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两宋传奇 > 第125章 美人如玉

两宋传奇 第125章 美人如玉

    次日,子午四人又提议去见李师师,赵香云执拗不过,经不住四人软磨硬泡,又加上武连对赵香云的含情脉脉,赵香云只得答应下来,带他们去拜会一番,不过他们在东华门等了很久,却见不到赵香云的身影。

    正在他们大失所望,要离开之时,一个小黄门过来了,告诉他们,赵香云在和乐楼等候他们。子午四人就跟着小黄门前往和乐楼去了。

    前行之际,但见人头攒动,路过城门,一对骆驼缓缓而过,波斯人东张西望紧随其后。大柳树边,飞过几只鸟雀,叽叽喳喳,令人心旷神怡。

    顷刻,和乐酒楼近在眼前,子午等人定睛一看,果然非同凡响,黑色匾额矗立高悬,和乐酒楼四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光彩夺目。彩楼欢门,蔚为壮观。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乃东京大名鼎鼎所在。

    走了进去,气派非凡,一个天井下,许多廊柱上雕梁画栋,温文尔雅。二楼挑台,许多隔间,来往皆是书生意气之人,拿着折扇,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许多美人也是体态婀娜,柳叶弯眉,画眉丽眼,手捏小扇,迈着小步,徐徐前行。小黄门将他们引到和乐楼前,就辞别而去。

    子午东张西望,普安目瞪口呆,余下瞠目结舌,武连喜笑颜开。正在四人神情恍惚之际,有一个声音飘来:“看什么呢,四位公子楼上请,公主殿下和师师姐、明红姐,早已恭候多时了。”四人转过身来,原来是那丫鬟月儿。

    子午笑道:“有劳姑娘带路。”丫鬟月儿微微一笑,指着二楼挂角处笑道:“我要回去了,你们看就是那个拐角,门口有一个红灯笼,一个黄灯笼,就是了。”

    子午四人转过脸去,果然近在眼前。丫鬟月儿与子午四人辞别,子午四人噔噔作响来到二楼,随即来到黄灯笼和红灯笼的拐角隔间门口。

    想一想要见大名鼎鼎的李师师了,四人心中自然又惊又喜,也难免紧张兮兮,互相整理一下衣衫,长长呼气吸气,真是好生了得。

    没想到,四个青春少年,见个姐姐般人物也是如此害羞腼腆,殊不知,他们要见这声名远扬之人,自然心中难免有些激动万分,情不自禁。

    子午在门口轻轻敲了敲道:“子午四位来迟,还望李师师姐姐见谅。”门吱的一声开了,明红走了出来,子午微微一笑。

    明红叮嘱道:“帝姬与姐姐说话,帝姬听着听着就哭了。你们进去别惹帝姬。”四人点点头。

    子午四人跟随明红走了进去,只闻檀香徐徐,窗帘飘柔。安安静静,雅致颇高。窗外居然就是滔滔汴河,垂柳荡漾,波光粼粼,小舟远去,风光无限。眼前一道屏风,上面是一幅画,青山绿水。

    一个柔美有力的声音飘了过来:“明红,是子午四个小兄弟来了?”明红微微一笑,应声道:“姐姐,是的。”

    转过屏风,子午四人拱手拜道:“姐姐好。我们从京兆府远道而来,到东京走一走,看一看,特地拜访姐姐,还望见教。”说话间抬头看去,这女子果然与众不同,非同凡响,气质优雅。额前齐眉流海,发如黑漆,长发飘飘。发簪装扮,落落大方。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微微一笑间,身子绰约,通身的柔美与潇洒,这飞将军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这便是大名鼎鼎,名动京城的李师师。

    赵香云马上不大高兴,撅着嘴,闷闷不乐,原来四人都目瞪口呆的盯着这眼前的李师师,瞅都不瞅自己一眼。明红倒是不以为然,她自然知道此情此景是何道理,许多男子如若见了李师师,不目瞪口呆都是不大容易,只因貌美如花,风姿绰约,无出其右。

    赵香云双手叉腰,指着子午四人,气呼呼道:“你们怎么了,为何目瞪口呆,傻了吗?”

    李师师尴尬一笑,她也觉得奇怪,眼前四个小青年为何盯着自己看个不住,都把自己看发毛了。随即微微一笑,问道:“四位小兄弟,你们请坐。”

    普安道:“不知姑娘美名,还望赐教?”赵香云道:“明知故问。”

    李师师马上招呼众人坐了下来,道:“姐姐正是李师师。香云妹妹虽说贵为公主,可她也是我妹妹。我这妹妹有些刁蛮,不过也很可爱。你们恐怕见怪不怪了。明红也是我妹妹,我们三个情投意合,算是缘分一场。”

    子午四人喜笑颜开,乐此不彼,顿觉气氛活跃,原来李师师并非不近人情的高冷之人。

    普安目不转睛,夸赞道:“姐姐真漂亮。”余下动了动嘴唇,咽了下口水,笑道:“姐姐真美。”

    子午看明红一眼,不觉尴尬一笑,应声道:“姐姐真善解人意。”武连见赵香云闷闷不乐,就笑道:“姐姐可认我做个弟弟好了。”

    赵香云笑出声来:“你们真可笑,又是看来看去,又是夸来夸去。有完没完!武连你最可笑,让姐姐认你做弟弟,你也配?”赵香云果然说话狠毒,不过武连心里虽不高兴,可也觉得没什么。

    四人异口同声问道:“何出此言?”赵香云道:“问你们自己好了。”没好气的摇摇头。

    明红微微一笑,摆了摆手,缓缓道:“妹妹开玩笑,不必在意。”李师师道:“好了,你们几个在一起真是热闹非凡了。问姐姐好了。”

    众人起身站成一排,看向李师师,齐声作揖道:“姐姐,请赐教?”

    李师师微微一笑:“姐姐素闻辽国幽州城有一座龙泉寺(今潭柘寺),那里有尊弥勒佛。弥勒佛处,有一对联。”

    众人追问道:“怎么说?”李师师不紧不慢道:“正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众人点点头,颇为拜服。

    李师师站起身来,捏着小扇,神情肃穆道:“东京虽繁华,可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汴河看上去风光无限,殊不知汴河左右无不污臭不堪。就说酒楼每日剩菜残羹还不是半夜三更就倒入了汴河。东京无险可守,地势平坦,边关又是辽国、西夏虎视眈眈。如若有朝一日敌军骑兵冒险突袭东京,岂不长驱直入,危在旦夕?在东京住久了就不能明白,孟夫子所言,正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岂不令人担忧?”

    听了这话,子午等人莫不叹服,没曾料想大名鼎鼎的东京一枝花李师师,居然会有如此巾帼不让须眉的想法,实在令人刮目相看。“飞将军”果然名不虚传。

    普安看向李师师,缓缓道:“姐姐坐,姐姐如此忧国忧民,令人佩服。不知姐姐素日读些什么书?”

    李师师道:“喜欢李清照的词,周邦彦先生的词,柳三变先生的词。也读过《道德经》和《南华经》。”

    余下惊道:“姐姐也读道家?”武连纳闷道:“姐姐不是佛教徒么?”子午乐道:“《道德经》也是一本人生在世的智慧之书,谁说是教派专用了。”

    明红道:“所言极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懂得自己宽慰自己。岂不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

    赵香云乐道:“《道德经》就是之乎者也,摇头晃脑。”

    李师师微微一笑,缓缓道:“之乎者也也并非不好,摇头晃脑也太过夸张。只要平心静气读些好书,就问心无愧了。”

    明红道:“李清照的词真不错。”赵香云点点头,笑道:“她是大才女,我很是羡慕她了。”

    李师师道:“姐姐最喜欢李清照了,她的词就是我们女人最肺腑之言。”

    赵香云道:“也怪我素日不用功,记不得李清照的词句。看一眼就忘记了!”不觉挠了挠后脑勺,尴尬一笑。

    明红道:“我倒记得一首,叫做:《一剪梅》 ,其中词句感人肺腑。”说话间吟诵开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香云好奇道:“不知这词是什么意思?”明红道:“是说李清照与她官人赵明诚刚结婚不久,两个人相思之苦。”

    李师师道:“你们想想看,一个初婚少妇,自己官人要出门远行,心里能开心么?”

    武连低头而笑道:“肯定不高兴了,公主殿下,意下如何。”

    赵香云道:“有什么了不起,爱走就走了,倒也清净。两个人一天到晚粘粘糊糊也不好。”说话间不以为然,嘴上虽这般说,心中却暗笑,刚刚结婚就分别,这男人太过分。

    子午道:“初婚大喜,把娘子一个人丢在家里,总是说不过去。”余下道:“没办法,男人要养家糊口,志在四方,在所难免。”

    普安笑道:“这少妇寂寞,原来如此啊。”众人哄堂大笑。

    明红尴尬一笑,没好气道:“你们真搞笑。”

    李师师道:“李清照作为一个才女,这词实在道尽了许多真情实感,令人喜欢。还有一首词,也不错,叫做《如梦令》 ,其中词句令人拍手叫绝。”不觉深情吟诵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赵香云顿时心花怒发,拍手喜道:“有趣,好简单,好喜欢。我一定记下来。这个很简单,写的很不错。”

    明红介绍道:“李清照还是妙龄少女之时就才华横溢,这词言简意赅,小孩子也喜欢。”

    子午微微一笑,叹道:“要我说,这词比较有趣。故而小孩子喜欢也是理所当然了。”

    余下打趣道:“藕花深处有什么,自然是鱼儿、叶儿、月儿的。这小姑娘黄昏时分一定是寂寞难耐,找情郎去了。还吃酒,真是胆大包天的疯丫头。”

    普安也打趣道:“争渡,争渡,好像布谷,布谷,一般。李清照很有趣,她一个小姑娘,居然敢争渡,看,把鸥鹭都吓跑了吧。看来小姑娘也活泼可爱,还有点,有点调皮。”

    武连笑道:“公主殿下,你就是这小姑娘,把鸥鹭都吓跑了,你怎么这样凶巴巴。”几个姑娘含羞而笑。

    赵香云撅撅嘴,闷闷不乐,凶巴巴道:“胡说八道,小心撕烂你的嘴。你才把鸥鹭吓跑了。”说着朝武连过来。二人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被众人劝住,继续坐下来说话。

    李师师饱含深情道:“还有一首,叫做《多丽,咏白菊》,其中几句令人凌云壮志。”随即吟诵道: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明红义愤填膺,冷笑道:“这是对贪官污吏的不满。”

    子午点点头,附和道:“看得出来,李清照果然也是侠骨柔情了。”

    普安道:“果然巾帼不让须眉。”说话间挑了挑眉毛。

    武连叹道:“巾帼英雄李清照。”赵香云凶巴巴道:“一派胡言。”

    余下乐道:“巾帼英雄赵香云。”众人破涕一笑。

    李师师深情道:“姐姐最喜欢李清照的一首词,念念不忘,也令人泪流满面。”又吟诵道: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明红马上安慰道:“姐姐,我总是劝你不要总读这样的词,当心伤心难过。”

    赵香云道:“姐姐,我也觉得这样的词还是少看为妙,太过伤感。”

    李师师点头道:“可是写的很好,写到姐姐心里去了,如何不感同身受。”顿时热泪盈眶。

    子午劝道:“愁啊愁的,这个令人伤心难过,还是放宽心的好。”

    余下道:“诗仙太白说得好,正所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武连灵机一动,伸手一指,喃喃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杯玉液酒。”听了这话,众人忍俊不禁。

    李师师也破涕一笑道:“武连不错,还知道遇仙楼有玉液。”

    赵香云笑道:“我告诉他的。”

    明红道:“是啊,悲欢离合,旦夕祸福,愁苦无休无止。”

    李师师嫣然一笑,喃喃道:“还是那句话,一起来。”伸手一指。

    众人拍着手,异口同声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不觉声声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