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贾诩我最毒,手扶公主成女帝 > 第103章 姐弟重逢

三国贾诩我最毒,手扶公主成女帝 第103章 姐弟重逢

    未央宫,前殿。

    整个长安的权贵们,都急急忙忙的赶到未央宫。

    或者说,被押解到了未央宫。

    夜未央,天却要变了。

    有资格进入大殿的官僚,却是屈指可数。

    刘协是最后进入大殿的,他坐下,众人行礼。

    刘协发现身后少了一个人,好奇问:“太后呢?”

    刘协问的太后是董太后,是汉灵帝的母亲,他的祖母。

    刘协母亲王美人被何皇后毒死后,就被送给董太后抚养。

    因刘协年幼,董卓死后这一年,平常朝会都是董太后在一旁主持,王允做主。

    卫尉董承禀报道:“陛下,太后昨夜偶感风寒,至今未起床。”

    想来是逃避吧。

    董太后命人打开城门,私下背叛王允,今夜无法面对士人。

    刘协不置可否,他看向下方众人。

    众人哈欠连连,神色各异。

    昨夜,刘协也是胆战心惊渡过去。

    想来,这些人昨晚也是彻夜未眠,或许都在讨论如何瓜分王允死后的朝堂职位,争先恐后投靠皇姐。

    朝堂下正中央,站立着的是他夜思梦想的皇姐,长公主刘万年。

    她身着宫装,承托的身材发育的充实,亭亭玉立,一脸憔悴。

    远看去依然那样风华绝代,右脸吓人。

    当年离开洛阳,刘协九岁,刘万年十三岁。

    人生如梦,现在他十二岁,姐姐豆蔻年华。

    血缘骨肉,很神奇的感觉。

    刘协平生第一次有了依靠的感觉,坐定,环顾下方,左手边是原本的朝廷大员,右手边站立了一排西凉诸将。

    刘协略显幼稚的脸上挤出笑容,先开口,“皇姐,你可回来了。”

    万年公主双手交叉,欠了欠身子,行礼道:“陛下,昨天大半夜的,惊扰了。”

    此刻不是二人叙旧的时机。

    刘协早得到岳父董承的提醒和注意事项,明知故问:“皇姐,今早可有事要奏?”

    万年公主朗声禀报道:“陛下,王允专权,滥杀无辜,污蔑西凉诸将,今已伏诛。为了稳定,应早安臣心。”

    刘协懂了,这是邀功请赏了。

    “臣等草拟了个奏折,请陛下过目。”

    说话的是人长的白白胖胖,头戴九卿官服,面无胡须。

    卫尉董承,当今太皇太后董太后的侄子,刘协嫔妃董贵人的父亲,原本是董卓的部下。

    刘协看着万年公主意气风华,自己却是个傀儡,心情不佳。

    董太后今日没来,刘协心情放松了许多。

    “董承,皇祖母已看过奏折?”

    董承禀报,“太后已阅。”

    刘协内心有些愤怒,略带讥讽,“呈上来吧,朕倒要看看太后给诸位忠臣什么官职。”

    小孩子耍脾气。

    董承老脸淡定,把奏章呈上。

    刘协从宦官的手中接过奏折,眯眼一看,居然当众朗声,忽略前面长篇大论,挑紧要段落说道:

    “......王允祸乱朝纲,万年公主引军讨逆有功,今请拜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扬威将军,张济为宁东将军,段煨为宁辑将军,以安凉州军心......”

    五个董卓旧部中郎将,都升封了杂号将军。

    刘协念完,顿了顿,想到宣门楼下贾诩飞扬跋扈的神态,不禁问道:“朕观这封赏名单里,为何没有贾诩?”

    贾诩一愣,这刘协啥意思,别有用心,还是随口一说。

    董承也没想到刘协会突然这样发问,喉咙有些沙哑,禀报:“陛下,贾诩是文臣,故没有在这名单里。奏折还有一页是文臣册封官职的。”

    刘协不置可否,又翻了一页,念道:“.....今请拜贾诩为左冯栩,李进为右扶风,杨众为京兆尹。”

    贾诩、李进、杨众担任三辅郡守,是三方平衡的结果。

    杨众,是杨彪的从弟,原本是御史中丞,是万年公主和杨彪推荐给董太后的。

    刘协手持奏章,轻弹了几下奏折,笑道:“还是皇祖母考虑周到,朕都允了。只不过,朕咋记得,前阵子王司徒还在的时候,贾诩已被朝廷下诏为讨逆校尉,他可是武官。”

    众人面面相觑。

    刘协看向万年公主,突然又问:“皇姐,朕听说这贾诩号称西凉军智囊,你们此行打败吕布,又以你的名义攻入长安,杀死王司徒,就是此人的主意吧?”

    万年公主有些诧异的看向刘协,不知道他发什么疯,她也不好隐瞒而当众欺君,只能回答:“陛下,贾诩名义是讨奴校尉,实际上确实是军师。”

    “哦。”刘协饶有兴趣。

    “贾诩,你既然出了这么好的主意,绑上朕的皇姐,还以义军自诩,以清君侧之名攻入长安。那今日,朕就封你为宣义将军,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贾诩傻眼了,刘协这么一捣乱,偏离些许轨道。

    历史上,贾诩是被封过宣义将军,但他显然没想到这唯一一次将军的封号是这样来的,还带有点讽刺意味。

    贾诩摸不透刘协心里到底想啥。

    意气用事?

    还是老谋深算?

    年纪轻轻,不过十二岁,想来也是气愤自己当众杀了王允全家吧。

    贾诩有些气愤。

    刘协,你搞清楚,王允不过是你远亲。

    老子才是你未来姐夫,大汉忠臣。

    贾诩五味杂陈,低头行礼道:“微臣谢主隆恩。”

    董承等人也不好说什么,反正都封了五个杂号将军,也不在乎多封一个贾诩。

    刘协看众人只是窃窃私语,并不反对,便摆摆手,朝万年公主问道:“皇姐,你既然回来,你打算住哪里?”

    长公主一般都是随同母后居住,奈何她父母双亡。

    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

    众人听到刘协这样问,不禁都抬头看向万年公主。

    万年公主早就得到贾诩的提前规划,笑道:“本宫自幼在洛阳长大,这长安还是年少祭祖来过。我还是住在老地方,永昌殿吧。”

    董承等人一听,长吁一口气。

    只要别是长信殿就好,那里住着董太后。

    长乐宫方圆四五公里,被直街分隔为南北两院,南苑以长信殿、前殿为主,

    北苑则包括永昌殿、大夏殿、临华殿。

    刘协眼前浮现童年的趣事,想到被董卓毒死的汉少帝刘辩,又问:“朕听闻王嫂也回京了,不知道皇姐如何安排?”

    刘协说的王嫂,是被董卓废黜的汉少帝刘辩遗孀唐姬。

    “陛下,本宫问过了嫂嫂的想法,就安排她在临华殿居住,我们也好做个伴。”

    “如此甚好。”

    刘协说完,又觉困意上来,摸了把脸,便朝左首之人吩咐道:

    “杨太尉,王司徒既然走了,那就由你录尚书事。昨夜想来死了那么多人,空缺了不少位置。只要不牵涉三公九卿,你们看着办吧。”

    “王司徒,好歹也是朝廷三公,好生安葬。”

    秦及汉初,尚书原本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起草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汉武帝时期,为了牵制丞相府、御史大夫府,用宦者主管尚书事务,称为中尚书令,简称中书令,又兼谒者之职,因称中书谒者令。

    东汉时期,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一人,尚书六人,分主六曹。这六曹也是后世六部的前身。

    此时,尚书台仍然算是少府的下属机构。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的禄秩都较低,令秩千石、仆射、尚书秩均六百石。

    尚书台级别低,还挂在少府名下,但是政务繁忙,又牵涉机密大事,所以一般都是由三公兼顾尚书台,便有了“录尚书”。

    刘协一句话,尚书令原本是王允,就变成了杨彪,尚书仆射是士孙瑞。

    士孙瑞,复姓士孙,字君荣,扶风人,世代书香门第,当年经司徒王允引荐,出任尚书仆射,参谋诛杀董卓,事成之后,又归功于王允,拒绝封侯,挂印隐居。

    司徒王允开府,朝廷大事基本都在司徒府商议,士孙瑞又退隐,尚书台近半年都是形同虚设。

    刘协突然这样撂挑子,杨彪有些无奈,他本不想趟这浑水,起码局势还未稳定之前,他还想再看看形势,提醒道:

    “陛下,士孙瑞归隐后,这尚书仆射一直无人担任。”

    尚书台尚书令级别太低,一千石官职,一般由三公挂职,显得高配。

    尚书台的日常管理,都是尚书仆射负责。

    刘协也差点忘记了这事,疑惑问:“区区六百石官职,难道还需要朕去找人?”

    众人议论纷纷。

    尚书仆射官小,牵涉事大,六曹还没升格为部,类似于后世的中央办公厅常务副秘书长。

    “陛下,臣举荐一人,足可担任尚书仆射一职。”

    贾诩一看,心情复杂,说话之人是执金吾伏完,伏贵人的父亲。

    伏完这老小子不躺平,又要起啥幺蛾子。

    今天一个个小丑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