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 第371章 对峙格局初显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第371章 对峙格局初显

    拿破仑或许说过,战场是一个权谋与利益交织宴会,背叛只是调味剂。

    临阵倒戈、叛国投敌、当逃兵、开小差这种现象,在冷兵器时代是很常见的,因为操作手段过于简单,只要跑出一定范围之后,“督战队”就没有办法了。

    铜城夜战的混乱程度,超出了白重赞、石守信两位主帅的预计,天亮之后,脱离接触,双方都发现自己的队伍中,多了一批对方的人,双方又都很默契的,将对方的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

    严格意义上,“互换士兵”的行为不是背叛,而是提纯、是净化、是归队。

    这其中,不排除一些人是稀里糊涂“换家”的,因为统计下来发现,伤者是死者的十倍还多,不少人被救走了脑子还不清楚。

    夜里打完,白天续上,战斗的空间不断扩大,但始终围着铜城转圈,这一过程中,双方始终势均力敌。

    建隆元年,十月初七。

    一个礼拜,一眨眼功夫过去了,但对于铜城周边对峙的周军、宋军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场,流了多少血,石守信、白重赞双方就像两条蛇,死死地缠住对方。

    但凡,有一方的脑子灵活点,就不会再铜城耗蓝,这个位置确实重要,对于石守信来说,守住这里可以阻挡淮河以北周军支援,还能将战线延伸到金湖范围,对于白重赞来说,可以吸引大量火力,减轻雄州的压力,为韩通加固城池争取时间。

    但是,重要性又往往是相对的,明明四十里之外就是雄州,这中间根本就谈不上战略纵深,直接挺进雄州边境不好吗?何必进行无意义的消耗?

    这也许就是“犟种的觉悟”。

    在这七天里,形成胶着状态的,不仅仅是一个铜城,整个皖东地区,以雄州为中心,庞大的对峙格局逐渐成型了!

    曹彬、高怀德、向训、韩令坤、刘庆义、刘廷让、李继勋、王政忠、张令铎等将领,逐步完成了对雄州的合围,一方面,着手攻破雄州之后,打通前往扬州的水路、陆路路线。另一方面,全力阻击六合丁德裕、滁州郭守文,真州冯克检,断掉李重进的支援。

    李重进调兵遣将,在更大的外围,形成了一百里左右的防线,以自己所驻扎的冶山为中心,西边联系郭守文、丁德裕,南边联系毛镗、冯克检,东边联系潘美、王侁,总之一句话,绝不能让宋军靠近扬州!

    在岌岌可危的局势下,潘崇彻、黄损带着南唐的增援,终于在做足了戏之后,准备渡江,目的地是真州。

    当然,潘崇彻、黄损能够顺利渡江,还得益于潘慎修的巧舌如簧。

    在“授衣节”的第二天,一叶扁舟,率先渡江,潘慎修从镇江口岸出发,直接从京杭大运河入江口进入扬州,先到广陵驿馆注册,准备妥当之后,才前往姚凤恭的府邸。

    一走进扬州城,潘慎修不由感叹,天下繁华之都,无出扬州之右,这里氛围太好了,哪儿像要打仗的样子?

    潘慎修第一次到扬州,一路打听,来到罗城范围之内,在城中较为核心的地方,分布了大大小小的衙门。

    虽为“陪都”,大周的行政机构,一个也不能少,东西察院、县及府学、中军署、扬州府、都统行衙等,问了一圈,终于找到了姚凤恭的府邸。

    一见面,姚凤恭颇为惊讶:“成德,你怎么来了?”

    “姚刺史,在下身负大唐皇帝国书,有军国大事面见大周皇帝!”

    一看潘慎修脸上风尘、汗渍斑斑,姚凤恭有些心疼,朝觐金陵之际,他对潘慎修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先歇息片刻!”

    走进姚凤恭的府邸,一路观察,不说室内,光是从大门到内廷的一路之上,亭台楼阁、水榭假山、奇花异草、朱漆绿栏,这么一个精致的园林一隅,就得花费不少。

    潘慎修心里嘀咕,陛下让我多带些黄金来,太有道理了!

    落座之后,姚凤恭谦虚地说:“成德,扬州不比金陵,我这陋室委屈你了。来人,上茶!”

    妙龄女子两人,均是豆蔻年华,容貌姿色无可挑剔,茶水送上来,顿时室内生香。

    “草茶不佳,勉强入口,成德快润润嗓子。”

    潘慎修暗暗咬牙,茶碗里面的是“金缕枚”,卖到海外的价格,就是一两黄金一两茶叶,这还叫草茶。

    短暂寒暄之后,潘慎修切入正题:“姚刺史,泗州的情况如何了?”

    “唉,淮王领兵拒敌,已经多日了,赵贼一再增兵,看来情况不容乐观。”

    “听说韩将军,已经前往雄州驻守?”

    姚凤恭点头:“这是符太后的意思。成德,此番到扬州朝觐皇帝,所为何事?”

    听话听音,姚凤恭不动声色地提醒潘慎修,真有什么事儿,还是得符太后点头!

    “前些日子,张琼作乱,大唐出兵协助和州赵赞,如今战事已平,又支援军队前往泗州。大唐皇帝闻听赵匡胤增兵的消息,特意让在下递交国书,准备再增兵援物。”

    “当真?!”

    “国之大事,岂敢戏言。”

    姚凤恭“噌”地站起身,一脸猴急加喜悦的表情。

    当初,他与韩通一同前往金陵,就是为了游说南唐增援,背后的符太后、李重进都很清楚,单靠扬州政权的兵力,根本就无力控制江北。

    尤其是李重进,他不想过多借助汴梁政权的力量,更准确说,是不想欠张永德人情,他笃定早晚有一天,郭宗训要回到汴梁,而“第一顾命大臣”只能是自己!

    让人恼火的是,韩通提出坚决反对,在回到扬州之后,甚至不惜与符太后据理力争、差点翻脸。

    如今,惹人讨厌的韩通不在扬州,潘慎修又主动带着国书前来,提出增援,这是自己立功的大好时机。

    看来,唐国皇帝还是比较重视我的,只要能够稳定淮南局势,自己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可转念一想,他又缓缓地坐下来,问道:“领兵将领是何人?”

    判断一个人,要将人性与能力分开。

    姚凤恭能够坐上扬州刺史的位置,最起码说,他不是一个庸才,短暂地喜悦之后,立即意识到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南唐与后周长期的积怨。

    之前去支援泗州的人,一个是赵赞,本来就是后周将领,一个是毛镗,名不见经传的兵头而已,且只领兵三千。

    可这一次,唐军大规模渡江,说是来支援的,万一趁火打劫呢?唐国皇帝是真心的吗?

    潘慎修微微一笑,说道:“领兵将领,主帅潘崇彻,副将黄损,兵力一万,调遣于润州大营,同时,大唐皇帝力排众议,调遣李元清手下的一千骑兵。”

    姚凤恭一皱眉:“潘崇彻,黄损二人,在下实在没听说过,有能力率领一万之众?”

    “姚刺史,这两人是刘鋹的部下,因遭到迫害,故投降了大唐。”

    “哦,原来如此。”

    姚凤恭心中稍安,二人不是金陵三大营的将领,看来,唐国皇帝是真有诚意。

    若是领兵的是林仁肇,或者朱令赟,这事儿今天就泡汤了,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姚凤恭的心思,不,应该说扬州政权核心人物的心思,李煜早已经揣摩透了,包括让潘慎修可以强调,一千骑兵是李元清的手下,用意也是为了增加信任。

    毕竟,当年“台州之乱”的时候,正是李元清率领“玄衣卫”(当时的骑兵番号)前往协助,一举击败了杨信、荆罕儒等人。

    当然,如果真要干你,谁来了都一样,这就跟电影里黑社会谈判一样,“诚意”就是给足面子、表明心迹,仅此而已,谁都不能保障会不会背后捅刀子。

    “成德,你我一见如故,有些话,还是先讲清楚吧,等到了章武殿上,朝觐天子、太后,在下也好有个准备。”

    潘慎修一听,通透!

    “姚刺史,大唐助力剿灭赵匡胤,自然是有所要求。之前,周主向吴越发出诏书,要钱俶归还福清,这么多天过去了,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哦……”

    “此番支援,大唐也必定损兵折将,粮草、辎重、兵器、战马等开销庞大,吴越坐视旁观、岂有此理?不派人支援,也该送点物资。”

    “哦……”

    “还有,大唐军队,只负责戍卫扬州,落脚之处就选在真州,还要周主敕令冯克检,双方避免发生误会。”

    “哦,我已经明了。事不宜迟,我即刻进宫去!”

    姚凤恭起身要走,却被潘慎修一把拉住了——

    “姚刺史,不急于一时,在下金陵前来,唯有你这一个至交,就带了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吩咐两个下人在外面看守,先抬进来再说。”

    “哦……”

    姚凤恭眉毛一挑,还有意外之喜?

    院子当中,有一箱子土特产,黄金也是土里挖出来的,不算说错。

    两个下人一左一右,身段婀娜、雨润芭蕉,抬眉之间、顾盼星辉,举手投足、弱柳扶风,左边的是花房魁首,右边的是勾栏状元。

    “姚刺史,这两个下人手脚麻利、做事勤快,如果不嫌弃,也一并留下来伺候。”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