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 第264章 文会进行时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第264章 文会进行时

    香线过半,如白驹过隙,文会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偌大的庭院中,华灯璀璨,光晕交错。

    一张张古朴的书案整齐排列,案上的宣纸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等待着才子们的墨香晕染。

    才子们或独自沉思,眉头紧皱,眼神专注地凝视虚空,仿佛在与灵感苦苦争斗,时而摇头,时而点头,手中的笔在指尖不停转动。

    或三两成群,低声交流,偶尔传来几句争辩声,一人涨红了脸,激动地挥舞着手臂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得旁人或沉思,或恍然大悟地惊叹,不禁抚掌叫绝。

    他们身着华服,衣袂飘飘,在灯火的映照下更显儒雅风流。

    周围的仆役们脚步轻盈,穿梭于人群之间,为公子们添茶递水,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惊扰了这满院的文思。

    而徐子建仿若置身事外,依旧安然坐在座位上,翘着二郎腿,一手执着酒盏,轻轻摇晃着杯中的美酒,那酒水在杯壁上缓缓流淌,映着灯光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他微微仰头,从宋引章手上接过酒杯,浅酌慢饮,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对周围才子投来的目光,毫不在意,仿若那些探究与期待的眼神不过是过眼云烟。

    此时,赵盼儿莲步轻移,温婉地递来一块糕点,徐子建嘴角上扬的弧度更大了些,露出一丝浅笑,眼神中带着一丝宠溺,从容接过,放入口中细细品味,还不忘朝赵盼儿眨了眨眼。

    那糕点的香甜在舌尖散开,他的神情愈发悠然自得,甚至惬意地眯起了眼睛。

    华兰在一旁看着,心急如焚,双手不自觉地绞着手中的帕子,指节都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她目光紧紧锁住徐子建,那眼神中似有千言万语,又似在无声地催促。

    徐子建却似有所感,转头看向她,调皮地挑了挑眉,嘴角带着一抹不羁的笑意,眼神中满是戏谑。华兰见他这般模样,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轻哼了一声,心中暗自嗔怪:

    这都什么时候了,香线已然过半,这“坏家伙”却还有心思喝酒吃糕点,真是让人着急万分!

    盛长枫本欲在此次文会上大显身手,可目睹今日这等场景,心中的勇气瞬间消散,脸色微微发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眼神慌乱地四处张望,哪里还敢有半分献丑的念头,当下老老实实,只做些打探消息的活儿。

    他猫着腰,小心翼翼地在人群边缘穿梭,听到些只言片语后,便急匆匆地跑到徐子建面前,焦急地说道:“徐表哥,我听闻司马大人已然写出半阙了!你怎的如此不慌不忙?”

    说话间,眼睛还不时地瞟向台上,满脸的焦虑与疑惑。

    盛长柏与徐子建相识未久,亦被徐子建的镇定所惑,心中好奇难抑,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带着探究,忍不住出言提醒:

    “公明,香线快燃尽了!切莫误了时辰!”

    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只是那紧紧盯着徐子建的眼神,泄露了他内心的一丝紧张。

    徐子建尚未开口,顾廷烨已然笑着大步走上前,重重地拍了拍徐子建的肩膀,爽朗地大笑道:

    “则成莫要担忧!徐公明之才,作一篇小词不过是信手拈来!

    五年前,我曾亲眼见他在广云台纵横诗坛,才情尽显,令众人折服。

    当时他站在高台之上,昂首挺胸,目光坚定而自信,出口成章,那气势,仿若谪仙下凡!”

    盛长柏听闻,不禁诧异地看向徐子建,眼睛微微睁大,满是不可思议。

    五年前?

    那时徐子建尚不满十岁,“大杀四方”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满心疑惑,却也知晓此刻并非追问之时。

    盛长柏性喜低调沉稳,于堆砌辞藻的诗词之道并非擅长,只打算随意写一首诗应付了事,想到此处,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

    反观苏轼与苏辙兄弟,对徐子建的慢节奏早已司空见惯。

    在济州的那些岁月里,他们没少被徐子建的行事风格“折腾”。

    深知这家伙越是写得慢,写出的诗词便越是精妙绝伦,故而两人心中毫无忧虑。

    苏轼端坐在那里,眼神深邃而沉静,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佩,似在沉思,又似在等待。

    苏辙则微微闭目养神,表情平和,只是那偶尔颤动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也在为文会的诗作暗暗思量。

    今日上元节文会,苏轼满怀壮志,欲在此间一展身手,尽显才华,为两个月后的会试积攒声望。

    此刻,他心中已然有了腹稿,正于心中反复斟酌、完善,嘴唇微微蠕动,似在无声地吟诵。

    其旁苏辙亦灵感涌现,他虽为人低调,然文采与苏轼相较,亦不遑多让。

    众人言语之际,巨大的鳌山花灯缓缓自金明池上升起,仿若一轮璀璨明月自水中浮出。

    明月高悬于天际,洒下清辉;华灯初上,照亮大街小巷。百姓们倾巢而出,宝马香车穿梭不息,皆为观赏这大周盛世之景。

    一时间,街头巷尾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之中。

    与此同时,满天礼花冲天而起,继而被东风吹散,恰似星雨纷落于舞台之下,熠熠生辉。

    绚烂的打铁花在舞台上绽放,似火树银花,又若梦幻花火,将夜空装点得美轮美奂。

    乐师们吹奏的凤箫声隐隐约约传来,悠扬婉转,如泣如诉。表演者手持鱼龙花灯,舞动身姿,花灯飞转不停,仿若鱼龙嬉戏于光影之间。

    今夜的上元夜花灯会渐入高潮,前来观赏花灯的百姓与官员们纷纷起身,目不转睛地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精彩表演。

    有的伸长了脖子,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惊叹;有的兴奋地拍手叫好,手都拍得通红;还有的人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不自觉地跟着乐声轻轻摇摆身体。

    徐家与盛家的姑娘们亦被这热闹景象所吸引,她们相互簇拥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眼神中满是兴奋与好奇。

    随后忍不住凑近舞台前,仰首观望花灯飞转。她们的眼眸中闪烁着惊叹与喜悦的光芒,那模样恰似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娇艳动人。

    徐子建却依旧稳坐于座位上,目光平静地凝视眼前这一幕。

    人潮汹涌,自他身畔如潮水般涌向那璀璨花灯,他却仿若磐石,不为所动,只是那深邃的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对这盛景的沉醉与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大周朝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今日上元节更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

    徐子建心中满是欢喜,前世书中所描绘的诗词盛景仿佛就在眼前一一浮现。

    他不禁回首,凝视那灯火阑珊之处,微弱的火光中,盛华兰以及徐家姑娘们的面容映入眼帘。

    那一张张面容,或娇俏,或温婉,皆是他心中珍视之人。

    他暗暗发誓,此生定要守护她们周全,绝不让大周重蹈前世靖康之耻的覆辙。

    这一世,他要让大周繁荣昌盛,燕云之地必将由他收复,护佑这锦绣山河,百姓安宁。

    此时,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而炽热,拳头也不自觉地握紧。

    此时台上,已有众多才子将自己的作品呈递给几位评判。

    今日的评判阵容颇为强大,除了欧阳修与晏殊这两位文坛巨匠,还有昭文阁学士海德林。

    评判席位于庭院正前方的高台上,三张长桌并排而列,铺着华丽的锦缎桌布,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

    三位评判端坐在椅上,表情严肃而庄重,目光审慎地扫视着手中的诗词。

    欧阳修神色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轻轻皱眉,手中的笔不时地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晏殊则一手轻抚胡须,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与挑剔,偶尔与旁边的欧阳修低声交流几句。

    海德林正襟危坐,面容冷峻,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

    徐坤心怀忐忑又满是自信地将从杨无端那里“借来”的上元词呈上。

    他双手捧着词作,微微颤抖,额头上冒出细微的汗珠,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决然。

    他深吸一口气,迈着略显僵硬的步伐走向评判席,将词恭敬地放在桌上后,快速退下,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评判们的表情,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

    欧阳修、晏殊、海德林三人接过才子们呈递上来的作品,一一仔细传阅。

    其中徐坤呈交的《迎新春》一词,率先得到了晏殊的赞赏。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晏殊轻抚胡须,面带微笑,眼中满是欣赏之色,不住地点头称赞:

    “欧阳学士,海学士,徐坤这首《迎新春》写得极为应景,且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上元佳节的盛赞与陶醉,实乃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老夫以为,此词目前当属第一。”

    说罢,还特意将词举起,向其他两位评判展示。

    欧阳修却微微摇头,提出异议,他放下手中的词,坐直身子,表情严肃地说道:

    “晏相公,我却觉得苏轼这首《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意境更为洒脱自在,超凡脱俗。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此词用词精妙,意象宏大,又于繁华中蕴含着一丝深沉的感慨,真乃好词!”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强调着词中的精妙之处。

    海德林并未参与二人的争论,只是将盛长柏、苏辙、齐衡三人的作品从中挑出。

    齐衡所作《解语花·上元》: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苏辙的《临江仙·都城元夕》: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盛长柏的《明月逐人来》: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

    海德林思索片刻,突然提议道:

    “诸位,我观这几首词亦是各有千秋,毫不逊色!

    不如我们先将这几首挑选出来,稍后呈递给圣上与几位相公评判,如何?”

    他目光平静地看向其他两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实则海德林在这三首小词中,最为欣赏的乃是盛长柏的《明月逐人来》。

    此词用词精准,意境优美,将上元夜的盛景与独特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

    然他为人方正严谨,即便心中偏爱,亦不会轻易宣之于口。

    只是悄然将盛长柏的作品纳入最后评选之列,暗自思忖:

    盛长柏这少年,方才相见,便觉其沉稳有度,日后必成大器。

    自家二女儿海朝云过两年便要及笄,倒是可提前留意一番。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欣慰。

    至于此次文会众人瞩目的焦点徐子建与司马光,二人的作品却尚未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