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大哥的皇位谁抢谁挨揍 第628章 铁路
听到万三的询问,朱樉微微一笑,他深知自己接下来的话语将会引起轩然大波,但他还是坚定地回答道:“蒸汽机车的造价多以钢铁为主,所以需要大明再开三座矿山以及十个炼钢工坊,满足蒸汽机车的需要。而万尚书的第二个问题,其实也简单,用钢铁造车,那么这个路同样是需要钢铁来修。”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死寂般的沉默,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
随后,犹如平静的水面里扔下一个炸弹,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仅是百官,就连一向沉稳的朱标也不禁愣住了!钢铁铺路?这简直是前所未闻的疯狂想法!大明就算在有钱,也没有钱到这个份上啊!
按照朱樉所说,如果要从北平修一条蒸汽机车的专用路到应天,那所需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足以拖垮大明的财政!
大明虽然拥有众多的矿山资源,但昆仑奴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这意味着还需要大量的百姓参与建设。
修路所需的人力物力之巨大,令人咋舌,光是人数恐怕就得用上百万甚至大几百万的人!更别说还要把铁路修到遥远的草原地区、亚细亚地区……
然而,朱樉并没有急于向百官们解释,而是选择了保持沉默,让他们先自行消化和思考这些惊人的信息。
他知道,这样的重大决策需要时间来接受和理解。
换句话说,他要让这颗“炸弹”在人们心中“爆炸”,引发足够的震撼,然后才能引起百官以及各部的重视。
万三在听完朱樉的话后,心中快速地盘算起来。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只见他哆哆嗦嗦地对朱樉说道:“殿……殿下!您……您知道按照您所说的解释修一条路需要多少钱吗?大明十年的收入都不够从北平修到应天的!还请您三思啊!”
百官和朱标听后,也是齐齐倒吸一口冷气,这哪里是修路,分明就是……后面的话他们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后背发凉。
然而,朱樉却似乎跟没事儿人一样,云淡风轻地说道:“万尚书,本王只是说要用钢铁修路,又没有说要用钢铁铺路!这明明是两码事儿好不好……”
还在想着如何劝诫吴王的万三,听到这话不禁一怔,忙问道:“殿下所说的修是……?”
两人的对话很快就引来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朱樉,脸上充满了好奇。朱樉见状,立刻叫人拿来纸笔,开始边画边解释道:“首先我们需要找准路的平面,然后……”
他详细地讲述着铁轨的样子以及修筑的方法,朱标等人听得津津有味,眼中从惊异到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随着朱樉的讲解,众人逐渐明白了铁轨的奥秘。
原来这所谓的铁轨不过是用两根坚固的钢条铺设而成,而下面的石子和枕木则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这些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并非难事,只需加大对昆仑奴的捕捉力度即可。
至于炼钢,更是轻而易举之事,只需多开采几个矿场,让更多的昆仑奴投入劳作,甚至不惜牺牲他们的生命。
毕竟,矿是属于大明的,土地也是大明的,炼钢工坊同样归大明所有,那么修建铁路的成本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这意味着修铁路所花费的只是那些原本可能会被放置在仓库里慢慢发霉的谷物,用来养活那些昆仑奴等劳力。
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额外的成本可言。
这种情况下,修铁路不仅能够解决运力问题,还能充分利用资源,简直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在场的人们心情愈发激动,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正在向他们招手。
这便是将矿产土地收归国有所带来的好处啊!倘若此事发生在宋朝,恐怕连修路都不用提,只要稍微传出一点风声,立刻就会引发造反。
于是乎,朱樉的提议在百官们的一致赞同下,马上就要着手实施。
朱标率领百官离去之后,朱樉紧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合适的人去勘探地形,挑选出适合建造铁路的路线。
前期,朱樉打算先从北平修建到应天府,当作一个试验项目来先行建设。
至于劳动力方面,朱樉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利用,因此现在困扰他的问题是谁去找路呢?这可真让朱樉感到头疼。
不过,朱樉转念一想,与其自己在这里绞尽脑汁,倒不如把这个难题抛给朝堂之上的大臣们,让他们自己选出合适的人选。
于是,第二天一早,朱樉身穿华丽的亲王团龙袍,登上了朝堂。
朱标刚在龙椅上坐稳,早朝正式开始后,百官们首先望向了朱樉,等待着他发言。
朱樉也毫不客气,向前迈了一步,说道:“启禀陛下,关于昨天提到的铁路之事,今日臣有一件事需要诸位官员共同商议。”
朱标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知道朱樉一向沉稳,既然这么说了,必然是有要事相商。于是,他连忙催促道:“二弟,快说来听听。”
朱樉也不啰嗦,直接抱拳说道:“陛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关于勘探路线的人选问题,臣觉得还是需要朝堂出人比较合适。毕竟,我科学院虽然人才济济,但大多是研究人员和工匠,对于勘探路线这样的专业工作,我们的人手实在有限啊。”
这话一出口,整个朝堂顿时炸开了锅。众官员们纷纷议论起来,一个个眼睛发亮,好像看到了天大的机遇一般。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而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
如果能够在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那么以后的仕途可就一片光明了。
而那些平时不得志的官员更是激动不已,他们深知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并不高,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得到皇上的青睐,说不定就能一举翻身,从此飞黄腾达。
所以,每个人都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取到这个任务,好好地表现一番。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死寂般的沉默,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
随后,犹如平静的水面里扔下一个炸弹,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仅是百官,就连一向沉稳的朱标也不禁愣住了!钢铁铺路?这简直是前所未闻的疯狂想法!大明就算在有钱,也没有钱到这个份上啊!
按照朱樉所说,如果要从北平修一条蒸汽机车的专用路到应天,那所需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足以拖垮大明的财政!
大明虽然拥有众多的矿山资源,但昆仑奴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这意味着还需要大量的百姓参与建设。
修路所需的人力物力之巨大,令人咋舌,光是人数恐怕就得用上百万甚至大几百万的人!更别说还要把铁路修到遥远的草原地区、亚细亚地区……
然而,朱樉并没有急于向百官们解释,而是选择了保持沉默,让他们先自行消化和思考这些惊人的信息。
他知道,这样的重大决策需要时间来接受和理解。
换句话说,他要让这颗“炸弹”在人们心中“爆炸”,引发足够的震撼,然后才能引起百官以及各部的重视。
万三在听完朱樉的话后,心中快速地盘算起来。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只见他哆哆嗦嗦地对朱樉说道:“殿……殿下!您……您知道按照您所说的解释修一条路需要多少钱吗?大明十年的收入都不够从北平修到应天的!还请您三思啊!”
百官和朱标听后,也是齐齐倒吸一口冷气,这哪里是修路,分明就是……后面的话他们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后背发凉。
然而,朱樉却似乎跟没事儿人一样,云淡风轻地说道:“万尚书,本王只是说要用钢铁修路,又没有说要用钢铁铺路!这明明是两码事儿好不好……”
还在想着如何劝诫吴王的万三,听到这话不禁一怔,忙问道:“殿下所说的修是……?”
两人的对话很快就引来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朱樉,脸上充满了好奇。朱樉见状,立刻叫人拿来纸笔,开始边画边解释道:“首先我们需要找准路的平面,然后……”
他详细地讲述着铁轨的样子以及修筑的方法,朱标等人听得津津有味,眼中从惊异到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随着朱樉的讲解,众人逐渐明白了铁轨的奥秘。
原来这所谓的铁轨不过是用两根坚固的钢条铺设而成,而下面的石子和枕木则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这些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并非难事,只需加大对昆仑奴的捕捉力度即可。
至于炼钢,更是轻而易举之事,只需多开采几个矿场,让更多的昆仑奴投入劳作,甚至不惜牺牲他们的生命。
毕竟,矿是属于大明的,土地也是大明的,炼钢工坊同样归大明所有,那么修建铁路的成本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这意味着修铁路所花费的只是那些原本可能会被放置在仓库里慢慢发霉的谷物,用来养活那些昆仑奴等劳力。
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额外的成本可言。
这种情况下,修铁路不仅能够解决运力问题,还能充分利用资源,简直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在场的人们心情愈发激动,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正在向他们招手。
这便是将矿产土地收归国有所带来的好处啊!倘若此事发生在宋朝,恐怕连修路都不用提,只要稍微传出一点风声,立刻就会引发造反。
于是乎,朱樉的提议在百官们的一致赞同下,马上就要着手实施。
朱标率领百官离去之后,朱樉紧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合适的人去勘探地形,挑选出适合建造铁路的路线。
前期,朱樉打算先从北平修建到应天府,当作一个试验项目来先行建设。
至于劳动力方面,朱樉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利用,因此现在困扰他的问题是谁去找路呢?这可真让朱樉感到头疼。
不过,朱樉转念一想,与其自己在这里绞尽脑汁,倒不如把这个难题抛给朝堂之上的大臣们,让他们自己选出合适的人选。
于是,第二天一早,朱樉身穿华丽的亲王团龙袍,登上了朝堂。
朱标刚在龙椅上坐稳,早朝正式开始后,百官们首先望向了朱樉,等待着他发言。
朱樉也毫不客气,向前迈了一步,说道:“启禀陛下,关于昨天提到的铁路之事,今日臣有一件事需要诸位官员共同商议。”
朱标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知道朱樉一向沉稳,既然这么说了,必然是有要事相商。于是,他连忙催促道:“二弟,快说来听听。”
朱樉也不啰嗦,直接抱拳说道:“陛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关于勘探路线的人选问题,臣觉得还是需要朝堂出人比较合适。毕竟,我科学院虽然人才济济,但大多是研究人员和工匠,对于勘探路线这样的专业工作,我们的人手实在有限啊。”
这话一出口,整个朝堂顿时炸开了锅。众官员们纷纷议论起来,一个个眼睛发亮,好像看到了天大的机遇一般。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而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
如果能够在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那么以后的仕途可就一片光明了。
而那些平时不得志的官员更是激动不已,他们深知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并不高,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得到皇上的青睐,说不定就能一举翻身,从此飞黄腾达。
所以,每个人都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取到这个任务,好好地表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