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青梅 第163章 姜橘饮
热门推荐:
心海迷踪
星月引
末世天师直播杀怪,女神带娃堵门
崩坏:你告诉我这难度是崩三?!
羽雪的奥特旅行赛罗女儿第二部
快穿之九叔,哪里跑!
九叔,罩我的!懂?
我的重生,是老天对我的补偿!
官场:从镇长到封疆大吏!
宋英听话地照做,将橘子皮内白色部分统统去掉,一点也未有遗留。
她做得仔细,速度就慢了下来,不过林大夫倒是没说什么,切好橘子后,跟她一起给橘子皮去白瓤。
一个步骤做完,林大夫便教她下一步,一道简单的姜橘饮做下来,林大夫点了下头,道:“还不错。”
宋英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这句话是在夸自己,不由欣喜,看来留下来的希望非常大。
欣喜过后,宋英谦虚道:“是您教的细。”
林大夫摇摇头:“我教得再细,遇上不上心的,也学不了这么快。”
姜橘饮简单,大部分人都能一学就会,但各种细节却是骗不了人的。
她那侄儿确实说得不错,这个姑娘专注、心细又耐心,教起来不费事。
“春桃姐姐来了!”
外面突然响起小丫鬟惊喜的声音,紧接着就是闹哄哄的打招呼的声音。
宋英从窗户望出去,只见一位二八年华,着石青衣裙的女子,提着一个红漆食盒,一边与丫鬟婆子们打着招呼,一边向着她们这个小厨房走来。
很快,名唤春桃的女子敲了敲门,走了进来:“林大夫,我来给老夫人取药膳。”
“已经熬好了。”林大夫正在洗手,闻言扭头吩咐,“宋英,你盛好交给春桃姑娘。”
看见宋英,春桃愣了一下,道:“这位妹妹面生得紧,是新来的吗?”
林大夫取下毛巾,一边擦手一边道:“是,今儿刚来。
宋英,这是老夫人院里的春桃姑娘,你记着,以后熬好的药膳,就交给她。”
宋英认真地记了下这位春桃姑娘的长相,点头道:“好,我知道了。”
“从哪找到的?”春桃非常惊讶,自从去年扶灵回乡,府里就在着手寻找懂医理的女孩,县里的牙行挑了遍,也未寻到合适的。
“我那侄孙推荐的。”提起林文轩,林大夫的神情明显柔和很多,看得出对他非常喜爱。
“还劳林公子记挂着,回头我跟老夫人说说,可得好好谢谢他!”说着,春桃又望向宋英,和善道:“以后得妹妹费心些,老夫人的药膳不容有失。”
宋英点了点头:“春桃姐姐客气了,都是应该的。”
她有点明白过来,知晓先前大厨房的人为何对她态度都那么热情,一切都因为她是负责给顺安县主,也就是申府的老夫人熬药膳的。
这位顺安县主,在申府的地位很高啊。
也对,人家是申府的女主人,又是郡王之女,真正的皇亲国戚,地位自然很高。
宋英利落地将姜橘饮盛好,放进春桃带来的食盒里。
送走春桃后,林大夫便道:“将东西收拾一下,上午就没什么事了,等会儿中午时,你去大厨房取我们俩的饭菜,记得拿上食盒。
申时初,再来做晚间的药膳,嗯,今晚做人参炖乌骨鸡,你一会儿走的时候,跟方妈妈说一声,让她准备好食材,乌骨鸡两只,人参六两,母鸡一只,猪肘三十一两。”
宋英很是,乌骨鸡,母鸡,同是鸡,为什么两种都要放?
这两种的功效也不一样?
食物不都是提供营养、填饱肚子的吗?
虽然疑惑很多,她也没问,只是重复了一遍,点头道:“我记住了。”
这申府的药膳,一天就要两种不同的,不会每天的也不一样吧?
不行,得去买些笔墨回来记下,省得后面给忘了。
见林大夫没有别的吩咐了,她就赶紧请示道:“林大夫,我一会儿想出府一趟,去买些笔墨回来。我怕后面事情多了就忘记了,用笔墨记下来安心些。”
“不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林大夫愣了愣,露出赞许之色,虽只有短短半天不到的接触,她也看得出,这个宋英记忆力很好,人也机灵,是个聪明孩子。
聪明的小孩太多了,过目成诵的她也曾见过,但聪明孩子大多有一个通病——骄傲。
轻松就能记住的东西,他们才不愿像普通小孩那样下死功夫,然而,再好的记忆力,也有记岔的时候。
不骄不躁,这位叫宋英的小姑娘确实还不错。
林大夫对宋英的印象更好了,柔声道:“不用出府,去找外院的张管事,让他给拿一套就行。”
拿、拿一套?
宋英有些错愕,做短工,申府还提供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可不便宜呢,这待遇也忒好了吧!
宋英开心地点头,觉得自己以前还是太谨慎了,早知道做短工待遇这么好,她应该早早去做短工才是。
交代完,林大夫就回小院了。
宋英赶紧将厨房收拾好,去找方妈妈,说了林大夫的要求,顺道问了张管事的所在,趁着时间尚早,赶紧找去。
两刻钟后,宋英从张管事处出来,怀抱着笔墨纸砚,整个人都愣愣的,真的能领到!
自己人生第一套正儿八经的笔墨纸砚,竟然是从申府领的!
她小跑着回到院子,进入自己的西厢房,铺纸提笔,正要书写,想起还未研墨,又把笔放下。
这是她第一次用墨写字,也是第一次在纸上写字。
看着点点墨色在砚台里晕染开,宋英激动得不行,终于,她也能用墨在纸上写字了!
回想了袁清当初教的研墨事宜,见墨汁匀称柔顺后,她再次提起笔,饱蘸墨汁,正欲去纸上写,移动的过程中,一滴墨汁啪地滴落。
宋英一慌,赶紧将笔移至砚台里,同时另一只手连忙将桌上的纸拿开。
幸好,墨汁在中途就滴落,并没有沾染到纸上。
果然,在纸上书写与蘸清水在石板上练习,还是有区别的。
嗯不对,应该说是初学时不能太过节省,掌握好蘸墨等规律后,再用清水在石板上书写,差别就不大。
宋英轻轻呼出口气,调解好心态,将毛笔在砚台边缘点了点,等渗出些墨汁后,再次提至纸上开始书写。
最初的一笔,下笔有点重,墨色十分浓郁,后面的墨色淡写,看着很丑。
她做得仔细,速度就慢了下来,不过林大夫倒是没说什么,切好橘子后,跟她一起给橘子皮去白瓤。
一个步骤做完,林大夫便教她下一步,一道简单的姜橘饮做下来,林大夫点了下头,道:“还不错。”
宋英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这句话是在夸自己,不由欣喜,看来留下来的希望非常大。
欣喜过后,宋英谦虚道:“是您教的细。”
林大夫摇摇头:“我教得再细,遇上不上心的,也学不了这么快。”
姜橘饮简单,大部分人都能一学就会,但各种细节却是骗不了人的。
她那侄儿确实说得不错,这个姑娘专注、心细又耐心,教起来不费事。
“春桃姐姐来了!”
外面突然响起小丫鬟惊喜的声音,紧接着就是闹哄哄的打招呼的声音。
宋英从窗户望出去,只见一位二八年华,着石青衣裙的女子,提着一个红漆食盒,一边与丫鬟婆子们打着招呼,一边向着她们这个小厨房走来。
很快,名唤春桃的女子敲了敲门,走了进来:“林大夫,我来给老夫人取药膳。”
“已经熬好了。”林大夫正在洗手,闻言扭头吩咐,“宋英,你盛好交给春桃姑娘。”
看见宋英,春桃愣了一下,道:“这位妹妹面生得紧,是新来的吗?”
林大夫取下毛巾,一边擦手一边道:“是,今儿刚来。
宋英,这是老夫人院里的春桃姑娘,你记着,以后熬好的药膳,就交给她。”
宋英认真地记了下这位春桃姑娘的长相,点头道:“好,我知道了。”
“从哪找到的?”春桃非常惊讶,自从去年扶灵回乡,府里就在着手寻找懂医理的女孩,县里的牙行挑了遍,也未寻到合适的。
“我那侄孙推荐的。”提起林文轩,林大夫的神情明显柔和很多,看得出对他非常喜爱。
“还劳林公子记挂着,回头我跟老夫人说说,可得好好谢谢他!”说着,春桃又望向宋英,和善道:“以后得妹妹费心些,老夫人的药膳不容有失。”
宋英点了点头:“春桃姐姐客气了,都是应该的。”
她有点明白过来,知晓先前大厨房的人为何对她态度都那么热情,一切都因为她是负责给顺安县主,也就是申府的老夫人熬药膳的。
这位顺安县主,在申府的地位很高啊。
也对,人家是申府的女主人,又是郡王之女,真正的皇亲国戚,地位自然很高。
宋英利落地将姜橘饮盛好,放进春桃带来的食盒里。
送走春桃后,林大夫便道:“将东西收拾一下,上午就没什么事了,等会儿中午时,你去大厨房取我们俩的饭菜,记得拿上食盒。
申时初,再来做晚间的药膳,嗯,今晚做人参炖乌骨鸡,你一会儿走的时候,跟方妈妈说一声,让她准备好食材,乌骨鸡两只,人参六两,母鸡一只,猪肘三十一两。”
宋英很是,乌骨鸡,母鸡,同是鸡,为什么两种都要放?
这两种的功效也不一样?
食物不都是提供营养、填饱肚子的吗?
虽然疑惑很多,她也没问,只是重复了一遍,点头道:“我记住了。”
这申府的药膳,一天就要两种不同的,不会每天的也不一样吧?
不行,得去买些笔墨回来记下,省得后面给忘了。
见林大夫没有别的吩咐了,她就赶紧请示道:“林大夫,我一会儿想出府一趟,去买些笔墨回来。我怕后面事情多了就忘记了,用笔墨记下来安心些。”
“不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林大夫愣了愣,露出赞许之色,虽只有短短半天不到的接触,她也看得出,这个宋英记忆力很好,人也机灵,是个聪明孩子。
聪明的小孩太多了,过目成诵的她也曾见过,但聪明孩子大多有一个通病——骄傲。
轻松就能记住的东西,他们才不愿像普通小孩那样下死功夫,然而,再好的记忆力,也有记岔的时候。
不骄不躁,这位叫宋英的小姑娘确实还不错。
林大夫对宋英的印象更好了,柔声道:“不用出府,去找外院的张管事,让他给拿一套就行。”
拿、拿一套?
宋英有些错愕,做短工,申府还提供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可不便宜呢,这待遇也忒好了吧!
宋英开心地点头,觉得自己以前还是太谨慎了,早知道做短工待遇这么好,她应该早早去做短工才是。
交代完,林大夫就回小院了。
宋英赶紧将厨房收拾好,去找方妈妈,说了林大夫的要求,顺道问了张管事的所在,趁着时间尚早,赶紧找去。
两刻钟后,宋英从张管事处出来,怀抱着笔墨纸砚,整个人都愣愣的,真的能领到!
自己人生第一套正儿八经的笔墨纸砚,竟然是从申府领的!
她小跑着回到院子,进入自己的西厢房,铺纸提笔,正要书写,想起还未研墨,又把笔放下。
这是她第一次用墨写字,也是第一次在纸上写字。
看着点点墨色在砚台里晕染开,宋英激动得不行,终于,她也能用墨在纸上写字了!
回想了袁清当初教的研墨事宜,见墨汁匀称柔顺后,她再次提起笔,饱蘸墨汁,正欲去纸上写,移动的过程中,一滴墨汁啪地滴落。
宋英一慌,赶紧将笔移至砚台里,同时另一只手连忙将桌上的纸拿开。
幸好,墨汁在中途就滴落,并没有沾染到纸上。
果然,在纸上书写与蘸清水在石板上练习,还是有区别的。
嗯不对,应该说是初学时不能太过节省,掌握好蘸墨等规律后,再用清水在石板上书写,差别就不大。
宋英轻轻呼出口气,调解好心态,将毛笔在砚台边缘点了点,等渗出些墨汁后,再次提至纸上开始书写。
最初的一笔,下笔有点重,墨色十分浓郁,后面的墨色淡写,看着很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