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大佬卖艺 第131章 文试
礼部牵头,终于和大魏敲定了书院大比的细节,严振松写了奏疏呈交给燕帝,也获得了首肯。
鉴于众学子均为各个书院精英,所以文试的内容不能按照开科取士的内容来,这些人势均力敌,以科举的形式大概率考不出个所以然。
因此这次大比的文试特意换了个新颖的形式,以书院为小组,以分组形式多人议题,共同答题,着重考政策民生。
参赛学子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为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学子答完题之后便由誊录官重新誊录,之后均以匿名形式提交。燕帝,瑞王,几位阁老和六部尚书共同阅卷评分。
大比采取记分制,最高一名得分为五分,最后一名得分为一分。三场比赛下来计算总分。
大燕的学子若是能在比赛中获得优胜,将直接获取来年殿试的资格,这个奖励对众学子来说可谓是相当诱惑。
这么一来,众人都卯足了劲。
文试当日一早,曹文昭便带着秦臻三人进了宫,五所书院被分配在了不同的大殿。
等待期间,杨慎向着秦臻和裴琰偷偷道,“别看宫里风平浪静,玄宫的赌局都已经白热化了,参与的人数早已过了千数,估计朝中上下大部分都参与其中了,赌资甚至都过了千万。”
秦臻了然,今日必定要拿出看家本领,用尽毕生所学,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往翰辰书院的赌局跟玄宫一比,立刻就变成了小打小闹。
不多时,便有内侍来宣读题目,要求众人以“水患”为题,拟一篇文章,时间为两个时辰。
杨慎一听大为不解,“怎么会考这个?”
秦臻也有点懵,文试考得这么实在吗?
裴琰稍一思索有些明白了考题的用意,向二人解释道,“南方连年水患,其中尤其以洛水为甚。朝廷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都无法彻底解决,如今每到盛夏时节,雨水丰沛,洛水依旧会形成洪涝,即使修建了堤坝也于事无补,水患对农业影响极大。想来大魏也有这个难题,各国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原来如此,杨慎嘴角立刻耷拉下去,愁眉苦脸道,“朝廷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这谁能解决的了?”
秦臻却提起笔开始在草纸上写,她边写边向二人道,“与其坐在这里发愁,不如咱们三个把能想到的全部写出来,最后再由阿琰汇总怎么样?”
杨慎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还要靠阿琰多润色。”
裴琰点头同意,他知道秦臻想法很多,向来出其不意,只是输在措辞,词句不够端正,往往在口头上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文章写出来却是满纸的不知所谓。
于是三人提笔就开始写,半个时辰之后,杨慎终于放下了笔,他已经是黔驴技穷了,刚刚搜肠刮肚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写了出来,身边的两人还在继续。
没多久裴琰也停了笔,过了一个时辰,秦臻终于停下了笔。
三人将草纸凑在一起,杨慎看着秦臻将几张草纸写得满满当当的,甚至还画了一些示意图,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
裴琰将秦臻写得拿了过去,杨慎也凑过去看。
只见秦臻全文写得十分详细,先是以洛水为例,分析了当地的实际情况。
洛水一带地形特殊,多山地,且河流狭窄,一旦暴雨,很快就会形成山洪。
接着阐述了堵不如疏的理念,例如不能一味地加高堤坝,主要还是要对洛水及分支加以疏通和整治。
然后开始制定一系列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如何实施,甚至连适合修建堤坝的位置,土壤要求,甚至连堤坝的厚度都给算了出来。
最后竟然连发生水患的应对措施,以及预后工作,预见了大灾之后发生大疫的应对措施,以及灾后重建,安抚民生都写全了。
从发生水患的原因,到预防,再到灾后诸事,面面俱到,通篇十分周详。。。
杨慎看完之后默默将自己的草纸揉作一团。。。这还有什么好写的?!秦臻这些策略瞬间把他写得东西秒成了垃圾。
他狐疑地看向秦臻,“你会的可真够杂的。。。老曹是不是给你开过小灶了?”
秦臻挖挖鼻子,“怎么可能,曹院首什么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叫他徇私舞弊去争名次,不如直接杀了他。”
杨慎当然知道不可能,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嘀咕着,“按你这方法,没准洛水之患还真能解决了。。。你这厮,我现在怀疑你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附身了,怎么突然之间这么厉害?”
秦臻悻悻地摸摸鼻子,她确实是附身的,只不过她才不是什么脏东西。
裴琰文采斐然,很快就将一篇文章写好。
秦臻看了看,显然她写得那些措施不需要多做解释,裴琰看完就都理解了,文章既详细,又明了,措辞精准,叫人一看便知。
别看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家都有,可是能快速理解并输入大脑,然后再精准表达输出给别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很强的能力。
而且裴琰写得一手好字,三人当中,裴琰的字是最好的,笔锋如高山流水一般,颇显风骨,杨慎次之,秦臻最差。
若非出身问题,想来裴琰也是裴氏一族的骄傲,至少在秦臻眼里,他一点都不比裴少卿逊色。
稍后到了时间,有内侍过来将试卷收走,誊录官当场就誊录起来,没过多久,五篇关于水患的文章便放在了燕帝的龙案上。
燕帝看了两篇直摇头,他向着严振松道,“朕就说这题目对于书院的学生还是勉强了些,水患一事太过复杂,他们到底是阅历尚浅。”
说罢便让内侍将两篇试卷拿下去供众人传阅。
严振松恭谨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疏忽了。”
姜尚祖却立刻笑道,“陛下,严大人也是心系民生,只不过操之过急了些。”
赵仪也参与了拟题,他也笑着打圆场,“不错,陛下,他们总要历练的,现在就当是提前接触起来吧。”
他说得也有道理,朝廷开科取士,随着制度日渐规范,内容却愈发死板起来,这些学子文章写得极好,然而真正遇到了问题,这些人却束手无策,连个像样的策略都没有。
燕帝心中开始思索是否日后需要改革科举,但目前他也只得顺着众人道,“罢了,继续看吧。”
直看到最后两篇,燕帝顿觉眼前一亮,这两篇内容几乎相差无几,只不过其中一篇种种策略写得细致入微,通俗易懂,甚至将灾后的应对措施以及重建工作都写了出来。
既是两篇,那说明至少有一篇是四大书院的,没想到大燕这些涉世未深的学子当中竟然还有这种人才。
鉴于众学子均为各个书院精英,所以文试的内容不能按照开科取士的内容来,这些人势均力敌,以科举的形式大概率考不出个所以然。
因此这次大比的文试特意换了个新颖的形式,以书院为小组,以分组形式多人议题,共同答题,着重考政策民生。
参赛学子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为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学子答完题之后便由誊录官重新誊录,之后均以匿名形式提交。燕帝,瑞王,几位阁老和六部尚书共同阅卷评分。
大比采取记分制,最高一名得分为五分,最后一名得分为一分。三场比赛下来计算总分。
大燕的学子若是能在比赛中获得优胜,将直接获取来年殿试的资格,这个奖励对众学子来说可谓是相当诱惑。
这么一来,众人都卯足了劲。
文试当日一早,曹文昭便带着秦臻三人进了宫,五所书院被分配在了不同的大殿。
等待期间,杨慎向着秦臻和裴琰偷偷道,“别看宫里风平浪静,玄宫的赌局都已经白热化了,参与的人数早已过了千数,估计朝中上下大部分都参与其中了,赌资甚至都过了千万。”
秦臻了然,今日必定要拿出看家本领,用尽毕生所学,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往翰辰书院的赌局跟玄宫一比,立刻就变成了小打小闹。
不多时,便有内侍来宣读题目,要求众人以“水患”为题,拟一篇文章,时间为两个时辰。
杨慎一听大为不解,“怎么会考这个?”
秦臻也有点懵,文试考得这么实在吗?
裴琰稍一思索有些明白了考题的用意,向二人解释道,“南方连年水患,其中尤其以洛水为甚。朝廷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都无法彻底解决,如今每到盛夏时节,雨水丰沛,洛水依旧会形成洪涝,即使修建了堤坝也于事无补,水患对农业影响极大。想来大魏也有这个难题,各国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原来如此,杨慎嘴角立刻耷拉下去,愁眉苦脸道,“朝廷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这谁能解决的了?”
秦臻却提起笔开始在草纸上写,她边写边向二人道,“与其坐在这里发愁,不如咱们三个把能想到的全部写出来,最后再由阿琰汇总怎么样?”
杨慎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还要靠阿琰多润色。”
裴琰点头同意,他知道秦臻想法很多,向来出其不意,只是输在措辞,词句不够端正,往往在口头上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文章写出来却是满纸的不知所谓。
于是三人提笔就开始写,半个时辰之后,杨慎终于放下了笔,他已经是黔驴技穷了,刚刚搜肠刮肚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写了出来,身边的两人还在继续。
没多久裴琰也停了笔,过了一个时辰,秦臻终于停下了笔。
三人将草纸凑在一起,杨慎看着秦臻将几张草纸写得满满当当的,甚至还画了一些示意图,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
裴琰将秦臻写得拿了过去,杨慎也凑过去看。
只见秦臻全文写得十分详细,先是以洛水为例,分析了当地的实际情况。
洛水一带地形特殊,多山地,且河流狭窄,一旦暴雨,很快就会形成山洪。
接着阐述了堵不如疏的理念,例如不能一味地加高堤坝,主要还是要对洛水及分支加以疏通和整治。
然后开始制定一系列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如何实施,甚至连适合修建堤坝的位置,土壤要求,甚至连堤坝的厚度都给算了出来。
最后竟然连发生水患的应对措施,以及预后工作,预见了大灾之后发生大疫的应对措施,以及灾后重建,安抚民生都写全了。
从发生水患的原因,到预防,再到灾后诸事,面面俱到,通篇十分周详。。。
杨慎看完之后默默将自己的草纸揉作一团。。。这还有什么好写的?!秦臻这些策略瞬间把他写得东西秒成了垃圾。
他狐疑地看向秦臻,“你会的可真够杂的。。。老曹是不是给你开过小灶了?”
秦臻挖挖鼻子,“怎么可能,曹院首什么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叫他徇私舞弊去争名次,不如直接杀了他。”
杨慎当然知道不可能,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嘀咕着,“按你这方法,没准洛水之患还真能解决了。。。你这厮,我现在怀疑你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附身了,怎么突然之间这么厉害?”
秦臻悻悻地摸摸鼻子,她确实是附身的,只不过她才不是什么脏东西。
裴琰文采斐然,很快就将一篇文章写好。
秦臻看了看,显然她写得那些措施不需要多做解释,裴琰看完就都理解了,文章既详细,又明了,措辞精准,叫人一看便知。
别看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家都有,可是能快速理解并输入大脑,然后再精准表达输出给别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很强的能力。
而且裴琰写得一手好字,三人当中,裴琰的字是最好的,笔锋如高山流水一般,颇显风骨,杨慎次之,秦臻最差。
若非出身问题,想来裴琰也是裴氏一族的骄傲,至少在秦臻眼里,他一点都不比裴少卿逊色。
稍后到了时间,有内侍过来将试卷收走,誊录官当场就誊录起来,没过多久,五篇关于水患的文章便放在了燕帝的龙案上。
燕帝看了两篇直摇头,他向着严振松道,“朕就说这题目对于书院的学生还是勉强了些,水患一事太过复杂,他们到底是阅历尚浅。”
说罢便让内侍将两篇试卷拿下去供众人传阅。
严振松恭谨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疏忽了。”
姜尚祖却立刻笑道,“陛下,严大人也是心系民生,只不过操之过急了些。”
赵仪也参与了拟题,他也笑着打圆场,“不错,陛下,他们总要历练的,现在就当是提前接触起来吧。”
他说得也有道理,朝廷开科取士,随着制度日渐规范,内容却愈发死板起来,这些学子文章写得极好,然而真正遇到了问题,这些人却束手无策,连个像样的策略都没有。
燕帝心中开始思索是否日后需要改革科举,但目前他也只得顺着众人道,“罢了,继续看吧。”
直看到最后两篇,燕帝顿觉眼前一亮,这两篇内容几乎相差无几,只不过其中一篇种种策略写得细致入微,通俗易懂,甚至将灾后的应对措施以及重建工作都写了出来。
既是两篇,那说明至少有一篇是四大书院的,没想到大燕这些涉世未深的学子当中竟然还有这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