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开局贾张氏炸裂焚化炉 > 第162章 一封家信和一张纸

四合院:开局贾张氏炸裂焚化炉 第162章 一封家信和一张纸

    这么说吧,穿上一身将校呢的高级军官服,走在大街上。

    只要人长得精神点儿,再拿出昂首挺胸的派头,小偷都得绕着你走。

    什么三教九流的老炮和街头混混的大哥,都装作看不见你,比带俩保镖逛街都管用。

    部队大院儿的年轻人,是出了名的团结和能打,而且下手狠。

    能穿上“米黄”的,通常是里面的重要人物,谁也不愿意得罪这种人。

    傅寒涛对自己这身中山服已经非常满意了,将校呢的高级军官服,给他也不敢穿出去。

    他年纪轻轻,还没有正式工作呢,心里没底气,根本就“狂”不起来啊。

    倒是程国华和傅寒梅,要是真穿上了一身将校呢的高级军官服,在单位就更容易处理人际关系了。

    起码让人觉得他们俩背景深厚,轻易不会得罪。

    程文远把这事儿记在心里,不过嘛……更重要的是提前拆掉帽徽和肩章,才能拿出来。

    不然这瞎话就根本没办法圆了。

    难道说自己跨过鸭绿江,越过三八线,还穿越到几十年后,抓了人家南棒国的高级军官扒下来的?

    先别提爹妈信不信,他们肯定就不会穿了。

    在部队从军这么多年,“一切缴获要归公”能不知道吗?

    第二天一大早,4个小姑娘穿上了崭新的绿军装,去幼儿园和学校显摆了。

    嗯,何雨水还有特殊优待。

    老妈傅寒梅给她梳个漂亮的马尾辫,扎上一根崭新漂亮的红头绳。

    何雨水的饭盒里,多了两个煮鸡蛋。

    程文远还告诉她,晚上家里有好吃的等着她。

    嗯,应该有聪明的读者已经猜到了。

    何雨水要像《白毛女》里的喜儿一样,被拿去抵押贷款交房屋首付了!

    ……

    别信啊!

    刚才开个小玩笑。

    ……

    其实今天是何雨水的生日,也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过生日。

    她哥哥何雨柱粗心大意的,连她生日是哪天都没记住,就更别提给她过生日了。

    就连何雨水自己,都忘了还有过生日这茬儿。

    还得是老妈傅寒梅心细,把家里人的生日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上午的时候,程文远骑着三轮车出去溜达了一趟。

    用装水果罐头的玻璃瓶,把奶油和巧克力酱弄回家,准备给雨水姐做个生日蛋糕。

    不仅全家人能开开心心地品尝洋点心,二舅也能多掌握一种糕点手艺。

    顺便还给家里带回20斤豆油和100斤面粉,最近家里经常做面包和蛋糕,消耗有些大。

    之前胡怀安送给老程家的猪油和面粉,连封儿都没打开,就被老爸委托铁路部门的战友,运回东北老家了。

    老程家现在伙食条件好了,每天吃香的喝辣的,也不能让爷爷家继续吃糠咽菜啊。

    收到老爸从四九城发出的电报,爷爷是赶着马车去县城的火车站,把一大堆让村里人眼红的东西运回家。

    每桶25斤的猪油有两桶,每袋50斤精白面有三袋,还有30斤川蜀腊肉和30斤川蜀香麻辣肠。

    另外一个袋子里,30斤东北红肠用塑料布包得严严实实,还带了一封信和一张纸。

    在那张纸上是老爸程国华刚劲有力的字迹:

    “爹,还记得你当年带我吃过的香肠吗?”

    “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我那时候就想,等我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让你和妈吃到饱!”

    “那啥,这种香肠放不住,我是15号送上火车的,顶多放到月底30号。”

    “一定要快点儿吃完啊,不然就浪费好东西了。”

    “其它香肠和腊肉,倒是能放一年左右,家里慢慢吃,以后缺啥给我来信,我会托人送过去的。”

    “更多的话我写在信里,那里面还有一份报纸。”

    “你们一定想不到吧!咱家的文远上报纸了!”

    “那小子是天才神童,一整本《新华字典》都给背下来了,老厉害了!”

    “现在他都会画机器图纸了,厂里不仅发了锦旗,还奖励他350块钱和一些生活物资。”

    “寄回去的这些东西,就是奖给他的生活物资和用那350块奖金买的。”

    “爹,你提前享上孙子的福了。”

    程国华为啥不全都写在信里,反而另外写了一张纸,还撒谎把功劳都推到程文远身上呢?

    他能在部队里当上团部参谋,脑子绝对够聪明,这么做肯定另有用意。

    爷爷在县城里读过书,算是村子里少有的文化人。

    他读完这张纸,很快就明白了程国华的意思,故意把这张纸放到桌子上。

    这时候屋里不光有自家人,还有跟过来看热闹的一些亲朋好友和关系不错的村里人。

    很多人一个劲儿地夸程国华有能耐,肯定是在城里当上了大官儿,不然哪能往家里整这么多好东西。

    现在这个困难时期,村儿里都买不到细粮了,上哪儿弄白面和肉去?

    当场就有人试探着提议,咱们干脆去城里投奔程家老大吧?

    都是实在亲戚和熟人,他不得给咱们安排个好工作,也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这时候就有那认识字的,把桌子上的那张纸拿起来,给大家读了一下……

    想要投奔程国华,进城里享福的那些人,顿时就蔫吧了。

    爷爷嘴角微微翘起,又拆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了信和报纸。

    《京城晚报》上白纸黑字,把程文远背下整本《新华字典》的壮举,描述得清清楚楚。

    上面还有大领导的批示呢,把这事儿上升到为国争光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上了。

    听到这个消息,屋里这些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程文远不就那个不爱说话的闷葫芦,才7岁的小孩子,原来这么厉害啊!”

    “啥叫闷葫芦?人家那是大智若愚,心里啥都懂,只是懒得说。”

    “那是聪明人把说话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和学习了,脑子才越来越聪明。”

    “我现在后悔的就是,桂兰看那小子长得好看,想要订娃娃亲,我觉得他太老实,长大了肯定会吃亏就没同意啊。”

    “你可拉倒吧,还想跟人家订娃娃亲,想啥美事儿呢?”

    “我家二丫跟他是青梅竹马,一起上山采过蘑菇,我都没说啥呢。”

    “你们别扯那没用的,这小孩儿才7岁,甭管是定亲还是过去投奔,咱们想要沾上光,起码还得等10多年呢。”

    这话说的没毛病,屋里人一下子就安静多了。

    程国华以前也给家里写过信,说他退伍回城当了个科长,每个月的工资和口粮标准,并没有高到哪儿去。

    要不是这次运回来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村里人也不会觉得他当了大官儿。

    现在有随信附带的报纸当佐证,知道能整来这些好东西全靠程文远,想要进城跟着沾光占便宜的那些人彻底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