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成寡妇,养育十兄妹 > 第225章 水稻育苗

穿越成寡妇,养育十兄妹 第225章 水稻育苗

    第225章 水稻育苗

    有段时间没有来青峰镇了,现在的小镇上好热闹呀!处处充满了忙碌与活力。

    顾汐从县衙办完事出来后,着人把她刚刚写好的,招工信息贴在告示栏上。

    “要求:男性20-45岁,身体健康无疾病,能长时间从事体力活,主要负责开山采石,每日工钱35文,并且管吃住,需300人招满即止。

    另招擅农耕的长工,年龄16-50岁之间,需100人,700文一个月管吃住。”

    今年的农耕任务会很重,包括日后不同岗位的工种,都会按照付出多少辛苦,相应的调整每人工钱收入。

    信息栏一有动静,大家都有之前的经验了,很快就有人围过来询问,可惜目前识字的人还是少呀!

    顾汐让身边的小厮留下,给前来询问的人,转达告示栏上面的信息。

    在回家路过新街时,顾汐示意赶马车小厮停下,她顺便给林一交代几句话。这段时间顾汐发现,林一很有商业天赋。

    统筹能力很强的,对她交代下去的事情,非常出彩的完成。青峰镇上的不动产销售租赁,在他的努力下,对外销售租赁的极好,各项银钱账目记录清晰。

    顾汐每天晚上固定任务,就是笑嘻嘻的数银子,对账收款往空间里存银两。

    这会店铺里人不多,自家下人眼尖的哟!老远就认出主子的马车。

    还没有等她下车,林一就跑着出来,站在马车侧面,双手作揖问候主子。

    人都已经过来了,她就不准备下马车了,左手撑开半扇车帘说:“林一,我在县衙外告示栏上,贴了招工信息。

    你顺带兼顾下此事,等招满我需要的人数后,就把招工信息给撕下来。”

    “是,主子,那我统计好招工人数后,就领着人回山泉村。”

    顾汐轻轻颔首认同,简单的问问镇上生意后,又重启马车往山泉村走。

    荒地改造水田,以及修建水利,扩宽河道的事情,全交给小河村长张东负责跟进,真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来山泉村寻她出面。

    那里的工程虽然大,但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多,加上百头的牛全部在出力,开荒掘土等进展也不会太慢的。

    顾汐在心里算了算,今年要种的水稻田面积。自家门口的三十亩水田,得全部育上秧苗,都还远远不够用的。

    首先育苗的秧田,要有足够肥力才行,她将家里发酵好的有机肥,还有草木灰都施进秧田。

    再加上去年种植的绿肥,这片水田已经养了大半年,底肥很足属于上等田了!

    想跟着种植水稻的事情,村里人也没有提前跟她说,顾汐也不是每次都管得过来。自家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更别提想着村民家的事了,先紧着自家需求育苗吧!

    先用温水泡了一夜稻种,清晨起来一看稻粒上,就催出白点点的小芽。

    当然这样短小的芽还不够,顾汐又每间隔一个时辰,打发下人们用温水浸湿一遍,加快稻种的生长催芽率。

    这中间的水温很重要,水温低催芽就效果不好,水温过高又会烫死闷死稻种,顾汐全凭农科知识和经验操作。

    第三天顾汐带着石头等人,亲自下到水田里,给长工们示范,如何播撒育苗的稻种。

    完事后剩下时间,就等着稻秧生长,等到筷子一般的高度,就可以拔出秧苗,人工手动插秧了。

    山泉村里的农家汉子们,好多人来站在田埂上,看着新的播种方式,种他们没有种过的水稻。

    凡改水田的人家,尤其认真的学习,甚至还卷起裤脚下田帮忙,有撒不均匀的地方,顾汐看到后扬手给补上。

    当然也不是所有村民,都愿意这么费劲费事的,把旱地改为水田。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年,顾汐把兑换麦种提高了要求,而导致村民消极对待种植水稻,还是有什么其它的思量。

    顾汐也不想去深度细究原因,种与不种全凭村民的自愿。不过她看距离泉水口近的几户,是都将旱地改成水田了。

    黄昏时陈大牛来,吞吞吐吐的说:“二弟妹,我家的水田已经弄好了,能不能匀点稻种给我?”

    “哎哟!这次育苗稻种,我是按照三十亩水田量计算的。大伯哥改出来几亩水田?”

    陈大牛一听这话,像泄气般顿时瘪了:“这可怎么办好呀!我家在泉口的四亩地,全都改成水田了。”

    “大伯哥也别着急,种植水稻有很多方式方法,有育苗插秧的,也有直接撒播的方式,甚至旱地种植水稻都有,只是我本人习惯育苗插秧。

    你先回家等几天!我再催芽一批稻种,到时候稀薄的撒到水田里就可以,不能像育苗的撒播那么密集。

    再顺便问问你附近的几户,他们需要稻种的话,我就一起催芽!一亩地稻种换五天工期,另外的稻种在收成后,同等重量归还回来。

    大家同意这样的交易,告诉我要种的水田面积,我就让人备稻种子。”

    “行,行,我这就回去跟他们说。”得到二弟媳准信后,陈大牛一刻也不留,本来他就被几家邻居,催着来问稻种的事情。

    村民们直接把水田整平,水放到浅浅的位置,稍稍露出泥土即可,直接把催芽的稻种,撒到水田里。

    等到稻秧长高一些,看到不均匀的地方调整调整。拥挤的地方就间苗,稀薄的空地方,补苗进去就可以了,也省去了插秧的环节。

    忙完田里这些事后,顾汐批了十亩菜地,交给石头还有花匠几人负责,就像后院的菜园一样,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以后供应大厨房食用。

    还有田埂的一侧,地头的边上,甚至荷塘的侧坡上,除了留出走路通行的位置,都可以种上豆角,蚕豆,黄豆,莴笋,西红柿等菜蔬。

    宽的地方能搭架子,就搭架子辅助豆角攀藤。窄的地方就种一溜单行矮株,反正是将土地利用到极致。

    顾汐笑着跟他们说:“这些种子就交给你们了,至于今年大家吃的好不好?全看你们种的菜好不好、收获多不多了!”

    家里这些下人们,都在菜园里培训过,也见识过主子的种菜方式。他们拿到菜种子视若珍宝,种出来是给自己吃的,那还会不积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