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变第一镇,我政绩藏不住了 第149章 围网养鱼和渔业公司
热门推荐:
气运逆天,我只好成仙了!
医女娇软,归家夫君夜夜翻窗
太荒吞天诀
老弟你听我说,这主角让我当秦风秦天
离婚后,姜小姐光芒万丈
侯府嫡女打脸全京都
去你喵的婚礼,这婚老娘不结了!
长生仙缘:从享受完美人生开始
风起明末
张山的话非常实在。
只有解决了下游销售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养鱼户最大的顾虑。
李青山点点头。
就在这时,李青山看见了一个熟人。
“张老板,你怎么在这里?收获不少啊?”李青山笑着和来人打招呼。
来人正是张波,是李青山第一次去帝都的时候认识的老朋友了。
张波手上拎着一个大铁桶,身后还跟着两个拿着渔网的年轻人。
张波笑着问道:“书记,您怎么来咱们村了?”
他就是李圩村人,见到李青山也格外开心。
“我有点想念咱们淝河大鲤鱼了,今天带了两个兄弟去捞了几网。
嘿嘿,逮到几条大的。”
李青山笑道:“你可真有闲情,最近生意咋样?”
张波为了投奔李青山,已经关掉了帝都的公司,回双河乡开了一家包装公司,专门承接双河乡各个公司的包装业务。
张波哈哈笑道:“托书记您的福,生意很好,当初建工厂的钱已经都挣回来了。”
他赶紧邀请道:“书记,您看都快中午了,我刚好抓了几条大鲤鱼,中午我给您露一手!”
李青山笑道:“行啊,淝河大鲤鱼名头不小,我早就想尝一尝了。”
众人说说笑笑的往张波的家里走去。
张波是李圩村数一数二的富户,房子自然修的不差。
张波的婆娘见到书记一行人,赶紧端茶递水,招呼众人坐了下来。
张波给众人发了一圈烟,吩咐婆娘赶紧去做饭,他自己陪着李青山等人说话。
说到撂荒地和围网养鱼的时候,张波眼睛一亮。
“书记,其实我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他嘿嘿一笑道:“我想搞个渔业公司,专门养鱼。”
李青山也很感兴趣,问道:“哦?你说说看。”
张波说道:“自从乡道修好以后,咱们李圩村再不像以前那样闭塞了,现在去乡里开车十来分钟就能到。”
“我从小喜欢抓鱼摸虾的,所以对养鱼非常感兴趣。以前是交通不便,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就想开一个渔业公司专门养鱼了。”
“上个月我还特地去隔壁的临淮县考察过,也跟当地的渔业公司有过交流,我觉得应该有戏。”
李青山欣赏的看着张波,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张波能比李圩村其他人混得好,除了敢打敢拼之外,眼光自然有独到之处。
李青山问道:“看来你已经有准备了,具体说说,你准备怎么干?”
张波说道:“我想模仿医药种植公司的模式,跟各个养鱼户签订养殖和收购协议。
他们养什么品种、养殖面积等等都要签进协议里,收购价格也签好。
养殖户只需要养好鱼,销售的事情我来负责。”
李青山点点头,这才是成熟的商业模式。
指望养殖户去跟收购方谈判太难了。
有一个渔业公司牵头,事情就好办了。
张波接着向李青山解释起来。
他去考察过临淮县的围网养鱼公司,实地走访下来,他觉得在李圩村完全可以复制。
李圩村这一带的河水深度都在2米左右,水草和浮游生物丰富,非常利于围网养鱼。
淝河大鲤鱼是地方特色产品,在附近一带很受欢迎,根本不愁销路。
而且还可以采用分层投放鱼种,做到上、中、下层鱼品种搭配,也可适当放育珍珠蚌、大闸蟹等特种水产品种。
围区内还可放养一些水禽鹅、鸭等水禽也能增加收入。
只要操作的好,围网养鱼绝对能增加农民收入。
张波的渔业公司也能获得丰厚回报。
李青山听完之后,鼓励道:“这个办法好,不过你除了要提供鱼苗、围网水箱、和捕捞工具之外,还需要提供养殖技术,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方面。”
张波苦笑道:“这方面我没有资源啊,让我出钱可以,技术这一块我就没办法了。”
李青山对宋金书说道:“金书,乡里的农技站要提供帮助,没有人才的话要抓紧招聘一些懂养鱼技术的人才进来。”
宋金书赶紧应了。
张波大喜道谢:“谢谢书记,您放心,年前我就把架子搭起来。
等过年的时候年轻人回来,我一家家去沟通,明年开春之后,渔业公司就会运作起来!”
李青山笑道:“我还要感谢你呢。有了你的渔业公司,种地和养鱼两不耽误,农户们的收益增加了,也不至于出远门打工了。”
张波恭维道:“还是书记您看得远,能为老家做点实事,我也很高兴。”
张波陪李青山说了一会话,就去亲自下厨烧鱼去了。
中午的时候,李青山终于尝到了淝河大鲤鱼的滋味。
你别说,还真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而且肉质细腻,入口即化。
这样的当地名菜,只要推广得当,绝对不愁销路。
张波的渔业公司前景不错。
吃完午饭,李青山等人又赶去下一个村子考察。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李青山走遍了所有的双河乡土地,没漏掉一个村子。
一圈下来,喜忧参半。
除了李圩村之外,还有两个村子情况也不好。
年轻劳动力缺乏导致村庄破败、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土地缺乏管理等等问题很严重。
不过更多的村子已经跟一年前完全变了样。
那些积极响应乡政府号召,大力推广中草药种植的村子,已经切切实实的收到了实惠。
有些农户已经收获了两季,而且家里有人在双河乡各个工厂企业上班,收入已经远远甩开其他人一大截。
农村人有钱之后都喜欢盖房子。
所以比较富裕的家庭趁着农闲,都已经推倒原有老房子,在筹划修建新的住宅了。
这也很好的带动起其他人的积极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些在外打工的人过年回来,只要一打听,就知道这些人是因为什么改变了生活。
再配合乡里和村里的宣传。
整个双河乡,还愿意出外打工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宋金书和张山等人非常满意这种情况。
都憧憬着双河乡要不了几年,人人都能住进红砖大瓦房,甚至是小楼房!
只有解决了下游销售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养鱼户最大的顾虑。
李青山点点头。
就在这时,李青山看见了一个熟人。
“张老板,你怎么在这里?收获不少啊?”李青山笑着和来人打招呼。
来人正是张波,是李青山第一次去帝都的时候认识的老朋友了。
张波手上拎着一个大铁桶,身后还跟着两个拿着渔网的年轻人。
张波笑着问道:“书记,您怎么来咱们村了?”
他就是李圩村人,见到李青山也格外开心。
“我有点想念咱们淝河大鲤鱼了,今天带了两个兄弟去捞了几网。
嘿嘿,逮到几条大的。”
李青山笑道:“你可真有闲情,最近生意咋样?”
张波为了投奔李青山,已经关掉了帝都的公司,回双河乡开了一家包装公司,专门承接双河乡各个公司的包装业务。
张波哈哈笑道:“托书记您的福,生意很好,当初建工厂的钱已经都挣回来了。”
他赶紧邀请道:“书记,您看都快中午了,我刚好抓了几条大鲤鱼,中午我给您露一手!”
李青山笑道:“行啊,淝河大鲤鱼名头不小,我早就想尝一尝了。”
众人说说笑笑的往张波的家里走去。
张波是李圩村数一数二的富户,房子自然修的不差。
张波的婆娘见到书记一行人,赶紧端茶递水,招呼众人坐了下来。
张波给众人发了一圈烟,吩咐婆娘赶紧去做饭,他自己陪着李青山等人说话。
说到撂荒地和围网养鱼的时候,张波眼睛一亮。
“书记,其实我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他嘿嘿一笑道:“我想搞个渔业公司,专门养鱼。”
李青山也很感兴趣,问道:“哦?你说说看。”
张波说道:“自从乡道修好以后,咱们李圩村再不像以前那样闭塞了,现在去乡里开车十来分钟就能到。”
“我从小喜欢抓鱼摸虾的,所以对养鱼非常感兴趣。以前是交通不便,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就想开一个渔业公司专门养鱼了。”
“上个月我还特地去隔壁的临淮县考察过,也跟当地的渔业公司有过交流,我觉得应该有戏。”
李青山欣赏的看着张波,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张波能比李圩村其他人混得好,除了敢打敢拼之外,眼光自然有独到之处。
李青山问道:“看来你已经有准备了,具体说说,你准备怎么干?”
张波说道:“我想模仿医药种植公司的模式,跟各个养鱼户签订养殖和收购协议。
他们养什么品种、养殖面积等等都要签进协议里,收购价格也签好。
养殖户只需要养好鱼,销售的事情我来负责。”
李青山点点头,这才是成熟的商业模式。
指望养殖户去跟收购方谈判太难了。
有一个渔业公司牵头,事情就好办了。
张波接着向李青山解释起来。
他去考察过临淮县的围网养鱼公司,实地走访下来,他觉得在李圩村完全可以复制。
李圩村这一带的河水深度都在2米左右,水草和浮游生物丰富,非常利于围网养鱼。
淝河大鲤鱼是地方特色产品,在附近一带很受欢迎,根本不愁销路。
而且还可以采用分层投放鱼种,做到上、中、下层鱼品种搭配,也可适当放育珍珠蚌、大闸蟹等特种水产品种。
围区内还可放养一些水禽鹅、鸭等水禽也能增加收入。
只要操作的好,围网养鱼绝对能增加农民收入。
张波的渔业公司也能获得丰厚回报。
李青山听完之后,鼓励道:“这个办法好,不过你除了要提供鱼苗、围网水箱、和捕捞工具之外,还需要提供养殖技术,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方面。”
张波苦笑道:“这方面我没有资源啊,让我出钱可以,技术这一块我就没办法了。”
李青山对宋金书说道:“金书,乡里的农技站要提供帮助,没有人才的话要抓紧招聘一些懂养鱼技术的人才进来。”
宋金书赶紧应了。
张波大喜道谢:“谢谢书记,您放心,年前我就把架子搭起来。
等过年的时候年轻人回来,我一家家去沟通,明年开春之后,渔业公司就会运作起来!”
李青山笑道:“我还要感谢你呢。有了你的渔业公司,种地和养鱼两不耽误,农户们的收益增加了,也不至于出远门打工了。”
张波恭维道:“还是书记您看得远,能为老家做点实事,我也很高兴。”
张波陪李青山说了一会话,就去亲自下厨烧鱼去了。
中午的时候,李青山终于尝到了淝河大鲤鱼的滋味。
你别说,还真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而且肉质细腻,入口即化。
这样的当地名菜,只要推广得当,绝对不愁销路。
张波的渔业公司前景不错。
吃完午饭,李青山等人又赶去下一个村子考察。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李青山走遍了所有的双河乡土地,没漏掉一个村子。
一圈下来,喜忧参半。
除了李圩村之外,还有两个村子情况也不好。
年轻劳动力缺乏导致村庄破败、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土地缺乏管理等等问题很严重。
不过更多的村子已经跟一年前完全变了样。
那些积极响应乡政府号召,大力推广中草药种植的村子,已经切切实实的收到了实惠。
有些农户已经收获了两季,而且家里有人在双河乡各个工厂企业上班,收入已经远远甩开其他人一大截。
农村人有钱之后都喜欢盖房子。
所以比较富裕的家庭趁着农闲,都已经推倒原有老房子,在筹划修建新的住宅了。
这也很好的带动起其他人的积极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些在外打工的人过年回来,只要一打听,就知道这些人是因为什么改变了生活。
再配合乡里和村里的宣传。
整个双河乡,还愿意出外打工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宋金书和张山等人非常满意这种情况。
都憧憬着双河乡要不了几年,人人都能住进红砖大瓦房,甚至是小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