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恶女娇蛮,高冷皇叔夜不能寐 > 第142章 入职翰林院

恶女娇蛮,高冷皇叔夜不能寐 第142章 入职翰林院

    而孙诚回到丞相府后,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把自己关在里面。

    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沈怀川那冷笑的眼神,他知道自己从此在沈怀川面前就矮了一头。

    丞相察觉到儿子的异常,派人来询问,孙诚只是说自己在春闱中发挥失常,被取消了资格。

    丞相虽然心中不悦,但也没有过多责怪,毕竟这科举考试竞争激烈,他以为儿子只是一时失利。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沈怀川毫无悬念地高中。

    整个沈家一片欢腾,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

    沈怀川在京都城中的名声更加响亮,他的才华和大度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

    而孙诚,自从春闱之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嚣张跋扈,而是开始低调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他心中一直记得欠沈怀川的人情,也时刻警惕着沈怀川会用这件事来要挟他或者他的父亲。

    他深知自己必须变得更强,才能在未来有可能摆脱沈怀川的控制。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诚在城中的书馆中遇到了沈怀川。

    他有些紧张地走上前去,向沈怀川行礼。

    “沈公子,好久不见。”

    沈怀川微微点头,“孙公子,近来可好?”

    两人看似平淡的寒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孙诚知道,他和沈怀川之间的纠葛远远没有结束,而这一切都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京都的繁华背后悄然进行着。

    沈怀川看着孙诚,心中暗自盘算着。

    他知道孙诚现在对他有所忌惮,但他并不想过早地动用这张“人情牌”。

    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够让他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的时机。

    他相信,只要自己把握好与孙诚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在这京都城中,他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孙诚则在心中默默发誓,他一定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他不能永远被沈怀川牵着鼻子走。

    他要让父亲看到自己的改变,他要在这京都城中重新立足,即使有一天沈怀川真的拿出那件事来要挟他或者丞相,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沈怀川在京都城中的名声如日中天,他的才华和大度仿佛是一股清流,在这复杂的官场和社交场中潺潺流淌,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放榜之后,沈怀川高中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不久之后,宫中传来消息,皇帝听闻了沈怀川的事,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一直渴望能有贤能之士充实翰林院,那是为朝廷储备人才的重要之地,他希望在那里的官员不仅有满腹经纶,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而沈怀川在春闱中所写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这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

    于是,一道圣旨降临沈家。

    当那传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永安侯府前响起,宣告沈怀川被陛下赏识,特召入翰林院任职的时候。

    沈纪元喜极而泣,他拉着沈怀川的手说道:“儿啊,这是陛下对你的厚爱,你定要尽心尽力,莫要辜负陛下的期望。”

    沈怀川恭敬地接过圣旨,眼中满是坚定:“父亲放心,儿子定当全力以赴。”

    沈怀川初入翰林院,就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翰林院里的官员们,皆是各地选拔而来的精英,他们个个饱读诗书,才思敏捷。

    在这里,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翰林院的工作并不轻松,沈怀川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众多事务中逐渐崭露头角。

    他起草的文书,用词精准、条理清晰,既体现了对古代经典的深刻理解,又能结合当下的朝政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皇帝对他寄予厚望,时常关注他。

    有一次心血来潮,亲自到翰林院视察,他看到沈怀川正全神贯注地在书桌前书写着什么。

    走近一看,只见沈怀川的字迹工整而富有神韵,那一笔一划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再看内容,是一篇关于如何改善民生、促进农业发展的策论。

    沈怀川在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当前各地农业面临的问题,如水利设施的老化、赋税的不合理等,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借鉴他国的灌溉技术、根据土地肥力调整赋税等。

    皇帝看后,龙颜大悦,他当着众翰林的面称赞沈怀川:“朕果然没有看错人,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实在是难得。”

    沈怀川赶忙跪地谢恩:“陛下过奖,臣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怀川越来越受到陛下的赏识。

    陛下开始频繁地召见他,与他商讨国家大事。

    从边疆的军事防御到国内的经济发展,从文化教育的推广到吏治的整顿,沈怀川都能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给出合理的建议。

    在一次关于边疆战事的讨论中,朝中大臣们意见不一。

    一些武将主张强硬出兵,以武力镇压边疆的叛乱;而一些文臣则担心战争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议通过和亲等外交手段来解决。

    沈怀川在仔细分析了边疆的局势后,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方案。

    他认为可以先派遣使者与叛乱势力进行谈判,展示朝廷的宽容和诚意,但同时也要在边境加强军事部署,展示朝廷的军事实力。

    如果谈判破裂,再出兵镇压也不迟。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损耗,又能维护朝廷的威严。

    陛下听了沈怀川的建议后,觉得十分合理,当即决定采纳,并让沈怀川参与到边疆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监督之中。

    这使得沈怀川在朝廷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他成为了天子身边不可或缺的近臣。

    然而,沈怀川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福祉。

    而孙诚,在得知沈怀川受到陛下如此重用后,心中既羡慕又嫉妒。

    他更加刻苦地学习,努力想要在其他方面展现自己的才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获得朝廷的认可,与沈怀川一较高下。

    他知道,只要沈怀川一天在朝堂上得势,他就一天无法真正抬起头来。但他也明白,目前自己与沈怀川的差距还很大,只能默默努力,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