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带着老爹闯科举 > 第55章 元宵花灯

带着老爹闯科举 第55章 元宵花灯

    第55章  元宵花灯

    守岁时,薛瑶目前的身体还是太小,虽然努力撑着,但还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第二日薛瑶是被叫起来的,她迷迷糊糊将眼睛睁开一条缝,看了林玉珍一眼,然后整个人钻进被窝里,嘟囔道:“我好困……再让我睡一会……”

    林玉珍拍了拍被子,笑道:“昨晚让你早点睡你不睡,非得撑着,现在起不来了吧?”

    薛瑶又往被子里钻了钻,不吭声。

    “不能睡了,你还要去给族长还有其他长辈拜年。”

    现代城市大家没有那么讲究,但是现在不行,早上晚辈是要去给长辈拜年的。薛瑶最后还是爬起来了,只是整个人萎靡不振。

    “看看你枕头下面有什么。”

    薛瑶有气无力地看了她妈一样。慢吞吞伸手一摸,摸出一串用红绳串着的铜钱。

    压岁钱!

    “这是你爷爷昨晚给你的压岁钱,刚好一百枚,希望你长命百岁。”

    看到压岁钱,薛瑶心情好了一些,洗了个脸后,这才彻底清醒。

    薛瑶跟着薛青如出门拜年,薛山在家等族里小辈来给他拜年,林玉珍则留下家招呼将要到来的客人。

    至于住在家里的范伯庸,则是又进了书房开始画画。

    从族长家开始,薛瑶和薛青如受到了极其热情的招待,毕竟因为腊肠方子,他们今年多多少少赚了些,更何况还分到了卖方子的钱,

    等到了薛林家,薛瑶觉得自己的小肚子都有些撑了。

    薛江他们兄弟几个和小一辈也都出门拜年了,薛老太看到薛青如的时候,脸色就有些不太好,她嘴唇蠕动了下,最后还是没说什么,只是坐在那不吭声。

    看着薛老太那一副阴沉着脸的样子,薛瑶实在是不懂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再怎么说,她爸现在这身子也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都是亲儿子,怎么待遇就朝这么多?

    看她那样子,如果不是因为这是初一,说不定又得骂人了。

    幸好他们当初是过继出去了,要是是分家,只怕这老太婆还有的折腾。

    薛林倒是很和气,询问薛青如最近的情况,而薛瑶则是被刘氏热情地拉着,嘴里一个劲的夸她长得越来越标致了。

    刘氏可不是在说客气话,这老三一家自从被过继出去后,那真是一天一个样,可见过的是什么好日子了。

    她越来越想将小儿子过继给薛青如了,但是自从上次被薛瑶故意挑破后,刘氏就有些不敢过多表示什么了。

    昨晚她男人也说到了这事,说最好是让长辈出面,等过一年林氏还是生不出,让爹出面和族长说。

    看着刘氏异常热情的样子,薛瑶想起之前她的打算,看样子,她这是还没放弃?

    反正也只是妄想,薛瑶笑眯眯地听着刘氏的话,照单全收了。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妇人要带着丈夫回娘家,林玉珍都不知道原主的亲人去了哪,自然是没娘家可回。正月初三到十一,各有各的讲究,薛瑶是第一次知道古代过年是这般隆重,各种习俗,还得遵守。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一眨眼,已经是正月十三了,过两天就是元宵节了,而从十三开始,一直到十八,整整六天的时间里,县城里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城隍庙还会有戏台和庙会。

    因此从这天开始,青溪村就陆陆续续有人去城里看热闹。

    薛瑶城里长大,还真的挺好奇古代的活动会是怎样的,会不会和电视里演的一样。

    闺女想去县城看花灯,薛青如自然没有不同意的,因此在正月十五这天,他们早早吃了晚饭就出了门。

    薛山和范伯庸都说年纪大了,不去,引墨留下来照顾范伯庸,书墨和陆则跟着薛瑶一家三口出了门。马车的速度比牛车快很多,一路上超过不少牛车,都是进城看灯会的。

    看着那高头大马拉着宽大的马车从身边走过,牛车上的人都是羡慕不已。

    今日进城的人很多,看着城门口那长长的队伍,薛瑶有些后悔了。

    “这人也太多了吧……早知道就晚两天了。”

    林玉珍安慰道:“没事,就当是体验了,至少我们不用在外面等。”

    好不容易进了城,县城里的人比平时多了很多,张灯结彩,各种各样的花灯被点亮,高高悬挂在屋檐和木架上。

    街头有各种杂耍的人,他们身边围着众多观看的人,每到精彩之处就鼓掌叫好,还有人丢下几枚铜板。

    四人下了马车,书墨留下看车,陆则护着一家三口入水滴般融入了人群。

    薛瑶被薛青如抱在怀里,伸着脑袋四处张望。

    说实话吧,这县城里的花灯大部分都挺普通的,精致的少,但是整个节日的氛围很浓,人们脸上带着笑容,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欣赏身边的花灯。

    城隍庙前面搭了台子在唱戏,看了看如潮水般往那边涌的人群,薛瑶心有余悸道:“算了,人太多了,我们不去了吧,就看花灯吧。”

    除了装饰的花灯,路边还有很多卖花灯的,各种各样,薛瑶一路看过去,却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

    安平县有一座叫汇才楼的文楼,经常有文人学子在里面举办文会。

    元宵这一日,汇才楼搭了台子,挂出几十盏造型各异,制作精良的花灯,每个花灯下面都有纸条,上面写了序号,而另一边还有一面木板,上面贴了很多这些谜语的纸条,让大家猜灯谜。

    猜中了就可以取走相对应序号的花灯,而在台子的最顶上,挂着一盏极为精美的走马灯,是灯王。

    汇才楼前已经聚集了许多人,除了看热闹的,还有一些人在猜灯谜。

    “爹,我们也去看看吧!”

    薛青如抱着薛瑶挤了进去,木板上的纸条还剩下一半,有一部分已经被人猜中取走了。

    薛瑶大致看了下,发现这灯谜五花八门的,有猜字的,有猜成语的,有猜儒家经典名句的,还有猜人名地名甚至草药的。

    薛瑶抬头去看了看最上面一号灯谜,然后沉默了。

    是一首诗,好几个繁体字不认识,看都看不懂。她扭头问薛青如,“爹,第一个你能猜出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