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二姐的诰命之路 第九十三章 瞎子
“会一些,但是不多。”
刘佑自小和爹娘学了一些手艺,但是自从爹娘不卖这个之后,自己也渐渐忘记了这些技艺,但是要捡起来还是很是容易。
“若你要真心愿意去开这一个店面,我自是可以给你留一个,只是你确定你要做吗?或者有毅力做下去吗?毕竟你现在可是还有管着我的店面的账目,也是签了为期五年的契约。”
刘佑重重地点了点头,道:“郭欣姐,我愿意!而且我定不会因为开了店面就不顾店面和作坊的账册,一定会打理得井井有条。”
郭欣点了点头。
眼前的刘佑虽然不是念书的人,家里也不算大富大贵,但是念在其对郭芷的一片真心,想来以后也不会走散。
……
“殿下,我依照你的命令,在当铺附近打听清楚往常卖东西给当铺的有哪些村子,从而将其都查了一个遍,发现在当铺收到玉佩的前几日,不少附近的村子都结伴而来卖东西。”
“且一般因为进镇子上需要交铜板,而当铺又位于镇子里,不少人为了少交那几块铜板都选择了在镇子外交易,所以镇子的门口通常会有一些货郎作为中间商收村民卖的东西。”
“而且因为前段时间是荒年,部分百姓手中的东西并不干净,找到镇子外的货郎把东西卖出去,就不必担心东西无法卖出去了。因此,货郎还会去到赌坊将东西的来历洗干净。”
“是以,若是我按照殿下原先的方法是无法找到人的,我便自作主张换了一个方向,直接在来镇子外卖东西最多的几个村子一一打探,最后留剩下了一个村子——郭家村。”
探子低着头将事情述说。
“郭家村?”
赵和有些疑惑,那不就是郭欣的家吗?
“正是,我去到那个村子里的时候,装作货郎与其攀谈,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人们总是闪烁其词,最后还是一个妇人发了善心说是在山头的一户人家里,只不过那个人是一个瞎子,家里也是极为贫困。”
听到这里,赵和皱眉,指关节无意识地敲了敲桌子,道:“那就去瞧一瞧。”
按照骠骑大将军的说法,当初婴儿被偷走的时候应该是健全的人,且身上有着不少的细软和玉佩,只是这山头的孤儿怎么是一个瞎子,还过得十分穷苦,难道在被偷走后,并没有人收养吗?
可是大将军怎么一口咬定就是有人收养呢?
但不管如何,还是要去一趟郭家村。
……
“婶子,我想问一下咱们村子是不是有一个少时失了爹娘,然后被抱养的男娃,若不出意外,现在应该是四十有余。”赵和跳下马车,找到一位正在劳作的妇人问道。
妇人撇了一眼赵和,见其周身的气势无不彰显着其富贵,想到前几日村里还在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要透露出郭欣的爹娘,便道:“是啊,我们这村子里就有一个,只不过是个瞎子,她确实也真的是可怜。”
赵和一直盯着妇人的脸,希望可以从中知道些什么,只是妇人的帽檐实在是太大了,直直地遮住了整张脸,妇人又不抬头,根本无法判断出妇人话语的真假。
便只好道:“多谢婶子了,只是不知他是住哪呢?”
“就在那个山头,一直往上走,只有他一户人家。”妇人指了指右边。
赵和再次道谢,带着文演和裴沅往山上走去。
“主子,你觉得那妇人的话是真是假?”文演道。
“不知。”赵和摇了摇头,淡声道。
一路沉默地走到了那户人家的门外,只见那院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只是那地上还是能看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应是用木棍探路导致的。
赵和看着这状况,抿了抿嘴,若是大将军看到这状况不知要有多伤心。
文演在门外大喊:“有人吗?”
回应他的是一片沉默,文演正准备再喊一次,就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听起来好像是用木棍探路的声音。
“你们是?”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男子走了出来,手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
“叔儿,我受人之托寻他的孩子,听闻郭家村有一位孤儿,便来寻你。”赵和温声道。
那瞎子有些激动,手中的棍子不断地敲打着地面,道:“是我爹娘总算来找我了吗?总算来找我了……”
赵和想说还不确定,但是见瞎子的表情如此激动,不好再说什么,只道:“我们先进去吧,等会再细聊。”
瞎子连连点头道:“是是是,我们先回去,这儿不方便说话。”
说着又用棍子在一旁摸索着,文演见状便立刻上前扶着瞎子往屋里走去。
“叔,是这样的,我们在附近的村子里都找了一遍,符合条件的都如你一般细细过问才会确认,所以……”赵和说到这里,话就断了。
瞎子听到这里,也明白了话中含义,便道:“那你问吧,我定当将我知道的都告知于你。”
赵和点了点头,示意文演问话。
“你先前可有卖过一个玉佩改善生活?”
瞎子摇了摇头,道:“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什么玉佩,要是我有玉佩,也不至于住在这里了。”
又这么问了几个回合,文演再次问道。
“那你幼时的包袱里可有留下的细软?当初是一个健全人吗?”
“有,但是也就一两银子,当初我爹娘见我可怜,才把我捡了回来,当儿子养着,只是后面见我竟是个瞎子,想扔掉,但又觉得可能会得罪神仙,就这样凑合地养了下来。”
赵和轻轻叹了口气道:“你应当不是我们要找的男子。”
瞎子苦笑,道:“我一开始是有些激动的,只是后面反应过来,才想起我爹娘本就是见我是个瞎子,把我扔掉,又怎么会与我相认呢?”
“后面听你们的问话,就更加觉得你们要找的人绝对不是我。”
顿了顿,又道:“不过听你们的描述,很像是我们村子里的一户人家。”
刘佑自小和爹娘学了一些手艺,但是自从爹娘不卖这个之后,自己也渐渐忘记了这些技艺,但是要捡起来还是很是容易。
“若你要真心愿意去开这一个店面,我自是可以给你留一个,只是你确定你要做吗?或者有毅力做下去吗?毕竟你现在可是还有管着我的店面的账目,也是签了为期五年的契约。”
刘佑重重地点了点头,道:“郭欣姐,我愿意!而且我定不会因为开了店面就不顾店面和作坊的账册,一定会打理得井井有条。”
郭欣点了点头。
眼前的刘佑虽然不是念书的人,家里也不算大富大贵,但是念在其对郭芷的一片真心,想来以后也不会走散。
……
“殿下,我依照你的命令,在当铺附近打听清楚往常卖东西给当铺的有哪些村子,从而将其都查了一个遍,发现在当铺收到玉佩的前几日,不少附近的村子都结伴而来卖东西。”
“且一般因为进镇子上需要交铜板,而当铺又位于镇子里,不少人为了少交那几块铜板都选择了在镇子外交易,所以镇子的门口通常会有一些货郎作为中间商收村民卖的东西。”
“而且因为前段时间是荒年,部分百姓手中的东西并不干净,找到镇子外的货郎把东西卖出去,就不必担心东西无法卖出去了。因此,货郎还会去到赌坊将东西的来历洗干净。”
“是以,若是我按照殿下原先的方法是无法找到人的,我便自作主张换了一个方向,直接在来镇子外卖东西最多的几个村子一一打探,最后留剩下了一个村子——郭家村。”
探子低着头将事情述说。
“郭家村?”
赵和有些疑惑,那不就是郭欣的家吗?
“正是,我去到那个村子里的时候,装作货郎与其攀谈,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人们总是闪烁其词,最后还是一个妇人发了善心说是在山头的一户人家里,只不过那个人是一个瞎子,家里也是极为贫困。”
听到这里,赵和皱眉,指关节无意识地敲了敲桌子,道:“那就去瞧一瞧。”
按照骠骑大将军的说法,当初婴儿被偷走的时候应该是健全的人,且身上有着不少的细软和玉佩,只是这山头的孤儿怎么是一个瞎子,还过得十分穷苦,难道在被偷走后,并没有人收养吗?
可是大将军怎么一口咬定就是有人收养呢?
但不管如何,还是要去一趟郭家村。
……
“婶子,我想问一下咱们村子是不是有一个少时失了爹娘,然后被抱养的男娃,若不出意外,现在应该是四十有余。”赵和跳下马车,找到一位正在劳作的妇人问道。
妇人撇了一眼赵和,见其周身的气势无不彰显着其富贵,想到前几日村里还在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要透露出郭欣的爹娘,便道:“是啊,我们这村子里就有一个,只不过是个瞎子,她确实也真的是可怜。”
赵和一直盯着妇人的脸,希望可以从中知道些什么,只是妇人的帽檐实在是太大了,直直地遮住了整张脸,妇人又不抬头,根本无法判断出妇人话语的真假。
便只好道:“多谢婶子了,只是不知他是住哪呢?”
“就在那个山头,一直往上走,只有他一户人家。”妇人指了指右边。
赵和再次道谢,带着文演和裴沅往山上走去。
“主子,你觉得那妇人的话是真是假?”文演道。
“不知。”赵和摇了摇头,淡声道。
一路沉默地走到了那户人家的门外,只见那院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只是那地上还是能看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应是用木棍探路导致的。
赵和看着这状况,抿了抿嘴,若是大将军看到这状况不知要有多伤心。
文演在门外大喊:“有人吗?”
回应他的是一片沉默,文演正准备再喊一次,就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听起来好像是用木棍探路的声音。
“你们是?”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男子走了出来,手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
“叔儿,我受人之托寻他的孩子,听闻郭家村有一位孤儿,便来寻你。”赵和温声道。
那瞎子有些激动,手中的棍子不断地敲打着地面,道:“是我爹娘总算来找我了吗?总算来找我了……”
赵和想说还不确定,但是见瞎子的表情如此激动,不好再说什么,只道:“我们先进去吧,等会再细聊。”
瞎子连连点头道:“是是是,我们先回去,这儿不方便说话。”
说着又用棍子在一旁摸索着,文演见状便立刻上前扶着瞎子往屋里走去。
“叔,是这样的,我们在附近的村子里都找了一遍,符合条件的都如你一般细细过问才会确认,所以……”赵和说到这里,话就断了。
瞎子听到这里,也明白了话中含义,便道:“那你问吧,我定当将我知道的都告知于你。”
赵和点了点头,示意文演问话。
“你先前可有卖过一个玉佩改善生活?”
瞎子摇了摇头,道:“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什么玉佩,要是我有玉佩,也不至于住在这里了。”
又这么问了几个回合,文演再次问道。
“那你幼时的包袱里可有留下的细软?当初是一个健全人吗?”
“有,但是也就一两银子,当初我爹娘见我可怜,才把我捡了回来,当儿子养着,只是后面见我竟是个瞎子,想扔掉,但又觉得可能会得罪神仙,就这样凑合地养了下来。”
赵和轻轻叹了口气道:“你应当不是我们要找的男子。”
瞎子苦笑,道:“我一开始是有些激动的,只是后面反应过来,才想起我爹娘本就是见我是个瞎子,把我扔掉,又怎么会与我相认呢?”
“后面听你们的问话,就更加觉得你们要找的人绝对不是我。”
顿了顿,又道:“不过听你们的描述,很像是我们村子里的一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