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君心 第75章 济北
热门推荐:
穿成六零后老太:瞧着奇葩一家子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高冷学神之攻略手册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双城之战:都是家人,忠诚!
魂穿修真界:我的空间能藏娇
我们都是九零后
英雄无敌:开局我创造一个种族
校花学姐,今天我又心动了!
齐书廷独自灌了一夜的酒,到了下晌才勉强醒来。
坐起来的那一刻,头痛欲裂,缓了好一会,才踉跄的起身。
人一醒来,便又自动忆起昨日她那冷心的话,无端地让人更加难受。
“笃笃”的敲门声响起。
“少爷,京中有来信。”门外小厮小心的开口。
少爷昨夜喝了一晚的酒他是知道的,要不是京中有信送到,他是不愿意触这个霉头的。
“进。”
齐书廷揉着额头,疏缓一下因为宿醉引起的头疼。
接过信,随手便展开,简略地看了一眼,便丢开了。
信上,密密麻麻的一大段字,但其中,姜小姐这几个字出现频繁。
齐书廷灌了一口冷茶,昨夜即使醉酒了,她的那张脸已经闹了他一宿,这会子刚醒来,满纸满页俱是她。
房间昏暗,齐书廷有些气馁地呆坐着,撑着头,看着没有半点生气。
信上观砚说,都已经安排妥当,只能百晓楼那边回复。如今看来,都是白费力气!她根本就不稀罕。
齐书廷消沉了几日,又重新打起精神来,他这趟是领着皇命前来,即便是心中再难过,也是要办好差事。
而且已经在苏城逗留了许久,他们还得去江南的其他城镇。
早出晚归,忙于走访调查,各种应酬交际,日子倒也不难熬。
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官船上,远远望见百晓楼的时候,齐书廷这才觉着心中仿佛失去了什么,空荡荡地。
众人言笑晏晏,但他却并不开怀。
齐书廷一行人,沿着运城,直接到了下个城镇,是相邻苏城的济北。
既然是皇差,当地官员自然是早就收到风声,早早就在码头迎着。
“两位大人快请。”济北的姚县令殷勤地迎着两人。
齐书廷同王守义虽然还没有官职在身,但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况且这次是前来是考较政绩的,县令自然要殷勤些,把这两人安排好了。
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不管能力如何,都是有些手段和眼见的。
姚县令将两人直接迎到自己府上,据这一路上的观察,这王大人嘛,能在上京考出名堂的,的确是有几分实力,但目前看来像是个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主。
从刚下船,便是一副风流浪荡的公子哥。
而另一位呢,瞧着是端方有礼,但就这不动声色的性子,怕是得小心些应对。
况且,这位探花郎还是齐太师的二公子,自是不能小觑。
在厉朝官场,无人不知齐太师的手段,更别说同样是齐府出来的齐大公子,如今自己为一方父母官。至于说能力如何,众人也只能叹一声齐太师教子有方。
如今到济北的这位齐二公子,不知是不是青出于蓝了。
姚县令府上,当晚大摆宴席,美名曰接风洗尘,但莺莺燕燕环绕其中,美酒珍馐如流水般上来,瞧着着实不想是洗尘宴。
“老爷,京中来的两位大人如何?”夜色中,姚县令的爱妾黄氏,一边帮他揉着肩膀,一边问道。
“那两位公子嘛......”
姚县令思索了一下,才继续道:“那位王公子嘛,目前看来,就是一个上京风流贵公子做派,想来是不妨事的。”
方才的宴会,自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那位王公子左拥右抱,两眼还提溜地盯着场上曼妙的舞女,看这架势便知是个沉湎酒色的。
“那还有一位呢?”黄氏好奇的很,方才的宴会她不方便出现,但私下可没少打听。丫鬟们来报,说来的人中有个俊逸非凡的公子,就是不知是不是那位齐公子了。
“听丫鬟们说,今日有位相貌堂堂的公子,可是真的?”
“哈哈哈,你们这些妇人,果然就爱看皮相。”姚县令伸手搂着黄氏,同她调笑道。
“老爷,您快说嘛!”
黄氏虽已是四十的年纪,但因出身风尘,保养自然是有一套,现在看着,依旧是风韵犹存。
姚县令自然是顶不住爱妾撒娇的,呵呵地道:“容色绝顶说的自然是这位齐公子,在宴中,依旧是冷着脸,目不斜视的。”
“就是不知是齐太师管教严谨,还是本就是这个脾性了,其他的得改日再探探。”
“难怪被点了探花郎!”黄氏眼睛提溜地转了一圈。
姚太师揉了一把黄氏:“怎的,你还想去瞧瞧。”
“老爷!”
————
齐书廷到济北之前,已经将济北近五年的县志查了一遍,又把姚县令这三年的政绩过了一遍。
姚县令此人,在济北做了三年县令,光看政绩,没有什么大功绩,但要他办的事,瞧着也能办妥当。
县志显示,济北这几年一共就两件大事,一件是一年突降暴雨,冲垮了好些屋舍,那一年济北的收成也受了影响,不过所幸是之后济北这出受灾。其他州县帮扶着也能过去了。
还有一件是去年年初,一个村落突发时疫,结合姚县令述职文书上说的,时疫在一个月内便处理得当。
这两件都是在姚县令任期内,第一件看时间应该是刚上任时候的了。
齐书廷看着手中梳理出来的内容,准备大致探查一下。
考中的人下派下来实地走访,这个是厉朝的传统,一是可以让圣上可以大致知道各地的情况。其次就是他们之后也是要到地方,为一方官员的,这种下派也相当于给他们之后处理的政事的时候,有个实际的参详。
每两人一道,为的便是互相监督,必要时也能有个帮手。
他和王公子在江南这一路下来,眼瞧着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他总觉着有什么问题被遗漏了。
王守义这人,性子虽是荒唐了点,但真要办事的时候也能办顺利。
两人一行下来,倒也互补。
官员之间的交流,总是少不了宴席酒会,有王守义在,齐书廷自然是乐得清闲,不用出面。
而整理文书档案这些,王公子就没有什么耐性了,这便都是齐书廷揽下。
比如这会,都快到晌午了,齐书廷刚已经去外头转了一圈。对门的王守义依旧是房门紧闭,显然是因着昨日的宴会,人还没有清醒过来。
坐起来的那一刻,头痛欲裂,缓了好一会,才踉跄的起身。
人一醒来,便又自动忆起昨日她那冷心的话,无端地让人更加难受。
“笃笃”的敲门声响起。
“少爷,京中有来信。”门外小厮小心的开口。
少爷昨夜喝了一晚的酒他是知道的,要不是京中有信送到,他是不愿意触这个霉头的。
“进。”
齐书廷揉着额头,疏缓一下因为宿醉引起的头疼。
接过信,随手便展开,简略地看了一眼,便丢开了。
信上,密密麻麻的一大段字,但其中,姜小姐这几个字出现频繁。
齐书廷灌了一口冷茶,昨夜即使醉酒了,她的那张脸已经闹了他一宿,这会子刚醒来,满纸满页俱是她。
房间昏暗,齐书廷有些气馁地呆坐着,撑着头,看着没有半点生气。
信上观砚说,都已经安排妥当,只能百晓楼那边回复。如今看来,都是白费力气!她根本就不稀罕。
齐书廷消沉了几日,又重新打起精神来,他这趟是领着皇命前来,即便是心中再难过,也是要办好差事。
而且已经在苏城逗留了许久,他们还得去江南的其他城镇。
早出晚归,忙于走访调查,各种应酬交际,日子倒也不难熬。
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官船上,远远望见百晓楼的时候,齐书廷这才觉着心中仿佛失去了什么,空荡荡地。
众人言笑晏晏,但他却并不开怀。
齐书廷一行人,沿着运城,直接到了下个城镇,是相邻苏城的济北。
既然是皇差,当地官员自然是早就收到风声,早早就在码头迎着。
“两位大人快请。”济北的姚县令殷勤地迎着两人。
齐书廷同王守义虽然还没有官职在身,但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况且这次是前来是考较政绩的,县令自然要殷勤些,把这两人安排好了。
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不管能力如何,都是有些手段和眼见的。
姚县令将两人直接迎到自己府上,据这一路上的观察,这王大人嘛,能在上京考出名堂的,的确是有几分实力,但目前看来像是个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主。
从刚下船,便是一副风流浪荡的公子哥。
而另一位呢,瞧着是端方有礼,但就这不动声色的性子,怕是得小心些应对。
况且,这位探花郎还是齐太师的二公子,自是不能小觑。
在厉朝官场,无人不知齐太师的手段,更别说同样是齐府出来的齐大公子,如今自己为一方父母官。至于说能力如何,众人也只能叹一声齐太师教子有方。
如今到济北的这位齐二公子,不知是不是青出于蓝了。
姚县令府上,当晚大摆宴席,美名曰接风洗尘,但莺莺燕燕环绕其中,美酒珍馐如流水般上来,瞧着着实不想是洗尘宴。
“老爷,京中来的两位大人如何?”夜色中,姚县令的爱妾黄氏,一边帮他揉着肩膀,一边问道。
“那两位公子嘛......”
姚县令思索了一下,才继续道:“那位王公子嘛,目前看来,就是一个上京风流贵公子做派,想来是不妨事的。”
方才的宴会,自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那位王公子左拥右抱,两眼还提溜地盯着场上曼妙的舞女,看这架势便知是个沉湎酒色的。
“那还有一位呢?”黄氏好奇的很,方才的宴会她不方便出现,但私下可没少打听。丫鬟们来报,说来的人中有个俊逸非凡的公子,就是不知是不是那位齐公子了。
“听丫鬟们说,今日有位相貌堂堂的公子,可是真的?”
“哈哈哈,你们这些妇人,果然就爱看皮相。”姚县令伸手搂着黄氏,同她调笑道。
“老爷,您快说嘛!”
黄氏虽已是四十的年纪,但因出身风尘,保养自然是有一套,现在看着,依旧是风韵犹存。
姚县令自然是顶不住爱妾撒娇的,呵呵地道:“容色绝顶说的自然是这位齐公子,在宴中,依旧是冷着脸,目不斜视的。”
“就是不知是齐太师管教严谨,还是本就是这个脾性了,其他的得改日再探探。”
“难怪被点了探花郎!”黄氏眼睛提溜地转了一圈。
姚太师揉了一把黄氏:“怎的,你还想去瞧瞧。”
“老爷!”
————
齐书廷到济北之前,已经将济北近五年的县志查了一遍,又把姚县令这三年的政绩过了一遍。
姚县令此人,在济北做了三年县令,光看政绩,没有什么大功绩,但要他办的事,瞧着也能办妥当。
县志显示,济北这几年一共就两件大事,一件是一年突降暴雨,冲垮了好些屋舍,那一年济北的收成也受了影响,不过所幸是之后济北这出受灾。其他州县帮扶着也能过去了。
还有一件是去年年初,一个村落突发时疫,结合姚县令述职文书上说的,时疫在一个月内便处理得当。
这两件都是在姚县令任期内,第一件看时间应该是刚上任时候的了。
齐书廷看着手中梳理出来的内容,准备大致探查一下。
考中的人下派下来实地走访,这个是厉朝的传统,一是可以让圣上可以大致知道各地的情况。其次就是他们之后也是要到地方,为一方官员的,这种下派也相当于给他们之后处理的政事的时候,有个实际的参详。
每两人一道,为的便是互相监督,必要时也能有个帮手。
他和王公子在江南这一路下来,眼瞧着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他总觉着有什么问题被遗漏了。
王守义这人,性子虽是荒唐了点,但真要办事的时候也能办顺利。
两人一行下来,倒也互补。
官员之间的交流,总是少不了宴席酒会,有王守义在,齐书廷自然是乐得清闲,不用出面。
而整理文书档案这些,王公子就没有什么耐性了,这便都是齐书廷揽下。
比如这会,都快到晌午了,齐书廷刚已经去外头转了一圈。对门的王守义依旧是房门紧闭,显然是因着昨日的宴会,人还没有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