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闲时有空写一写 > 炒饭引发的感想

闲时有空写一写 炒饭引发的感想

    我读大学的时候,如果出去吃炒饭的话,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己选配菜,老板给你个小盆你自己装,装好了他就给你炒饭,当然了,炒粉也行。另一种是点盖饭,有菜单的,点了以后会有一碗饭一碗菜,就相当于炒菜,只是分量没有炒菜多,这种主要是对一个人的量,第二种可以免费加饭,但第一种不行。

    我个人更喜欢第二种,因为可以加饭,这样在饿的时候能够吃饱。我们学校在郊区,所以物价成本并不贵,我记得最便宜的火锅是斗米肉丸火锅,按人数算的,一个人九块钱。比我老家小县城的火锅还便宜一块钱,哈哈哈。那是我吃过最便宜的火锅了,至今仍旧很想念。毕业后我也去看过,但是那家店不知道为啥,没开了。

    想起第一次寝室聚会,我们四个人,吃了六十四,平均一个人十六块钱,有肉有菜,因为吃得太饱,回去的路上一直打饱嗝,好开心呀啊。

    说到吃饭,这可是大事儿,民以食为天,中国历史上不管哪朝哪代,粮食问题都是大问题,不过也没办法,因为这事儿管不好就会饿死人呀。

    我想起有部电视剧,叫《天下粮仓》,本来是本小说,后来改编成电视剧了。我看完了小说,高中看的,上课的时候偷偷看的,现在老后悔了,总是后悔自己当时要是好好学习,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吧。

    具体呢也不是记得很清楚啦,毕竟过去快十年了。《天下粮仓》讲的好像是乾隆年间的事儿,就是围绕着粮食问题展开,牵扯到一大批官员,有贪官,也有清官。我记得有个很诡异的事儿,就是阴兵借粮,这个事儿后来被查了出来,相关的主使和官员都受到了处罚。同一个朝代,不同的皇帝,面对相似的场景,却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天下长河》中,陈煌也干过类似的事儿,但是康熙还是没有追究。后来在抖音上刷到一些片段,是关于《天下粮仓的》,博主觉得乾隆很恶心,因为有个官员他没有贪污,只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借了一万多两白银,乾隆就按照当时的法律把他就地正法了。这个怎么说呢,法大于情的事儿很多,这种事说不清,因为毕竟法律在前,犯法在后。作为一个高官,肯定是懂法律的,你明显可以转个思路去搞定这个事儿,但你非要犯法,这确实是让领导难做啊。

    《天下长河》中,靳辅陈煌最终还是没能实现黄河大治,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康熙的自大,他终究不是始皇帝,没有始皇帝的气魄和心胸,当年郑国本是一个间谍,修建郑国渠也是韩国的疲秦之策,但是当始皇帝发现郑国渠能给秦国带来巨大的收益时,他坚定地支持郑国修建郑国渠。而康熙呢?后期对于靳辅陈煌却是各种怀疑,不仅如此,还取消了他们执行了许久的治水策略。

    最后的结局很悲剧,陈煌英年早逝,哎。

    说回大学生活,我记得那个时候一碗盖饭是十块钱,一碗炒饭是八块钱,出去打工的话,发传单一天是60或者70,我记得有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兼职,她一个月一千二,但是每天要从下午六点到十点半,没有周六周日。

    我没事儿就会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出去吃,我俩轮番请客,没事儿就聊天,天南地北地聊天,什么都聊,我俩经常去的就是门口的一家串串店,就是那种重庆串串,按串收钱,吃的多花得多。有两种锅底,酸汤和清汤,我们基本都是酸汤。

    后来有个同学请我吃了一顿小火锅,就是那种一个人一个火一个锅,感觉还可以,但是呢,后来搬校区了,就没再吃到过。

    我回想,居然发现我请别人多过别人请我,我吃亏较多,心中总是有些不平衡,但是又好像无可奈何。甚至有点恨他们,因为我觉得他们就是一群贪小便宜的人,后来我有一次去到其中一个工作的城市,打电话给他,想着聚一聚,但我没想到的是,他却跟我说他忙得很,当时我就觉得这人没意思,以后也没怎么来往了。

    大学最喜欢看的动漫就是《天行九歌》,韩非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级人物,众所周知,他才华横溢,历史上很少有能与之比肩的,但是时运不齐,天妒英才,二十多岁就去了。天行九歌就是架空历史,再把一些人物神话,各种法术,各种高深的功法,让人体验了一把视觉盛宴。虽然和现在的《沧元图》比起来,特效相差甚远,但是在那个年代,确确实是挺好的了。根据历史,韩非子是在秦国被李斯陷害致死的,这看似没问题,却很有问题,因为李斯作为千古一相,他的功劳,他的能力,他的胸怀,是不可能不容不下韩非的,而且,始皇帝也不是傻子,如果真的是李斯陷害,他不可能看不出来。但是相关的官方记载的资料被项羽一把火全烧了,留下的要么是野史,要么只是人们的口口相传,《史记》也只是司马迁到处搜集资料后根据现实分析符不符合情理编撰的,所以,韩非到底为什么死的,似乎成了一个谜。我个人比较赞同百家讲坛所说,韩非子是韩国将计就计派到秦国的间谍,事情败露之后被始皇想了办法干掉的,至于为什么不公开,而是想办法,估计是有其他原因的考量。

    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沙丘政变和指鹿为马的故事,李斯在我们眼中的形象并不好,直到有一天,我在课文上看到了他写的《谏逐客书》,我对他的印象就变了,这篇课文观点清晰:始皇帝陛下,逐客令是错的,您不能因为一个间谍就把所有外客都判定为间谍。论据充分:秦国从穆公开始,就开始重用外客,由余、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等等等等都是外客,他们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一句总结:始皇帝陛下,为君者,要胸怀天下,不能以偏概全,最后说出了那句传诵千古的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我被李斯的才华所深深震撼,全篇没有一个字的长篇大论,全是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的辩论和分析,非常精炼,表达清晰、明白、通俗易懂。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唯物主义吗?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天下分七雄,唯独秦国能够一统天下,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吹牛吹个十天半月,吹得的天昏地暗,有用吗?还是得实干才能兴邦。事实就是依据,历史就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