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129章 视察工厂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129章 视察工厂

    高云天插口说道:“穆主任,这个刘弘毅同志,确实是少年老成。而且,据那些听过他讲课的学生们讲,他讲课很有水平,能够把最复杂的问题讲得深入浅出,保证基础很差的人都能听明白。”

    眼见得穆元平已经明确表态,这次不是来“追究责任”,而是了解情况,并且言辞之间,对刘弘毅十分的欣赏,高云天就不介意在这种时候卖个人情。

    花花轿子人抬人嘛。

    “呵呵,高主任,你这么说,我还真是很好奇啊,很想要见一见这位少年老成的刘弘毅同志。”

    穆元平不但语气很温和,似乎心情也颇为不错。

    “这样吧,黄书记,高主任,艾书记,刘书记,我呢,还在你们楚州地区停留一天,主要是去看看你们搞的那几个工厂。另外啊,阳沟农场那边,我也去看看。”

    “这次我过来,不想惊动太多的人。”

    高云天急忙保证:“请穆主任放心,保密工作,我们一定做到位。”

    这个保密工作要是不做到位,立马就会在全地区,乃至是全省掀起轩然大波。

    穆元平点了点头,抬起手腕一看表,说道:“那就这样吧,现在马上就去工厂。”

    这样的工作作风,众人都十分钦佩。

    高云天和艾高峰当即就开始安排各项工作。

    表面上,以黄建国为主。

    他是省里分管工业工作的书记,他到楚州地区来考察一下新建的几个工厂,倒是理所当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揣测。

    刘弘毅当初建议搞起来的几个工厂,第一个就是饲料厂和配套的养猪场。

    不过那个饲料厂就建在阳沟公社附近,离阳沟农场比较近,养猪场也建在那里,所以穆元平把饲料厂和养猪场放在最后一站,和阳沟农场一起。

    先去城郊看了搪瓷制品厂。

    这是一个占地比较广阔的工厂。

    这也是刘弘毅给搪瓷厂未来预留的“最后”一笔资金。

    他很清楚,搪瓷厂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来终归是要被时代淘汰的。但在目前,却是最适合楚州地区的工厂,可以解决不少回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关键生产的产品也能卖得出去,一部分出口创汇,另外一部分内销,完全不愁销路。

    未来几年,随着国家逐步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搪瓷制品这种日常消耗品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提高。

    搪瓷厂能够火上好些年。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才会逐渐落伍。

    这块地皮,在房地产大兴的将来也能卖个好价钱,足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搪瓷厂76年年底开始筹建,77年6月份正式投产,边生产边扩建,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生产搪瓷脸盆,搪瓷碗,各种型号的口杯。

    另外还有一个白铁皮制品车间,生产各种水桶,厨房用品。

    生产出来的搪瓷制品,质量很可以,关键图案设计得十分精美,少了几分土气,多了几分“时髦”,穆元平看得连连点头,拿起一只搪瓷脸盆仔细观看,笑着说道:“建国书记,这东西做得很不错啊,我们以前可用不上这么好的产品……”

    他的年纪大致和黄建国差不多,两人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黄建国笑着说道:“谁说不是呢,建国初期,生活是真的很艰苦啊……穆主任,我了解过,他们这个搪瓷厂搞起来之后,楚州地区的同志买个脸盆,现在只需要一张工业卷了。以前要五张呢!”

    “大大方便了群众啊。”

    作为分管工业工作的省委书记,黄建国对产品的质量和工厂的产能,都是比较关心的。

    当初他也是最支持楚州地区搞工厂的省委领导。

    “嗯,我记得报告上说,当初楚州地区搞这个工厂,主要是为了出口创汇。这个情况怎么样了?”

    这也是重点。

    穆元平十分了解目前国家的情况。

    每一块钱的外汇,对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所有进口的产品,都得靠这个去换。

    问题是,外汇我们就少。

    能够出口创汇的产品本就不多。

    提起这个,黄建国就更来劲了,笑哈哈地说道:“穆主任,出口创汇的情况非常好。从各个渠道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他们生产的这个搪瓷制品,在很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国家,非常受欢迎。”

    第三世界的国家普遍都比较贫困,但再穷的国家,总也要和外界做生意。

    产品只要卖出去了,周转起来,就能换成钱。

    “哦,那就好,那就好啊……”

    穆元平连连点头。

    黄建国趁机说道:“穆主任,您看,是不是可以给相关部门打个招呼,让他们多给我们一点出口指标,生产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老高和老艾他们搞了个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训工人,工人的生产技能都很不错,从学校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衔接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只要有指标,他们的产能马上就能扩大。”

    这次,穆元平没有直接答应,考虑了一下说道:“建国书记,我回去汇报一下吧。”

    “对了,艾高峰同志,我刚才从那边经过的时候,发现旁边还有一大块土地正在搞基建,那是准备扩大生产线吗?”

    穆元平随即转向艾高峰。

    艾高峰急忙说道:“报告穆主任,那是保温瓶厂。我们打算把保温瓶和保温杯都搞出来。目前这个产品,在很多高纬度的国家都比较受欢迎。”

    “在我国东北地区,也很受欢迎。”

    在东北,大冬天的没个暖水瓶,还真没办法过。

    关键这东西还金贵,一不小心就打坏了,又得买新的。

    比起搪瓷制品,保温瓶才是真正的易耗品。

    穆元平笑着点点头,有点意味深长地说道:“出口创汇,嗯,很不错……”

    得亏你们搞了出口创汇的噱头,要不然啊,还真不好解释。

    艾高峰自然也能读懂穆元平的言外之意,不由得更加感慨。

    弘毅那小子,还真是有先见之明,早就算到了这一节。

    就不知道他小小年纪,心眼子怎么比马蜂窝还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