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混日子 > 第183章 也许成功了呢?

明末混日子 第183章 也许成功了呢?

    众人听到这话后,哄堂大笑起来,那笑声仿佛要冲破房顶一般。然而,那位大爷却丝毫不以为意,只是微笑地看着大家,眼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定和从容。

    这位大爷能够安然无恙地活到今日,着实不是一件易事。回首往昔,他这一辈子可谓是风风雨雨、波澜壮阔。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坎坷,简直可以写成一部传奇故事。每一次面临生死攸关的险境时,他总能幸运地化险为夷,与死神擦肩而过。

    如今,岁月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矫健的身姿也变得迟缓而蹒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再也没有精力去折腾那些年轻时的冒险和闯荡了。

    不过好在,他在年轻时还算勤劳节俭,积攒下了一些微薄的家底。于是,他便依靠着这些积蓄,过上了悠闲自在的养老生活。

    对于人生,大爷早已看得透彻明白。在他看来,所谓的面子不过是最为廉价且毫无意义的东西罢了。相比之下,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真正至关重要的。

    毕竟,如果没有了健康,其他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若是还能有那么一点儿闲钱,可以让自己偶尔出去潇洒一下,比如每天到勾栏听听小曲儿,放松身心,享受那份宁静与愉悦,同时又能一直保持美好的心情,那这样的晚年生活可真是堪称完美啊!

    叶伏波懒得管这些事情了,他的事情还多着呢,当即招了招手,就马上有人把他接上轿子走了。他一走,一大票人就跟着走了,只留下了大猫小猫三两只。

    眼看着大佬都走了,众人就随便多了,紧绷的身体都开始松弛。大爷更放飞自己了:“瓜娃子,赶紧说啊,急死个人了,真有事我去给你说,我认识那个大人!”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不可置信的看着他,没人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看上去就平平无奇的老大爷竟然有如此实力,不自觉就给他留出了一个位置,连衙役也是不自觉的就后退了一点。

    大爷很是满意的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刚刚可是把他的老胳膊老腿给挤坏了,此时终于可以放肆的活动自己了。

    老大爷曾经远远的看见过张定,张定刚来这里的时候,他就是此地的原住民之一,那段时间还不像现在,不管你身份地位多高,你都没下脚的地方,天天看可不就是认识了嘛,如此一来,大爷也没说错。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嘛,珂学不就证明了这点嘛?

    那个士子好像找到了大救星,当即就开始晃头晃脑的念起了考卷上的内容,念的那叫一个抑扬顿挫,虽然写的都是白话文,愣是让他读出了文言文那股味。

    大爷十分不耐烦,“后生,能不能说人话?”

    众人哈哈大笑,士子闹的满面通红,脖子不酸了,嗓子也不难受了,开始正常的说话。

    听到“种田没有利润,没有任何产出。”一开始还有人笑,觉得这个人连这个都不知道,明明一颗种子下去就有几百颗种子,这是个孩子都知道的事情,没想到这个人不知道,还堂而皇之的位列前三甲。

    “这我都知道,春天种下秧苗,秋天就能收获,这人是不是太不学无术了点?”有名落孙山的人嘀嘀咕咕,脸上的不满都快像贞子一样从屏幕里面溢出来了。

    “这人关系很硬啊……”有人买了烧饼,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说着,大早上的就过来看热闹还没来得及吃饭呢,果然,早起的虫儿有鸟吃,让他发现了这个大瓜。

    这不是黑幕是什么?黑幕,妥妥的黑幕!大家只觉得这人太猖狂了,作弊就算了,竟然还如此大摇大摆。众人都知道作弊不可避免,本就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你这样,是不是太没把众人当人了?

    但是,听到后面的“天灾人祸,赋税”以及“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却是连口糊口的都得不到,甚至还要出人去打仗”时,众人都沉默了。

    这里原本只是一处名不见经传、仅有百余位原住民的小地方,但现如今,此地竟聚居着数十万之众!而这些后来者皆是从五湖四海逃奔而来之人。

    至于他们逃难的缘由,那可真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有的人是被强行抓去充军做壮丁,无奈之下只得落荒而逃;有的则是遭遇乱世兵祸,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活命;更有甚者,因不堪忍受农民起义带来的动荡与混乱,也只能仓惶出逃......

    然而,无论何种缘故致使他们逃离故土,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一点——实在是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若非到了走投无路、万不得已之时,又有谁会甘愿舍弃自己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之所?狠心抛下先辈们的坟茔,决然丢弃那些饱含温馨记忆的过往,毅然决然地迈上这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呢?

    这一路行来,可谓是历尽艰险、苦不堪言。途中,不断有人因饥寒交迫或疾病缠身而颓然倒地,再也没能爬起来。曾经熟悉亲切的面庞逐渐变得稀少难觅,而能够咬牙坚持继续前行的人数也是与日俱减。

    在这般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了能获得哪怕仅仅一口果腹之物,人们常常会不顾一切地相互厮打争斗,甚至不惜以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更为恐怖的是,有时候,就连活生生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餐桌上的“佳肴”......

    在这支庞大的难民队伍当中,悄然流传着这样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倘若你在行路途中瞧见有人正大口吃肉,那么切记千万不要轻易靠近,因为极有可能他所享用的正是人肉!

    最终,经过漫长的漂泊和寻觅,他们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栖息之所,并开始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繁衍后代。如今,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笑容常常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温馨与和谐充斥着这个小小的社区。

    然而,尽管现在的生活充满阳光,但曾经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却如影随形般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

    那些痛苦的回忆,无论是饥饿时的挣扎求存,还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恐慌,亦或是失去亲人朋友后的悲痛欲绝,都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或许,这些回忆将会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也最沉重的宝藏。

    甚至,有时候当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过往的时候,会有人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其中一个人的故事仿佛就是所有人曾经的真实写照:那饱含辛酸与无奈的往事,那无数次在绝望边缘徘徊又咬牙坚持的时刻……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酸落泪呢?

    此时,一位大爷不禁长叹一声,感慨道:“生活啊,就是这般艰辛!我们拼命努力去奋斗,可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若选择不去拼搏,那就连一丝希望都没有了。像这样饱尝困苦的日子,咱们经历得还少吗?”他的话语犹如一记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让大家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不管怎么样,至少是没人怀疑这个人的水准了,就凭众人的反应,就说明这个人说的乃是真话。

    一旁的小吏静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满是唏嘘之色。原来,这位小吏自己同样也是贫苦人家出身,对于那种艰难困苦的日子可谓深有体会。

    想当年,像凿壁偷光这种事情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甚至可以说是基本操作罢了。毕竟,又有谁不曾拥有一段令人难以回首的过往呢?

    遥想起往昔岁月,那时小吏的父亲不幸离世,整个家庭瞬间失去了顶梁柱,从此只能过上寄人篱下的生活。

    由于家境贫寒至极,家中连购买一点点油来点灯照明都成了奢望。而别人家孩子凿壁偷光或许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想要窥探他人隐私,但他却纯粹是为了能够多读一些书、多学一点知识啊!

    每当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寂静之时,若实在困倦得无法继续坚持阅读,他便会悄悄透过墙壁上那小小的孔洞窥视一眼隔壁人家的景象。看到那些人过着纸醉金迷、腐朽堕落的生活后,一股强烈的斗志便会涌上心头,激励着他重新振作精神,埋头苦读下去。

    因为他深知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有可能改变自身命运,让家人摆脱贫困潦倒的困境。

    感慨可以有,但是活也要干啊。看了看日晷,当即清了清嗓子:“相信大家都对这几个人没有异议,那么就请第一名王元,第二名刘振,第三名成功,三位学子出来!”

    随着话音落地,三个学子迈步而出。

    众人皆好奇的的看着他们:“谁是成功啊?谁是?”大家探头探脑,都想看清成功长什么样子,成功就是这篇有争议的考卷的作者。

    “那个,肯定是那个,你看他最憔悴,看起来最老,肯定是他!另外两个看起来就没过过苦日子,细皮嫩肉的,像个娘们一样。”有人嘀嘀咕咕。

    的确,三个人很明显看起来就不一样,有一个明显年纪偏大,眼神深邃,看上去就很有故事。

    成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上榜,而且还是第三名,他认为自己不被抓走都要感谢那位大人大人大量。但是里面的东西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

    他家庭条件不好,自幼在地主家里跟着地主的傻儿子玩耍,有幸学得了一些知识。他始终觉得书里面的那些离他太远,每天打交道的黄土地是那样的亲切。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来了,也许是心里仍有一番侥幸,[万一我写的东西那位大人认同了呢?]于是,他来了,但是真的发现自己中了的时候,他是那样的手足无措。

    一开始发现那些人好像在读自己的考卷的时候就是一开始不可置信,后面还是更加不可置信。

    士兵们立马就把高头大马牵过来,旁边还跟着一个打着旗子的衙役,小吏示意他们按着旗子上写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选择上马。

    几个人可能都没做过马,在士兵的搀扶下颤颤巍巍上了马,纵然吓得腿软,还得装出一副淡定的表情。

    惹的一旁看戏的人哈哈大笑。

    “是他,我就说是他吧!”一人得意洋洋的说着。

    确实,那个看上去年纪偏大的憔悴男子上了那个“第三名”的马,大家探头探脑,只想看清楚什么人才可以写出这种文章,相信他以后也是一个好官。

    剩下的榜上有名的人翘首以盼,虽然看上去有点丢人,但是等会儿骑着马威风凌凌的到处瞎晃悠就帅气了啊,反正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表现。

    怕是一时的,帅气是一辈子的事情,怎么可以错过这种帅气(装)逼人的时刻呢?他们望眼欲穿的盯着小吏,只等他开口,就怕没下文了。

    小吏迎着几十双双眼冒绿光的眼神不由打了个哆嗦,不自觉紧了紧衣服,希望这些人没有开透视眼,他总感觉自己被看穿了。

    “剩下的人坐车。”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个造型奇特的马车也由几匹马拉着出来了,这个纵然没有骑着马那么帅气,也不像那么显眼,但好歹也可以露脸啊!

    而且,还可以体面的上车,坐在上面,众人只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安慰着自己。

    众人虽然没做过这玩意儿,但还是装作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沿着楼梯上了马车,目不斜视的坐下。

    然后,就被一旁的小吏告知:“背后有名字,按着名字坐。”

    士子们脸色通红,赶紧润回自己的位置。但是好在隔的较远,那群吃瓜人看不到细节,也听不到他们说的话。

    “吉时已到,发车吧!”小吏大声说道,为了大嗓门憋的脸都红了。

    很快,车队就开始在“啪啪啪”的爆竹声中发车了,众人看的啧啧称奇,这可真是新鲜。

    一行人由兵爷开路,自然是没有人敢挡路的,众人赶紧让开,今天也算不虚此行了,见到了这么多稀奇事。

    他们一行人将会沿着提前规划好的路线绕城一周,让大家都瞧瞧这些未来的官员。

    刚刚的一切不美好的念头都烟消云散,不管之前怎样,至少他们很享受这一刻的时光,寒窗苦读多年,才有了这一刻的荣耀。要知道,让士兵开路,沿着整个城市晃悠,张定都没干过。

    但是,今天他们有幸如此做,而且没人骂骂咧咧,一路上只有人不断的打量着他们,甚至还有未出阁的女子偷偷摸摸的看着他们,众士子们昂首挺胸,尽显意气风发。

    一路上有人指指点点,他们只感觉与有荣焉,这就是成功的滋味啊!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2.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恶鬼。”一般认为,在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过节或喜庆之日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