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85章 荣立一等功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85章 荣立一等功

    时间转眼来到77年年初,春节前。

    大宁。

    国防科工委第三研究所,小礼堂。

    一场低调而隆重的颁奖大会,在此举办。

    段为民的老领导,国防科工委某位资深副主任,受领导委托,亲自赶到大宁第三研究所,给有功之臣颁奖。

    这次副主任来大宁,就是为了表彰科研团队。

    在热烈的掌声中,副主任代表国防科委,宣读了嘉奖令。

    宣布授予第三科研所集体二等功。

    宣布授予课题组负责人谭德喜,刘弘毅个人一等功!

    授予课题组成员张成海,金云峰个人二等功。

    其他课题组成员,如袁刚,高迪等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同时,到会的省委书记,省军区董司令员,代表静江省委和静江省革委宣布,为谭德喜同志正名,恢复其576厂总工程师职务,恢复其正师职待遇。

    现场掌声雷动。

    刘弘毅身穿崭新的军装,头顶红五星,领章鲜艳,胸前戴着大红花,和老师一起上台领奖。

    是的,现在的刘弘毅,已经是正式的解放军干部。

    这个“戏法”如何变的?

    主要还是老将军们给力。

    于军长,董司令包括徐司令员在内,都向国防科委的领导们建议,刘弘毅这样的天才,应该想办法留在部队。

    虽然他年纪小,又不是大学生,但其在武器设计领域所展现的非凡天赋,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人才难得。

    凡事都不应该拘泥成法。

    特事就应该特办!

    偌大的国防科委,还能少得了武器天才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指标?

    你们自己下边,就有好几所大学。

    大宁工学院,不就在静江?

    国防科委领导深以为然,当即给老段下了命令,让他特招刘弘毅入伍。

    接到命令,段为民简直喜出望外。

    二话不说,就找谭德喜爷俩商量。

    刘弘毅有些犹豫。

    直接进部队当兵,貌似不在他的规划之内。他的计划是上庆华大学,毕业之后回地方工作,利用自己脑海中领先五十年的先进思想,带领父老乡亲迅速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是的,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上庆华大学。

    不要问为什么。

    问就是你去看校友名录。

    后世有句在体制内流传很广的玩笑话:庆华大学的后门是某某海,北都大学的后门是某城!

    但在段为民面前,他不太好开口。

    人家给你多大的脸面?

    这是特例中的特例好吗?

    谭德喜知道这个学生心里的想法,直截了当就和老段说了。

    段为民哈哈大笑,说道:“原来你担心这个,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你先进部队,我明年就推荐你上大学。一般学校你不想去是吧?想去庆华?没问题,我给你推荐!”

    “你知道吗,这次委里准备给你和老谭都评一等功。”

    “嘿嘿,有这个一等功打底,加上你本身的知识水平,你想上哪个大学不行?”

    “等将来毕业之后,你是不是回所里来,再商量。我也知道你是千里马,我们三所这座小庙,容不下你,但这没关系,你先解决了干部身份,将来啊,你就算去其他地方工作,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你现在年纪小,不懂这些,等你再大几岁,正式参加工作了,你就知道工龄和党龄的重要性了。”

    段为民语重心长地说道。

    段主任,这我可太懂了!

    刘弘毅心说。

    段为民这番话,终于说服了刘弘毅,不再迟疑犹豫。

    部队和地方,本来就是“相通”的。

    某位著名的上将军,就是在副省长任上,直接转任部队的将军。

    至于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工作的干部,更是千千万万,数不胜数。

    他现在十六岁,就解决了干部身份,相对于他的同龄人,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优势。明年,等他年满十七周岁,就可以想办法入党,解决预备党员身份。

    年满十八周岁,那就能成为正式党员。

    于是乎,刚满十六岁的刘弘毅,就光荣入伍,成为第三科研所的高级技术员,享受正连职干部待遇。

    这在全国任何地方,都会惊掉一地的眼镜,引起无数人的不服。

    但在三所,却没有任何人嫉妒。

    人家那成绩,硬邦邦的摆着呢,给整个科研所拿下来一个集体二等功。

    这是何等的牛逼?

    三所沉寂了两三年,这次可算露脸了。

    靠着谭德喜刘弘毅两师徒这份大功,段为民就能够一个个地把三所“流落在外”的那些技术骨干全都召回来,重振雄风。

    等三所再创辉煌的时候,段为民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张成海,金云峰,袁刚,高迪等人,也跟着立了功。

    所以,此时此刻,刘弘毅站在领奖台上,从段为民手里接过立功证书,科工委副主任亲自将金光闪闪的一等功勋章别在他的胸前,全场掌声雷动。

    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高兴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