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从原始山洞开始 > 第345章 在柴桑、淦水建城

穿越,从原始山洞开始 第345章 在柴桑、淦水建城

    合并朱雀盟后,麒麟盟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张,人口总数飙升至345万之多。这其中,120多万新族人的融入,为麒麟盟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面对这庞大的新群体,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杨逸面前——只有半数新族人愿意回到北方的麒麟盟城市生活。

    杨逸深知,合理安置这些新族人对于麒麟盟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实地勘察,杨逸将目光投向了湖的更南方。在那里,有一条名为沉船河的水域,河畔风景秀丽,土地肥沃,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杨逸当机立断,下令牛膝在沉船河畔建设淦水城,规划容纳20万人;同时,在湖的左岸建设柴桑城,同样容纳20万人,以此纪念在那场洪水中不幸被冲走的族人。

    牛膝领命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两座新城的建设筹备工作中。他召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规划师以及士兵,共同商讨建设方案。众人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资源条件,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

    在淦水与柴桑之间,一片广袤的土地被规划为农田。牛膝组织大量人力,开垦出40万亩肥沃的耕地,准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了给农民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他们还在农田周边建造了许多别具特色的建筑。

    这些建筑以土楼农舍为主,采用三进深平房的布局,坐北朝南,既能充分利用阳光,又符合传统的居住习惯。在大门西侧,一座三层楼高的炮楼格外引人注目。炮楼全部用砖砌成,精心砌出孔洞和窗户,这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用于防范匪盗,保障居民的安全。就这样,20万农民被妥善安置在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随着新城的建设逐步推进,新族人在这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们效仿北方的传统,为自己封姓。姓氏可谓五花八门,但每个姓氏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根据。有人以当地的地名“淦水”为姓,从此便有了淦姓;有人擅长制作陶器,便以陶为姓;还有人因纪念柴桑城,而以柴为姓;洪姓则是铭记那场洪水的灾难;田姓源于对农田的热爱与依赖;陆姓或许是因为居住地临近陆地;孔姓可能与炮楼的砖砌孔有关;楼姓自然是因为居住的土楼;金姓可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财富向往;王姓也许代表着一种家族的荣耀与期望。

    在柴桑城,牛膝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规划。柴桑城临近湖泊,渔业资源丰富,周围山林中还生长着各种珍贵的药材。于是,牛膝大力推动农业、渔业和药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他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们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同时,鼓励农民们开展多种经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渔业上,组织渔民打造先进的渔船,改进捕鱼工具和方法,增加渔业捕捞量。此外,还建立了小型的鱼类加工厂,将捕获的鲜鱼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鱼干、咸鱼等产品,便于储存和贸易。对于药业,牛膝派遣专人深入山林,研究各种药材的生长习性,组织药农进行人工种植。建立药材收购站,与各地的药商建立合作关系,将柴桑城的药材销往麒麟盟的各个城市。

    而在淦水城,牛膝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发展农业、牧业、皮草业和盐业。淦水城周边草原广阔,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牛膝鼓励新族人饲养牛羊等家畜,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和优质的种畜。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皮草业也应运而生。他引进皮草加工技术,建设皮草加工厂,将牲畜的皮毛制成各种精美的皮草制品,不仅满足了盟内的需求,还通过贸易远销其他部落。在盐业方面,经过勘探发现,淦水附近有丰富的盐矿资源。牛膝组织人力开采盐矿,建立盐场,采用先进的制盐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食盐。这些食盐不仅保障了麒麟盟内部的供应,还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商品,为淦水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建设初期,物资运输成为了一大难题。由于新城地处偏远,道路崎岖难行,建筑材料和生活物资的运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牛膝没有退缩,他组织人手拓宽和修缮道路,打造了一支强大的运输队伍。同时,积极与周边部落协商,开辟了多条物资运输通道,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产业发展方面,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曾制约着各行业的进步。例如,皮草加工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药业种植缺乏专业指导,药材产量不高。面对这些问题,牛膝一方面派人前往麒麟盟的其他城市,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前来指导;另一方面,在新城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为产业发展培养本土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淦水城和柴桑城逐渐发展壮大。淦水城的牧业和皮草业蒸蒸日上,街道上店铺林立,皮草制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商人前来交易。盐业的发展也让淦水城成为了麒麟盟重要的食盐供应地。而柴桑城的农业、渔业和药业也取得了显着成就。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湖泊中渔船往来如梭,药材种植园里一片生机勃勃。城内的药铺生意兴隆,各种药材被运往各地。

    两座新城的繁荣发展,不仅让新族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也为麒麟盟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族人在这片土地上逐渐融入麒麟盟的大家庭,他们与其他族人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麒麟盟的繁荣努力奋斗。

    然而,麒麟盟的发展壮大引起了距离其西南方向百里之外的风蚀部落的嫉妒和不安。风蚀部落所处地域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一直以来都在艰难求生。早些年,风蚀部落曾与麒麟盟有过一次交集。当时,风蚀部落试图与麒麟盟进行贸易,以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但由于他们能拿出的交易物品价值不高,且交易方式较为蛮横,此次贸易谈判最终破裂,双方不欢而散。

    这些年,麒麟盟不断发展扩张,风蚀部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担心麒麟盟进一步发展后,会将势力扩张到自己的领地,威胁到部落的生存。于是,在一些激进派的鼓动下,风蚀部落联合了周边几个同样对麒麟盟发展心存忌惮的小部落,暗中谋划着给麒麟盟制造麻烦。他们先是在麒麟盟边境频繁进行小规模的骚扰活动,抢劫过往商队,破坏边境农田,给麒麟盟的边境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在麒麟城的盟主府中,杨逸收到了关于风蚀部落等联合骚扰的情报。他立刻召集各部首领和长老,商讨应对之策。

    杨逸神色凝重地说道:“各位,我们麒麟盟的发展引起了风蚀部落等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在边境捣乱。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但也不能轻易发动战争,以免生灵涂炭。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牛犇气愤地说道:“这些部落太过分了,我们应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麒麟盟不是好惹的!”

    杨十三则冷静地分析道:“盟主,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巡逻,确保百姓的安全。同时,派遣使者与这些部落进行谈判,了解他们的诉求,尽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如果他们执意挑衅,我们再采取军事行动也不迟。”

    其他首领和长老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各自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经过一番讨论,杨逸做出了决策:“好,就按杨十三说的办。杨十三,你负责加强边境防御,制定详细的防御计划,确保万无一失;牛犇,你挑选几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那些部落,表明我们的立场,争取和平解决争端。其他各位,继续做好各自的工作,保障联盟的稳定发展。”

    众人领命而去,各自展开行动。杨十三迅速回到军营,调兵遣将,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他在边境线上增设了哨所和堡垒,增加巡逻的频次和范围,组织士兵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牛犇则精心挑选了几位使者,为他们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局势和谈判的要点,并为他们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使者们带着和平的使命,踏上了前往风蚀部落等联合部落的征程。

    在这个关键时刻,麒麟盟上下一心,积极应对着外部的威胁。淦水城和柴桑城的新族人听闻边境的情况后,纷纷表示愿意为保卫麒麟盟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主动报名参军,有的为边境防御提供物资支持,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麒麟盟能否成功化解与周边部落的矛盾,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的态势?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麒麟盟的人们凭借着团结一心、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勇敢地迎接挑战,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壮丽篇章。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麒麟盟的传奇仍在继续,淦水城和柴桑城的兴起只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它们见证着麒麟盟的成长与壮大,也预示着麒麟盟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