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聊斋:从小岛主开始 > 第139章 佛法,神通!

聊斋:从小岛主开始 第139章 佛法,神通!

    关于洞玄境,诸葛无我点到即止。

    即使如此,场上也有寥寥数人已有收获,除去归不二那等五境修士,妙僧觉如、万妖山主也暗自点头。

    接下来,进入说法者、听法者问答阶段,坛下一些修士提出自己的修行疑问,诸葛无我也都一一作答。

    ……

    不知不觉,到了正午。

    在端木景从的提醒下,修行探讨告一段落,开启另一阶段,场上气氛从兴奋、热烈,变得庄重、深沉。

    只见诸葛无我双手合十,闭目冥想片刻,随后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诸位同道,修行之路虽漫长且艰辛,但吾等身为修真者,更应心怀慈悲,关爱苍生。今日中元,吾等不仅要探讨修行之道,更要超度亡魂,祈福苍生。”

    言罢---

    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

    顿时,一股强大的灵力自他体内涌出,化作无数金色的光点,在空中盘旋飞舞。这些光点仿佛拥有生命一般,纷纷飘向会场四周,寻找那些徘徊不去的亡魂。

    与此同时---

    空中开始出现朵朵祥云,很快将烈阳挡住,带来阵阵清凉。

    年初元宵夜一战,死者数万,虽然大部分被屠苏化作阵法材料,但在此徘徊不去的亡魂,仍数以千计。

    随着诸葛无我的法诀不断催动,那些亡魂在金色光点的照耀下,逐渐显露出安详与宁静之色---

    或低头沉思,或抬头仰望,仿佛在回忆着生前的点点滴滴。

    最终,在诸葛无我的引导下,这些亡魂纷纷化作一道道流光,向着天外世界飞去,得以安息。

    整个超度过程持续了约莫一个时辰,当最后一缕亡魂消散在天际时,会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与此同时,又有一阵悠扬的钟鸣声响起,回荡天地之间。

    说法完毕---

    诸葛无我轻挥衣袖,声音低沉而有力,向四周宣告,“今日法会,特邀觉如大师、万妖山主莅临,共襄盛举。”

    在他说话之际,妙僧觉如、万妖山主纷纷欠身,微笑致意。

    前者身披袈裟,面容慈悲,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后者一身金色衣裙,银发如瀑,样貌惊艳却气质出尘。

    诸葛无我继续道,“有请觉如大师登坛,为同道讲解佛法。”

    “阿弥陀佛!”

    妙僧觉如双手合十,向四周微微欠身,随即登上法坛,“贫僧觉如,得诸葛施主相邀,不胜荣幸。”

    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充满魅力,“诸位施主,今日吾将略谈佛门修行之六境,愿能启迪心智,共赴彼岸。”

    “佛门修行之路,始于堪破。”

    “此境需修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皆需明了其本质,不为外相所惑。如同道门修七魄,亦是寻求内心之清净与明了。”

    “在纷扰红尘中,保持一颗明镜之心,方能洞察世间万物之真相,不为情欲所累,不为名利所困。”

    ……

    “勘破之后,自入观照。”

    “此境中,修行者需学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身及周遭一切,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在观照中,一切喜怒哀乐皆成过眼云烟,唯有佛法永恒。修行者可借此净化心灵,达到内外皆明的境界。”

    ……

    “观照之后,是为缘觉。”

    “缘觉者,”

    “顺应因缘,觉悟佛法。”

    “此境中---”

    “修行者需明了世间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

    ……

    “既通缘觉,可炼金身。”

    “金身之境,乃修行者肉身与心灵之双重升华。”

    “此时,修行者体内元气充盈,肉身如金刚不坏,百毒不侵;心灵则更加坚韧,不为外物所动。”

    ……

    “金身若成,法相可期。”

    “法相者,佛法之化身也。”

    “修行至此境者,已能随心所欲,化现本性法相。”

    “无论是慈悲的善师,还是威严的尊者,皆源于心念。”

    ……

    “若凝法相,可修般若。”

    “般若,乃智慧之极致,超越一切言语与概念。”

    “达到此境者,能够洞察生命之真谛,明了生死轮回之奥秘,从而在心中种下解脱的种子。”

    “般若智慧如同明灯,照亮黑暗,指引修行者超越生死轮回,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

    妙僧觉如的讲解,引人入胜,使得在场众人无不心生向往,仿佛窥见了那遥不可及的佛国净土。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与会场中弥漫的灵力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之后,又进入到问答环节,到场佛修数量不少,但远不如道门修士那么多,问答大约持续了半个时辰。

    诸葛无我再次登场,他轻轻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宣布,“接下来,有请万妖山主登坛!”

    欢呼声中,金如意面容平和,步履轻盈地走上法坛。

    她没有立即开口,而是先环视四周,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每一个在场者的心思。

    片刻之后---

    金如意微微一笑,声音妩媚而性感,“诸位,今日我受邀至此,想与大家探讨一个话题---术法、神通的区别与分类。”

    场上修士再次精神起来:这一波虽然不是修炼之法,但术法、神通,却是更贴近实战的话题。

    只听金如意缓缓说道,“术法、神通,虽同为修真者所掌握的超凡之力,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术法,多指利用外界元素或规则,通过特定的符咒、法诀等手段施展出来的力量,它依赖于外物的辅助,如风火雷电、五行八卦等。”

    “术法人人可学,只要修为足够,且有相关法诀即可。”

    “常见的术法,有御剑术、遁地术、回春术,不一而足。”

    ……

    “而神通,则是修行者自身修为达到一定程度后,由内而外自然生发的超凡能力,它更加直接、纯粹,是修行者元神与肉身高度融合的结果。”

    “神通与血脉、机缘、功法有关,不可修习,只可领悟。”

    “相传有上三境的大能,举手抬足之间,竟可点化神通。”

    “当然,传说之事,未必是真。”

    说到这里---

    万妖山主话锋一转,“接下来,我们谈谈神通的威力等级。”

    “按照其威力的强弱,”

    “神通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灵感、通玄、悟道。”

    “灵感神通最为常见,虽然威力有限,但已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如点石成金、铜皮铁骨。”

    ……

    “通玄为高级神通,这类神通往往能够引动天地之力,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威能,如移星换斗、翻江搅海。”

    ……

    “至于悟道级神通,则超越了天地的束缚,能够触及生命的本质与宇宙的奥秘,如斡旋造化、颠倒阴阳。”

    “其使用,往往需要修行者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其所展现的威能,足以令天地变色,鬼神惊惧。”

    ……

    只听万妖山主进一步解释道,“除了威力等级之外,神通还可按效用分为三大类:道法、炼体、心神。”

    “最常见的,是道法神通。”

    “这类神通主要依赖于对天地法则的理解与运用,如袖里乾坤、五色神光、三昧真火。”

    ……

    “其次,为炼体神通。”

    “炼体神通,多专注于改造修行者的肉身形态或力量。”

    “这类神通,往往能让修行者拥有铜皮铁骨、金刚不坏之身,如莲花化身、修罗之躯、三头六臂。”

    ……

    “最后,是心神神通。”

    “主要作用于修行者的心神层面,造成难以言喻的伤害或影响,如呼名夺魂、摄魂及身、蛊惑拘神。”

    “这类神通最为神秘,往往与修行者的心性紧密相连。”

    ……

    不知不觉之间,万妖山主的说法也已结束,场上修士大多意犹未尽,当即纷纷举手示意,提出疑问。

    万妖山主一一作答。

    诸葛先生、妙僧觉如、万妖山主的分享,对出自名门圣地的杨二嫂、李小丫等人,并没有多大意义---

    但对聂小倩、宁采臣以及场上普通修士来说,却无疑是一盏修行明灯,让他们看清了未来的方向。

    眼看日头偏西---

    诸葛无我再次登场,宣布进入到水陆大会的最后一环:各方修士自愿登场,与三大势力进行友好切磋。

    只见他轻轻一挥衣袖,法坛前方的空地瞬间变化。

    三座巨大的擂台凭空而出,分别代表着伏魔司、金轮寺、万妖山三大势力,每座擂台都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那光芒是特殊的防护法阵,对台上、台下都有保护作用。

    居中的擂台上,数十名伏魔司术士盘膝而坐,由巩道人、田七郎带队,个个神色冷峻、不怒自威。

    西边的擂台上,一群和尚身着灰色袈裟,手持法杖,面色宁静、目露慈悲,以俗家弟子狄云齐为首。

    右边的擂台上,则是一群形态各异、笑意盎然的女修,为首者,自然是样貌出色的大青、小青。

    “切磋规则如下:”

    “各位可自由选择伏魔司术士、金轮寺法师,或是万妖山修士作为对手,进行同境界的友好切磋。”

    “切磋之中,点到即止,旨在交流心得,增进友谊,而非生死相搏。重在参与,胜负不必太过在意。”

    诸葛无我话音刚落,会场中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各家各派的修士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们之中,有的眼神坚定,誓要一展所学;有的则面带微笑,显得胸有成竹。

    修炼多年,当然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更需要手底下见真章。

    人群之中---

    王小七望向金轮寺的方向,向掌门紫云道姑躬身请战,“师父,弟子愿为崂山争光,挑战金轮寺!”

    而另一边---

    聂小倩同样盯上了金轮寺!

    只不过她眼中金光隐现,目标紧紧锁定在狄云齐身上。

    在她身旁,李小丫也在暗中观察,很快就有了目标,“都说万妖山的妖精难缠,我倒要看看,她们究竟有何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