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穿之胡善祥日常 > 第117章 说服

明穿之胡善祥日常 第117章 说服

    杜秋娘有些犹豫,毕竟她在这南京城已经扎根,事业也是风生水起,如果现在要她离开南京去北京,那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她实在不敢想象,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她还是很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

    胡善祥见她这样,心里也明白她为什么会犹豫,于是便轻声安慰道:“秋娘啊,我看你是太过于忧虑了。其实,皇爷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那么肯定会给一起北迁的商人一些鼓励政策,这对你来说绝对是个好机会啊!”说着,胡善祥还不忘向杜秋娘眨眨眼,示意她放心。

    杜秋娘听了这话,心中稍安,但还是忍不住问道:“太孙妃殿下,那你觉得这鼓励政策会是什么样的呢?”胡善祥笑了笑,继续解释道:“这具体的政策嘛,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可以想象得到,一定会对你们这些商人有所帮助的。比如说,可能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这样一来,你们在新的地方开店也能更顺利些。”

    杜秋娘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她还是有些顾虑地问道:“可是殿下,我还是有点担心。虽然说有鼓励政策,但万一到时候生意不好做怎么办呢?”

    胡善祥拍了拍杜秋娘的手,安慰道:“秋娘别担心,南京这里我们又不是都放弃了,只是去新的地方开分店罢了!而且,就算遇到困难,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克服。做生意嘛,本来就是有风险的,只要我们努力经营,总会成功的。”

    杜秋娘听了胡善祥的话,心情渐渐平复下来。这时,胡善祥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连忙提醒道:“还有一点,秋娘可别忘了。如果你和令郎把户籍迁到北平,那么他参加科举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听到胡善祥这么说,杜秋娘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心想,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让儿子更好地发展。想到这里,她对胡善祥感激地说道:“谢谢殿下提醒,我差点忘了这件事。看来这次迁都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难得的机遇。”

    胡善祥笑着回答道:“是啊,秋娘。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说不定能闯出一番更大的天地呢!”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期待和信心。明朝科举分南北榜的原因,之前说过,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南北榜案以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

    朱瞻基接到朱棣的密令后,心中便有了计较。这次,他决定亲自出马,冒险一试。于是,他快马加鞭地赶往武昌城。当他到达时,却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异常冷清,几乎看不到人影。这让朱瞻基心生警惕,意识到情况可能不妙。

    他来到府衙门前,看到几个衙役正无精打采地打着瞌睡。朱瞻基灵机一动,假扮成一个外地来的人,上前与他们搭讪:“请问一下,这武昌城怎么回事啊?感觉街上都没什么人。”

    其中一名衙役心直口快,脱口而出:“哪还有什么人啊!街上的那些难民都被赶到郊外去了,现在城里可不就没多少人了嘛。只有一些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还住在这里。”另一名衙役赶紧制止他:“哎呀,你不想活啦!什么话都敢往外说,要是这些话传到老爷耳朵里,我们可没好果子吃。”

    这个衙役脸上露出了愤愤不平之色,好像心中积压着很多不满和怒火,一股脑地全都发泄出来,大声说道:“你们是不知道啊,我的那些亲戚都被赶出城去了。他们都是些可怜之人,只是想来投靠我,在这城中讨口饭吃,虽然吃不饱,但至少不会饿死。可如今却被赶了出去,生死未卜,叫我如何心安啊!”

    另一名衙役叹了口气,无奈地安慰道:“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又不是呢?但老爷说了,太孙殿下要来此巡查,若发现城内还有这些难民,他头上的乌纱帽怕是难保了。你说这太孙殿下真是吃饱撑着,连累我们这些百姓!”

    袁琦听到两人这么说,心中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取下那狗官的项上人头。这狗官不仅未能妥善治理灾害,反而将责任推卸给太孙殿下,实在是令人气愤至极!朱瞻基连忙拦住他,低声道:“莫要冲动,我们先去郊外看看情况再说。”袁琦并非冲动之人,但听到有人如此污蔑太孙,心中自然愤恨不平。然而,此时以大局为重,一行人迅速赶往郊外。

    到达郊外后,他们看到众多难民聚集在一起,周围有衙役看守着。这些难民面色苍白,身上穿着破旧不堪的衣物,一个个神情疲惫,无精打采地坐在地上。有的人目光呆滞,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有的则饿得骨瘦如柴,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其中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声音颤抖着祈求道:“求求你们了,大人!能不能给我的孩子一点吃的?他已经饿得不行了,再不吃东西就要饿死了啊!”她怀中的孩子面色苍白,嘴唇干裂,双眼紧闭,似乎已经没有了生机。

    妇人眼中满是绝望和无助,她继续哭诉着:“我就这么一个孩子了,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已经饿死了,只剩下他了。如果他也死了,我该怎么办呢?求求你们,可怜可怜我们吧!”她的泪水滴落在孩子的脸上,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