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红之路 第36章 被小学生盘问
热门推荐:
穿书七零吃瓜忙
红白两鬼
有娃后,绝美歌后天天还想帮我生
勿Q,成神后我在刀乱收拾烂摊子
说好的病秧子呢!把修仙界虐惨了
丸辣!穿到七零后,被糙汉拐回家
亮剑:我给云龙当领导
假千金心声泄露后,五个哥哥慌了
盗墓:听不懂根本听不懂
早餐店不大,人却不少,好容易找个位置坐下,又进来一大群学生,叽叽喳喳聊着同学之间的事情。
他们没进来之前都已经座无虚席,这一下子进来十几二十个学生,店内就有点忙不过来了。
老板给我们端来两碗糊涂,就让我们等一下,他要给学生先把早饭安排了,好让学生早点去学校。
“四个豆腐卷,一杯豆浆。”
“好嘞,同学你拿好,门口墙上二维码扫一下。”
“一个腾煎饼,一杯小米粥。”
“好嘞,给,同学,门口扫码。”
“称3块钱青椒鸡蛋饼,一瓶冰红茶,冰红茶我自己冰箱里拿。”
“好嘞,拿好,一共6块,门口扫码。”
……
一份一份,争先恐后,等了好一阵,老板才给这帮孩子伺候完。
我与小雪自己夹了小咸菜放在碟子里端过来,配合着糊涂还挺好喝。
不一会儿,老板送来了两张菜煎饼,“赣榆特色,外地可没有这么多菜的腾煎饼。”
我们谢过老板,跟小雪研究起这煎饼到底与南京的有什么不同。
旁边桌坐着爷孙俩,爷爷告诉孙子,周末要带着他去医院把把脉。
孙子问为什么是把脉,而不是用仪器检查。
爷爷说,医院仪器检查,有时候要抽血啊,验尿啊,x光啊,对身体来说有时候都是一些负担。没有中医把脉来的清爽快捷,而且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就能感知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了,对孩子、孕妇、老年人,这种诊断手法,最为友好。
我们观察了一下那个爷爷口中说要带去把脉的孩子,外表看上去挺健康,就是瘦了点,面色有点暗淡,其它好像也没什么。
“中医真有那么神奇吗,把把脉就可以给人诊断了?”
小雪头一次听说中医诊所问诊的事情,感觉这些很不可思议。
“中医一直都有啊,人民医院、中医院,哪个城市都有啊。”
我倒是觉得挺平常,每家医院都有每家医院的特长,治病救人的宗旨都是一样的,只是治病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不一样而已。
西医借助仪器,中医借助“望闻问切”。
“想尝试不?”
我也没见过中医看病,跟小雪一样的好奇,也想去看看,瞧一瞧中医看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本来吃过早饭想带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的,仪器检查得出的是分析数据,比较直观,但是数据单子自己是看不懂的。
中医就谈话聊天形式的,再结合脉象,就能对身体有大致的了解了。
我觉得中医是很神秘的,通过几根手指就可以探知人的身体状况,就有点玄学的意思了。
“去倒是想去,就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那种白胡子的老中医呀?”
“我这就给你去问。”
我挪一步到老人面前,详细询问了那位爷爷所说的中医是哪里的,地址要过来,医生姓名要过来,准备吃过早饭就去会一会老中医。
“你说这个能靠谱嘛,要不我们还是去大医院检查吧,我怕中医那里故弄玄虚,不准确的。到时候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还糟践了身体。”
“没事儿,别慌,有我给你打头阵呢,你放一万个心,不会乱来的。”
菜煎饼挺好吃,一个人一张根本吃不下,还是北方的美食量大实惠,好吃不贵。
想想南京的腾煎饼,一张面皮,一个鸡蛋,有良心的放点土豆丝、海带丝,再给你点生菜填充一下,显得煎饼大一些。
好多地方就是一张面皮,打个鸡蛋,放点酱,再放上一张薄脆,两页生菜,看上去寒酸无比,价格却不少收,五块八块的收钱。
这要拿来跟赣榆的腾煎饼相比,那都是弟弟,简直就是在骗钱,那都是丐版腾煎饼。
我身为南京人,还是觉得北方的食物更加丰富一些,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就地取材的食物,运用起来更方便,花样也就会更丰富,量也会更大。
赣榆的腾煎饼里的菜不仅内容丰富,菜量还大,白菜、胡萝卜、韭菜、西葫芦、鸡蛋、火腿肠,这些菜加到煎饼里,可想而知得有多好吃。
小雪说,来到苏北,才知道吃的东西可以这么好吃,内容可以这么丰富,关键是价格真的好便宜。
而且吧,赣榆人的口音真的好独特,有点类似山东口音,但又有所不同,口音没有那么重。
与市区的口音相比,也是一点瓜葛没有,就是完全独立的语言体系。
我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饮食,当地的气候,当地的地形,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人文与风俗,所以走到哪里都会有当地的地方特色,这是好多因素决定的。
“那我们吃了当地的美食,会不会就能讲当地的话了?”
小雪吸溜着糊涂,很是认真的反问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当年学英语,我经常去吃肯德基与麦当劳,英语依然一塌糊涂。”
语言是个长期的进化过程,当你生活在那种文化氛围里,有那个语言环境,你不用刻意去学,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你就会说了。
我们其实好多时候都是凭空想象的学习,想当然的就以为人家那里是什么什么样的,你的认知决定了你永远也体会不到别样的生活方式,你总会拿自己知道的去对标别处的文化,以为你所处的环境与他人的是一样的,其实现实跟这肯定完全不同。
小雪知道我说的意思,其实她那么说只是开玩笑。
我们听着当地人跟这稀粥叫“糊特”,跟煎饼叫“煎沫”,能听懂,就是口音很独特。
能听懂,你却不会这么表达,更模仿不出那种独特的语言味道,就是很奇妙的感观。
我们与周围人交流,我们想更多听一些这样的话语,感觉很好玩,他们有时候说着说着也会被我们带跑偏,说起当地人口中的普通话。
其实我想说,他们的普通话,一点不普通,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当地人称之为“盖普”,就是赣(gai,四声)榆普通话。
我们也跟着学了一点当地的话,就是一些词语用当地语言的说法。
比如说:“这小丫嫩俊(zun四声)的!”
还比如:“这小伙嫩帅的!”
还有,“哈糊特,吃煎沫,就老咸菜,抠好吃了。”
我与小雪学了半天,嘴都瓢了,口音都跑偏了,还是没有说出当地的味道。
与一屋子大半的小学生在一起吃饭,是非常热闹的,一旦有了什么话题,小孩子们总是乐于参与进来。
询问我们是哪个中学的,我说我们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们根本不信,说我们一定是逃课出来谈恋爱的情侣,问我们怕不怕被老师抓到?
我说小孩子懂什么谈恋爱的,要好好上学,别好奇这些乱七八糟的,长大了你们也会经历的。
小孩子憨笑起来就很可爱,有的男生还被讲害羞了,有些脸红。
当然也有胆大的,问我们有没有牵过手,一个小胖把两个大拇指抵到一起,上下弯曲,还对着我们不停地挑眉坏笑,小表情很是到位。
“啥意思?”我问道。
一个瘦一点的小孩子抢答道:“就是亲亲!”
“我了个去,小孩子懂什么,电视剧里的镜头看多了吧,咋什么都敢问了。”
我都有点给这帮小学生整不会了,太敢问了。
我接着说道:“要好好上学,别老关心大人间的这点事。”
现在的小孩这是不得了,比我们小时候懂的多得多,关键是敢讲,思想更开放,不知道家里大人都知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付了钱,我与小雪几乎是落荒而逃,再问,老底子都要被这帮孩子问个底朝天了。
他们没进来之前都已经座无虚席,这一下子进来十几二十个学生,店内就有点忙不过来了。
老板给我们端来两碗糊涂,就让我们等一下,他要给学生先把早饭安排了,好让学生早点去学校。
“四个豆腐卷,一杯豆浆。”
“好嘞,同学你拿好,门口墙上二维码扫一下。”
“一个腾煎饼,一杯小米粥。”
“好嘞,给,同学,门口扫码。”
“称3块钱青椒鸡蛋饼,一瓶冰红茶,冰红茶我自己冰箱里拿。”
“好嘞,拿好,一共6块,门口扫码。”
……
一份一份,争先恐后,等了好一阵,老板才给这帮孩子伺候完。
我与小雪自己夹了小咸菜放在碟子里端过来,配合着糊涂还挺好喝。
不一会儿,老板送来了两张菜煎饼,“赣榆特色,外地可没有这么多菜的腾煎饼。”
我们谢过老板,跟小雪研究起这煎饼到底与南京的有什么不同。
旁边桌坐着爷孙俩,爷爷告诉孙子,周末要带着他去医院把把脉。
孙子问为什么是把脉,而不是用仪器检查。
爷爷说,医院仪器检查,有时候要抽血啊,验尿啊,x光啊,对身体来说有时候都是一些负担。没有中医把脉来的清爽快捷,而且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就能感知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了,对孩子、孕妇、老年人,这种诊断手法,最为友好。
我们观察了一下那个爷爷口中说要带去把脉的孩子,外表看上去挺健康,就是瘦了点,面色有点暗淡,其它好像也没什么。
“中医真有那么神奇吗,把把脉就可以给人诊断了?”
小雪头一次听说中医诊所问诊的事情,感觉这些很不可思议。
“中医一直都有啊,人民医院、中医院,哪个城市都有啊。”
我倒是觉得挺平常,每家医院都有每家医院的特长,治病救人的宗旨都是一样的,只是治病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不一样而已。
西医借助仪器,中医借助“望闻问切”。
“想尝试不?”
我也没见过中医看病,跟小雪一样的好奇,也想去看看,瞧一瞧中医看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本来吃过早饭想带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的,仪器检查得出的是分析数据,比较直观,但是数据单子自己是看不懂的。
中医就谈话聊天形式的,再结合脉象,就能对身体有大致的了解了。
我觉得中医是很神秘的,通过几根手指就可以探知人的身体状况,就有点玄学的意思了。
“去倒是想去,就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那种白胡子的老中医呀?”
“我这就给你去问。”
我挪一步到老人面前,详细询问了那位爷爷所说的中医是哪里的,地址要过来,医生姓名要过来,准备吃过早饭就去会一会老中医。
“你说这个能靠谱嘛,要不我们还是去大医院检查吧,我怕中医那里故弄玄虚,不准确的。到时候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还糟践了身体。”
“没事儿,别慌,有我给你打头阵呢,你放一万个心,不会乱来的。”
菜煎饼挺好吃,一个人一张根本吃不下,还是北方的美食量大实惠,好吃不贵。
想想南京的腾煎饼,一张面皮,一个鸡蛋,有良心的放点土豆丝、海带丝,再给你点生菜填充一下,显得煎饼大一些。
好多地方就是一张面皮,打个鸡蛋,放点酱,再放上一张薄脆,两页生菜,看上去寒酸无比,价格却不少收,五块八块的收钱。
这要拿来跟赣榆的腾煎饼相比,那都是弟弟,简直就是在骗钱,那都是丐版腾煎饼。
我身为南京人,还是觉得北方的食物更加丰富一些,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就地取材的食物,运用起来更方便,花样也就会更丰富,量也会更大。
赣榆的腾煎饼里的菜不仅内容丰富,菜量还大,白菜、胡萝卜、韭菜、西葫芦、鸡蛋、火腿肠,这些菜加到煎饼里,可想而知得有多好吃。
小雪说,来到苏北,才知道吃的东西可以这么好吃,内容可以这么丰富,关键是价格真的好便宜。
而且吧,赣榆人的口音真的好独特,有点类似山东口音,但又有所不同,口音没有那么重。
与市区的口音相比,也是一点瓜葛没有,就是完全独立的语言体系。
我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饮食,当地的气候,当地的地形,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人文与风俗,所以走到哪里都会有当地的地方特色,这是好多因素决定的。
“那我们吃了当地的美食,会不会就能讲当地的话了?”
小雪吸溜着糊涂,很是认真的反问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当年学英语,我经常去吃肯德基与麦当劳,英语依然一塌糊涂。”
语言是个长期的进化过程,当你生活在那种文化氛围里,有那个语言环境,你不用刻意去学,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你就会说了。
我们其实好多时候都是凭空想象的学习,想当然的就以为人家那里是什么什么样的,你的认知决定了你永远也体会不到别样的生活方式,你总会拿自己知道的去对标别处的文化,以为你所处的环境与他人的是一样的,其实现实跟这肯定完全不同。
小雪知道我说的意思,其实她那么说只是开玩笑。
我们听着当地人跟这稀粥叫“糊特”,跟煎饼叫“煎沫”,能听懂,就是口音很独特。
能听懂,你却不会这么表达,更模仿不出那种独特的语言味道,就是很奇妙的感观。
我们与周围人交流,我们想更多听一些这样的话语,感觉很好玩,他们有时候说着说着也会被我们带跑偏,说起当地人口中的普通话。
其实我想说,他们的普通话,一点不普通,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当地人称之为“盖普”,就是赣(gai,四声)榆普通话。
我们也跟着学了一点当地的话,就是一些词语用当地语言的说法。
比如说:“这小丫嫩俊(zun四声)的!”
还比如:“这小伙嫩帅的!”
还有,“哈糊特,吃煎沫,就老咸菜,抠好吃了。”
我与小雪学了半天,嘴都瓢了,口音都跑偏了,还是没有说出当地的味道。
与一屋子大半的小学生在一起吃饭,是非常热闹的,一旦有了什么话题,小孩子们总是乐于参与进来。
询问我们是哪个中学的,我说我们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们根本不信,说我们一定是逃课出来谈恋爱的情侣,问我们怕不怕被老师抓到?
我说小孩子懂什么谈恋爱的,要好好上学,别好奇这些乱七八糟的,长大了你们也会经历的。
小孩子憨笑起来就很可爱,有的男生还被讲害羞了,有些脸红。
当然也有胆大的,问我们有没有牵过手,一个小胖把两个大拇指抵到一起,上下弯曲,还对着我们不停地挑眉坏笑,小表情很是到位。
“啥意思?”我问道。
一个瘦一点的小孩子抢答道:“就是亲亲!”
“我了个去,小孩子懂什么,电视剧里的镜头看多了吧,咋什么都敢问了。”
我都有点给这帮小学生整不会了,太敢问了。
我接着说道:“要好好上学,别老关心大人间的这点事。”
现在的小孩这是不得了,比我们小时候懂的多得多,关键是敢讲,思想更开放,不知道家里大人都知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付了钱,我与小雪几乎是落荒而逃,再问,老底子都要被这帮孩子问个底朝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