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春意 第138章 祸水东引
热门推荐:
快穿年代之炮灰逆袭
团宠小姐:又飒又娇怎么了?
穿书娱乐圈:我靠毒舌意外翻红了
穿成豪门弃妇,我靠孕吐火上热搜
全球贬值,我穿回来后带飞全家!
光明之路
女帝主天下,侍夫都想父凭子贵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
狱医
宗室里平时再怎么争斗,那也是关了家门的事,事实上宗亲们利益都是一致的,维护宗室体面,保障皇上利益。
这事如果闹大了,也会让宗室这边体面尽失,熹郡王身为宗人令,定不会让康郡王府真的背上了欺辱臣女的恶名,如果他能从中说和,沈岐就算再火大,也要顾及两大宗亲的面子。
熹郡王当然不希望将事情闹大,宗人府管着宗室事务,康郡王既是宗亲,又是宗正,真让他背了欺辱臣女的恶名,宗人府也有失察失职的过失。
可是,他瞧了一眼站在身边的程子安,头疼得不行:“太医就候在偏室,你若是不放心,便让太医一起走一趟吧,”他语气平和,字里行间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意思,“这件事已经报进了宫里,一会儿宫里就要来人,你们家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康郡王心里一咯噔,心中涌现了一股强烈的不安,讷了讷嘴,有些说不出话来。
熹郡王转头吩咐身边的侍卫:“挑两个手脚麻利的,带上太医,去把世子和郡王抬过来。”
气氛一下变得凝重起来。
没等齐知衡和清平县主过来,就有侍卫过来通报:“齐王殿下和赵公公过来了。”
熹郡王看了一眼康郡王。
康郡王面如死灰,总算明白了大水冲了谁的龙王庙,现如今连司礼监掌印公公赵公公都惊动了,只怕皇上那边不好交代。
一行人连忙出门迎接。
齐雍冒着刺骨寒风跨进大堂,便有侍卫关了大堂的门扇,熹郡王一行人跟在后面进屋。
熹郡王没想到齐王殿下也会过来,连忙让人在长案旁边设椅,请齐王殿下和赵公公相继落座,又叫身边的随从奉了茶水。
齐雍看向了沈岐,笑着与他道:“孤回京那日,路见你家小女娘驷马失控,见马车上挂着镇北侯府的徽记,看在沈侯的面子上才出手相助,没想到竟让你家小女娘险些因我坏了名节,当真是好心办了坏事。”
康郡王双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上。
沈大小姐驷马失控这事,镇北侯府虽然遮掩得好,可这么大的动静,京里许多人家多少都知道一些情况。
得知家里的儿女因这事与沈大小姐起了冲突,他虽然恼怒这两个小浑蛋不省心,得罪了圣眷正隆的镇北侯,却并没有太担心。
沈大小姐驷马失控是事实。
叫外男所救也是事实。
退亲也是事实。
你自己立身不正,行为不妥,又退了亲,还怪旁人说?!
便是闹到了宗人府,他们家理亏,可他们也不算是造谣生事,顶多就是听信了外面的传言,乱嚼了舌根,道歉认错赔礼就能息事宁人。
可他万万没想到,救了沈大小姐的人是齐王殿下。
这么一闹腾,岂不成了齐王殿下毁了沈大小姐的名节吗?!
沈岐搁下了茶杯,也是一脸抱歉:“我家姑娘原是一片孝心,去静云寺为母亲祈福,哪知途中遭了横祸,也是殿下仗义,这才化险为夷,如今殿下因为这事叫人泼了一身脏水,平白无故背上了毁了女子名节的恶名,是我们家对不住殿下。”
两人你来我往,把康郡王架到火上烤了。
康郡王不敢接齐王殿下的茬儿,便放低了姿态,斟酌着话对沈岐道:“这、这是个误会,是我们家两个混账东西,得知沈大小姐与苏世子退亲后,又听到外面有传言说,沈大小姐是因驷马失控,叫外男毁了名节,是武宁侯看不上沈大小姐,你们两家这才退了亲。”
武宁侯瞠目结舌,似是被康郡王的无耻给惊得说不出话来。
康郡王又瞧了一眼,脸色白得跟鬼一样的武宁侯,继续道,“我家两个孽障东西,对这些流言原本也是不信的,但这些流言在京里传了好几日,隐有扩大的趋势,竟也不见武宁侯府出来澄清,还当是武宁侯府默认了这一说辞,便信以为真。”
他这话是在祸水东引。
武宁侯一张脸又青又白,再也坐不住了:“康郡王,你休要胡说八道,我们家根本不知道外面传了这种荒唐的流言……”
此时此刻,他连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是齐王殿下救了沈昭嬑,他就不该配合兵部那边……现如今是狐狸没打着,倒惹了一身骚。
康郡王不理他,张口打断了他的话:“不论怎么说,沈大小姐也是因你家名声受损,你家没有听到这些传言,也是你家的过失,你家与镇北侯府是世代的交情,你家落魄之后,仰仗的也是沈侯仁义厚道。”
“你家为了五兵营营卫指挥佥事一职奔走打点,是沈侯帮忙打通了都察院的关卡,结亲不成仁义在,两家一退亲,你家就彻底抛开了仁义,这才令沈大小姐受此委屈,你们家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是没跑了。”
两家退亲后,总要听听外面的风向,以免因为退亲传出不好的流言,损害了两家儿女的名声,可武宁侯竟然说,他们家没听到这些流言……
连康郡王府都听到了流言,武宁侯府身为当事人,居然说没听到,究竟是漠不关心,还是事不关己……
但凡武宁侯府对镇北侯府还有一丝仁义,那些流言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一席话,简直把武宁侯府脸皮都扒了!
武宁侯急赤白脸,忽一下站起来:“你这是祸水东引,我家与镇北侯府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康郡王慷慨激昂地顶回去:“镇北侯府世代功勋,满门忠烈,为我大周朝立下汗马功劳,向来深得皇上信重,沈侯早些年驻守河西,与铁勒部作战,驱敌五百里,为大周朝开疆拓土,也是战功赫赫,劳苦功高,朝臣们谁人不知,镇北侯为将号令严明,对同僚大度有礼,虽位高权重,却从不立私威,亦不结朋党,一心一意忠君为国。”
齐雍弯了一下嘴角,瞧了一眼座下的沈岐,见他端起茶盏,正在低头喝茶,那茶盏一直举着,竟迟迟没有放下。
康郡王当真是个妙人。
康郡王话锋一转,语气十分诚恳:“我向来敬重沈侯深明大义,有卫青乃风,见不得某些人因沈侯仁厚仗义,便得寸进尺,得了沈侯的好处,不记恩情,反生诡厌,在背后捅沈侯的刀子,少不得要为沈侯说几句公道话。”
这事如果闹大了,也会让宗室这边体面尽失,熹郡王身为宗人令,定不会让康郡王府真的背上了欺辱臣女的恶名,如果他能从中说和,沈岐就算再火大,也要顾及两大宗亲的面子。
熹郡王当然不希望将事情闹大,宗人府管着宗室事务,康郡王既是宗亲,又是宗正,真让他背了欺辱臣女的恶名,宗人府也有失察失职的过失。
可是,他瞧了一眼站在身边的程子安,头疼得不行:“太医就候在偏室,你若是不放心,便让太医一起走一趟吧,”他语气平和,字里行间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意思,“这件事已经报进了宫里,一会儿宫里就要来人,你们家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康郡王心里一咯噔,心中涌现了一股强烈的不安,讷了讷嘴,有些说不出话来。
熹郡王转头吩咐身边的侍卫:“挑两个手脚麻利的,带上太医,去把世子和郡王抬过来。”
气氛一下变得凝重起来。
没等齐知衡和清平县主过来,就有侍卫过来通报:“齐王殿下和赵公公过来了。”
熹郡王看了一眼康郡王。
康郡王面如死灰,总算明白了大水冲了谁的龙王庙,现如今连司礼监掌印公公赵公公都惊动了,只怕皇上那边不好交代。
一行人连忙出门迎接。
齐雍冒着刺骨寒风跨进大堂,便有侍卫关了大堂的门扇,熹郡王一行人跟在后面进屋。
熹郡王没想到齐王殿下也会过来,连忙让人在长案旁边设椅,请齐王殿下和赵公公相继落座,又叫身边的随从奉了茶水。
齐雍看向了沈岐,笑着与他道:“孤回京那日,路见你家小女娘驷马失控,见马车上挂着镇北侯府的徽记,看在沈侯的面子上才出手相助,没想到竟让你家小女娘险些因我坏了名节,当真是好心办了坏事。”
康郡王双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上。
沈大小姐驷马失控这事,镇北侯府虽然遮掩得好,可这么大的动静,京里许多人家多少都知道一些情况。
得知家里的儿女因这事与沈大小姐起了冲突,他虽然恼怒这两个小浑蛋不省心,得罪了圣眷正隆的镇北侯,却并没有太担心。
沈大小姐驷马失控是事实。
叫外男所救也是事实。
退亲也是事实。
你自己立身不正,行为不妥,又退了亲,还怪旁人说?!
便是闹到了宗人府,他们家理亏,可他们也不算是造谣生事,顶多就是听信了外面的传言,乱嚼了舌根,道歉认错赔礼就能息事宁人。
可他万万没想到,救了沈大小姐的人是齐王殿下。
这么一闹腾,岂不成了齐王殿下毁了沈大小姐的名节吗?!
沈岐搁下了茶杯,也是一脸抱歉:“我家姑娘原是一片孝心,去静云寺为母亲祈福,哪知途中遭了横祸,也是殿下仗义,这才化险为夷,如今殿下因为这事叫人泼了一身脏水,平白无故背上了毁了女子名节的恶名,是我们家对不住殿下。”
两人你来我往,把康郡王架到火上烤了。
康郡王不敢接齐王殿下的茬儿,便放低了姿态,斟酌着话对沈岐道:“这、这是个误会,是我们家两个混账东西,得知沈大小姐与苏世子退亲后,又听到外面有传言说,沈大小姐是因驷马失控,叫外男毁了名节,是武宁侯看不上沈大小姐,你们两家这才退了亲。”
武宁侯瞠目结舌,似是被康郡王的无耻给惊得说不出话来。
康郡王又瞧了一眼,脸色白得跟鬼一样的武宁侯,继续道,“我家两个孽障东西,对这些流言原本也是不信的,但这些流言在京里传了好几日,隐有扩大的趋势,竟也不见武宁侯府出来澄清,还当是武宁侯府默认了这一说辞,便信以为真。”
他这话是在祸水东引。
武宁侯一张脸又青又白,再也坐不住了:“康郡王,你休要胡说八道,我们家根本不知道外面传了这种荒唐的流言……”
此时此刻,他连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是齐王殿下救了沈昭嬑,他就不该配合兵部那边……现如今是狐狸没打着,倒惹了一身骚。
康郡王不理他,张口打断了他的话:“不论怎么说,沈大小姐也是因你家名声受损,你家没有听到这些传言,也是你家的过失,你家与镇北侯府是世代的交情,你家落魄之后,仰仗的也是沈侯仁义厚道。”
“你家为了五兵营营卫指挥佥事一职奔走打点,是沈侯帮忙打通了都察院的关卡,结亲不成仁义在,两家一退亲,你家就彻底抛开了仁义,这才令沈大小姐受此委屈,你们家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是没跑了。”
两家退亲后,总要听听外面的风向,以免因为退亲传出不好的流言,损害了两家儿女的名声,可武宁侯竟然说,他们家没听到这些流言……
连康郡王府都听到了流言,武宁侯府身为当事人,居然说没听到,究竟是漠不关心,还是事不关己……
但凡武宁侯府对镇北侯府还有一丝仁义,那些流言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一席话,简直把武宁侯府脸皮都扒了!
武宁侯急赤白脸,忽一下站起来:“你这是祸水东引,我家与镇北侯府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康郡王慷慨激昂地顶回去:“镇北侯府世代功勋,满门忠烈,为我大周朝立下汗马功劳,向来深得皇上信重,沈侯早些年驻守河西,与铁勒部作战,驱敌五百里,为大周朝开疆拓土,也是战功赫赫,劳苦功高,朝臣们谁人不知,镇北侯为将号令严明,对同僚大度有礼,虽位高权重,却从不立私威,亦不结朋党,一心一意忠君为国。”
齐雍弯了一下嘴角,瞧了一眼座下的沈岐,见他端起茶盏,正在低头喝茶,那茶盏一直举着,竟迟迟没有放下。
康郡王当真是个妙人。
康郡王话锋一转,语气十分诚恳:“我向来敬重沈侯深明大义,有卫青乃风,见不得某些人因沈侯仁厚仗义,便得寸进尺,得了沈侯的好处,不记恩情,反生诡厌,在背后捅沈侯的刀子,少不得要为沈侯说几句公道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