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406章 服务型政府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406章 服务型政府

    “嗯,看来小刘你考虑问题很周到,好,这一点我也完全同意。”

    项敏到底也是年逾五旬的高级领导干部,对体制内的运作情况,也是很清楚的,略一考虑之后,明白了刘弘毅的意图,当即答应下来。

    庆华大学要在江口搞大动作,对于刚刚成立的江口特区,是一件大喜事,太需要了。

    他们提的这些要求,也很合理,并且完全在项敏的权限之内。

    他都不需要再开个会来商量,直接就能答应。

    “谢谢项书记!”

    刘弘毅很客气地欠身为礼。

    项敏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别客气,说吧,你还有什么要求?”

    刘弘毅微笑说道:“项书记,第三点应该算是建议吧……我觉得,特区在政府功能上,可以做个新的尝试,就是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尤其江口特区。”

    “哦,服务型政府,此言何解?”

    不但项敏来了兴趣,其他三个经济特区负责干部也都竖起了耳朵。

    不得不说,今儿个这个汇报会,对他们真的是启发良多。

    让他们在一片“彷徨”之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我们以江口特区为例来简单分析一下啊……江口特区,目前本地居民应该很少吧?”

    “很少……”

    一个海边渔村,能有多少原住民?

    “所以江口特区,等于是完全的一张白纸,未来也必定是一个完全的移民城市。实话说,在目前这个年代,敢于背井离乡,到江口来发展的,除了国家安排的那些工作人员,其余都要算是胆大,敢想敢干的。”

    “这帮人除了胆子大,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脑子特别灵活。”

    “我说句实在话,很可能我们政府里的一些干部,脑子都还没他们那么灵活。对于这么一群人,没必要去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需要告诉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就行了。”

    “剩下的问题,他们自己会想办法克服,想办法解决。”

    这话听上去略微有点拗口,但大家都能明白。

    应该做和不应该做,是强制是命令;可以做不可以做,是划定范围。

    前者就是管理型政府,后者则是服务型政府。

    “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方便,多鼓励,尽量少给他们加紧箍咒,他们自己就能创造奇迹。”

    后世闻名遐迩的“江口速度”,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在本时空,这个江口速度,很可能被“楚州速度”所取代。

    楚州这几年发展的步伐,远远快过全国大多数城市和地区,甚至也快过刘弘毅认知中的“江口速度”。

    项敏连连点头,说道:“这个建议很好,非常好,我回去之后,就开会,传达给其他同志。”

    谈妥了庆华大学和江口经济特区的合作,接下来,就是大宁,楚州和几大经济特区的合作了。

    作为地级行政区域,大宁和楚州的体量,自然不是庆华大学能比的。

    但大致思路,都差不多。

    刘楚安一点都不客气,分别在四大经济特区讨要了一大块地皮。

    楚州的工厂,比庆华工业园多得多了,完全可以在四大经济特区都建一个工业园。

    和办事处建在一起。

    这一点,也完全符合刘弘毅脑海中的记忆。

    后世网络上有一个段子:静江的省会是哪里?不是大宁,是江口!

    江口就是静江人的天下。

    至于东三省的省会,别怀疑,那当然是琼海省的天涯市。

    不知道的,还以为海岛的官方语言,是东北话呢!

    要地皮,还只在其次。

    楚州的最终目的,是要和四大经济特区都签署“友好城市”合约。在国内,这个就相当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

    今后,经济特区能够享受的很多优惠政策,楚州都能享受到。

    大宁的操作模式,和楚州相差不大。

    但刘弘毅当初给艾高峰的建议,就是大宁要发展成为整个静江的贸易中心。

    好几个专门的大商业区,已经在规划开建了。

    小商品市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电器市场,分门别类,都要在大宁搞起来。

    所以,大宁更加注重和四大经济特区在商业上的合作。

    竭诚欢迎经济特区的企业,到大宁来设置办事处和销售处。经济特区的产品和商品,在大宁都能享受到“最惠国待遇”。

    谈妥了大宁和楚州与四大经济特区的合作模式。

    接下来要谈的,是庆华大学在楚州设立科研基地的问题。

    在建工厂这件事上,庆华大学和楚州没有互补性。

    楚州建的工厂太多了,多到现阶段根本就无须从外边引进工厂。但楚州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工业基础依旧薄弱,科研力量严重不足。

    现在楚州的所有工厂,都是以轻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少,重工业也少,只有一个钢铁公司,正在筹建。

    庆华工业园这两年虽然高速发展,到底时间还不长,产能有限。

    庆华大学的许多科研成果,暂时没办法转化为实际产品。

    一句话,庆华工业园吃不下来。

    要加快变现的速度,那就必须要寻求外援。

    楚州有政策,有地皮,有工人,还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工人培养机制,缺的是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一块,正好是庆华大学的强项。

    所以,庆华大学在楚州建一个科研基地,就很有必要。

    一方面,庆华大学可以把自己生产不过来的东西,交给楚州去生产,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变为实际产能。另一方面,庆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帮助楚州的工厂进行快速的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

    这才是优势互补。

    有刘弘毅居中协调,这个合作,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

    齐森校长和赵远方副校长俱皆亲口表态,这个科研基地,可以马上就建。等楚州代表团回去的时候,庆华的考察团队,可以和他们一起动身。

    过年前,就能拿出基本的规划方案。

    等过完年,科研基地立马就能开工建设。

    典型的双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