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第二百六十章 仰仗
热门推荐:
边缘【刑侦】
主角夺我灵根?女主给我狠狠生!
民国江湖,一刀砍翻这乱世
马谡别传
从机械猎人开始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诸天皇帝聊天群
飞升失败,系统带我跑路
末世:异能觉醒我在异兽界搞传递
一个王朝的衰落,是多方面综合原因的结果。就像是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必然的道理一样。
大明王朝的问题很多,并不是单单的官员腐败的原因。
朱兴明还是低估了小冰河时期的威力,他以为解决了山西河南两地的灾情就万事大吉了。
实则不然,大明不该亡也不能亡。可偏偏到了崇祯手里,就是亡了。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小冰河时期就是其中之一。
小冰河期始于十三世纪,在十七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二百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撞上的,正是小冰河时期。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欠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从中国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
而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一半是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
然而,对于大明来说,天灾频发,崇祯帝告谕户部、都察院:直省告饥,而畿辅、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并无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泽量,言之堕泪。
其中,河南山西灾情扑灭。可是,京畿周边、直隶地区各省、山陕西都有灾情。百姓们们啃食野菜,以观音土充饥。粮尽柴绝,牵连无数。崇祯说着,自己都留下了眼泪。
这样的一个皇帝,却也生生断送掉了大明江山。摆在大明眼前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
然而,有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是,河南大饥,被李待问赈灾之后,闯贼李自成闻讯,欲发兵河南,此时的李自成占据湖北,拥兵数十万。而张献忠西走白羊山与罗汝才会合。此时曹威、过天星欲渡江,为明官兵所阻。张献忠至,与之会合。
随着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不断壮大,崇祯皇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如何对付这几股流寇,崇祯有些苦恼。
大明朝不乏名将,可洪承畴等人得镇守辽东。派谁去阻击流寇,崇祯暂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他想到了许多人,可每个人身上都有其长短处。剿灭贼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几日,崇祯都在为此事烦心。
这日,崇祯皇帝去了周皇后那里,依旧是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
周皇后一看丈夫如此操劳,不由得大为关心:“万岁还需保重龙体,臣妾见您这几日茶饭不思愁绪满脸,不只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朝中之事,崇祯皇帝本不想告诉妻子。可他与周皇后感情笃深,不忍妻子担心,只好说道:“也没什么,南边流寇肆虐,朕听闻那个李自成队伍壮大不少,更是自称拥兵数十万。而那个张献忠更是难制,朕这几日只是为流寇烦心。朝中官员皆昏,朕不知该派谁去剿寇。”
这种事,自崇祯登基以来就没有断过。流寇作乱时有发生,这些作乱的流寇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明末参与围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农民军有几股,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来说道底明末农民军有多少支。
这些流寇对中原大地的百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固然有天灾人祸官逼民反的原因。但更多的,也是有流寇四处烧杀抢掠,使得许多地方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境。
被洗劫一空的地区,百姓生活无以为继,于是纷纷加入这些流寇队伍。结果,使得他们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就如,李自成现在自称拥兵数十万。其实现在的李自成尚未到势大难制之境,而明军的战斗力尚在。这些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有个名将带领,击溃他们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一旦等到他们继续壮大,横行中原的时候,那个时候官兵怕就万万不是对手了。即便是官兵再能打,可是面对数十倍上百倍的农民军,也只能是败走的命运。
崇祯十三年,能战的将领先后战死病死。想拍谁去领兵,崇祯一时没有了头绪。
而周皇后是不能干预政务的,再者说她一个妇道人家自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只是看到丈夫为此忧心,周皇后心中也自抑郁。
此时,在坤宁宫内,坤兴公主却突然开口道:“父皇,女儿听说我兴明哥哥很是厉害。不如,你们问问他呀。或许,我哥会有什么好办法的罢。”
崇祯和周皇后二人一惊,女儿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崇祯皇帝忍不住问道:“你是怎知你哥哥很是厉害的。”
坤兴公主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宫里人都这么说啊,现在外面的人也都在传。说我哥哥把三大营的将士整顿的好生厉害,现在咱们京城的将士可不像是以前那么好欺负了。女儿还听说,在四城城墙上,还安装了三十多门抛石车。女儿一直想去看看来着,奈何母后不肯陪我出去。”
看着坤兴公主嘟起的小嘴巴,夫妻二人互相对望了一眼,周皇后说道:“万岁,咱皇儿说的也不无道理。这事,不妨问问兴明。”
或许,朱兴明这孩子会知道些什么。就连崇祯皇帝,此时也都仰仗着朱兴明。
大明王朝的问题很多,并不是单单的官员腐败的原因。
朱兴明还是低估了小冰河时期的威力,他以为解决了山西河南两地的灾情就万事大吉了。
实则不然,大明不该亡也不能亡。可偏偏到了崇祯手里,就是亡了。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小冰河时期就是其中之一。
小冰河期始于十三世纪,在十七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二百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撞上的,正是小冰河时期。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欠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从中国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
而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一半是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
然而,对于大明来说,天灾频发,崇祯帝告谕户部、都察院:直省告饥,而畿辅、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并无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泽量,言之堕泪。
其中,河南山西灾情扑灭。可是,京畿周边、直隶地区各省、山陕西都有灾情。百姓们们啃食野菜,以观音土充饥。粮尽柴绝,牵连无数。崇祯说着,自己都留下了眼泪。
这样的一个皇帝,却也生生断送掉了大明江山。摆在大明眼前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
然而,有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是,河南大饥,被李待问赈灾之后,闯贼李自成闻讯,欲发兵河南,此时的李自成占据湖北,拥兵数十万。而张献忠西走白羊山与罗汝才会合。此时曹威、过天星欲渡江,为明官兵所阻。张献忠至,与之会合。
随着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不断壮大,崇祯皇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如何对付这几股流寇,崇祯有些苦恼。
大明朝不乏名将,可洪承畴等人得镇守辽东。派谁去阻击流寇,崇祯暂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他想到了许多人,可每个人身上都有其长短处。剿灭贼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几日,崇祯都在为此事烦心。
这日,崇祯皇帝去了周皇后那里,依旧是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
周皇后一看丈夫如此操劳,不由得大为关心:“万岁还需保重龙体,臣妾见您这几日茶饭不思愁绪满脸,不只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朝中之事,崇祯皇帝本不想告诉妻子。可他与周皇后感情笃深,不忍妻子担心,只好说道:“也没什么,南边流寇肆虐,朕听闻那个李自成队伍壮大不少,更是自称拥兵数十万。而那个张献忠更是难制,朕这几日只是为流寇烦心。朝中官员皆昏,朕不知该派谁去剿寇。”
这种事,自崇祯登基以来就没有断过。流寇作乱时有发生,这些作乱的流寇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明末参与围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农民军有几股,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来说道底明末农民军有多少支。
这些流寇对中原大地的百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固然有天灾人祸官逼民反的原因。但更多的,也是有流寇四处烧杀抢掠,使得许多地方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境。
被洗劫一空的地区,百姓生活无以为继,于是纷纷加入这些流寇队伍。结果,使得他们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就如,李自成现在自称拥兵数十万。其实现在的李自成尚未到势大难制之境,而明军的战斗力尚在。这些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有个名将带领,击溃他们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一旦等到他们继续壮大,横行中原的时候,那个时候官兵怕就万万不是对手了。即便是官兵再能打,可是面对数十倍上百倍的农民军,也只能是败走的命运。
崇祯十三年,能战的将领先后战死病死。想拍谁去领兵,崇祯一时没有了头绪。
而周皇后是不能干预政务的,再者说她一个妇道人家自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只是看到丈夫为此忧心,周皇后心中也自抑郁。
此时,在坤宁宫内,坤兴公主却突然开口道:“父皇,女儿听说我兴明哥哥很是厉害。不如,你们问问他呀。或许,我哥会有什么好办法的罢。”
崇祯和周皇后二人一惊,女儿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崇祯皇帝忍不住问道:“你是怎知你哥哥很是厉害的。”
坤兴公主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宫里人都这么说啊,现在外面的人也都在传。说我哥哥把三大营的将士整顿的好生厉害,现在咱们京城的将士可不像是以前那么好欺负了。女儿还听说,在四城城墙上,还安装了三十多门抛石车。女儿一直想去看看来着,奈何母后不肯陪我出去。”
看着坤兴公主嘟起的小嘴巴,夫妻二人互相对望了一眼,周皇后说道:“万岁,咱皇儿说的也不无道理。这事,不妨问问兴明。”
或许,朱兴明这孩子会知道些什么。就连崇祯皇帝,此时也都仰仗着朱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