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德帝 第130章 暗室之谋
曲阜,衍圣公府中,孔子的第六十二代孙大明朝的衍圣公孔闻韶坐在书房内,对着一纸诏令发呆了许久。
自己自弘治十六年袭封衍圣公之后,除了相关礼仪礼节上的事,孔府基本上是不过问朝政的。
但是京城里皇帝让自己去兖州鲁王府清丈田亩、宣扬教化,怎么看,怎么有风险。
一会儿门外有人说道:“公爷,知县到了。”
孔闻韶打开门赶忙迎接,来者正是曲阜知县孔承夏,原来朝廷为了照顾孔府,曲阜的知县由他们孔家人担任。
上一任知县是孔承泗死在了任上,本来孔家人公推孔公统来担任,但是孔承章与孔承周上京告状,吏部闻之不喜,所以就没人让孔公统来担任,于是又推举孔承夏来担任。
孔公统听说也上书弹劾孔承章与孔承周等二人想要徇私举荐族人孔承懿,可以把他们交给巡按御史治罪,孔承章和孔承周听闻,再次同孔承懿潜至京为了解朝廷的意思。他们几人然后就被朝廷发现了,被发配到了海南。
正德皇帝就对衍圣公孔闻韶下敕说:“先圣之道,朝廷用之以为治天下之法,在尔辈守之则为治家之法,孔承章等首开讼端,毁诬宗子,以朝廷名爵为私,家争夺之,具是先圣不肖子孙也,谪之边戍小惩大戒,正用先圣遗法为之,教不肖子孙耳,且先圣尝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尔闻韶尚佩服先训,进学修德,与族长管束族人,令读书循理,以称朝廷崇重至意,今后再有恃强挟长,朋谋胁制,不守家法,为圣门玷者尔,即指名具奏,必不轻恕故敕”。
孔承夏之前在抵御刘七时表现不佳,使得曲阜遭受侵害。曾经上书自我弹劾,但由于孔闻韶的求情,他没有受到惩罚。
现在,主宾双方互相寒暄并坐下后,孔闻韶拿出一份诏令递给孔承夏,并说道:“请过目这份诏令。”
孔承夏恭敬地接过诏令,认真阅读起来。他仔细琢磨着诏令中的每一个字,试图理解其中的深意。读完后,他陷入了沉思之中,思考着圣意背后的真正意图。片刻之后,孔承夏将诏令递还给孔闻韶,并回答道:“我已读过。”
孔闻韶道:“我读了诏令颇为不解,竟不知朝廷是何意,我与鲁王并无往来。如今让我去清丈他家的田亩,宣扬教化。这不符合规矩啊。”
孔承夏道:“我读了之后也是不解,不过咱们这位天子何时受过规矩,我听闻朝廷内阁众臣都没有出言阻拦。”
孔闻韶不解道:“朝廷衮衮诸公竟无一人阻拦?”
孔承夏道:“正是。”
孔承夏也不傻,他敏锐地发现这个诏令的背后似乎是个陷阱,在等着自己跳。
于是说道:“如此,我不接这份差事。我上书辞了去。”
孔承夏道:“不行,这样陛下不喜啊。”
孔闻韶道:“他不喜又如何?还能治罪于我不成?”
孔承夏笑道:“朝廷优待孔家,自汉朝以来就开始了,幸赖祖宗庇佑,孔家得以繁衍至今,岂能治罪于您?”
孔闻韶道:“那我现在就上书辞了去。”
“先不着急。”孔承夏阻拦道。
“为何?这差事谁想干谁干,我不干。”孔闻韶不听劝阻,铺了纸张,开始研磨道。
孔承夏起身道:“公府何必着急?此中有利有弊。”
孔闻韶听闻,放下手中的笔道:“愿闻其详。”
孔承夏说道:“弊就是使孔府无端涉及宗室的事,不好看。您想,宗室的事,其实就是陛下的家事。如今陛下无故将他的家事让孔府掺合起来,说明陛下对内阁及其他大臣介入有所顾忌。”
孔闻韶仍是不解,又道:“可还有勋戚呢,陛下的世家和亲戚也不能掺合吗?”
孔承夏道:“公府,您想,陛下让孔府掺和进来无非就是想借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名份来处理此事。这样朝野就不会议论纷纷了。”
孔闻韶思虑片刻道:“总觉着不踏实。”又问道:“那利呢?”
孔承夏道:“他们鲁府的田亩都是孔家的了。”
孔闻韶闻之那颗心猛然间跳了起来。
鲁王家的田庄可不少。
“清丈田亩就是要清查出来他有多少田亩,怎么会都是孔家的?”孔闻韶压着跳动心问道。
孔承夏压低了嗓音道:“历来朝廷的赐地那是有数量的,如实报就行。他们王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兼并、受献的土地多了去了。清查出来,给朝廷上交两成,剩下的八成就都是孔家的了。”
孔闻韶又道:“不好吧。”很显然他是没这个胆量的。
孔承夏见此心中暗道:“你也就投了好胎。”眼珠子一转瞬间想到了一条妙策,于是劝解道:“公府,您承祖宗之德,不作此事甚好,只是你忘了吗,正德三年您上奏朝廷:孔氏税粮,在成化年间曾恩免三分之一,今圣裔贫困者甚多,乞尽蠲免。朝廷虽准了,但是治标未治本,圣裔贫困者何其多啊,总要为他们考虑一下啊。”
孔闻韶纠结了起来,起身在房内来回踱步。
孔承夏见此也不催他,反而手捻着胡须静静地看着孔闻韶。
片刻后孔闻韶道:“不可!我不能做对不起朝廷和辱没门风的事。”
孔承夏见此笑道:“呵呵,公府高风亮节,只是圣裔贫困者当饿死矣。“接着一拍大腿道:“如此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您可写奏章推掉这个差事。”
孔闻韶又坐了下来道:“不推了,既然是朝廷委任的差事,那就做。”
孔承夏道:“好,下官恭祝公府,旗开得胜,光耀门楣。”
孔闻韶道:“说什么旗开得胜,光耀门楣,不辱没祖宗就行了,我忽然想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才决定不推辞了。就接下来吧。”
孔承夏心中骂道:“你还知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咱们家要按照这句话做早就没了!”
于是起身道:“天色不早,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于是主宾寒暄告别。待孔承夏走了后,孔承韶坐了下来,端起一杯茶,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拿起笔,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一行字:“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
然后又将纸揉了撕碎了,心中暗道:“祖宗早就告诉我了,凡事要密。我们俩的暗室之谋早晚泄密,而且你也太贪心了。”
自己自弘治十六年袭封衍圣公之后,除了相关礼仪礼节上的事,孔府基本上是不过问朝政的。
但是京城里皇帝让自己去兖州鲁王府清丈田亩、宣扬教化,怎么看,怎么有风险。
一会儿门外有人说道:“公爷,知县到了。”
孔闻韶打开门赶忙迎接,来者正是曲阜知县孔承夏,原来朝廷为了照顾孔府,曲阜的知县由他们孔家人担任。
上一任知县是孔承泗死在了任上,本来孔家人公推孔公统来担任,但是孔承章与孔承周上京告状,吏部闻之不喜,所以就没人让孔公统来担任,于是又推举孔承夏来担任。
孔公统听说也上书弹劾孔承章与孔承周等二人想要徇私举荐族人孔承懿,可以把他们交给巡按御史治罪,孔承章和孔承周听闻,再次同孔承懿潜至京为了解朝廷的意思。他们几人然后就被朝廷发现了,被发配到了海南。
正德皇帝就对衍圣公孔闻韶下敕说:“先圣之道,朝廷用之以为治天下之法,在尔辈守之则为治家之法,孔承章等首开讼端,毁诬宗子,以朝廷名爵为私,家争夺之,具是先圣不肖子孙也,谪之边戍小惩大戒,正用先圣遗法为之,教不肖子孙耳,且先圣尝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尔闻韶尚佩服先训,进学修德,与族长管束族人,令读书循理,以称朝廷崇重至意,今后再有恃强挟长,朋谋胁制,不守家法,为圣门玷者尔,即指名具奏,必不轻恕故敕”。
孔承夏之前在抵御刘七时表现不佳,使得曲阜遭受侵害。曾经上书自我弹劾,但由于孔闻韶的求情,他没有受到惩罚。
现在,主宾双方互相寒暄并坐下后,孔闻韶拿出一份诏令递给孔承夏,并说道:“请过目这份诏令。”
孔承夏恭敬地接过诏令,认真阅读起来。他仔细琢磨着诏令中的每一个字,试图理解其中的深意。读完后,他陷入了沉思之中,思考着圣意背后的真正意图。片刻之后,孔承夏将诏令递还给孔闻韶,并回答道:“我已读过。”
孔闻韶道:“我读了诏令颇为不解,竟不知朝廷是何意,我与鲁王并无往来。如今让我去清丈他家的田亩,宣扬教化。这不符合规矩啊。”
孔承夏道:“我读了之后也是不解,不过咱们这位天子何时受过规矩,我听闻朝廷内阁众臣都没有出言阻拦。”
孔闻韶不解道:“朝廷衮衮诸公竟无一人阻拦?”
孔承夏道:“正是。”
孔承夏也不傻,他敏锐地发现这个诏令的背后似乎是个陷阱,在等着自己跳。
于是说道:“如此,我不接这份差事。我上书辞了去。”
孔承夏道:“不行,这样陛下不喜啊。”
孔闻韶道:“他不喜又如何?还能治罪于我不成?”
孔承夏笑道:“朝廷优待孔家,自汉朝以来就开始了,幸赖祖宗庇佑,孔家得以繁衍至今,岂能治罪于您?”
孔闻韶道:“那我现在就上书辞了去。”
“先不着急。”孔承夏阻拦道。
“为何?这差事谁想干谁干,我不干。”孔闻韶不听劝阻,铺了纸张,开始研磨道。
孔承夏起身道:“公府何必着急?此中有利有弊。”
孔闻韶听闻,放下手中的笔道:“愿闻其详。”
孔承夏说道:“弊就是使孔府无端涉及宗室的事,不好看。您想,宗室的事,其实就是陛下的家事。如今陛下无故将他的家事让孔府掺合起来,说明陛下对内阁及其他大臣介入有所顾忌。”
孔闻韶仍是不解,又道:“可还有勋戚呢,陛下的世家和亲戚也不能掺合吗?”
孔承夏道:“公府,您想,陛下让孔府掺和进来无非就是想借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名份来处理此事。这样朝野就不会议论纷纷了。”
孔闻韶思虑片刻道:“总觉着不踏实。”又问道:“那利呢?”
孔承夏道:“他们鲁府的田亩都是孔家的了。”
孔闻韶闻之那颗心猛然间跳了起来。
鲁王家的田庄可不少。
“清丈田亩就是要清查出来他有多少田亩,怎么会都是孔家的?”孔闻韶压着跳动心问道。
孔承夏压低了嗓音道:“历来朝廷的赐地那是有数量的,如实报就行。他们王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兼并、受献的土地多了去了。清查出来,给朝廷上交两成,剩下的八成就都是孔家的了。”
孔闻韶又道:“不好吧。”很显然他是没这个胆量的。
孔承夏见此心中暗道:“你也就投了好胎。”眼珠子一转瞬间想到了一条妙策,于是劝解道:“公府,您承祖宗之德,不作此事甚好,只是你忘了吗,正德三年您上奏朝廷:孔氏税粮,在成化年间曾恩免三分之一,今圣裔贫困者甚多,乞尽蠲免。朝廷虽准了,但是治标未治本,圣裔贫困者何其多啊,总要为他们考虑一下啊。”
孔闻韶纠结了起来,起身在房内来回踱步。
孔承夏见此也不催他,反而手捻着胡须静静地看着孔闻韶。
片刻后孔闻韶道:“不可!我不能做对不起朝廷和辱没门风的事。”
孔承夏见此笑道:“呵呵,公府高风亮节,只是圣裔贫困者当饿死矣。“接着一拍大腿道:“如此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您可写奏章推掉这个差事。”
孔闻韶又坐了下来道:“不推了,既然是朝廷委任的差事,那就做。”
孔承夏道:“好,下官恭祝公府,旗开得胜,光耀门楣。”
孔闻韶道:“说什么旗开得胜,光耀门楣,不辱没祖宗就行了,我忽然想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才决定不推辞了。就接下来吧。”
孔承夏心中骂道:“你还知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咱们家要按照这句话做早就没了!”
于是起身道:“天色不早,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于是主宾寒暄告别。待孔承夏走了后,孔承韶坐了下来,端起一杯茶,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拿起笔,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一行字:“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
然后又将纸揉了撕碎了,心中暗道:“祖宗早就告诉我了,凡事要密。我们俩的暗室之谋早晚泄密,而且你也太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