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龙袍披我身上了? > 第178章征收新商税的难题出现

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龙袍披我身上了? 第178章征收新商税的难题出现

    京师。

    皇宫。

    御书房。

    崇祯坐在御桌前,正在看着下面官员们递来的奏章。

    其中都是称赞崇祯免除天下农税之仁政,可为千古一帝之壮举!

    看得崇祯满面红光,犹如沐浴在春风里,浑身上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爽!

    甚至其中还有一些万民表,以赞崇祯之仁政。

    这让崇祯心花怒放,顿时感觉浑身都轻了二两。

    自从他御极以来,还从来没有收到过如此之多称赞的奏章,虽然以前下面的官员,偶尔也会有一些肉麻的称赞奏章送上来。

    但是,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崇祯只感觉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简直就是拍马屁,拍的还很尬。

    而现在的奏章则是不一样,从上到下,十分的丝滑。

    除了这些奏章外,还有锦衣卫的密报与大同报社的报纸。

    自从朱慈烺组建大同报社以来,大同报社做这些宣传之事,也越发熟练。

    这次新商税推行起来,之所以还没有引起大规模的乱子出来,就是大同报社的功劳。

    大同报社将新商税详细的解释清楚,让很多商人都清楚,实际上商税改革针对的不是底层商人,中层商人受到波及也不是很大。

    波及最大的就是顶层商人!

    那些商贾世家!

    这也就是为什么胡柳那些商人会绝对为了新商税对抗朝廷,不值得。

    而朱慈烺和成基命等阁老则是在下方坐着,看着龙椅上笑容与欣喜不断的崇祯,不住暗暗摇头。

    现在的崇祯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每一份奏章都要亲自看。

    此时,已经足足看了一个时辰了。

    这时,崇祯手里正拿着一份大同报社的报纸看着。

    自从大同报社的报纸发行以来,从最开始,只书写一些关于朝政,甚至是引领民众舆论之事外,也逐渐在改变。

    其中在朱慈烺的建议下,为了扩大大同报社报纸的影响力,单独开一版出来,专门用来让人评论报纸上的时政或者文章。

    比如,买报之人,在当下这版报纸上,写下自己对时政评论和看法以后,再退还给报社,报社经过筛选之后,从中择选出一些中肯或者优秀的评论,在下一期报纸上刊登出来。

    大同报社一经推出此法,顿时深受那些文人墨客的喜爱!

    要知道,大同报社可是发行天下的,谁若是能够一语中的,瞬间就能够名扬天下!

    甚至,在民间那些文人墨客,但凡看到大同报社上选取自己的语句,无不是呼朋唤友,大肆庆祝。

    这种喜悦仅次于金榜题名!

    大同报社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而崇祯手上这份报纸,中间那一版,正好有着不少关于此次免除农税,征收新商税的评论。

    “当朝帝者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天下万民,敢为前朝诸帝之先,开万古仁政,可谓千古一帝!”

    “开万古仁政,可谓千古一帝!”

    “好!”

    崇祯激动的满脸通红,不住为之喝彩,激动的直拍桌子,这还是崇祯坐上皇位以来,还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切实的感受到来自天下的歌颂!

    “烺儿,你这大同报社建立的当真是好!”

    崇祯看向朱慈烺不住夸赞道:“这些天下文人墨客对于时政的评价,很重要,未来也可以作为朝廷施政之时,观察天下百姓的想法之用!”

    “朕也给这大同报社提出一个意见,这般真实的评价,无论好坏,都应该据实登报!”

    朱慈烺不住翻了个白眼。

    【你怕是没有被骂过吧,等你被天下的人给骂了,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说。】

    又来了,又来了!

    这小兔崽子又在心里嘲讽朕!

    崇祯嘴角微微抽搐了几下,大好的心情,顿时就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不那么美丽了。

    “父皇,其实天下人也不见得人人欢喜,江南的商贾甚至当众放出话来,绝不交商税!”

    “这些都在锦衣卫的密报里面呢。”

    朱慈烺幽幽的提醒了一句。

    “有这事?”

    崇祯心头一紧,连忙从御桌上堆积如山的奏章里面,找出锦衣卫的密报。

    锦衣卫的密报上,将项鸿坤与张彧等人,在西湖当众威胁商贾拒交商税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全部写在奏章之中。

    “这些商贾当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公然对抗朝廷!”

    “他们这是要造反吗?”

    崇祯的好心情,顿时就被奏章上的内容,给打击的烟消云散。

    他以前倒是不觉得商人算什么,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商人如此胆大,敢当众威胁,这看似在威胁那些商人,实际上是在挑衅朝廷。

    这时,旁边的成基命也道:“陛下,还不止这些,江南各地的官府,也已经上奏,说是以前还能够征收一些商税前来,但是现在那些商贾根本就不交!”

    “甚至好几次为了商税的事情,商人与衙门差点起了冲突!”

    “陛下,如若再这样下去,恐怕是要出不小的乱子啊!”

    旁边的钱象坤吴宗达,乔允升等人身为阁老,他们也看到了这些奏报。

    他们也全部是一脸愁容。

    “陛下,臣知道您免除农税一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仁政,可是这新商税一事,如此国策,您为什么不提前跟臣等商议一番。”

    钱象坤有点怨气,道:“也好叫臣等商议出一个万全之策出来才好,如若不然,现在商税征收不上来,明年朝廷可就没有税收了!”

    “是啊,陛下,这免除天下农税,免除的时候容易,可要是商税征收不上来,再重新征收农税,可就没有那么容易的!”

    “到时候,可就不只是商人不高兴,连天下所有的农民都不高兴了!”

    “朝廷到头来可是两头得罪,一点好处都没有啊!”

    吴宗达满脸忧愁的说道。

    实际上,他们心里还是对崇祯有点埋怨,他们都是内阁大臣,不管是免除农税,还是新商税,他们都提前半点不知情。

    等到崇祯在朝堂上宣布的时候,他们更是一脸懵,什么也不知道。

    他们该做些什么都不知道,这让他们这些内阁大臣显得很没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