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带着房子穿越古代 第233章 下聘
“不然,就阿春那败家两口子,还不得把聘礼抢走?大吃二喝的都给糟蹋喽,我大伯和大伯母又抢不过他们。”
“娘子,还是你的计谋高啊。”
“我也是没办法,谁让咱们碰上了那两个缺德玩意儿。”
“娘子,要不…咱们…哈!”
阿财想起来阿春两口子的德行,就给阿月出了一个主意。
“娘子,要不你明天回娘家别提阿秋的婚事,就说请爹娘和大伯大伯母来咱们家串门。那阿春两口子,就不用搭理他们了。”
“诶,还别说,你这主意不错。”
“等到咱们家了,咱们再同他们说阿秋的婚事。”
阿秋抱着女儿,堂姐和堂姐夫的对话她都听到了,她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吕家听了李媒婆的回话,叔侄三个就坐在堂屋里合计。
“二叔,咱们还是先去一趟成衣铺子吧。”
“去那儿做什么?”
“二叔和阿秋姨成亲的日子太赶了,做喜服根本就来不及,我们就去成衣铺子买现成的。”
“那需要很多银子。”
“二叔,走吧,您不用担心银子的问题。”
吕二叔也晓得拧不过两个侄子,也就随着他们去了成衣铺子。
一切都是大骏兄弟俩做主,他们给二叔选了一套大红色的长衫,也给阿秋姨选了一套同色的嫁衣。
两套喜服花了十两银子,把吕二叔心疼的直咂嘴。“这些银子要是日常花销,都能花三四年了。”
大骏兄弟俩没接话,又买了四匹布,两匹细棉布,两匹绸缎。
吕二叔刚想唠叨,又被两个侄子拉进了银楼。
叔侄三个对于女人佩戴的首饰是一窍不通,还是银楼的老板问了他们的用途,又说了他们平安镇聘礼的行情,帮他们挑了一对银镯子,一对银耳环,两支银簪子。
吕二叔见又花了十多两银子,心疼的就差捶胸顿足了。这回,不管两个侄子说啥他都不听了,闷头往回走。大骏兄弟俩没办法,只好也跟着往家走。
刚打开院门,之前在家具店定制的家具,也打好了,家具店里的伙计赶着牛车给送过来了。
吕二叔就像做梦似的,看见自家的屋子里都换上了崭新的家具。
大骏又嘱咐家具店的伙计:“之前家里没做梳妆台,小兄弟回去之后和师傅说说,按这些家具的配置,再给做一个梳妆台。”
“好嘞。”结了银子,还能接了新活计,两个小活计乐颠颠的赶着牛车回去了。
围在吕家门口看热闹的,看着吕家宽敞的大院子,和散发着木质香的新家具,心里头就又开始做活了。
大骏兄弟就算是明白,也管不了别人怎么想,只是互相提醒让对方加小心。
次日一早,小骏就去镇上唯一的客栈,把睿王府侍卫们都带过来,陪他们一起去阿财叔家去下聘。
再一次看见这些威风凛凛整齐划一的侍卫,胆小的不敢往前面凑了,就是那些心思活络的,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那些没心思的,早就跑去了阿财家,就想找一个最好的位置,等着吕家来下聘礼了。
他们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单纯的想瞧瞧吕家给阿月妹妹多少聘礼。
毕竟在这里,聘礼就是女人和娘家的脸面。男方给的聘礼越多,就证明男方更爱重这个女子。
阿月妹妹虽然是被休弃的二婚女,可架不住人家命好被吕二叔相中了。
有人想到吕二叔看中个被休弃的女人,心里就如同吞了一只苍蝇一样的难受。
他们家可是黄花大闺女,可吕二叔居然没看上,你说他们去哪儿说理去。
有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少,阿财在招待乡邻的时候还疑惑呢,“这都是怎么了?一个个的都跟我欠你们银子没还似的?”
某些人:宁愿你欠银子不还,把这门亲事让出来。
可是那些见不得光的心思,他们哪敢说出来。
还好,没用多久吕家叔侄三个就带着一队侍卫过来下聘了。
当大骏兄弟俩把二叔的聘礼都放在桌子上,看热闹的人心里都是嫉妒的。
八两银子的聘礼,是平安镇最好的黄花大闺女的价钱。
马蔺宽的银镯子,最新式的银簪子,还有银耳环和足匹的布料。
竟然,竟然连嫁衣都在聘礼里面,有小心思的人更是心都疼了。
就这些聘礼要是置办成了,得四十两银子。
想到吕家四十两娶个被休弃的女人,很多人都不淡定了。
阿财和阿月看见了,吃惊过后是替妹妹高兴。
阿秋坐在屋子里,不停的听见小外甥跑来跑去的,同外甥女叽叽喳喳的说着外面的情况。
“姐,吕二叔还给秋姨买了嫁衣,大红色的可好看了。”阿宝听到外面人的议论,就跑过来和姐姐分享。
“还有什么?”
“还有银镯子,银簪子,银耳环,都可好看了。”
“呀,真的么。”哪个女孩子都抵挡不住对首饰的热情,阿雅今年十五岁了,也定了人家,婚期就定在了明年春天。
今天阿雅被娘安排陪着秋姨,就是让她长长见识。
阿雅听到弟弟的话,也想出去看热闹。可是她的年纪不允许她出去,明年要嫁人的身份,就更不允许她出去凑这个热闹。
外面闹哄哄,不时的有声音高的,就传了进来。
偶尔有那么一两句,她们还能听清楚。
“这声音是篾匠娘子吧,喊这么大嗓门做什么,咱们又不是聋子。”
“嫉妒的。我听旁边的阿婆说,他家姑娘也是前几天下聘。男方给了五两银子,她炫耀了好几天。”
“那有啥好炫耀的?”
“五两银子在一般人家也不少了。”有和阿月关系好的,就悄悄的过来找阿秋说话。
“那她今天这是怎么了,火气那么大,跟炮仗似的。”
“你秋姨今天的聘礼,让她心里不舒服了。不仅聘金是足足的八两银子,那件嫁衣也不会少于八两。还有那四匹布,两匹绸缎,两匹细棉布,这加在一起得多少银钱?又是十两银子打不住。”
“娘子,还是你的计谋高啊。”
“我也是没办法,谁让咱们碰上了那两个缺德玩意儿。”
“娘子,要不…咱们…哈!”
阿财想起来阿春两口子的德行,就给阿月出了一个主意。
“娘子,要不你明天回娘家别提阿秋的婚事,就说请爹娘和大伯大伯母来咱们家串门。那阿春两口子,就不用搭理他们了。”
“诶,还别说,你这主意不错。”
“等到咱们家了,咱们再同他们说阿秋的婚事。”
阿秋抱着女儿,堂姐和堂姐夫的对话她都听到了,她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吕家听了李媒婆的回话,叔侄三个就坐在堂屋里合计。
“二叔,咱们还是先去一趟成衣铺子吧。”
“去那儿做什么?”
“二叔和阿秋姨成亲的日子太赶了,做喜服根本就来不及,我们就去成衣铺子买现成的。”
“那需要很多银子。”
“二叔,走吧,您不用担心银子的问题。”
吕二叔也晓得拧不过两个侄子,也就随着他们去了成衣铺子。
一切都是大骏兄弟俩做主,他们给二叔选了一套大红色的长衫,也给阿秋姨选了一套同色的嫁衣。
两套喜服花了十两银子,把吕二叔心疼的直咂嘴。“这些银子要是日常花销,都能花三四年了。”
大骏兄弟俩没接话,又买了四匹布,两匹细棉布,两匹绸缎。
吕二叔刚想唠叨,又被两个侄子拉进了银楼。
叔侄三个对于女人佩戴的首饰是一窍不通,还是银楼的老板问了他们的用途,又说了他们平安镇聘礼的行情,帮他们挑了一对银镯子,一对银耳环,两支银簪子。
吕二叔见又花了十多两银子,心疼的就差捶胸顿足了。这回,不管两个侄子说啥他都不听了,闷头往回走。大骏兄弟俩没办法,只好也跟着往家走。
刚打开院门,之前在家具店定制的家具,也打好了,家具店里的伙计赶着牛车给送过来了。
吕二叔就像做梦似的,看见自家的屋子里都换上了崭新的家具。
大骏又嘱咐家具店的伙计:“之前家里没做梳妆台,小兄弟回去之后和师傅说说,按这些家具的配置,再给做一个梳妆台。”
“好嘞。”结了银子,还能接了新活计,两个小活计乐颠颠的赶着牛车回去了。
围在吕家门口看热闹的,看着吕家宽敞的大院子,和散发着木质香的新家具,心里头就又开始做活了。
大骏兄弟就算是明白,也管不了别人怎么想,只是互相提醒让对方加小心。
次日一早,小骏就去镇上唯一的客栈,把睿王府侍卫们都带过来,陪他们一起去阿财叔家去下聘。
再一次看见这些威风凛凛整齐划一的侍卫,胆小的不敢往前面凑了,就是那些心思活络的,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那些没心思的,早就跑去了阿财家,就想找一个最好的位置,等着吕家来下聘礼了。
他们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单纯的想瞧瞧吕家给阿月妹妹多少聘礼。
毕竟在这里,聘礼就是女人和娘家的脸面。男方给的聘礼越多,就证明男方更爱重这个女子。
阿月妹妹虽然是被休弃的二婚女,可架不住人家命好被吕二叔相中了。
有人想到吕二叔看中个被休弃的女人,心里就如同吞了一只苍蝇一样的难受。
他们家可是黄花大闺女,可吕二叔居然没看上,你说他们去哪儿说理去。
有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少,阿财在招待乡邻的时候还疑惑呢,“这都是怎么了?一个个的都跟我欠你们银子没还似的?”
某些人:宁愿你欠银子不还,把这门亲事让出来。
可是那些见不得光的心思,他们哪敢说出来。
还好,没用多久吕家叔侄三个就带着一队侍卫过来下聘了。
当大骏兄弟俩把二叔的聘礼都放在桌子上,看热闹的人心里都是嫉妒的。
八两银子的聘礼,是平安镇最好的黄花大闺女的价钱。
马蔺宽的银镯子,最新式的银簪子,还有银耳环和足匹的布料。
竟然,竟然连嫁衣都在聘礼里面,有小心思的人更是心都疼了。
就这些聘礼要是置办成了,得四十两银子。
想到吕家四十两娶个被休弃的女人,很多人都不淡定了。
阿财和阿月看见了,吃惊过后是替妹妹高兴。
阿秋坐在屋子里,不停的听见小外甥跑来跑去的,同外甥女叽叽喳喳的说着外面的情况。
“姐,吕二叔还给秋姨买了嫁衣,大红色的可好看了。”阿宝听到外面人的议论,就跑过来和姐姐分享。
“还有什么?”
“还有银镯子,银簪子,银耳环,都可好看了。”
“呀,真的么。”哪个女孩子都抵挡不住对首饰的热情,阿雅今年十五岁了,也定了人家,婚期就定在了明年春天。
今天阿雅被娘安排陪着秋姨,就是让她长长见识。
阿雅听到弟弟的话,也想出去看热闹。可是她的年纪不允许她出去,明年要嫁人的身份,就更不允许她出去凑这个热闹。
外面闹哄哄,不时的有声音高的,就传了进来。
偶尔有那么一两句,她们还能听清楚。
“这声音是篾匠娘子吧,喊这么大嗓门做什么,咱们又不是聋子。”
“嫉妒的。我听旁边的阿婆说,他家姑娘也是前几天下聘。男方给了五两银子,她炫耀了好几天。”
“那有啥好炫耀的?”
“五两银子在一般人家也不少了。”有和阿月关系好的,就悄悄的过来找阿秋说话。
“那她今天这是怎么了,火气那么大,跟炮仗似的。”
“你秋姨今天的聘礼,让她心里不舒服了。不仅聘金是足足的八两银子,那件嫁衣也不会少于八两。还有那四匹布,两匹绸缎,两匹细棉布,这加在一起得多少银钱?又是十两银子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