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再续汉家三百载江山 第212章 工业停滞
“承恩啊!你说这个这些个小东西怎么做才能显得更漂亮啊!”
说着朱由校将面前桌子上一个刚刚雕刻完成的木头快拿了起来,轻轻的吹过上面木屑,一个雕刻精美的轮廓分明的小房子便出现在了王承恩的面前。
“皇上啊!奴才上哪懂这些东西。不过在奴才看来您这雕出来的木头房子,就已经是颇为精美了,只怕无人能出其右!”
听着王承恩谄媚般的奉承,朱由校将那木头方子再次放到面前的桌子上,桌面上早已经是密密麻麻的摆满了这样的木头。朱由校转身过去,瞧了一眼后面的王承恩说道
“承恩啊!你这个狗东西,什么时候也学的这么油腔滑调了。这木匠活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不是谁想做就能一下子做好。你看正在修三大殿的那些工匠们,这群老师傅他们的木匠活那才是好勒!”
说罢朱由校再次转过身去,拿起一块木头细细的开始修理。此刻太液池外一名小太监正着急忙慌的朝着这边跑了过来,恭敬的对着的司礼监禀笔大太监王承恩耳语了一番。
身后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朱由校,桌子旁朱由校一边收拾着桌子上的各种工具,一边对着身后的王承恩说道
“大伴啊!是不是有什么事发生了?”
“回皇爷,是工部尚书徐光启,徐大人说有要事求见正在勤政殿外面候着呢。”
“哦?朕也是好久没召见徐光启了。行走吧,咱们赶快去瞧瞧这日理万机的徐大人有什么要紧的事!”
朱由校转过身来,看着面前的王承恩脸上挂着一丝笑意的说道。
小冰河天气下的北京城,天气已经早已经是格外的寒冷。虽然这才是小冰河初期,可才仅仅是十一月初,现在可外面的气温恐怕是降到了只有零下七,八度了吧。刺骨的北风呼啸而过,这也让朱由校披不得不披上厚厚的貂皮,慢慢的朝着南海子深处走去。此刻的勤政殿外,徐光启正冒着严寒站在那里,满脸着急的等候着,才过了约莫十来几分钟,可刺骨的北风早就将徐光启的双颊吹的红润起来了。
“徐尚书,天气这么冷,你有什么事不能上折?不过话又说过来,自从红毛人的那批机械设备还有书籍送过来之后,你可是很长时间没来找朕,你们工部现在是什么情况也不给朕汇报一下。”
勤政殿下,冻的哆嗦的徐光启。在听到朱由校的声音后,立刻就转过身来,连忙的朝着朱由校就要行礼。
“行了,现在这外面冰天雪地的,冻的人都难受!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免礼吧!有什么事进勤政殿说。”
说着朱由校便大踏步的朝着勤政殿里走了过去。此刻勤政殿里,一个个小太监早已经点燃了宫内的火灶,一进来一股暖气立刻就扑了过来。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外面的小太监立刻端进来一盆盆炙热的炭火。朱由校立刻脱下了厚厚的貂皮,弓着腰,围着火炉子烤起了火。
“徐尚书你可是很久没来了,赶快说说这这次来有什么事?”
听到朱由校问话,坐在一旁正在喝姜茶的徐光启。立刻将手中的茶杯放在一旁的桌子上,瞬间站了起来,恭敬的站在朱由校准备说道
这边徐光启刚刚站了起来,他还没开口,坐在火盆旁的朱由校赶快伸出了手,对着其挥挥手
“坐下说,外面这么冷冻的人血都凉了,坐在火盆旁暖和暖和。再说这里就咱们,也没有其他人,就可不要这么拘束了,随意点。”
“是陛下。是这样,胡大人上次搞过来的这一批红毛机器,我大明朝的工匠们很多人还暂时不会用。而且这红毛人也不会说汉话,就算让工匠学也得好久,因此现在用这批生产东西,还必须只能依靠那群红毛人。因此虽然工部和汤若望等人对咱们现在的大炮等进行了改进,可工匠水平跟不上,这也使得咱们现在的火器产能并没有提高多少。”
朱由校一边将手放在火盆享受着传递上来的热气,一边安静的听着徐光启的汇报。随着徐光启说的越来越多,朱由校的眉头也紧皱了起来。
虽然说大明朝是一个极为开放的时代,大明立国三百年一直也没有忘记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可像朱由校这样大规模的引进西方文化可以说是从来没有的。所以再这的大规模引进下,就会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那就是缺乏足够的外语人才。
尽管大明设有“四夷馆”负责翻译外国着作,学习外国语言。大明也一直秉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但是信仰儒学的汉家百姓,对中国以外的广袤土地还是知之甚少。虽然在大明读书不是权贵的独享,一般都百姓也会接受所谓的“蒙学”教育,但四书五经终究是满足不了人了解世界的需要。
毕竟圣人的书只是拿来看的,道理全在书上,做人做事可全在书外。
朱由校缓缓的直起来腰,看着面前的徐光启
“徐尚书,你的意思真明白了。四夷馆的人不够用,不还有工程院培养出来的工匠吗?让他们先凑一凑?”
一提到工程院,徐光启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像是倾诉,像是埋怨的对着朱由校说道
“皇上,您说说英国公和王象乾他们俩是不是欺负人。说是您要在内喀尔喀搞教育。国子监和太学里他们俩找不到人,全跑到我工程院里来招。我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第一批三百八十六人,在他们俩的蛊惑下一下子走了一大半!皇上,要不是他们俩从四夷馆和我那搞跑了这么多人,我也不会来向您诉苦啊!陛下,你可得给我做主啊!人要不给我,这工部的生产完成不了!”
朱由校看着面前越说越可怜,再说就要落泪的徐光启也是赶忙咳嗽了两声,打断了他的讲话。
“徐大人,什么你们工部,他们四夷馆的。这不都是为了大明朝的需要吗?咱们大明沉疴弊病太多了,一下子确实难以改变。朕也替英国公和王象乾给你赔个不是。但是生产还得继续,咱们大明朝前方的将士们可就等你们的枪炮去打鞑子呢!你们工部胆子很重,这样吧!朕也允许你从其他地方要人。只要你看上的,并且他还愿意跟你去工部的,你都可以直接调到你工部。怎么样?”
看着皇帝这副模样,刚才还寻死觅活的徐光启立刻兴奋了起来,满眼激动的看着祝朱由校说道
“陛下此话当真!”
“君无戏言!”
“臣谢陛下了。臣保证今年年底交付燧发枪两千杆!火炮二十五门!陛下臣告退了!这天下英才臣还得慢慢寻觅呢!”
说着徐光启这个快六十的人,一脸俏皮的看着朱由校嗫手嗫脚的就要出去。
“行了,赶快去吧!完了都被英国公要走了!”
说着朱由校将面前桌子上一个刚刚雕刻完成的木头快拿了起来,轻轻的吹过上面木屑,一个雕刻精美的轮廓分明的小房子便出现在了王承恩的面前。
“皇上啊!奴才上哪懂这些东西。不过在奴才看来您这雕出来的木头房子,就已经是颇为精美了,只怕无人能出其右!”
听着王承恩谄媚般的奉承,朱由校将那木头方子再次放到面前的桌子上,桌面上早已经是密密麻麻的摆满了这样的木头。朱由校转身过去,瞧了一眼后面的王承恩说道
“承恩啊!你这个狗东西,什么时候也学的这么油腔滑调了。这木匠活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不是谁想做就能一下子做好。你看正在修三大殿的那些工匠们,这群老师傅他们的木匠活那才是好勒!”
说罢朱由校再次转过身去,拿起一块木头细细的开始修理。此刻太液池外一名小太监正着急忙慌的朝着这边跑了过来,恭敬的对着的司礼监禀笔大太监王承恩耳语了一番。
身后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朱由校,桌子旁朱由校一边收拾着桌子上的各种工具,一边对着身后的王承恩说道
“大伴啊!是不是有什么事发生了?”
“回皇爷,是工部尚书徐光启,徐大人说有要事求见正在勤政殿外面候着呢。”
“哦?朕也是好久没召见徐光启了。行走吧,咱们赶快去瞧瞧这日理万机的徐大人有什么要紧的事!”
朱由校转过身来,看着面前的王承恩脸上挂着一丝笑意的说道。
小冰河天气下的北京城,天气已经早已经是格外的寒冷。虽然这才是小冰河初期,可才仅仅是十一月初,现在可外面的气温恐怕是降到了只有零下七,八度了吧。刺骨的北风呼啸而过,这也让朱由校披不得不披上厚厚的貂皮,慢慢的朝着南海子深处走去。此刻的勤政殿外,徐光启正冒着严寒站在那里,满脸着急的等候着,才过了约莫十来几分钟,可刺骨的北风早就将徐光启的双颊吹的红润起来了。
“徐尚书,天气这么冷,你有什么事不能上折?不过话又说过来,自从红毛人的那批机械设备还有书籍送过来之后,你可是很长时间没来找朕,你们工部现在是什么情况也不给朕汇报一下。”
勤政殿下,冻的哆嗦的徐光启。在听到朱由校的声音后,立刻就转过身来,连忙的朝着朱由校就要行礼。
“行了,现在这外面冰天雪地的,冻的人都难受!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免礼吧!有什么事进勤政殿说。”
说着朱由校便大踏步的朝着勤政殿里走了过去。此刻勤政殿里,一个个小太监早已经点燃了宫内的火灶,一进来一股暖气立刻就扑了过来。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外面的小太监立刻端进来一盆盆炙热的炭火。朱由校立刻脱下了厚厚的貂皮,弓着腰,围着火炉子烤起了火。
“徐尚书你可是很久没来了,赶快说说这这次来有什么事?”
听到朱由校问话,坐在一旁正在喝姜茶的徐光启。立刻将手中的茶杯放在一旁的桌子上,瞬间站了起来,恭敬的站在朱由校准备说道
这边徐光启刚刚站了起来,他还没开口,坐在火盆旁的朱由校赶快伸出了手,对着其挥挥手
“坐下说,外面这么冷冻的人血都凉了,坐在火盆旁暖和暖和。再说这里就咱们,也没有其他人,就可不要这么拘束了,随意点。”
“是陛下。是这样,胡大人上次搞过来的这一批红毛机器,我大明朝的工匠们很多人还暂时不会用。而且这红毛人也不会说汉话,就算让工匠学也得好久,因此现在用这批生产东西,还必须只能依靠那群红毛人。因此虽然工部和汤若望等人对咱们现在的大炮等进行了改进,可工匠水平跟不上,这也使得咱们现在的火器产能并没有提高多少。”
朱由校一边将手放在火盆享受着传递上来的热气,一边安静的听着徐光启的汇报。随着徐光启说的越来越多,朱由校的眉头也紧皱了起来。
虽然说大明朝是一个极为开放的时代,大明立国三百年一直也没有忘记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可像朱由校这样大规模的引进西方文化可以说是从来没有的。所以再这的大规模引进下,就会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那就是缺乏足够的外语人才。
尽管大明设有“四夷馆”负责翻译外国着作,学习外国语言。大明也一直秉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但是信仰儒学的汉家百姓,对中国以外的广袤土地还是知之甚少。虽然在大明读书不是权贵的独享,一般都百姓也会接受所谓的“蒙学”教育,但四书五经终究是满足不了人了解世界的需要。
毕竟圣人的书只是拿来看的,道理全在书上,做人做事可全在书外。
朱由校缓缓的直起来腰,看着面前的徐光启
“徐尚书,你的意思真明白了。四夷馆的人不够用,不还有工程院培养出来的工匠吗?让他们先凑一凑?”
一提到工程院,徐光启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像是倾诉,像是埋怨的对着朱由校说道
“皇上,您说说英国公和王象乾他们俩是不是欺负人。说是您要在内喀尔喀搞教育。国子监和太学里他们俩找不到人,全跑到我工程院里来招。我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第一批三百八十六人,在他们俩的蛊惑下一下子走了一大半!皇上,要不是他们俩从四夷馆和我那搞跑了这么多人,我也不会来向您诉苦啊!陛下,你可得给我做主啊!人要不给我,这工部的生产完成不了!”
朱由校看着面前越说越可怜,再说就要落泪的徐光启也是赶忙咳嗽了两声,打断了他的讲话。
“徐大人,什么你们工部,他们四夷馆的。这不都是为了大明朝的需要吗?咱们大明沉疴弊病太多了,一下子确实难以改变。朕也替英国公和王象乾给你赔个不是。但是生产还得继续,咱们大明朝前方的将士们可就等你们的枪炮去打鞑子呢!你们工部胆子很重,这样吧!朕也允许你从其他地方要人。只要你看上的,并且他还愿意跟你去工部的,你都可以直接调到你工部。怎么样?”
看着皇帝这副模样,刚才还寻死觅活的徐光启立刻兴奋了起来,满眼激动的看着祝朱由校说道
“陛下此话当真!”
“君无戏言!”
“臣谢陛下了。臣保证今年年底交付燧发枪两千杆!火炮二十五门!陛下臣告退了!这天下英才臣还得慢慢寻觅呢!”
说着徐光启这个快六十的人,一脸俏皮的看着朱由校嗫手嗫脚的就要出去。
“行了,赶快去吧!完了都被英国公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