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直播养娃日常,古人羡慕哭了 > 第163章 告别

直播养娃日常,古人羡慕哭了 第163章 告别

    老人将她们送到门口。

    乔年年和他轻轻的拥抱。

    “先生,祝你健康长寿,祝愿你的国家早日摆脱战乱。”

    夏雨也和他拥抱,向他道谢,并且将自己的充电宝送给他们。

    毕竟这里经常断电。

    乔年年则是将一根小小的金条塞给了老人。

    这都是乔妈妈给她买的,出门的时候,她塞了几个在自己的包里。

    老人大吃一惊,连忙将东西还回来。

    “孩子,我不要你的东西。”

    乔年年握住他的手臂:“请你一定要收下,这是我作为朋友送给你的。”

    在乔年年的劝说下,老人收下了东西。

    卡恩已经发动了车,两人上了车。

    车都已经开了很远了,老人还在原地矗立。

    乔年年的眼眶湿润了,她知道他们此生都不会再见了。

    但是,她的心里会永远的牵挂这位老人家。

    去车站的路上,要经过一段地方,这里是一片贫民区,很多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人,就居住在这里。

    荒凉的大地,低矮的房子和在晨光中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象。

    他们好奇的望着开过的车辆。

    夏雨忙拿出相机,将这些都拍了下来。

    到了车站,这处车站很小,一共只有几辆破破烂烂的小车。

    等车的人也很少,几个司机正凑在一起闲聊。

    卡恩和其中一位司机打了一声招呼,看得出来他们很熟悉。

    司机热情的过来帮她们安排了位置,在最前面。

    卡恩还将夏雨的行李箱给安置在车顶,车顶就是那种用铁架子焊成的一个大框子。

    两个光鲜亮丽的大箱子,瞬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夏雨目光中有些担忧。

    乔年年忙问卡恩:“这要是下雨了怎么办?”

    卡恩摇头:“我们这里很少下雨。”

    车里的其他位置只坐着三个人,加上她们一共才五个。

    乔年年问司机:“几点发车?”

    司机回道:“没有固定的时间,等到人坐满了,就可以发车了。”

    乔年年听到这个回答就有些担忧了,就怕等到下午人也没到齐。

    夏雨摇了摇手中的相机,问卡恩能不能带她去刚才经过的那个贫民窟看一下。

    卡恩有车,能够快去快回。

    卡恩给司机打了一声招呼,让他出发前一定给他打个电话。

    司机答应了。

    路上,乔年年就问卡恩:“你能不能直接将我们送到地方。”

    卡恩说:“我的朋友,我很乐意这样做,但是普通司机去那边要经过非常繁杂的检查,而且,家用车每周加油是定额的,根本不够支持跑一趟长途。”

    叙国就是产油国,乔年年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还会缺油。

    乔年年看了一眼夏雨,想来她是知道这些情况,所以才坚持坐长途车的。

    卡恩这辆小破车经过一番颠簸,终于到了地方。

    这里虽然是个贫民窟,但是一路上看上去干干净净的。

    几个小孩子在路边玩耍,看到卡恩的车,和车上的乔年年她们,都好奇的凑过来。

    乔年年给他们钱,他们却不要。

    卡恩告诉乔年年,他们是不能无缘无故的收取别人的钱财的。

    夏雨问:“这些孩子难道不去读书吗?”

    年轻人摇了摇头。

    “不是他们不愿意去读书,主要是生活朝不保夕,而且很多学校的老师都走了。”

    “不过,有一个年轻人,他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开办了一间教室。”

    卡恩将她们领了过去。

    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乔年年她们去的时候,他正坐在晨光里备课。

    这间教室是用石头和一些废旧的木料搭建而成的,教室里的桌子都是随意拼凑,甚至没有电灯。

    里面坐着不少的孩子,有年龄大的,也有年龄小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几人站在一边,都没出声,只有夏雨不停地按下快门,将这里的情景都记录下来。

    过了一会儿,老师发现了她们。

    他立刻走了过来。

    一身洗的发白的衣服,鞋子很旧,但他看上去阳光又乐观。

    夏雨就问自己能采访他吗?

    并且给他出示了自己的记者证。

    老师点了点头。

    夏雨问他:“这个学校是你自己开办的,还是政府资助的?”

    老师温和的说:“是我自己开办的,我在这里教学,并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因为我不想叙国将来的孩子都不识字,叙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希望将来他们传承下去。”

    “还有就是,将来叙国的战争结束之后,势必面临着战后重建,那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他还告诉乔年年他们,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虽然他们现在身处泥泞,但是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够迎来光明。

    他崇高伟大的情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就连光幕那边的大夏人也感慨万千。

    “虽然这里比华夏差太多了,但是看到他们努力的样子,我就觉得充满了希望。”

    “以前皇后娘娘就常说,华夏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的人,他们顶起了华夏的脊梁,在我看来,这位年轻的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人,虽然他做的事情,可能并不能被很多人知道。”

    “或许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不比这个身处战争中的国家差,但是我们缺少他们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和这些伟大的人比起来,我们太渺小了,我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

    老师告诉她们,自己很喜欢华夏,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机会去华夏。

    乔年年和夏雨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老师说现在西方的言论处处抹黑叙国,希望她们能向国人宣传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所经受的苦难。

    两人忙点头,夏雨向他保证:“我会写一篇专题报告的。”

    乔年年将包里剩下的钱全都捐给了他,希望能为叙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告别了老师,乔年年看着教室里那些稚嫩的孩子们,只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摆脱战争,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回去的路上,三人经过一个难民的家门口。

    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正坐在门口缝补破旧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