉跳。
赵匡胤没有饮酒,也没有那么兴奋,在一间偏室之内,他就静静地坐着,旁边是赵普、王继恩,两人也一言不发。
从幼年从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辅佐郭氏在群雄割据当中,赢得一席之地。
从不谙世事,到精于权谋之术,身边聚拢了越来越多的人,功绩昭赫,岂能久居于人下!
半个天下,都是我赵某人打下来的,偏偏一个小儿去做皇帝?天下英雄岂能信服!
原本以为,陈桥驿的兵变策划的如此周密,万无一失,自己绝对可以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然后,以我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在军中所受拥护,定然能所向披靡,一统天下!
此后,厉行改革,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发展经济,使民安居乐业,国势渐盛。
而这一切的美好希望,却因为汴梁内乱被毁。
“则平,我等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赵普身份意识很强烈,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大宋代周,乃是天意!”
“朕只是对汴梁一事,耿耿于怀!”
“陛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汴梁之乱,也是天意。”
赵匡胤心中满意,太喜欢赵普了,文化人就是不一样,“造反”这件事儿说得文邹邹的,就算不成功,也有理有据。
当然,他也不是好糊弄的,转头看向王继恩,问道:“德钧,汴梁之乱,原因真如你所说?”
彼时,王继恩也在宫内,虽然范质、郭椿等人三令五申,不准泄露消息,可看管小隐园的亲军,早就被渗透成了筛子,他又是宦官身份,要打听消息很便利。
“陛下,此事确与南唐朝贡使有密切关系,大相国寺中也隐匿了不少唐国奸细。”
王继恩不敢说的是,你兄弟赵光义(改名避讳)也参与了其中,而且,是第一个犯蠢的,竟然去攻打宫城正门!
赵匡胤眼神狠厉,一砸桌子,牙缝里挤出来两个字:“李煜!”
喘息声不仅来源于人,也有战马,两万后周禁军、赵匡胤的铁杆嫡系,全都戎装整齐,以衙署为中心,整齐肃列。
赵普高举托盘,在大厅中央站定,激动又忐忑地高呼:“恭迎圣主!”
随即,两旁的官员向前一步、左右转向,目光都集中在了大厅里的一张黄金(铜)龙椅上,这张椅子,早在陈州的时候就做好了,一直没来得及用。
人影一闪,一袭黄袍的赵匡胤稳步走上前来,心潮澎湃地看着下面众人,缓缓落座。
紧接着,大厅里传来了王继恩(宦官)尖细、嘹亮的嗓音——
“奉大周天子遗诏,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太子继位之后,若朝中奸佞张永德、李重进、李筠之辈作乱,混淆圣听,当以清君侧为己任,国祚有异、幼帝身陷囹圄,亦可代为天子之职,继吾一统天下之志!”
每一个字,都如同千斤巨石,狠狠地砸在人的耳朵上!
“今,奸佞当道,禽兽临朝,罪大恶极者李重进也,囚禁太后、幼帝于扬州,行挟天子以令天下之恶行,奉先帝之遗诏,当行讨贼之大任!”
群臣肃然,自我感动的不像样子,尤其外面的低阶武将,在郭荣活着的时候不显眼的郭守璘、康延泽之流,这也没办法,淮南打成一锅粥,赵匡胤手下的大将,都在外面干架。不过,领兵打仗这种事情,赵匡胤也不仰仗别人,他自己就是一员猛将!
“岁在辛酉、九月廿八,新帝登基、国号大宋,立都淮京、年号建隆!跪——地——叩——拜!”
悠长、凄厉的声音,在深夜静谧的氛围中,传播的很远很远。
赵普领头,余者从之,齐齐向坐在龙椅上的赵匡胤叩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衙署之外,一万禁军精锐,下马的下马、撩袍的撩袍,齐刷刷地跪地,声音此起彼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昔日陈桥驿,今夜寿州城!
此情此景,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赵匡胤不再需要“假装醉酒”了,群臣也不需要“强加于身”了,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应该的。
我们吃了太多苦了,凭什么被张永德追着跑?凭什么不准我们进入汴梁?凭什么李重进能挟天子?
赵普起身,郑重地走上台前,将所托之物奉献到赵匡胤的面前。
王继恩接过之后,跪地奉上,乃是新雕国玺,上面是“大宋受命之宝”六个大字。
赵匡胤接过来,满意地看了又看,随即起身、君临天下——
“平身!”
“朕登基,上乘天意,下顺民心,百官拥护,将领所愿!”
“自起兵讨贼之日,一刻未敢忘记先帝之嘱托,遗诏在此,不容有疑!”
王继恩,提前发动了自己的“矫诏技能”,原本,他就是赵匡胤安排在后周皇宫的接应,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内侍行首”,原名张德钧。
跟随赵匡胤之后,被赐名王继恩,虽然是一名宦官,赵匡胤极为重用,正是因为他宦官的身份,才让“郭荣遗诏”的可信度增强了不少。
历史上,这位王继恩也是能征善战之人,曾任天雄军都监、剑南两川招安使等职位。
事实上,赵匡胤没必要强调“郭荣遗诏”,这玩意儿造假的成本太低了,有人信就是真的,没人信,真的也不作数。
登基仪式,实在是有些草率,但比起当初陈桥驿的风雪之夜,在寿州能够举行礼乐册封、文武朝拜,已经好了不少。紧接着,赵匡胤就公布了谕旨——
“擢升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揽宰相之职,着手建立六部!”
“擢升沈义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暂领工部尚书一职,修缮寿州城!”
“擢升王仁瞻为寿州府尹、枢密承旨,负责都城治理!”
……
一通谕旨,将寿州作为国都之后,各项朝廷事务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玩意儿,如果说是临时起意,实在是大笑话!估计,赵官家也要背诵好几天。
自此,建隆元年诞生了,这一夜,淮河边上的寿州城也有了新名字,淮京,取淮水流经之意,与汴京(梁)有异曲同工之处。
还是这一夜,淮京的老百姓都没睡安稳,数万人喧哗高呼之后,就是通宵达旦的饮酒狂欢,吵得人们心惊肉跳。
赵匡胤没有饮酒,也没有那么兴奋,在一间偏室之内,他就静静地坐着,旁边是赵普、王继恩,两人也一言不发。
从幼年从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辅佐郭氏在群雄割据当中,赢得一席之地。
从不谙世事,到精于权谋之术,身边聚拢了越来越多的人,功绩昭赫,岂能久居于人下!
半个天下,都是我赵某人打下来的,偏偏一个小儿去做皇帝?天下英雄岂能信服!
原本以为,陈桥驿的兵变策划的如此周密,万无一失,自己绝对可以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然后,以我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在军中所受拥护,定然能所向披靡,一统天下!
此后,厉行改革,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发展经济,使民安居乐业,国势渐盛。
而这一切的美好希望,却因为汴梁内乱被毁。
“则平,我等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赵普身份意识很强烈,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大宋代周,乃是天意!”
“朕只是对汴梁一事,耿耿于怀!”
“陛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汴梁之乱,也是天意。”
赵匡胤心中满意,太喜欢赵普了,文化人就是不一样,“造反”这件事儿说得文邹邹的,就算不成功,也有理有据。
当然,他也不是好糊弄的,转头看向王继恩,问道:“德钧,汴梁之乱,原因真如你所说?”
彼时,王继恩也在宫内,虽然范质、郭椿等人三令五申,不准泄露消息,可看管小隐园的亲军,早就被渗透成了筛子,他又是宦官身份,要打听消息很便利。
“陛下,此事确与南唐朝贡使有密切关系,大相国寺中也隐匿了不少唐国奸细。”
王继恩不敢说的是,你兄弟赵光义(改名避讳)也参与了其中,而且,是第一个犯蠢的,竟然去攻打宫城正门!
赵匡胤眼神狠厉,一砸桌子,牙缝里挤出来两个字:“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