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恶妇后,全家跟着我吃香喝辣 第41章 农人多辛苦
夜尽天明,宋禾早早就起了床。
吃了饺子后,她便在菜园里忙活了起来。
用红薯藤种植,用藤的顶尖是最好的。
但是由于菜园里种的红薯不算多,所以宋禾将顶尖和中间段的枝条都割了下来。
然后再用刀将割下来的红薯藤剪成十五到二十公分的藤段,保证每段入土的茎节有三到五个。
然后再将需要入土那节的叶子剪掉。
江景元和江景月学着宋禾的样子也蹲着帮忙。
江景元拿着一根红薯尖,“娘,这个真的能种活吗?”
“肯定能,之前我在林子里看到一截干的红薯藤,藤上竟然有干的根须,这就说明,这红薯是能用藤来种的。”宋禾道。
江景元有点半信半疑,但是看娘一脸自信的样子,应该是真的吧。
“娘说的肯定是真的。”江景月道,还顺便夸了一句,“娘,你真厉害!”
用灵泉水浇灌的红薯藤长得特别好,长得密密麻麻的,全部弄完,院子里已经堆成了一个小山。
宋禾将红薯藤装背篓里、桶里,母子三人就这样拿着农具和红薯藤去了地里。
宋禾小时候家里也种过红薯,她对种红薯的流程很熟悉。
宋禾指着红薯藤的节点:“你们看,这就是芽点,以后红薯的根就是从这个点长出来的,埋的节点多呢,结的红薯就越多。”
“那我们埋多一点,让它结多多的红薯!”江景月道。
“娘还没说完呢。”宋禾笑着说道,“埋多了虽然结的红薯多,但是个头就会小,要是埋得少,结的红薯少,但个头大。”
“那怎么办呀?”江景月挠着头道。
“我们之前修剪的时候娘就让留了三到五个节点,娘,是不是说明,三到五个是最好的?”江景元道。
宋禾对这个儿子的观察力有些惊讶,“景元真聪明。”
“三到五个呢,不多也不少,结的红薯的个头也就不大不小了,这样产量就高了。”
江景元被夸了,脸上立马就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娘,那这藤要咋种啊?”
宋禾拿起锄头,起了一小条垄,然后拿起一根红薯藤斜插进土里,最后用土埋上。
“你们看,先用锄头均匀起垄,每垄的行距差不多五十公分,然后在垄上斜插栽种就行了。”
“娘,你真的太聪明了,什么都知道,以后我也要像娘一样聪明!”江景月在旁边惊呼着。
自从两个孩子开始重新信任宋禾后,宋禾才发现,江景月其实不是那种内向的性格,其实她比江景元还要外向。
而且嘴也真的甜。
宋禾摸了摸江景月的头,“那你就多多吃饭,快快长大。”
“好!”江景月仰着头应道。
几人分工后,就开始卖力的干起活来。
好在地是松过的,起垄轻松了许多。
几人种了一上午,差不多种了三分之一的地。
中午简单地吃了饭,三人又继续去种红薯,上午有了经验,两个小家伙也熟练了起来。
还剩最后一点的时候,宋禾将最后一块地交给了两兄妹,自己则是挑着水桶去河边打水了。
其实宋禾是将灵泉水装入了桶中。
灵泉水可以让这些红薯藤增加存活率,长得更好。
不过浇完这一次以后她肯定不会浇了,要是长得太快怕是要吓到别人。
虽然河边不远,但因为这块地地势较高,需要上坡下坡,挑着两桶水还是挺累的。
于是宋禾便浇水的时候也悄悄地往桶里浇水。
两兄妹都有些奇怪,惊叹娘桶里的水竟然可以浇那么大片地。
“哟!景元娘,你种的这是啥啊?”路过的是杨大娘,看到地里种了她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不禁问道。
“这是红薯藤,我以前看到就种些在菜地里,竟然看到这藤会长根,就想着种些。”宋禾笑着应道。
杨大娘定睛一看,这不都种了一大片了,哪是一些呀。
她之前听江家媳妇刘金凤说了,她弟妹在山里发现了一种叫红薯的东西,吃起来可好吃。
她没吃过,不知道是啥味道,至于刘金凤说的好吃,她也不全信,谁都知道刘金凤喜欢说大话。
但现在看这宋氏种了这么一大片,说不定是真好吃呢。
这种菜地里都长出藤来,那肯定是好久之前就种的了吧,“景元娘,你啥时候种的啊,这藤都长那么多了?”
宋禾停下手中的动作,“其实我好早之前就发现了,就是挖回来不敢吃,就随便丢在菜地里,没想道它还长起来了,后来我知道这红薯能吃了,还发现这藤还会长根,于是就想着种起来。”
杨大娘点了点头,心想这宋禾的胆子还真大。
这红薯没人种过,要是种下去到时候没收成,那岂不是白白浪费这块地了。
但她也是心里这么想想,要是没种上,她还能劝几句。
可这都种上了,还是别说让人扫兴的话了。
两兄妹听着他们娘的话,在旁边没有吭声,娘说这红薯早就种了,肯定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家有块好地,种下去的东西长得又快又好。
三人一直忙到天黑尽了才全部做完,是全村收活最晚的。
宋禾带着两兄妹,小心翼翼地披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在田埂上,时不时有只虫子从草里猛地跳走,周围传来各种虫子的叫声,宁静而热闹。
江景月没看清路,还差点一脚踩进水田里,好在宋禾及时扶住了她。
两兄妹走在宋禾前面,嬉笑玩闹,仿佛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看着此情此景,宋禾不知不觉就哼唱了起来:
“日落西山出星子,农人戴月把家回。
肩头挑着竹筐箩,手中挽着竹条篮。
孩童笑语伴耳侧,忘却忧愁心不烦。
虽言农人多辛苦,却也有着别样甜。”
这首打油诗是原主的记忆,是她嫁到桃花村后,听见王氏唱来哄孩子的。
歌声悠悠在田间回荡,虫鸣好似伴奏。
两兄妹也安静了下来,跟着宋禾一起哼唱起来。
月亮跟着她们,一起回到了家。
吃了饺子后,她便在菜园里忙活了起来。
用红薯藤种植,用藤的顶尖是最好的。
但是由于菜园里种的红薯不算多,所以宋禾将顶尖和中间段的枝条都割了下来。
然后再用刀将割下来的红薯藤剪成十五到二十公分的藤段,保证每段入土的茎节有三到五个。
然后再将需要入土那节的叶子剪掉。
江景元和江景月学着宋禾的样子也蹲着帮忙。
江景元拿着一根红薯尖,“娘,这个真的能种活吗?”
“肯定能,之前我在林子里看到一截干的红薯藤,藤上竟然有干的根须,这就说明,这红薯是能用藤来种的。”宋禾道。
江景元有点半信半疑,但是看娘一脸自信的样子,应该是真的吧。
“娘说的肯定是真的。”江景月道,还顺便夸了一句,“娘,你真厉害!”
用灵泉水浇灌的红薯藤长得特别好,长得密密麻麻的,全部弄完,院子里已经堆成了一个小山。
宋禾将红薯藤装背篓里、桶里,母子三人就这样拿着农具和红薯藤去了地里。
宋禾小时候家里也种过红薯,她对种红薯的流程很熟悉。
宋禾指着红薯藤的节点:“你们看,这就是芽点,以后红薯的根就是从这个点长出来的,埋的节点多呢,结的红薯就越多。”
“那我们埋多一点,让它结多多的红薯!”江景月道。
“娘还没说完呢。”宋禾笑着说道,“埋多了虽然结的红薯多,但是个头就会小,要是埋得少,结的红薯少,但个头大。”
“那怎么办呀?”江景月挠着头道。
“我们之前修剪的时候娘就让留了三到五个节点,娘,是不是说明,三到五个是最好的?”江景元道。
宋禾对这个儿子的观察力有些惊讶,“景元真聪明。”
“三到五个呢,不多也不少,结的红薯的个头也就不大不小了,这样产量就高了。”
江景元被夸了,脸上立马就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娘,那这藤要咋种啊?”
宋禾拿起锄头,起了一小条垄,然后拿起一根红薯藤斜插进土里,最后用土埋上。
“你们看,先用锄头均匀起垄,每垄的行距差不多五十公分,然后在垄上斜插栽种就行了。”
“娘,你真的太聪明了,什么都知道,以后我也要像娘一样聪明!”江景月在旁边惊呼着。
自从两个孩子开始重新信任宋禾后,宋禾才发现,江景月其实不是那种内向的性格,其实她比江景元还要外向。
而且嘴也真的甜。
宋禾摸了摸江景月的头,“那你就多多吃饭,快快长大。”
“好!”江景月仰着头应道。
几人分工后,就开始卖力的干起活来。
好在地是松过的,起垄轻松了许多。
几人种了一上午,差不多种了三分之一的地。
中午简单地吃了饭,三人又继续去种红薯,上午有了经验,两个小家伙也熟练了起来。
还剩最后一点的时候,宋禾将最后一块地交给了两兄妹,自己则是挑着水桶去河边打水了。
其实宋禾是将灵泉水装入了桶中。
灵泉水可以让这些红薯藤增加存活率,长得更好。
不过浇完这一次以后她肯定不会浇了,要是长得太快怕是要吓到别人。
虽然河边不远,但因为这块地地势较高,需要上坡下坡,挑着两桶水还是挺累的。
于是宋禾便浇水的时候也悄悄地往桶里浇水。
两兄妹都有些奇怪,惊叹娘桶里的水竟然可以浇那么大片地。
“哟!景元娘,你种的这是啥啊?”路过的是杨大娘,看到地里种了她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不禁问道。
“这是红薯藤,我以前看到就种些在菜地里,竟然看到这藤会长根,就想着种些。”宋禾笑着应道。
杨大娘定睛一看,这不都种了一大片了,哪是一些呀。
她之前听江家媳妇刘金凤说了,她弟妹在山里发现了一种叫红薯的东西,吃起来可好吃。
她没吃过,不知道是啥味道,至于刘金凤说的好吃,她也不全信,谁都知道刘金凤喜欢说大话。
但现在看这宋氏种了这么一大片,说不定是真好吃呢。
这种菜地里都长出藤来,那肯定是好久之前就种的了吧,“景元娘,你啥时候种的啊,这藤都长那么多了?”
宋禾停下手中的动作,“其实我好早之前就发现了,就是挖回来不敢吃,就随便丢在菜地里,没想道它还长起来了,后来我知道这红薯能吃了,还发现这藤还会长根,于是就想着种起来。”
杨大娘点了点头,心想这宋禾的胆子还真大。
这红薯没人种过,要是种下去到时候没收成,那岂不是白白浪费这块地了。
但她也是心里这么想想,要是没种上,她还能劝几句。
可这都种上了,还是别说让人扫兴的话了。
两兄妹听着他们娘的话,在旁边没有吭声,娘说这红薯早就种了,肯定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家有块好地,种下去的东西长得又快又好。
三人一直忙到天黑尽了才全部做完,是全村收活最晚的。
宋禾带着两兄妹,小心翼翼地披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在田埂上,时不时有只虫子从草里猛地跳走,周围传来各种虫子的叫声,宁静而热闹。
江景月没看清路,还差点一脚踩进水田里,好在宋禾及时扶住了她。
两兄妹走在宋禾前面,嬉笑玩闹,仿佛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看着此情此景,宋禾不知不觉就哼唱了起来:
“日落西山出星子,农人戴月把家回。
肩头挑着竹筐箩,手中挽着竹条篮。
孩童笑语伴耳侧,忘却忧愁心不烦。
虽言农人多辛苦,却也有着别样甜。”
这首打油诗是原主的记忆,是她嫁到桃花村后,听见王氏唱来哄孩子的。
歌声悠悠在田间回荡,虫鸣好似伴奏。
两兄妹也安静了下来,跟着宋禾一起哼唱起来。
月亮跟着她们,一起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