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 > 第14章 崇祯初见卢象升

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 第14章 崇祯初见卢象升

    此时文华殿内,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细烟,使得整个殿宇都弥漫着奇异的香气。

    原本在此值守侍候的宫女太监皆已悉数撤下,唯有殿外肃立着两行锦衣仪卫,领头小旗正是李庆。

    一尊巨大的铁案摆在首端,上面密密麻麻堆满了各州府的塘报与折子。“九思”牌匾下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地图。

    崇祯坐在髤金雕木龙椅上,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站在一旁念着塘报,上面记着清军的最新动向,皆由曹变蛟、周遇吉手下的边军精骑侦察所得。

    曹化淳一边念着,李福边手持朱笔在地图上认真地标注箭头符号。

    龙椅右侧的紫檀木椅上,一官员正襟危坐。

    此人面容刚硬如铁,剑眉上扬,须髯戟张,虽已年逾半百,却鹤发童颜,精神抖擞,正是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老臣孙承宗。

    此番面对崇祯急召自己入朝,孙承宗并不感到惊讶。崇祯二年己巳之变时,崇祯就曾令他五日入朝。

    不过此次入朝却与以往不同,除了孙承宗本人来京以外,崇祯还令其举家从高阳城迁至顺天,暂时居住于之前的信王府。

    此次入朝,崇祯对其予以重封。拜其为太傅兼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官居正一品。

    并赐尚方剑,规定京营总协及坐门文武、大小公侯、驸马伯、五城御史、顺天府官,尽听统辖,负责京城防务。

    曹化淳、李福将清军最新动向汇总完毕,崇祯凝视着地图,态度恭谨地向孙承宗问道:

    “先生对贼势有何见解?”

    “禀陛下,”孙承宗恭敬起身,目光专注观看地图,又从李庆手中接过塘报仔细审视,思索良久,道:

    “东虏自入寇以来,连破迁安、丰润,攻陷两关一州二十二县,如今一路仍于京畿四处劫掠,一路绕京师已先至涿州,似有分兵南下之势。”

    崇祯微微点头,孙承宗两次督师辽东,果然通晓辽事。

    历史上清军此次南略确实如孙承宗所说,多尔衮率左翼军绕过京师先行至涿州,岳托率领右翼军连下栾城、丰顺、庆都、高阳数城,两翼大军会于通州河西。

    后兵分八道,沿运河、太行山麓南下。一路狂飙突进,济南府被屠,整个北直隶、山东一片糜烂。

    此次南侵,清军转掠大明腹地数千里。败明军五十七阵,攻陷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两名(蓟辽总督吴阿衡、宣大总督卢象升)、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生擒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颧、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

    俘获人、畜共四十六万余,获金银百万两。

    清军攻陷劫掠的北直隶、山东各府州县,百姓生灵涂炭,城郭化为废墟。直至次年三月,才从青山口北返。

    想到历史上清军此次南侵造成的严重后果,崇祯不禁遐想,如果自己这个穿越者一通操作下来,不知能否改变这次“戊寅之变”原本的悲惨结局。

    ......

    卢象升、王承恩在承天门以西长安右门外下马,值守五城兵马司兵士见是王承恩,忙打开城门。

    几个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内监牵过马匹,二人步入皇城。

    一路经过兵部衙门、宗人府与东千步廊,王承恩将卢象升领到朝房等候,自己则先进去禀报。

    “王公,”卢象升思虑再三,还是忍不住叫住王承恩,“贼已兵临城下,但听说朝廷和战决策不定,圣上的意思到底如何?”

    “也怪咱家,光顾着犒劳三军,忘记督臣连日征战并不知晓朝中近日之事。”王承恩微微一笑,将杨嗣昌被调、刘宇亮一党被杀之事尽数说与卢象升。

    “这么说,圣上当真要与东虏决一死战!”卢象升听后大喜过望,紧皱的眉头略微舒展了一些,说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如此佞臣,早该有此下场。”

    接着他神色凝重,拱手道:“只是这战局依旧严峻,需上下一心,将士用命,粮草充足,方可一战。不知圣上可有具体的御敌之策?”

    王承恩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督臣,实不相瞒,圣上如今也是忧心忡忡,尚无万全之策。不过,圣上对你寄予厚望,此次召你与孙太傅前来,便是想听你说说破敌之法。”

    卢象升惊喜之色溢于言表,不禁问道:“什么?孙老先生也来了?”

    “正是,”王承恩点点头,“孙太傅与督臣同日到达,并被圣上拜为太傅,加中极殿大学士,专管京城防务并勤王援兵粮草器械供应,与督臣一同杀贼。”

    卢象升听罢心中再无负担,正色道:“承蒙圣上信任,象升定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王承恩点头道:“咱家明白,督臣放心,咱家定会在圣上面前为你多多美言。”说罢,便转身朝内宫走去。

    卢象升在朝房内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思量着御敌之策。不多时,王承恩匆匆返回,说道:“督臣,圣上宣你进殿。”

    卢象升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随王承恩进宫。他穿过右顺门,来到文华殿外行了常朝礼后,便手捧象牙朝笏,低头跪在用汉白玉阶上,等候问话。

    锦衣卫小旗李福阔步走到殿外,道:“宣卢象升进殿!”

    卢象升听见宣他迸殿,赶快起来,躬着腰从左边登上台阶,走进殿里。

    曹化淳、王承恩见卢象升进来,互相使了个眼色,走出殿去。

    李庆、李福率领锦衣卫于殿门外守卫,偌大的文华殿只剩下崇祯与孙承宗、卢象升君臣三人。

    “臣孙承宗、卢象升参见陛下!”

    孙承宗也走下台阶,与卢象升一同重新跪下行礼。

    “爱卿免礼!近前讲话。”

    “谢陛下!”

    二人一边走着,崇祯一边将卢象升上下打量一通,果然如史料中所记载的一样:

    面色白皙,身材清瘦,下颏略尖,颧骨高耸,前额宽阔,生得一双剑眉,令人感觉正气十足。

    明末有个奇怪现象,文人带兵打仗非常厉害,比如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都是文人。

    便拿卢象升来讲,依外貌举止来看完全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向来以不要命闻名,被人称为“卢阎王”。更是力大无穷,武艺超群,练习时都是使用近百斤重的大刀。

    尤其善长治军练兵,与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撵得全国跑,可算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

    除此之外,他还善于屯田,任宣大总督两年,就积累粮米二十万石。

    如此文武双全、忠君爱国之人物,却在历史上被崇祯、杨嗣昌、高起潜活活坑死。

    在缺粮少兵的情况下,于巨鹿率五千残兵与清军野战,亲手斩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死后还被杨嗣昌怀疑逃跑,下令验尸,极其悲壮。

    卢象升、孙承宗二人分列于龙椅两侧,虽然五年前卢象升就身居要职,替崇祯立下不少功劳,但他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九五之尊,难免有些惶恐。

    还是崇祯率先开口道:

    “如今虏骑入犯,京师戒严。卿不辞辛苦,千里勤王,又为朕总督天下援兵,抵御东虏,忠勤可嘉。朕心甚为喜慰。”

    这两句慰勉的话令卢象升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些,他回答道:

    “臣本文弱书生,实无带兵才能,平日只是愚心任事,但求问心无愧。但自臣父下世以来,臣心悲痛万分,如今披麻戴孝,以不祥之身统帅三军,常恐辜负圣恩,益增臣罪。”

    崇祯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理解之色:“卿之孝心,朕已知之。然国难当头,卿能舍小家为大家,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这两句慰勉的话令卢象升很是感动,他连忙跪地叩头,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

    “陛下对臣如此,纵使臣粉身碎骨,亦无法报答。如今国难当头,臣愿拼尽一切,护我大明江山,保陛下周全。”

    听卢象升如此说,崇祯也是满意,令他起来,问道:

    “东虏兵势甚强,外廷诸臣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战和摇摆不定。以卿看来,该如何决策?”

    听圣上如此问,卢象升抬起头来,双目炯炯地望着崇祯,声如洪钟地说:

    “东虏入寇,安能逃避!陛下命臣督师,臣当主战,以死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