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304章 大功告成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304章 大功告成

    刘弘毅从赵远方这里“搜刮”了三十万元,“扬长而去”。

    赵远方眨巴着眼睛,想了半天,到底是弄明白了这中间的逻辑——这小子给校长画了张大饼,然后就从他这里“顺走”了三十万。

    我当初火急火燎叫他过来干嘛来着?

    刘弘毅之所以要这三十万,其实主要是为买硬件做准备的。

    芯片这个玩意,在后世是个人就听说过,有一段时间成为了“举国之殇”,对大洋彼岸的鹰酱恨得咬牙切齿的。

    觉得又被人掐着脖子欺负了。

    就事论事,后世我们在芯片上确实落后了许多。

    但在这个年代,反倒没有落后那么多。

    原因很简单,眼下,大家在芯片领域都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其实也搞了一些芯片的,水平还不错,和鹰酱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而芯片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件。

    没这个玩意,工业自动化系统就无从谈起。

    公允地说,七八十年代,我们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都处于前列,为什么后边反倒落后许多呢?

    归根结底是没钱。

    国家没钱,企业也没钱,支撑不起庞大的科研费用,许多项目,只能被迫下马,优先保障民生产品和基础建设产品。

    除此之外,“拿来主义”在这中间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初期,大家都有些急功近利。

    自己研发一个新产品,周期太长,短时间内看不到成绩。

    纵算研究人员耐得住寂寞,领导也耐不住。

    因为领导是有任期的,在他的任期内,希望能够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无私奉献,为人做嫁这种事情,毕竟还是没几个人喜欢做的。

    有现成的外国产品可以买来用,马上就能出成绩,立竿见影,哪个领导能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当然,刘弘毅没打算去研究芯片,这不是他的强项。

    他也一样是拿来主义。

    直接决定使用目前已经上市的Z80芯片。

    用来做自动控制程序足够了。

    刘弘毅要做的是组织一个科研团队,把这个钢铁厂的自动化生产流程搞出来。

    这是一个大工程。

    离不开学校,科研单位和首都钢铁厂的大力支持。

    这些都需要齐森校长亲自去协调。

    刘弘毅直接组建了一个“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研究兴趣小组”,这也是“社团组织”,成员主要由庆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组成。

    自动化专业目前还属于计算机系。

    原本应该在今年七月份完成的院系调整,因为校长“意外”换人而有所延误。

    所以刘弘毅选择先攻关这个课题,那是妥妥的专业对口。

    刘弘毅现在有一长串的头衔:庆华大学科技发展委员会委员,学校团委副书记,学校学生会主席,计算机系党总支委员。

    他出面来组建这个兴趣小组以及课题团队,名正言顺,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关键刘委员够豪横。

    人家是先选课题,打报告,学校通过,再拨资金,然后组建科研团队。

    他是先拿钱。

    齐森校长亲自给计算机系的主任打招呼,让他全力支持刘弘毅。

    齐森校长的原话是:“甭管这小子想要干什么,让他去干。你们系里决定不了的,向我汇报,我来想办法。”

    系主任“惊骇莫名”。

    这是什么待遇?

    貌似全校有这个待遇的,也只有那几位德高望重的科学院学部委员了。

    其他人,都还差点儿。

    有了领导这样不遗余力的支持,刘弘毅的科研团队组建得非常顺利。

    徐文心同学,成为刘主席麾下得力干将。

    这姑娘现在编程超级牛逼。

    刘弘毅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想不开”,非得走这条独木桥。

    姑娘,你是嫌自己头发太多吗?

    话又说回来,刘弘毅同志编程也编得飞起,头发目前还算浓密。

    另外,赵汉民那个课题组的不少成员,也被刘弘毅拉了进来。

    除了全旭有点滥竽充数,其他小组成员都有两把刷子。

    全旭现在基本上算是放弃自己的专业了。

    对此,刘弘毅表示理解,任谁尝到了当“倒爷”的甜头之后,都不会再有兴趣当码农的。太枯燥了。刘弘毅自己,倘若不是能够预知未来,恐怕都不一定能够耐得住寂寞。

    不过这也没什么,哪怕是庆华大学,也并非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技术大拿的。

    泯然众人才是大多数“天才”的最终结局。

    全旭有那样的家庭背景,不走技术路线,将来的前程也是可以预见的。

    还是那句话,刘弘毅将全旭拉进自己的课题组,就是为了给哥们刷资历。只要这个课题最终拿下来,那庆功名单里,就得有全旭的名字。

    这个课题,庆华大学一家是拿不下的,还得和其他科研单位合作。

    在齐森校长亲自协调之下,总算是把班子搭了起来。

    除了这个自动化操控的课题,刘弘毅的兴趣小组,还承揽了另外一个课题的研究。那就是“函数计算器”,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科学计算器”。

    这是一种小型化的辅助计算工具。

    国外已经有了类似的产品,但是很贵,大约需要一两百美元。尽管这个时候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只有一点六左右,关键美元我们本来稀缺啊。

    刘弘毅觉得,将宝贵的外汇用在进口这种大路货上边,太浪费了。

    顺便把这个东西搞出来也好。

    庆华工业园,又能多一个拳头产品。

    在有现货可以借鉴的前提下,这还真就是顺手的事儿。

    最终的结果是,函数计算器比自动化控制系统先搞出来。

    赵远方拿到这个成果,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作为计算机专员的教授,他很清楚,这个小小的函数计算器,肯定能给三产办赚钱。“恨”的是,又得建厂房,搞生产线。

    赵主任现在,一听到建新工厂就“害怕”。

    而这个自动化控制系统,刘弘毅他们课题组,搞了足足一个学期,临近放寒假的时候,才终于大功告成。

    经过反复验证无误之后,刘弘毅立即向齐森校长做了汇报。

    注:馅饼文科生啊,这一段都是靠着书友提示写的,咱就这么带过去吧,不细写了。关键我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