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本官不是男宠 第8章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热门推荐:
开局算计妈妈闺蜜主角的母亲
快穿大佬对炮灰一见钟情的那些年
逼替嫁?京圈太子宠爆!全家悔哭
特工杀手带亿万物资穿七零拽翻天
漫威:开局开出神级物品卡
异世:我能召唤天庭仙班
两米四猛汉入校,全城化身嘤嘤怪
渣了清冷仙君后
混在特区那些年
御林军在老皇帝的严令下,对东宫进行了一次突击搜查,意图找出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证据。然而,东宫中的暗卫们,经过严孤山的精心训练,平日里伪装成洒扫杂役,隐匿于无形,因此搜查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严孤山在东宫深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知道这次搜查并非无的放矢,必定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
“木将军,可有消息?”严孤山私下找上御林军副将木图,木图原先是太子麾下的一员大将,严孤山为了助他高升,亲自举荐到待遇更好的御林军里,也算是安插一个眼线。
木将军面色凝重,低声道:“太子殿下,是郑长忆在皇上面前告了您一状,言辞凿凿,说您因为记恨他举报您和工部的事派人暗杀他的随从。”
严孤山闻言,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挑了挑眉:“他又把脑子撞坏了?”
“哈哈,太子殿下还是这么风趣。”木图乐道,“谁知道呢,他自打离了翰林院就成了个跳梁小丑。别的不好说,在皇上面前扮可怜倒是一等一的。听说那晚他哭哭啼啼的跑到皇上面前告您的状,好似那深宫怨妇,真是半点当年状元郎的风骨也无。”
严孤山听着,只是笑着摇头。
严孤山回到东宫,夜深人静,他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书房内,面对着摇曳的烛火沉思。
“郑长忆,你究竟在下怎样一盘大棋?”严孤山低声自语,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郑长忆送来的密信。
回想这几日来发生的事:御林军的搜查、郑长忆的告状、以及皇上对他的态度变化,这一切看似是郑长忆在害他,实则却是为了转移皇上的注意力,为他争取时间和空间。让皇上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从而减轻对严孤山的怀疑。这种牺牲自己的策略,虽然冒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
严孤山在东宫的静夜中沉思,他的眼前闪过郑长忆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他深知这位年轻的官员智慧过人,却也狡如狐,此举必有深意。
“如果不是为了害我,那便是在保护我。”严孤山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可他为何要这般做?”
在无法与郑长忆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严孤山决定按照自己的判断行动。他开始在宫中布置自己的势力,同时搜集继后的罪证,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反击。
与此同时,郑长忆在自己的府邸中也是夜不能寐。他知道,自己的举动必定会引起严孤山的疑惑,但目前他无法直接与严孤山取得联系,只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明心迹。
“太子殿下,老皇帝疑心甚重,我若不先行一步,你我皆难以自保。”郑长忆在书房中踱步,心中默默盘算,“如今我已将祸水东引,接下来,便看你的了。”
在东宫的幽深院落中,夜色如同一层厚重的幕布,将一切掩藏。严孤山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他独自一人,面对着空白的宣纸,笔尖在墨池中轻轻旋转,仿佛在寻找着最合适的言辞。
他深知,这封检讨书不仅是对皇帝的回应,更是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抉择。严孤山闭上眼睛,深呼吸,将心中的情绪一一抚平,然后缓缓睁开眼睛,笔尖触纸,墨迹在纸上缓缓铺开。
“父皇在上,儿臣孤山跪禀。”他以最恭敬的称呼开头,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皇权的尊重和对父亲的敬爱。
接着,他详细叙述了东宫搜查的经过,以及自己对此事的深刻反思:“东宫之事,虽查无实据,但儿臣深知,身为太子,一言一行皆代表皇家威严。此次事件,无论起因如何,儿臣都难辞其咎。”
严孤山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疑虑的理解,并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的不足:“父皇对儿臣的疑心,儿臣不敢有半点怨言。反躬自省,方知是自己平日行事不够稳重,未能严守太子的本分。”
他继续写道:“儿臣自幼蒙父皇教诲,却未能时刻铭记于心。此次事件,让儿臣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加明白,作为太子,必须时刻以身作则,不容有失。”
严孤山的笔锋一转,开始表达自己的悔意和决心:“为此,儿臣在此恳请父皇宽恕。儿臣必将以此为戒,痛定思痛,改过自新。从今往后,儿臣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负父皇的期望,不辱皇家的威严。”
在信的最后,严孤山再次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感激:“父皇的教诲,儿臣铭记于心。感谢父皇的宽容和教诲,儿臣孤山,将永远铭记。”
写完检讨书,严孤山放下笔,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徘徊,确保每一处都透露出自己的真诚和悔意。他知道,这封信将是他与皇帝沟通的桥梁,也是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来人。”严孤山沉声召唤,一名心腹太监立即应声而入。
“将此信呈递给皇上。”严孤山将检讨书交于太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断。
太监领命,小心翼翼地将检讨书收入怀中,迅速而谨慎地朝皇帝的寝宫而去。
皇帝在早朝前的宁静时刻,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翻看着严孤山的检讨书。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的眉头逐渐舒展,严孤山的言辞恳切,态度低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皇权的绝对尊重和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省。
“孤山,你确实成长了不少。”皇帝轻声自语,对于近日来对太子的打压,心中也有所动摇。
皇帝原本忌惮太子勾结朝臣,拥兵自重,但如今太子已经交还了兵权,并且在检讨书中主动示弱,表现出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皇权的敬畏。
“看来,是朕过于担忧了。”皇帝沉吟,他认为太子已经表明了立场,而且朝中的局势也需要稳定,以免引起太子一党的不满和反弹。
在御书房中,皇帝沉浸在严孤山的检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与自责让他感到一丝慰藉。而此时,继后也从睡梦中醒来,得知皇帝正在阅读太子的折子,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危机感。
继后深知太子严孤山在朝中的影响力,若太子恢复自由,她在朝中的势力必将受到挑战。于是,她决定采取行动,试图以柔和的方式影响皇帝的决策。
继后轻移莲步,步入御书房,面带忧色地对皇帝说道:“皇上,臣妾听闻您正在审阅太子的折子,不知太子所犯何事,竟让皇上如此费心?”
皇帝抬头看了一眼继后,微微皱眉:“皇后,太子之事,朕自会处理,你不必过于担忧。”
继后见皇帝的态度有些冷淡,心中一紧,但她仍不甘心,继续说道:“皇上,臣妾只是担心太子年幼,若有所失误,恐怕会影响皇室的声誉。皇上是否再考虑考虑,不要急于放太子出来?”
皇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继后的话让他感到有些不对劲。他知道继后一直对太子严孤山心存芥蒂,但她这次的建议却让他感到有些过分。
“皇后,太子已经成年,且在检讨书中表现出了悔意。朕相信他会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皇帝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悦。
继后意识到自己可能用力过猛,反而引起了皇帝的疑心,她连忙改口:“皇上,臣妾只是关心皇室的稳定,绝无他意。既然皇上已有决断,臣妾自然遵命。”
随着晨光初现,皇帝的心情却如同乌云压顶。继后的话虽然出于对太子的不满,但皇帝的疑虑却如同细针,扎进了他的心。他决定暂时搁置释放太子的事宜,而是选择先观察今日早朝的风向。
御书房内,皇帝独自沉思,目光在严孤山的检讨书上徘徊。他深知,朝堂之上,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更何况是太子的释放,这不仅关乎皇室的尊严,更关乎朝政的稳定。
早朝的钟声敲响,文武百官陆续进入朝堂,按照品级排列,等待皇帝的到来。皇帝步入朝堂,目光扫过群臣。
皇帝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早朝,朕想先听听诸位爱卿对太子之事的看法。”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臣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心中各自盘算。有的大臣认为太子已受惩罚,应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有的则担心太子一旦恢复自由,会对自己的势力产生威胁。
终于,三朝老臣纪风存上前一步,打破了沉默:“皇上,太子之事,关乎皇室声誉。老臣以为,太子既已反省,且已交还兵权,皇上可酌情考虑太子的未来。”
此言一出,其他大臣也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朝堂上议论纷纷。皇帝倾听着群臣的意见,心中却在权衡着各种利弊。
皇帝的目光在朝臣们之间游移,他能感觉到每个人言语背后隐藏的心思和立场。朝堂上的争论,不仅是对太子的看法,更是各方势力的角逐。
郑长忆站在朝臣之中,面色平静,但内心却在快速分析着形势。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朝堂上的平衡,因此他选择了沉默,静待时机。
郑长忆在朝堂上不慌不忙地走出班列,“皇上,太子之事,确实牵动着整个朝野的心。”郑长忆表面上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但实际上每个字都充满了算计,“太子乃国之未来,其一言一行,都应当严加审视。”
他故作沉思,接着说道:“然而,据臣所知,太子在东宫期间,似乎与一些不三不四之人有所往来,这些行为若传了出去,恐怕会损害皇室的威严。”
郑长忆此时从袖中取出一份伪造的证据,递给了皇帝身边的太监:“皇上,这是臣所收集到的一些证据,虽然臣不愿相信,但为了我朝的稳定,臣不得不将这些呈上。”
皇帝接过所谓的“证据”,眉头紧锁,这个郑长忆最近好像跟太子杠上了,或许是揣摩圣意觉得皇帝已经完全厌弃太子,要上赶着猛踩几脚向自己邀功。可是太子实在是行事端正,叫人抓不住什么错处,他这么干过了头反而会显得自己刻薄。
“皇上,除了密报与线索,臣还有一物证。”郑长忆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枚精致的璎珞。
他高举璎珞,让所有朝臣都能看见:“这是前日夜晚,臣的随从在遇刺时,为了保护臣与杀手争执中从杀手身上扯下的。这种璎珞珍贵非常,绝非寻常人家所能拥有。”
郑长忆的目光锐利如刀,语气坚定地说:“皇上,据臣所知,这种璎珞只有宫中人才会佩戴。而此物,正是太子之物。”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声此起彼伏。皇帝的面色也变得凝重,他知道这种璎珞确实是宫中之物,但是否真的属于太子,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郑爱卿,你可有确凿证据,证明这璎珞确实属于太子?”皇帝沉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严厉。
“皇上。”郑长忆回应道,他显得十分冷静,“臣的随从在遇刺前曾见到太子身边的一名侍卫,行踪十分可疑。”
皇帝捏了捏眉心,显露出一丝疲惫,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重:“郑爱卿,昨日朕已派人搜查过东宫,并未发现任何杀手的踪迹。”
郑长忆却不依不饶,他知道此时不能退缩,否则之前的努力将付之东流。他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以显示自己的坚定和忠诚。
“皇上,臣明白您对太子的爱护和信任,但此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郑长忆语气坚决,继续说道,“臣恳请皇上,允许臣将这璎珞呈上,以便御前大臣和内务府官员共同鉴定。”
皇帝沉思片刻,知道若不答应郑长忆的请求,恐怕会显得自己有所偏袒,便点头同意:“好吧,将璎珞呈上来,让御前大臣和内务府官员一并鉴定。”
郑长忆微微一笑,将璎珞交由太监呈上。璎珞在朝堂上传递,每个看过的大臣都能感受到其精致和贵重,但是否属于太子,他们心中各有猜测。
当璎珞最终传到皇帝手中,他细细端详着这枚精致的饰品,眼神逐渐由审视转为震惊。皇帝与皇后相处数十载,对她宫里的物件了如指掌,这璎珞的样式、工艺,乃至上面特有的标记,都清晰地告诉他,这不是太子之物,而是皇后宫中的。
皇帝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他没想到这场风波会牵扯到皇后。朝堂上的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
“郑爱卿,这璎珞当真是那日所得?”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努力保持着冷静,但任谁都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重量。
郑长忆不急不缓回应道:“皇上,这璎珞确实是臣的随从在遇刺时从杀手身上扯下的,当时距离东宫不过一街之隔。”
皇帝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此事牵涉甚广,朕需亲自彻查。郑爱卿,你暂且退下,朕会命人详查此事。”
严孤山在东宫深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知道这次搜查并非无的放矢,必定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
“木将军,可有消息?”严孤山私下找上御林军副将木图,木图原先是太子麾下的一员大将,严孤山为了助他高升,亲自举荐到待遇更好的御林军里,也算是安插一个眼线。
木将军面色凝重,低声道:“太子殿下,是郑长忆在皇上面前告了您一状,言辞凿凿,说您因为记恨他举报您和工部的事派人暗杀他的随从。”
严孤山闻言,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挑了挑眉:“他又把脑子撞坏了?”
“哈哈,太子殿下还是这么风趣。”木图乐道,“谁知道呢,他自打离了翰林院就成了个跳梁小丑。别的不好说,在皇上面前扮可怜倒是一等一的。听说那晚他哭哭啼啼的跑到皇上面前告您的状,好似那深宫怨妇,真是半点当年状元郎的风骨也无。”
严孤山听着,只是笑着摇头。
严孤山回到东宫,夜深人静,他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书房内,面对着摇曳的烛火沉思。
“郑长忆,你究竟在下怎样一盘大棋?”严孤山低声自语,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郑长忆送来的密信。
回想这几日来发生的事:御林军的搜查、郑长忆的告状、以及皇上对他的态度变化,这一切看似是郑长忆在害他,实则却是为了转移皇上的注意力,为他争取时间和空间。让皇上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从而减轻对严孤山的怀疑。这种牺牲自己的策略,虽然冒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
严孤山在东宫的静夜中沉思,他的眼前闪过郑长忆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他深知这位年轻的官员智慧过人,却也狡如狐,此举必有深意。
“如果不是为了害我,那便是在保护我。”严孤山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可他为何要这般做?”
在无法与郑长忆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严孤山决定按照自己的判断行动。他开始在宫中布置自己的势力,同时搜集继后的罪证,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反击。
与此同时,郑长忆在自己的府邸中也是夜不能寐。他知道,自己的举动必定会引起严孤山的疑惑,但目前他无法直接与严孤山取得联系,只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明心迹。
“太子殿下,老皇帝疑心甚重,我若不先行一步,你我皆难以自保。”郑长忆在书房中踱步,心中默默盘算,“如今我已将祸水东引,接下来,便看你的了。”
在东宫的幽深院落中,夜色如同一层厚重的幕布,将一切掩藏。严孤山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他独自一人,面对着空白的宣纸,笔尖在墨池中轻轻旋转,仿佛在寻找着最合适的言辞。
他深知,这封检讨书不仅是对皇帝的回应,更是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抉择。严孤山闭上眼睛,深呼吸,将心中的情绪一一抚平,然后缓缓睁开眼睛,笔尖触纸,墨迹在纸上缓缓铺开。
“父皇在上,儿臣孤山跪禀。”他以最恭敬的称呼开头,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皇权的尊重和对父亲的敬爱。
接着,他详细叙述了东宫搜查的经过,以及自己对此事的深刻反思:“东宫之事,虽查无实据,但儿臣深知,身为太子,一言一行皆代表皇家威严。此次事件,无论起因如何,儿臣都难辞其咎。”
严孤山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疑虑的理解,并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的不足:“父皇对儿臣的疑心,儿臣不敢有半点怨言。反躬自省,方知是自己平日行事不够稳重,未能严守太子的本分。”
他继续写道:“儿臣自幼蒙父皇教诲,却未能时刻铭记于心。此次事件,让儿臣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加明白,作为太子,必须时刻以身作则,不容有失。”
严孤山的笔锋一转,开始表达自己的悔意和决心:“为此,儿臣在此恳请父皇宽恕。儿臣必将以此为戒,痛定思痛,改过自新。从今往后,儿臣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负父皇的期望,不辱皇家的威严。”
在信的最后,严孤山再次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感激:“父皇的教诲,儿臣铭记于心。感谢父皇的宽容和教诲,儿臣孤山,将永远铭记。”
写完检讨书,严孤山放下笔,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徘徊,确保每一处都透露出自己的真诚和悔意。他知道,这封信将是他与皇帝沟通的桥梁,也是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来人。”严孤山沉声召唤,一名心腹太监立即应声而入。
“将此信呈递给皇上。”严孤山将检讨书交于太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断。
太监领命,小心翼翼地将检讨书收入怀中,迅速而谨慎地朝皇帝的寝宫而去。
皇帝在早朝前的宁静时刻,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翻看着严孤山的检讨书。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的眉头逐渐舒展,严孤山的言辞恳切,态度低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皇权的绝对尊重和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省。
“孤山,你确实成长了不少。”皇帝轻声自语,对于近日来对太子的打压,心中也有所动摇。
皇帝原本忌惮太子勾结朝臣,拥兵自重,但如今太子已经交还了兵权,并且在检讨书中主动示弱,表现出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皇权的敬畏。
“看来,是朕过于担忧了。”皇帝沉吟,他认为太子已经表明了立场,而且朝中的局势也需要稳定,以免引起太子一党的不满和反弹。
在御书房中,皇帝沉浸在严孤山的检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与自责让他感到一丝慰藉。而此时,继后也从睡梦中醒来,得知皇帝正在阅读太子的折子,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危机感。
继后深知太子严孤山在朝中的影响力,若太子恢复自由,她在朝中的势力必将受到挑战。于是,她决定采取行动,试图以柔和的方式影响皇帝的决策。
继后轻移莲步,步入御书房,面带忧色地对皇帝说道:“皇上,臣妾听闻您正在审阅太子的折子,不知太子所犯何事,竟让皇上如此费心?”
皇帝抬头看了一眼继后,微微皱眉:“皇后,太子之事,朕自会处理,你不必过于担忧。”
继后见皇帝的态度有些冷淡,心中一紧,但她仍不甘心,继续说道:“皇上,臣妾只是担心太子年幼,若有所失误,恐怕会影响皇室的声誉。皇上是否再考虑考虑,不要急于放太子出来?”
皇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继后的话让他感到有些不对劲。他知道继后一直对太子严孤山心存芥蒂,但她这次的建议却让他感到有些过分。
“皇后,太子已经成年,且在检讨书中表现出了悔意。朕相信他会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皇帝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悦。
继后意识到自己可能用力过猛,反而引起了皇帝的疑心,她连忙改口:“皇上,臣妾只是关心皇室的稳定,绝无他意。既然皇上已有决断,臣妾自然遵命。”
随着晨光初现,皇帝的心情却如同乌云压顶。继后的话虽然出于对太子的不满,但皇帝的疑虑却如同细针,扎进了他的心。他决定暂时搁置释放太子的事宜,而是选择先观察今日早朝的风向。
御书房内,皇帝独自沉思,目光在严孤山的检讨书上徘徊。他深知,朝堂之上,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更何况是太子的释放,这不仅关乎皇室的尊严,更关乎朝政的稳定。
早朝的钟声敲响,文武百官陆续进入朝堂,按照品级排列,等待皇帝的到来。皇帝步入朝堂,目光扫过群臣。
皇帝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早朝,朕想先听听诸位爱卿对太子之事的看法。”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臣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心中各自盘算。有的大臣认为太子已受惩罚,应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有的则担心太子一旦恢复自由,会对自己的势力产生威胁。
终于,三朝老臣纪风存上前一步,打破了沉默:“皇上,太子之事,关乎皇室声誉。老臣以为,太子既已反省,且已交还兵权,皇上可酌情考虑太子的未来。”
此言一出,其他大臣也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朝堂上议论纷纷。皇帝倾听着群臣的意见,心中却在权衡着各种利弊。
皇帝的目光在朝臣们之间游移,他能感觉到每个人言语背后隐藏的心思和立场。朝堂上的争论,不仅是对太子的看法,更是各方势力的角逐。
郑长忆站在朝臣之中,面色平静,但内心却在快速分析着形势。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朝堂上的平衡,因此他选择了沉默,静待时机。
郑长忆在朝堂上不慌不忙地走出班列,“皇上,太子之事,确实牵动着整个朝野的心。”郑长忆表面上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但实际上每个字都充满了算计,“太子乃国之未来,其一言一行,都应当严加审视。”
他故作沉思,接着说道:“然而,据臣所知,太子在东宫期间,似乎与一些不三不四之人有所往来,这些行为若传了出去,恐怕会损害皇室的威严。”
郑长忆此时从袖中取出一份伪造的证据,递给了皇帝身边的太监:“皇上,这是臣所收集到的一些证据,虽然臣不愿相信,但为了我朝的稳定,臣不得不将这些呈上。”
皇帝接过所谓的“证据”,眉头紧锁,这个郑长忆最近好像跟太子杠上了,或许是揣摩圣意觉得皇帝已经完全厌弃太子,要上赶着猛踩几脚向自己邀功。可是太子实在是行事端正,叫人抓不住什么错处,他这么干过了头反而会显得自己刻薄。
“皇上,除了密报与线索,臣还有一物证。”郑长忆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枚精致的璎珞。
他高举璎珞,让所有朝臣都能看见:“这是前日夜晚,臣的随从在遇刺时,为了保护臣与杀手争执中从杀手身上扯下的。这种璎珞珍贵非常,绝非寻常人家所能拥有。”
郑长忆的目光锐利如刀,语气坚定地说:“皇上,据臣所知,这种璎珞只有宫中人才会佩戴。而此物,正是太子之物。”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声此起彼伏。皇帝的面色也变得凝重,他知道这种璎珞确实是宫中之物,但是否真的属于太子,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郑爱卿,你可有确凿证据,证明这璎珞确实属于太子?”皇帝沉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严厉。
“皇上。”郑长忆回应道,他显得十分冷静,“臣的随从在遇刺前曾见到太子身边的一名侍卫,行踪十分可疑。”
皇帝捏了捏眉心,显露出一丝疲惫,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重:“郑爱卿,昨日朕已派人搜查过东宫,并未发现任何杀手的踪迹。”
郑长忆却不依不饶,他知道此时不能退缩,否则之前的努力将付之东流。他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以显示自己的坚定和忠诚。
“皇上,臣明白您对太子的爱护和信任,但此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郑长忆语气坚决,继续说道,“臣恳请皇上,允许臣将这璎珞呈上,以便御前大臣和内务府官员共同鉴定。”
皇帝沉思片刻,知道若不答应郑长忆的请求,恐怕会显得自己有所偏袒,便点头同意:“好吧,将璎珞呈上来,让御前大臣和内务府官员一并鉴定。”
郑长忆微微一笑,将璎珞交由太监呈上。璎珞在朝堂上传递,每个看过的大臣都能感受到其精致和贵重,但是否属于太子,他们心中各有猜测。
当璎珞最终传到皇帝手中,他细细端详着这枚精致的饰品,眼神逐渐由审视转为震惊。皇帝与皇后相处数十载,对她宫里的物件了如指掌,这璎珞的样式、工艺,乃至上面特有的标记,都清晰地告诉他,这不是太子之物,而是皇后宫中的。
皇帝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他没想到这场风波会牵扯到皇后。朝堂上的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
“郑爱卿,这璎珞当真是那日所得?”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努力保持着冷静,但任谁都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重量。
郑长忆不急不缓回应道:“皇上,这璎珞确实是臣的随从在遇刺时从杀手身上扯下的,当时距离东宫不过一街之隔。”
皇帝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此事牵涉甚广,朕需亲自彻查。郑爱卿,你暂且退下,朕会命人详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