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天书 第143章 尚贤治乱
好似永久长恒,又似电光石火一刹那间,石中仿若一座凝固的雕塑,静静地端坐在那广袤无垠,浩渺如烟的太虚静地之中。
此一刻,他的意识海恰似一片璀璨绚烂的星空展现,其中闪烁着无数神秘而又强大的智慧光芒。
这些意识流光交织缠绕,宛如一道道复杂而精妙的天道法则与大自然力量脉络,成形如生命之树一般,在意识虚无处呈显玄妙。
随着时间如潺潺流水般渐渐流逝,石中的感悟愈发深刻,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天道法则和大自然力量,竟也开始变得清晰明了起来。犹如一层朦胧的面纱被缓缓揭开,露出了隐藏其后那令人惊叹不已的真实面容。
此一时,他对这流传千古的《道德经》有了更为全新的领悟。
《道德经》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帮助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他深深地感受到,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智慧结晶实在是太过深奥玄妙,恰似宇宙深处那无尽的奥秘,让人越是探索,便越是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道德经》第三章曰“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字面之意在于“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正如《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每一句经典言辞,第三章亦如同一座神秘的宝藏,深藏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故事,静候着人们去挖掘和解读。
要知道,《道德经》所言绝非简单文字的堆砌组合,而是宛如一座神秘的宝库,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当深入探究其内涵时,仿佛就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眼前缓缓展开,引领踏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与深邃思考的奇妙世界。
天下之道隐匿于字里行间,或许是对人性的深度探索,或许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揭示,又或许是对人生真谛的终极追寻。
每字片言皆以一种独特而隐晦的方式呈现眼前,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需要用心去观想品味、用灵魂去参详感悟,方能领略到其中那令人惊叹不已的奥秘所在。
话说那殷商末代君主纣王,甫一登上大王之位,便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众人眼前,并未如后来所流传的那般,尽是展现荒淫无道的纣虐景象。
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年轻的君王,初登王位,他恰似一匹脱缰的野马,给予众人惊喜不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竟是勇武过人、智慧超群人王之态。
作为新君继位之初,殷纣王便如一位英明的统帅,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军事天赋。
他曾亲率殷商大军出征,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向着边疆地区那些时常侵扰边境的部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每一次战役,纣王皆身先士卒,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冲锋陷阵,其英勇无畏的身姿令将士们备受鼓舞,战力高升。
且在战术运用方面,纣王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恰似一位深谋远虑的智者。他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巧妙地布置兵力,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取得一场又一场辉煌的胜利。
随着一次次的凯旋而归,纣王不仅成功地巩固了商王朝在边疆地区的统治地位,更是让周边的部落对殷商王朝敬畏有加。
朝中的大臣们目睹自家大王的赫赫战功与英明决策,纷纷点头,认为他当是殷商五百多年以来,难遇的一代明君,犹如一轮光芒万丈的骄阳。
他们当时坚信,在纣王的带领下,商朝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时期。然而,谁也未曾料到,日后的纣王帝辛竟会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也才三四十年间,就致使殷商社稷崩塌,江山易主,国家灭亡。
这一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朝堂之上,殷纣王身着华丽龙袍,正襟危坐于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中,其威严之气令人不敢直视。下方两列群臣恭恭敬敬地站立着,皆微微低头,等待着纣王发话。
纣王扫视了一眼众臣,然后缓缓开口道:“今日与诸位爱卿所商议定之国事,诸位爱卿一一落到实处去便是。好了!此刻政事理毕,孤给大家看个宝贝,爱卿们且都长长眼界儿!”话音落,整个朝堂便陷入一片寂静,纣王沉稳有力的声音,回荡其间。
接着纣王便从身前漆桌案上,一漆黑亮晶的盒子里,取出来一双精美绝伦、毫无瑕疵的象牙筷子,并将筷子让侍从展示给群臣观看。
大臣们纷纷上眼,个个定睛观看,皆是不由得齐声赞美起这双象牙筷子来。
不得不说,纣王的这双象牙筷子,整个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一双两根呈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实乃不可多得的象牙珍品。自然引得群臣大是称道。
然而,就在众位臣工交口称赞之时,群臣之中却有一人看到这双筷子后,竟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眼圆睁,嘴巴大张,仿佛见到了什么极为可怕的魔物鬼怪般东西。
这个被惊吓得失去常态之人,正是商王朝位高权重的重臣,纣王的亲叔叔箕子。其他与之交好的大臣见了他这状态,心中甚是疑惑,然身在帝辛眼眸前,自不敢出声询问,只好憋闷着。
待得退朝之后,一些平日里与箕子交情深厚的大臣便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前往箕子府上拜访,想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询问他今时究竟是何缘故来。
但见了箕子,他仍只是身体不停地颤抖着,嘴唇哆哆嗦嗦,半天也未能吐出一个字来。
过了多时,箕子似乎见到好友们到来府邸,知都是关心自己,便是长叹一声,出了胸中一口郁闷之气,方才缓缓说道:“今在朝堂上,大王所有那双象牙筷子,的确制作得精良无瑕,美轮美奂,然而并没有什么!我之所以忧闷失色,并非在于筷子的本身,而是担心大王,会因此而逐渐走向堕落呀!”
听闻此言,众人皆是一脸茫然,难以置信地出声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富有四海,权倾天下,怎么会因为区区一双象牙筷子而变坏呢?!”
箕子摇了摇头,面色凝重地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如今纣王用上了如此精美的象牙筷子,必然不会再满足于使用普通的餐具。接下来,他定会追求与之相配的金碗玉盘。饮食方面,也会嫌弃粗茶淡饭,转而要求山珍海味。穿着打扮上,亦会舍弃朴素衣物,钟情绫罗绸缎……唉!长此以往,奢靡之风必将盛行朝堂,百姓必会苦不堪言,国家社稷也将会面临危机啊!”
箕子一番话语重心长,令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不陷入忧虑沉思之中。
箕子见了,这才又向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众位当知,象牙筷子肯定不会放在铡这样的土制器皿上,必然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
而用象牙筷子,玉杯子,便不可能再以豆子豆叶这样的普通蔬菜作为食物。那么大王的食物,必然是如牦牛、大象、豹子幼崽这样的珍馐佳肴。
大王吃上牦牛、大象、豹子幼崽这些个珍馐美味之后,肯定就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定是绫罗绸缎衣服饰品无数,宫室房屋做得很大很阔,楼台筑得很高很大。
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且长期发展下去,所有人就会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并且会对他进行斥骂。
大王他就会对反对他的人进行镇压,他的性格必然也会因此而变得残暴。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还能站在朝堂之上吗?还能直言进谏,与大王共商国事吗!”
众臣听了,也都以为然。箕子见了,知大家都理解其中意思,就没再说什么,只是一个劲不断地摇头叹息。似乎已经看到了商王朝的未来。
果如箕子所料,未几,纣王便大兴土木,筑起了“酒池肉林”,那酒似琼浆玉液,肉如琳琅美玉,悬挂其中,令人垂涎欲滴。其旁更设炮烙之刑,以惩反逆他意之囚徒,供其消遣取乐。
商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帝辛作为一国之君,本应励精图治、心怀百姓,但他却终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无法自拔。尤其是与那宠妃妲己在一起时,更是纵情声色,饮酒作乐,全然不顾了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
朝堂之上,忠臣们屡次进谏,苦口婆心地劝说帝辛应以国事为重,不可荒废朝政。
然而,此时的帝辛早已被妲己迷惑得心智大乱,对于这些忠臣逆耳之言,他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心生厌烦,认为这些大臣们是故意找他的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辛变得越发残暴不仁。他肆意诛杀忠臣良将,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忠臣比干。
比干作为其相,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为民,多次直言进谏,却是惹恼了帝辛。最终在苏妲己的魅惑下,帝辛竟然下令,挖出了比干的心肝,一代忠臣就这样含冤而死。
比干的惨死令朝中大臣们人人自危,一个个些正直之士皆是力求自保,再不敢直言进谏。如微子等人纷纷选择逃离朝歌,以避杀身之祸。而另一些人,则如箕子一般,为了保住性命,只得佯装癫狂,或是大病缠身,从此不问政事辟祸深居。
如此一来,商王朝的统治根基逐渐动摇,人心惶惶,群臣离心离德。
而与此同时,西边的周国,在周武王的带领之下日益强大起来。看到商朝内部混乱不堪,周武王抓住时机,率领大军东征伐纣。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周武王终于攻破朝歌,结束了商朝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帝辛眼见大势已去,走投无路之下,最终在鹿台自焚身亡,结束了其荒唐暴虐的一生。
回首过往种种,众人皆不禁慨叹:起初仅是一双微末的象牙筷子,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报,终致整个江山易主。
正所谓“见微知着”任何看似细微的小节都可能潜藏着莫大的危机。
诚如老子所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句不单单是一种哲学理念,更是对历代统治者的一种深切警诫!警示那些位高权重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克制自身的欲望,关注百姓的苦难,否则必将重蹈帝辛的覆辙,落得个身死国亡的结局。
周武王伐纣灭商,封神榜上众神归位,姜子牙亦成就个梁上高人大位,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之。
成功建立周朝之后,周边的小国纷纷前来朝拜,并且带来了众多的特产和珍稀的礼物。
其中有个西戎国的国君,献上了一条獒犬给周武王。这条獒犬身高四尺有余,尾巴硕大,毛发丰盈,善解人意,体格威猛,还善于与人搏斗,与当时中原的犬种截然不同,堪称珍奇,周武王满心欢喜地收下了!
武王对这条犬宠爱有加,每日都与它如影随形。当时担任太保的召公,担心武王会因玩物而丧失斗志,于是想方设法地进行劝谏。
这一日,召公面见武王即是说道:“大王,如今天下皆归顺于您,他国无论远近,皆呈上本国最上乘的物品作为贡品,此诚然是因您的圣德所致。
然而,这些供人赏玩之物并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德行。若无德,物便如粪土。有德,物才如珍宝。一位英明贤德的君主,不应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若将他人当作玩物肆意戏弄,便会失德。若将珍稀之物视作宝贝,终日把玩,便会丧失原本的志气。
而犬马此类畜生并非本地所产,不应加以饲养,神禽异兽于人的衣食住行毫无用处,亦不必豢养。他国送来的珍宝徒有其表,并无实用价值,无需过度珍视。对于四方进贡之物,最好分封赏赐给同姓诸侯,以此彰显公平信诚之意。”
武王听了以后,很是赞同召公的观点,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下令将所有进贡之物都分给诸侯和百官,其中就包括那条獒犬。
后来,武王励精图治,与文武百官同心协力,周王朝八百年基业算得上时空长河里一段辉煌时刻。
周召公所言,正可以说明“虚其心,实其腹”的道理。
珍奇之物,只能使人获得感官上的享受,人们会因为对它的强烈追求而迷失方向。
只有抛弃浮华,减少欲念,以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为目标,才能从实质上实现天下大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北宋·张载)
此一刻,他的意识海恰似一片璀璨绚烂的星空展现,其中闪烁着无数神秘而又强大的智慧光芒。
这些意识流光交织缠绕,宛如一道道复杂而精妙的天道法则与大自然力量脉络,成形如生命之树一般,在意识虚无处呈显玄妙。
随着时间如潺潺流水般渐渐流逝,石中的感悟愈发深刻,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天道法则和大自然力量,竟也开始变得清晰明了起来。犹如一层朦胧的面纱被缓缓揭开,露出了隐藏其后那令人惊叹不已的真实面容。
此一时,他对这流传千古的《道德经》有了更为全新的领悟。
《道德经》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帮助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他深深地感受到,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智慧结晶实在是太过深奥玄妙,恰似宇宙深处那无尽的奥秘,让人越是探索,便越是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道德经》第三章曰“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字面之意在于“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正如《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每一句经典言辞,第三章亦如同一座神秘的宝藏,深藏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故事,静候着人们去挖掘和解读。
要知道,《道德经》所言绝非简单文字的堆砌组合,而是宛如一座神秘的宝库,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当深入探究其内涵时,仿佛就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眼前缓缓展开,引领踏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与深邃思考的奇妙世界。
天下之道隐匿于字里行间,或许是对人性的深度探索,或许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揭示,又或许是对人生真谛的终极追寻。
每字片言皆以一种独特而隐晦的方式呈现眼前,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需要用心去观想品味、用灵魂去参详感悟,方能领略到其中那令人惊叹不已的奥秘所在。
话说那殷商末代君主纣王,甫一登上大王之位,便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众人眼前,并未如后来所流传的那般,尽是展现荒淫无道的纣虐景象。
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年轻的君王,初登王位,他恰似一匹脱缰的野马,给予众人惊喜不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竟是勇武过人、智慧超群人王之态。
作为新君继位之初,殷纣王便如一位英明的统帅,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军事天赋。
他曾亲率殷商大军出征,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向着边疆地区那些时常侵扰边境的部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每一次战役,纣王皆身先士卒,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冲锋陷阵,其英勇无畏的身姿令将士们备受鼓舞,战力高升。
且在战术运用方面,纣王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恰似一位深谋远虑的智者。他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巧妙地布置兵力,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取得一场又一场辉煌的胜利。
随着一次次的凯旋而归,纣王不仅成功地巩固了商王朝在边疆地区的统治地位,更是让周边的部落对殷商王朝敬畏有加。
朝中的大臣们目睹自家大王的赫赫战功与英明决策,纷纷点头,认为他当是殷商五百多年以来,难遇的一代明君,犹如一轮光芒万丈的骄阳。
他们当时坚信,在纣王的带领下,商朝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时期。然而,谁也未曾料到,日后的纣王帝辛竟会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也才三四十年间,就致使殷商社稷崩塌,江山易主,国家灭亡。
这一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朝堂之上,殷纣王身着华丽龙袍,正襟危坐于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中,其威严之气令人不敢直视。下方两列群臣恭恭敬敬地站立着,皆微微低头,等待着纣王发话。
纣王扫视了一眼众臣,然后缓缓开口道:“今日与诸位爱卿所商议定之国事,诸位爱卿一一落到实处去便是。好了!此刻政事理毕,孤给大家看个宝贝,爱卿们且都长长眼界儿!”话音落,整个朝堂便陷入一片寂静,纣王沉稳有力的声音,回荡其间。
接着纣王便从身前漆桌案上,一漆黑亮晶的盒子里,取出来一双精美绝伦、毫无瑕疵的象牙筷子,并将筷子让侍从展示给群臣观看。
大臣们纷纷上眼,个个定睛观看,皆是不由得齐声赞美起这双象牙筷子来。
不得不说,纣王的这双象牙筷子,整个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一双两根呈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实乃不可多得的象牙珍品。自然引得群臣大是称道。
然而,就在众位臣工交口称赞之时,群臣之中却有一人看到这双筷子后,竟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眼圆睁,嘴巴大张,仿佛见到了什么极为可怕的魔物鬼怪般东西。
这个被惊吓得失去常态之人,正是商王朝位高权重的重臣,纣王的亲叔叔箕子。其他与之交好的大臣见了他这状态,心中甚是疑惑,然身在帝辛眼眸前,自不敢出声询问,只好憋闷着。
待得退朝之后,一些平日里与箕子交情深厚的大臣便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前往箕子府上拜访,想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询问他今时究竟是何缘故来。
但见了箕子,他仍只是身体不停地颤抖着,嘴唇哆哆嗦嗦,半天也未能吐出一个字来。
过了多时,箕子似乎见到好友们到来府邸,知都是关心自己,便是长叹一声,出了胸中一口郁闷之气,方才缓缓说道:“今在朝堂上,大王所有那双象牙筷子,的确制作得精良无瑕,美轮美奂,然而并没有什么!我之所以忧闷失色,并非在于筷子的本身,而是担心大王,会因此而逐渐走向堕落呀!”
听闻此言,众人皆是一脸茫然,难以置信地出声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富有四海,权倾天下,怎么会因为区区一双象牙筷子而变坏呢?!”
箕子摇了摇头,面色凝重地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如今纣王用上了如此精美的象牙筷子,必然不会再满足于使用普通的餐具。接下来,他定会追求与之相配的金碗玉盘。饮食方面,也会嫌弃粗茶淡饭,转而要求山珍海味。穿着打扮上,亦会舍弃朴素衣物,钟情绫罗绸缎……唉!长此以往,奢靡之风必将盛行朝堂,百姓必会苦不堪言,国家社稷也将会面临危机啊!”
箕子一番话语重心长,令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不陷入忧虑沉思之中。
箕子见了,这才又向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众位当知,象牙筷子肯定不会放在铡这样的土制器皿上,必然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
而用象牙筷子,玉杯子,便不可能再以豆子豆叶这样的普通蔬菜作为食物。那么大王的食物,必然是如牦牛、大象、豹子幼崽这样的珍馐佳肴。
大王吃上牦牛、大象、豹子幼崽这些个珍馐美味之后,肯定就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定是绫罗绸缎衣服饰品无数,宫室房屋做得很大很阔,楼台筑得很高很大。
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且长期发展下去,所有人就会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并且会对他进行斥骂。
大王他就会对反对他的人进行镇压,他的性格必然也会因此而变得残暴。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还能站在朝堂之上吗?还能直言进谏,与大王共商国事吗!”
众臣听了,也都以为然。箕子见了,知大家都理解其中意思,就没再说什么,只是一个劲不断地摇头叹息。似乎已经看到了商王朝的未来。
果如箕子所料,未几,纣王便大兴土木,筑起了“酒池肉林”,那酒似琼浆玉液,肉如琳琅美玉,悬挂其中,令人垂涎欲滴。其旁更设炮烙之刑,以惩反逆他意之囚徒,供其消遣取乐。
商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帝辛作为一国之君,本应励精图治、心怀百姓,但他却终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无法自拔。尤其是与那宠妃妲己在一起时,更是纵情声色,饮酒作乐,全然不顾了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
朝堂之上,忠臣们屡次进谏,苦口婆心地劝说帝辛应以国事为重,不可荒废朝政。
然而,此时的帝辛早已被妲己迷惑得心智大乱,对于这些忠臣逆耳之言,他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心生厌烦,认为这些大臣们是故意找他的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辛变得越发残暴不仁。他肆意诛杀忠臣良将,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忠臣比干。
比干作为其相,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为民,多次直言进谏,却是惹恼了帝辛。最终在苏妲己的魅惑下,帝辛竟然下令,挖出了比干的心肝,一代忠臣就这样含冤而死。
比干的惨死令朝中大臣们人人自危,一个个些正直之士皆是力求自保,再不敢直言进谏。如微子等人纷纷选择逃离朝歌,以避杀身之祸。而另一些人,则如箕子一般,为了保住性命,只得佯装癫狂,或是大病缠身,从此不问政事辟祸深居。
如此一来,商王朝的统治根基逐渐动摇,人心惶惶,群臣离心离德。
而与此同时,西边的周国,在周武王的带领之下日益强大起来。看到商朝内部混乱不堪,周武王抓住时机,率领大军东征伐纣。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周武王终于攻破朝歌,结束了商朝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帝辛眼见大势已去,走投无路之下,最终在鹿台自焚身亡,结束了其荒唐暴虐的一生。
回首过往种种,众人皆不禁慨叹:起初仅是一双微末的象牙筷子,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报,终致整个江山易主。
正所谓“见微知着”任何看似细微的小节都可能潜藏着莫大的危机。
诚如老子所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句不单单是一种哲学理念,更是对历代统治者的一种深切警诫!警示那些位高权重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克制自身的欲望,关注百姓的苦难,否则必将重蹈帝辛的覆辙,落得个身死国亡的结局。
周武王伐纣灭商,封神榜上众神归位,姜子牙亦成就个梁上高人大位,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之。
成功建立周朝之后,周边的小国纷纷前来朝拜,并且带来了众多的特产和珍稀的礼物。
其中有个西戎国的国君,献上了一条獒犬给周武王。这条獒犬身高四尺有余,尾巴硕大,毛发丰盈,善解人意,体格威猛,还善于与人搏斗,与当时中原的犬种截然不同,堪称珍奇,周武王满心欢喜地收下了!
武王对这条犬宠爱有加,每日都与它如影随形。当时担任太保的召公,担心武王会因玩物而丧失斗志,于是想方设法地进行劝谏。
这一日,召公面见武王即是说道:“大王,如今天下皆归顺于您,他国无论远近,皆呈上本国最上乘的物品作为贡品,此诚然是因您的圣德所致。
然而,这些供人赏玩之物并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德行。若无德,物便如粪土。有德,物才如珍宝。一位英明贤德的君主,不应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若将他人当作玩物肆意戏弄,便会失德。若将珍稀之物视作宝贝,终日把玩,便会丧失原本的志气。
而犬马此类畜生并非本地所产,不应加以饲养,神禽异兽于人的衣食住行毫无用处,亦不必豢养。他国送来的珍宝徒有其表,并无实用价值,无需过度珍视。对于四方进贡之物,最好分封赏赐给同姓诸侯,以此彰显公平信诚之意。”
武王听了以后,很是赞同召公的观点,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下令将所有进贡之物都分给诸侯和百官,其中就包括那条獒犬。
后来,武王励精图治,与文武百官同心协力,周王朝八百年基业算得上时空长河里一段辉煌时刻。
周召公所言,正可以说明“虚其心,实其腹”的道理。
珍奇之物,只能使人获得感官上的享受,人们会因为对它的强烈追求而迷失方向。
只有抛弃浮华,减少欲念,以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为目标,才能从实质上实现天下大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北宋·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