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厚照,缔造巅峰大明 第二百三十七章 文无第一,改办法
热门推荐:
都绑定神豪系统了,谁还当纯爱啊
上海滩:民国第一军阀
偷听我心声后,全家都想逆天改命
凡人的成长之金融新贵
功法都是瞎编的,你们咋都练成了
一不小心修炼成仙
噬神塔
我的天赋是渣滓?那快来杀!
美人主播的烦恼,粘人大哥怎么甩
科举还在继续,整个贡院安静得可怕。可反观朝堂,已然热闹起来。
一些御史抱怨哈流土河之战得不偿失,都指挥使程鹏不仅不能有功劳,还应该治罪;一些御史抨击朝廷对万全都司等地的整顿,屯田归军,认为处置将官过多,影响了战力……
这些反智、反常的言论,朱厚照几乎是不敢相信,可偏偏就出现了。
下朝之后,面对愤怒的朱厚照,杨廷和一句话点出了这些言官的目的:“陛下,小王子虽然还没有带骑兵杀过来,可这些官员却已经在为陛下找退路了。”
“为朕找退路?”
朱厚照茫然。
杨廷和平静地说:“这和前面让陛下派遣使臣去与小王子商议互市的奏折一样,都是为了维护陛下的颜面,毕竟朝堂之上的官员都知道哈流土河是陛下的谋略……”
朱厚照明白过来了。
言官说这个不好,那个有罪,将官弱了,军士不行,应该多谈判等等,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小王子要来,大明肯定会失败,失败就需要有人担责,找皇帝担责不合适,那找谁,自然是宣府与万全都司的将官,找支持整顿万全都司的人,比如顾仕隆,找不支持谈判的人,比如兵部、五军都督府与内阁等……
总之,失败是肯定的,至于谁最终来背黑锅,现在就可以造势了。等惨败的消息传到京师,皇帝就能知道言官多有先见之明,想收拾哪个武将,那就收拾哪个武将……
正因为这些不合理的逻辑,导致了不合理的言论,也就出现了许多奇葩。朝堂上有些事不是正常人可以理解的,说官员素质低劣,归罪给读书读傻了,那也不合适,只能说这些人自以为聪明……
朱厚照不需要这些赌运气、博关注的大聪明,对杨廷和道:“将士的军功是用命换来的,如今一场大战将起,这些身在后方,受将士庇护的官员竟背后动刀子,朕不能容他们!告诉督察院,让这些御史——全都去当驿丞吧。”
驿站是里出人才,比如王守仁,就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再起来的本事了。
杨廷和没有反对,这些言官确实不像话,去底层干点活历练历练也好,能少折腾点事。
“有事?”
朱厚照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拿出一份奏折,递了过去:“陛下,礼科给事中陈鼎送上一本奏折,弹劾廖堂。”
“廖堂?锦衣卫里的将官?”
朱厚照皱了皱眉,接过奏折看去,微微凝眸:“此事是否为真?”
杨廷和回道:“臣问过刘指挥使,寥堂确实是福建人,但其子廖铠,参加的却是河南乡试,且廖鹏还有个弟弟,是宫中宦官,名为廖堂。陈鼎言,寥堂曾给河南乡试考官打过招呼,故此这廖铠才得了举人……”
朱厚照将文书背至身后:“滥冒河南乡举中式,这事一旦传出,恐怕会让河南士子不安啊。”
杨廷和低头:“陛下,陈鼎之所以知晓此事,是因为河南士子已然群议沸腾,甚至派了三十余士人至礼部,请求将廖铠除名。”
朱厚照无奈地摇了摇头:“这种事,朕知道晚了啊。张永,去问问寥堂是否有此事,如实交代了,他们兄弟子侄领罚一起离开京师,若是敢欺瞒,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张永领命而去。
杨廷和行礼:“臣告退。”
“且慢。”
朱厚照喊住了杨廷和,言道:“科举阅卷,这一次朕希望内阁也加入其中。”
“陛下,内阁也审阅试卷不合适吧?”
杨廷和皱眉。
自家儿子杨慎还在考场呢,虽说考卷有抄录有糊名,自己也不知道哪个是儿子的考卷,但毕竟对杨慎的文风很熟悉,一旦识破了,那这试卷还批不批?
再说了,自己当阅卷官,哪怕是其中之一,也很容易被官员抓出来弹劾,说官场勾结、儿子作弊……
本身就是内阁大臣,避嫌还来不及,怎么能去当阅卷官。
朱厚照走至御案边,拿出一份册子交给杨廷和:“不仅内阁大臣,还有刘忠、靳贵,你们可都是饱学之士,朕信得过,只不过这次阅卷方式不同于往日,你们回去好好研读一番。”
杨廷和打开册子看了看,不由地皱眉:“陛下,这……”
朱厚照点头:“按照这办法做吧。”
这一本册子,改变的是阅卷方式,以前阅卷时,阅卷官评判出中或不中,中就留在左边,不中丢右边。
比如有一百份试卷,两个阅卷官各自阅五十份。两个考官看过之后,这个考官认为中的有十个,不中的有四十个,那个考官认为中的有二十个,不中的有三十个。
这个时候两个考官需要交换,你看我那五十份,我看你这五十份,两个都认为中的,那就确定下来,不再讨论。
可问题是文章这东西主观性很强,他觉得好,妙笔生花,拍案叫绝,简直是人间好文章,这李白杜甫来了也比不过他,可你接过来一看,我去,写的什么玩意,辞藻华丽的背后,啥都不是,毫无营养可言嘛……
不过,另一个阅卷官资历比我老,看书比我多,后台比我硬,他觉得这文章好,我非说这文章是垃圾,这他娘的不是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水平也就这样。
这样一搞,日后铁定给人穿小鞋。
如果我选中的,他非说垃圾,我要不要争取,告诉他,这文章好得很,写文章的有大才?
文无第一嘛,谁也不好说服谁。
这个时候就需要妥协了,你妥协,你不甘心,我妥协,我也不乐意。一起妥协,那就点中排名靠后吧。这样一捯饬,麻烦很多,甚至这阅卷官办完事之后,两个人就此决裂,从此之后,你斗你的,我踩我的,山高水长,咱们手底下见真章……
阅卷制度本身有缺陷,是因为参与的人少,拿主意的人少。
朱厚照决定稍微修改下规则,虽然还是有缺陷,但至少让缺陷少一些,而这个方法,那就是增加阅卷人数,同时,引入打分制……
一些御史抱怨哈流土河之战得不偿失,都指挥使程鹏不仅不能有功劳,还应该治罪;一些御史抨击朝廷对万全都司等地的整顿,屯田归军,认为处置将官过多,影响了战力……
这些反智、反常的言论,朱厚照几乎是不敢相信,可偏偏就出现了。
下朝之后,面对愤怒的朱厚照,杨廷和一句话点出了这些言官的目的:“陛下,小王子虽然还没有带骑兵杀过来,可这些官员却已经在为陛下找退路了。”
“为朕找退路?”
朱厚照茫然。
杨廷和平静地说:“这和前面让陛下派遣使臣去与小王子商议互市的奏折一样,都是为了维护陛下的颜面,毕竟朝堂之上的官员都知道哈流土河是陛下的谋略……”
朱厚照明白过来了。
言官说这个不好,那个有罪,将官弱了,军士不行,应该多谈判等等,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小王子要来,大明肯定会失败,失败就需要有人担责,找皇帝担责不合适,那找谁,自然是宣府与万全都司的将官,找支持整顿万全都司的人,比如顾仕隆,找不支持谈判的人,比如兵部、五军都督府与内阁等……
总之,失败是肯定的,至于谁最终来背黑锅,现在就可以造势了。等惨败的消息传到京师,皇帝就能知道言官多有先见之明,想收拾哪个武将,那就收拾哪个武将……
正因为这些不合理的逻辑,导致了不合理的言论,也就出现了许多奇葩。朝堂上有些事不是正常人可以理解的,说官员素质低劣,归罪给读书读傻了,那也不合适,只能说这些人自以为聪明……
朱厚照不需要这些赌运气、博关注的大聪明,对杨廷和道:“将士的军功是用命换来的,如今一场大战将起,这些身在后方,受将士庇护的官员竟背后动刀子,朕不能容他们!告诉督察院,让这些御史——全都去当驿丞吧。”
驿站是里出人才,比如王守仁,就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再起来的本事了。
杨廷和没有反对,这些言官确实不像话,去底层干点活历练历练也好,能少折腾点事。
“有事?”
朱厚照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拿出一份奏折,递了过去:“陛下,礼科给事中陈鼎送上一本奏折,弹劾廖堂。”
“廖堂?锦衣卫里的将官?”
朱厚照皱了皱眉,接过奏折看去,微微凝眸:“此事是否为真?”
杨廷和回道:“臣问过刘指挥使,寥堂确实是福建人,但其子廖铠,参加的却是河南乡试,且廖鹏还有个弟弟,是宫中宦官,名为廖堂。陈鼎言,寥堂曾给河南乡试考官打过招呼,故此这廖铠才得了举人……”
朱厚照将文书背至身后:“滥冒河南乡举中式,这事一旦传出,恐怕会让河南士子不安啊。”
杨廷和低头:“陛下,陈鼎之所以知晓此事,是因为河南士子已然群议沸腾,甚至派了三十余士人至礼部,请求将廖铠除名。”
朱厚照无奈地摇了摇头:“这种事,朕知道晚了啊。张永,去问问寥堂是否有此事,如实交代了,他们兄弟子侄领罚一起离开京师,若是敢欺瞒,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张永领命而去。
杨廷和行礼:“臣告退。”
“且慢。”
朱厚照喊住了杨廷和,言道:“科举阅卷,这一次朕希望内阁也加入其中。”
“陛下,内阁也审阅试卷不合适吧?”
杨廷和皱眉。
自家儿子杨慎还在考场呢,虽说考卷有抄录有糊名,自己也不知道哪个是儿子的考卷,但毕竟对杨慎的文风很熟悉,一旦识破了,那这试卷还批不批?
再说了,自己当阅卷官,哪怕是其中之一,也很容易被官员抓出来弹劾,说官场勾结、儿子作弊……
本身就是内阁大臣,避嫌还来不及,怎么能去当阅卷官。
朱厚照走至御案边,拿出一份册子交给杨廷和:“不仅内阁大臣,还有刘忠、靳贵,你们可都是饱学之士,朕信得过,只不过这次阅卷方式不同于往日,你们回去好好研读一番。”
杨廷和打开册子看了看,不由地皱眉:“陛下,这……”
朱厚照点头:“按照这办法做吧。”
这一本册子,改变的是阅卷方式,以前阅卷时,阅卷官评判出中或不中,中就留在左边,不中丢右边。
比如有一百份试卷,两个阅卷官各自阅五十份。两个考官看过之后,这个考官认为中的有十个,不中的有四十个,那个考官认为中的有二十个,不中的有三十个。
这个时候两个考官需要交换,你看我那五十份,我看你这五十份,两个都认为中的,那就确定下来,不再讨论。
可问题是文章这东西主观性很强,他觉得好,妙笔生花,拍案叫绝,简直是人间好文章,这李白杜甫来了也比不过他,可你接过来一看,我去,写的什么玩意,辞藻华丽的背后,啥都不是,毫无营养可言嘛……
不过,另一个阅卷官资历比我老,看书比我多,后台比我硬,他觉得这文章好,我非说这文章是垃圾,这他娘的不是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水平也就这样。
这样一搞,日后铁定给人穿小鞋。
如果我选中的,他非说垃圾,我要不要争取,告诉他,这文章好得很,写文章的有大才?
文无第一嘛,谁也不好说服谁。
这个时候就需要妥协了,你妥协,你不甘心,我妥协,我也不乐意。一起妥协,那就点中排名靠后吧。这样一捯饬,麻烦很多,甚至这阅卷官办完事之后,两个人就此决裂,从此之后,你斗你的,我踩我的,山高水长,咱们手底下见真章……
阅卷制度本身有缺陷,是因为参与的人少,拿主意的人少。
朱厚照决定稍微修改下规则,虽然还是有缺陷,但至少让缺陷少一些,而这个方法,那就是增加阅卷人数,同时,引入打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