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之神话魂穿易小川 > 第324章 入主咸阳(一)

大秦之神话魂穿易小川 第324章 入主咸阳(一)

    另一边,李子维得到蒙毅的消息后,便放出风声,说赵高带兵谋反,已经被就地正法,现在要清理赵高党羽。

    顿时,咸阳城内,乱成一片。

    百官惊慌失措地四处奔走,街道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趁着城内混乱之际,士卒们无心防卫,李子维连忙率人夺取了咸阳西门,并成功打开了城门。

    城外的蒙恬得到消息后,立即下令发起攻城之战。

    守军们本就人心惶惶,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秦军,他们的抵抗显得苍白无力。

    很快,城门便被攻破,秦军如饿狼般涌入城内。

    待城门攻破以及胡亥已死的消息传到屠由耳中时,他颤抖着双手,紧紧握住剑柄,仿佛那是他最后的依靠。

    随后,他缓缓拔剑,眼中闪过一丝绝望,自刎而亡。

    在蒙恬以及李由护卫之下,淳于越、伏胜等人簇拥着公子扶苏,缓缓地踏入了咸阳城那厚重而沧桑的城门。

    扶苏的眼眸缓缓扫过城内的景象,入目之处尽是一片残垣断壁与荒芜废墟,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道此刻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少数惊魂未定的百姓满脸惊恐地四处张望着。

    看到这一幕,扶苏的心头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之情,仿佛有一块千斤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心口之上。

    淳于越敏锐地察觉到了公子扶苏情绪的变化,他赶忙趋前几步,轻声安慰道:“公子啊,切莫过度伤感。眼下虽然局势艰难,但也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我等愿为公子您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话音刚落,伏胜、叔孙通等人纷纷快步走上前来,齐齐躬身施礼,异口同声地高声喊道:“我等愿为公子效死命!定当肝脑涂地,辅佐公子重建大秦!”

    扶苏望着众人,眼中闪烁着泪光。

    缓缓地说道:“诸君之恩,扶苏铭记于心。今大秦历经此劫,确需重振山河。我等当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说罢,扶苏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在众人充满期待与敬意的目光注视下,朝着那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的王城大步走去。

    身后的人群紧紧跟随,宛如一道洪流,势不可挡。

    ………………

    当晚,章台宫殿内,烛火通明。

    扶苏静静地站在殿中,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熟悉的一切。

    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对过去的回忆,有对未来的迷茫。

    他缓缓地抬起头,目光投向了大殿之上的龙椅,那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他曾经渴望却又无法触及的地方。

    龙椅上仿佛还残留着父皇的气息,熟悉的案牍之上没有了像往常堆满竹简奏章。。

    眼前闪过熟悉的一幕。

    “儿臣拜见父皇。”扶苏轻声说道,仿佛始皇帝就坐在龙椅上,正微笑着看着他。

    “扶苏,你可知朕为何要将你贬至边疆?”始皇帝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威严而又带着一丝无奈。

    扶苏低下头,不敢直视始皇帝的眼睛,他知道自己的行为让父皇失望了。

    “儿臣知错了,父皇。”扶苏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害怕失去父皇的认可。

    “你是朕的长子,朕对你寄予厚望。但你却过于仁慈,缺乏决断力。这天下,需要的是一个有魄力的君主。”始皇帝的语气严厉起来。

    扶苏的心中一酸,如今的他终于明白了父皇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不足。

    “儿臣定会努力,不负父皇的期望。”扶苏抬起头,坚定地看着大殿之上空荡荡的龙椅。

    仿佛间,扶苏似乎看到了始皇帝满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心中的黑暗。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了大殿。

    ……………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夜渐渐深了,但咸阳城内几处府邸依旧灯火通明。

    淳府的大堂内。

    伏胜、叔孙通、羊子、圈公、李克等一众曾经儒生博士,皆来到了淳于越的府上。

    毕竟,明日便是扶苏主政的第一个朝会。

    众人想来与这位公子扶苏的老师——淳于越,如今儒生的领头人,商议一番,如何获取公子扶苏对儒家的支持,让儒学思想在未来的朝堂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淳于越正端坐在主位上,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众人。

    伏胜、叔孙通、羊子、圈公、李克等一众曾经的儒生博士们,皆神情严肃地围坐在四周。

    淳于越看着众人到来,微微叹气后说道:“诸位,公子扶苏虽曾与我学习儒术,但如今局势复杂,我们不可操之过急。”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淳于越的尊重和信任。

    伏胜皱起眉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先生,法家多年根基深厚,若不尽早确立儒家地位,恐怕日后再难有机会。”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忧虑,似乎对当前的形势感到不安。

    羊子和李克等人连忙点头,附和说道:“伏胜先生所言极是。”

    叔孙通接着说道:“诸君,此次机会难得,先帝已故,李斯、冯去疾等人皆已身亡。正是我等儒学大展拳脚的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仿佛看到了儒家未来的希望。

    淳于越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他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如今必须谨慎行事。。”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伏胜再次开口:“先生,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淳于越的期待,希望能得到一些具体的建议。

    淳于越嘴角微微上扬,一抹淡淡的笑容悄然浮现。眼眸之中,倏地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睿智光芒。

    只见他缓声开口道:“如今这朝堂之上,官吏数量颇为匮乏。想必在座诸位的门下都有着为数众多的弟子门人吧,如此情形之下,难道不是一个绝佳的机遇么?”

    淳于越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场众人听闻之后,脸上先是露出惊愕之色,随即便被难以抑制的兴奋所取代。

    他们的双眼瞬间变得明亮如炬,仿佛看到了无数金灿灿的光芒在眼前闪耀。

    伏胜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先生所言极是!实在是高瞻远瞩、智谋过人啊!我等确实可以将那些出类拔萃的弟子们举荐入朝为官。让他们先从最基层的职位做起,一步步脚踏实地,逐渐将咱们儒家的思想理念渗透到整个朝廷之中。”

    其余人听了伏胜这番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口中不断称赞着这个主意的精妙之处。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大厅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叫好之声,气氛热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