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囚她入朕怀 > 第144章 谣言3

囚她入朕怀 第144章 谣言3

    崔家闻名的除却历代清流,多出文人外,更在于其家风严苛,男不能纳妾,女不能二嫁。

    如今却扯上了这样一桩丑闻。

    崔家祠堂内,几乎有些声望的长辈都到了。

    府门严严实实关了一整日。

    夜色渐起的时候,一个昏迷的身影凭空躺在了崔家大门门口。

    有小厮提着灯笼出来一瞧,惊得摔倒在地,忙不迭朝里面大喊着:“大公子回来了!大公子回来了!”

    祠堂内的动静被迫暂停。

    崔父扶着满脸是泪的崔夫人缓步走出来。

    身后的崔清禾神色复杂,一言不发。

    崔衍面色发白,几乎是靠在小厮怀里才得以支撑起自己的身子。

    崔夫人眼中含泪,快步跑过去,牢牢抱住他。

    “衍儿,你终于回来了!”

    崔衍痛“嘶”一声。

    崔夫人慌乱地松开他,眼中含泪:“怎么了?哪里受伤了?陛下对你做了什么?”

    她扫视着他,几乎快要哭得昏厥。

    崔衍想起谈襄的威胁,缓缓地摇头,声音沙哑道:“不,我只是不小心流落至荒山,摔断了手脚,与陛下无关,咳咳……”他咳得剧烈。

    崔夫人顾不得旁的,引着他便往院中去。

    “快来人,去寻大夫!”

    她急匆匆地离开。

    一众崔家长者面面相觑,对着崔父道:“崔大人,这是……”

    崔父看着他们的背影,转过身,素来温雅的脸上多了几分冷然,沉声道:“诸位不必再说了,我不会休妻。”

    刚说完,好几个长辈的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崔旭,崔家家规你难道忘了不成?整个京都闹得沸沸扬扬的,你若是不休妻,难不成是想带着崔家一起万劫不复吗?”

    “如今所有人将崔家看成了笑柄,你抬眼看看,有哪个世家夫人做出了这档子丑事的?就算是再寻常的人家,遇上这种事也不会轻易放过!”

    “崔家祖辈积攒下的好名声,全败在你那夫人身上了!”

    崔父神色铮然,根本不受干扰:“此事已过去数年,何必揪着不放?这些年雅儿常居佛堂,就是为此事悔过,若是诸位还是不肯放过我,那我便自立门户,从此与崔家划清界限!”

    话音刚落,他便径直转身离去,丝毫不顾及身后人的面子。

    长辈们看着他执拗的样子气得发抖,却又念着他和崔衍是两辈中最出色的子弟,舍不下心真让他们离开,只能将一肚子怨气咽下去。

    崔清禾静静看着他们争论,许久未曾动弹。

    外面风雪飘摇,承乾宫内却是一片静谧祥和。

    谈襄坐在桌案前,屏息凝神抄着佛经。

    谢元姣则坐在榻上,头一次捻起了绣花针,打算为孩子绣个虎头鞋。

    可她实是使不来这细针,一会便扎了好几次手。

    谢元姣小心地将针线穿过绣面,针头戳进了指尖,一个没忍住,痛呼出声。

    桌案旁的谈襄皱起眉,放下手中笔墨,快步到她身旁。

    “怎么了?”

    谢元姣摸着指尖,摇摇头:“没什么。”

    谈襄不信,拽起她手里的绣面:“不会绣,便别绣了。”

    他仔细端详了上面的图样,犹疑着道:“我让尚衣局照着你这狸猫的图样接着绣。”

    谢元姣瞪了他一眼,将东西一把抢过来,恼道:“谁说这是狸猫,这是虎头鞋上面的老虎!”

    谈襄“啊”了声,又看了眼那图样,颇为勉强道:“那就让他们照着老虎的图样绣。”

    谢元姣不搭理他,捏着绣花针又往里面戳。

    只是她实在不擅长针线活,只能照葫芦画瓢地照着轮廓勾线。

    谈襄在一旁看得心惊,忙不迭抬手制止她的动作,又一手拿走那绣花针。

    凝神瞧了瞧,他笨拙地将绣花针扎了进去。

    谢元姣惊诧:“你会针线?”

    谈襄将注意力从图样上分出些许,答道:“以前缝补过衣裳,虽也不大擅长,但应当比你好上一些。”

    他细细扫了几眼,便上了手,绣出来的样式至少能看出来是个老虎了。

    谢元姣看了会,自觉比不过他的手艺,只得讪讪摸着鼻子,将这活计全然交给他了。

    半晌后,谈襄神情越加专注。

    谢元姣看得沉闷,视线往殿内转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桌案上谈襄尚未誊抄完的佛经上。

    她起身,仿着他的笔迹,就着他没写完的地方继续誊抄。

    心慢慢静了不少。

    谈襄余光瞥见了她的动作,嘴角勾起一抹轻笑,便埋头专注于图样了。

    *

    隔日早朝。

    如谈襄所料,呈上来的半数折子全都是有关于崔家的。

    看来那道罪己诏的威力果然大得很。

    来福刚喊了“陛下驾到”,底下那些御史台的人就已经蓄势待发了。

    谈襄在龙椅上坐稳了,便开口道:“这几日朝中休沐,却生出了不少事端,朕知晓诸位今日都是有备而来,可父皇之事不是朕能置喙的,还是就此按下吧。”

    他垂眸,将大臣们的神态映入眼帘,淡淡道:“诸位兴许还不知道,三日前,就在朕大婚当夜,匈奴进犯了。”

    此话一出,犹如重石投入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殿内瞬间响起一阵嘈杂声,不过很就消散了,殿内变得格外静。

    “孰轻孰重,你们应当分得清吧。”

    谈襄捏捏眉心:“三日前匈奴突袭边关百里,便没了动作,谁也不知何时会再次进犯。”

    “这场战已经成了必然,且必须速战速决。”

    自从几十年前荆家在边关一战后,边关已平息百年。

    朝中大臣没人想主动掀起战火,以往面对匈奴偶尔的挑衅,也只当睁一只闭一只眼。

    直至谈襄登基,看出了匈奴的意图,开始强化边关军防,加派人手,筹集粮草,做了些在他们眼中毫无必要的事。

    幸好,他们以往递折子规劝陛下莫要穷兵黩武,陛下从没听过……

    “若是对战事有提议的,便上前禀告。”

    底下大臣捏紧手中的笏板,脑子里只有一片茫然,他们只准备了诘问崔家的折子,哪里想得到会突然起了战火?

    各个都哑口无言。

    谈襄站起身,漠然道:“若是没有,那便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