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不一样的宜修 > 第129章 水患

不一样的宜修 第129章 水患

    宜修和华太妃得知南方再次遭受水灾,且是因南方官员不作为所致后,满心忧虑。

    这日,皇上鸿禧来到了太后宜修的宫中。

    “母后,南方水灾之事,儿臣实感焦心。”鸿禧眉头紧锁,一脸沉重。

    宜修坐在榻上,微微叹气:“哀家又何尝不是,那些官员如此不作为,真是愧对百姓,愧对朝廷。”

    华太妃在一旁说道:“皇上,此次必须严惩那些渎职的官员,以正朝纲。”

    鸿禧点点头:“太妃所言极是,只是这南方水灾,百姓受苦,当务之急是如何救灾。”

    宜修目光坚定:“皇上,当务之急是派遣得力之人前往南方,组织救援,发放物资,安抚百姓。”

    鸿禧思索片刻:“母后,儿臣心中尚无合适人选,不知您可有推荐?”

    宜修轻轻摇头:“哀家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但此人必须清正廉洁,心系百姓,有勇有谋。”

    华太妃说道:“皇上,不如在朝中大臣中广泛选拔,看看谁有此担当。”

    鸿禧应道:“也好,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宜修又道:“此次水灾,暴露了南方官员管理的诸多问题,待水灾过后,定要好好整顿一番。”

    鸿禧握紧拳头:“母后放心,儿臣绝不会轻饶那些不作为的官员。”

    这时,宫女端上茶来,鸿禧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说道:“母后,儿臣还在考虑是否要从国库调拨更多的银两用于救灾。”

    宜修说道:“皇上,国库里的银两虽要谨慎使用,但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该拨的还是要拨。”

    华太妃也附和道:“太后说得对,救灾乃是重中之重。”

    鸿禧放下茶杯:“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的其他开支恐怕要有所缩减。”

    宜修说道:“皇上,当以百姓为重,其他方面暂且克服一下。”

    鸿禧点头:“母后教训得是,儿臣明白。”

    华太妃想了想,说道:“皇上,可否号召朝中官员和京城的富商捐款捐物,共渡难关?”

    鸿禧眼睛一亮:“太妃此计甚好,朕即刻下令安排。”

    宜修说道:“还有,要确保救灾物资能够真正发放到百姓手中,不可被中途截留。”

    鸿禧说道:“母后放心,儿臣会派专人监督此事。”

    过了几日,鸿禧再次来到太后宫中。

    “母后,经过选拔,儿臣觉得张大人可担当前往南方救灾的重任。”鸿禧说道。

    宜修问道:“这张大人为人如何?”

    鸿禧回答:“张大人为官清廉,在朝中素有威望,且处理过类似的事务,颇有经验。”

    宜修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希望他能不辱使命。”

    华太妃说道:“皇上,还需给他配备足够的人手和物资。”

    鸿禧应道:“太妃放心,朕已经安排妥当。”

    宜修又叮嘱道:“皇上,南方水灾过后,重建工作也不可忽视。”

    鸿禧说道:“母后,儿臣已经在考虑此事,打算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百姓重建家园。”

    宜修满意地说:“皇上能考虑周全,哀家很是欣慰。”

    不久,张大人带着物资和人手奔赴南方。宜修和华太妃在宫中时刻关注着南方的情况。

    这日,鸿禧急匆匆地走进来。

    “母后,不好了,张大人传来消息,说南方当地的一些官员不仅不配合救灾,绝不能让这些害群之马坏了大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的水灾情况逐渐得到控制。

    鸿禧来到太后宫中说道:“母后,多亏了张大人的得力指挥,救灾工作进展顺利。”

    宜修松了一口气:“这是好事,只是后续的重建还需费心。”

    华太妃说道:“皇上,可派一些能工巧匠前往南方,帮助百姓重建房屋。”

    鸿禧点头:“太妃说得有理,朕即刻安排。”

    又过了些时日,南方的情况大为好转。

    鸿禧高兴地对宜修和华太妃说:“母后,太妃,南方已经开始重建,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宜修微笑着说:“皇上,这是祖宗庇佑,也是皇上的英明决策。”

    华太妃也说道:“是啊,看到百姓能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然而,此时朝中却有一些大臣对鸿禧在救灾中的决策提出了质疑。

    鸿禧烦恼地来到太后宫中:“母后,有些大臣说朕在救灾中花费过多,导致国库空虚。”

    宜修说道:“皇上,莫要被这些言论所左右,救百姓于水火,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华太妃也说道:“那些大臣只看眼前利益,不考虑百姓的死活。”

    鸿禧坚定地说:“母后,太妃,朕明白,朕不会动摇的。”

    在宜修和华太妃的支持下,鸿禧继续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巩固南方的重建成果。

    这日,阳光明媚,鸿禧陪着宜修和华太妃在御花园散步。

    鸿禧说道:“母后,太妃,经过这一番波折,南方总算安定下来,朕也算对得起百姓了。”

    宜修欣慰地说:“皇上,你做得很好,要继续保持,时刻以百姓为重。”

    华太妃也笑着说:“皇上是一代明君,这天下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鸿禧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

    随着南方水灾的彻底解决,朝廷的威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百姓对皇上鸿禧和太后宜修、太妃华太妃更是感恩戴德。

    然而,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鸿禧再次来到太后宫中,神色忧虑地说道:“母后,南方水灾过后,出现了一些流民,如何安置他们成了难题。”

    宜修想了想,说道:“皇上,可否在南方开设一些工坊,让流民有活可干,既能解决他们的生计,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鸿禧眼睛一亮:“母后此计甚妙,儿臣这就去安排。”

    华太妃说道:“皇上,还需加强对南方的治安管理,防止流民滋事。”

    鸿禧点头:“太妃放心,朕会吩咐下去的。”

    在解决流民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资金短缺、工坊选址等问题。

    鸿禧与大臣们商议多次,都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他再次来到太后宫中,寻求帮助。

    “母后,大臣们各执一词,儿臣实在难以决断。”鸿禧一脸无奈。

    宜修说道:“皇上,莫急。资金方面,可先从内库中拨出一部分,待工坊盈利后再归还。至于选址,要综合考虑交通、资源等因素。”

    鸿禧听了,心中有了方向:“多谢母后指点。”

    经过一番努力,流民的安置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南方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鸿禧也松了一口气。

    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责任重大。

    这日,宜修把鸿禧叫到跟前。

    “皇上,如今南方安定,但其他地方也不可忽视。要加强对各地官员的考核,以防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宜修说道。

    鸿禧说道:“母后放心,儿臣已经在着手安排。”

    华太妃说道:“皇上,还要注重农业的发展,民以食为天,粮食充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鸿禧应道:“太妃说得是,朕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在宜修和华太妃的辅佐下,鸿禧励精图治,国家日益强盛。

    然而,边境又传来了敌军骚扰的消息。

    鸿禧心急如焚地来到太后宫中。

    “母后,边境不安,儿臣打算派兵出征,您意下如何?”鸿禧问道。

    宜修沉思片刻:“皇上,出兵是必然,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华太妃说道:“皇上,要挑选良将,训练精兵。”

    鸿禧点头:“母后,太妃,儿臣明白。”

    于是,鸿禧开始筹备出兵事宜。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上下齐心协力,为保卫国家而努力。

    宜修和华太妃也在宫中为将士们祈福,盼望他们早日凯旋。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击退了敌军。

    鸿禧来到太后宫中报喜。

    “母后,边境敌军已退,我军大胜。”鸿禧兴奋地说道。

    宜修和华太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皇上英明,将士们英勇,这是我朝之福。”宜修说道。

    华太妃也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鸿禧说道:“这都是母后和太妃的支持,还有朝中大臣和将士们的功劳。”

    随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鸿禧也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睿智的君主。

    而宜修和华太妃在宫中,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发挥着她们的余热。

    这日,宫中举行宴会,庆祝国家的繁荣昌盛。

    鸿禧举杯说道:“感谢母后和太妃的教导和支持,才有今日之局面。”

    宜修和华太妃微笑着举杯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