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 > 第222章 安庆彬分兵两路,常清赴死战守忠

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 第222章 安庆彬分兵两路,常清赴死战守忠

    张镐微微眯起眼睛,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说道:“来指挥使所言亦有几分道理,然兵家之事,不可只图一时之快。我军虽趁势而起,但襄阳城之坚固,不可小觑。我本意减少我军损失,保存精锐,为日后做准备。君只见我军如今气势如虹,却未深想攻城之战的惨烈。那襄阳城墙高壁厚,犹如铜墙铁壁,强攻之下,我军纵能取胜,亦必是惨胜,精锐折损大半,元气大伤,后续又何谈逐鹿天下?”

    安庆彬见两人僵直不下,心腹爱将蔡希德又不在,只能打圆场道:“二人所言皆有有理,来将军考虑的是全局的,先生考虑的是此战的,没必要再争下去了。这样吧,我军六万大军分为两路,第一路四万大军随我和先生一并西进围困襄阳,第二路两万大军随来指挥使在周遭攻城略地,扩大我军在山南东道的地盘如何?”

    安庆彬此语一出,张镐与来瑱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无奈,却也只能抱拳应下。

    张镐心中暗自叹息,深知安庆彬这是在平衡两方意见,可如此一来,兵力分散,变数增多,但事已至此,唯有尽力而为。他沉声道:“公子决策,某自当遵从。只望来指挥使在外攻城掠地时,亦要时刻留意襄阳城这边局势,莫要孤军深入,以防不测。”

    来瑱亦点头道:“军师放心,末将明白轻重。定会在周遭地区扩大我军势力,同时也会关注襄阳城动向,若有需要,定会及时回援。”

    安庆彬见二人不再争执,微微松了口气,脸色稍缓,朗声道:“既已商定,众将士即刻准备,明日便分兵行动。在襄阳城下的,要尽快扎营筑垒,将那襄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在外征战的,也要奋勇向前,打出我军威风,让这山南东道都知晓我军的厉害。

    ……

    都畿道,渑池县。

    封常清领着两万多人,向着对面的安守忠所部叛军发起了进攻,其实这就是自杀式冲锋,安守忠的三万多人以逸待劳,看到唐军满脸兴奋,而封常清的部队一脸疲惫,毫无战意。

    封常清骑在马上,面色冷峻,心中满是苦涩,他望着对面那严阵以待、士气高昂的叛军,又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这些疲惫不堪、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恐惧的士兵,不禁长叹一声。他深知这一战,从一开始就毫无胜算,但君命难违,他只能用这一场惨烈的大败,让皇帝李隆基看清现实,莫要再盲目乐观,心存侥幸。

    他紧了紧手中的缰绳,再次高声喊道:“将士们,今日之战,虽艰难万分,但吾等为大唐将士,当以热血报国!哪怕前路荆棘,亦不可辱没我大唐军威!”话虽如此,可声音中却难掩那一丝无力与绝望。

    士兵们听闻,只是默默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他们早已身心俱疲,许多人甚至连站都有些摇晃,但在封常清的激励下,还是强打起精神,缓缓向前挪动着脚步。

    安守忠在对面看到这一幕,冷笑一声,低声对身旁的副将李庭望说道:“哼,封常清这是何苦呢?明知是败,还来送死。不过,今日便是他的死期,也是我等再立战功之时。”说罢,他猛地一挥手,叛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朝着封常清所部冲了过来。

    封常清见叛军如潮水般涌来,他一夹马腹,率先冲入敌阵,手中长刀挥舞,带起一片寒光。他目光坚定而冷峻,心中却暗自叹息:“吾之性命不足惜,只叹这万千将士,恐要葬于此地。然若能以我等之败,换得陛下醒悟,也算死得其所。”其身姿挺拔如松,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每一刀挥出,都带着视死如归的决然。

    安守忠的叛军呐喊着围拢上来,刀枪剑戟闪烁着冰冷的光。一名叛军小头目咧着嘴,露出一口黄牙,恶狠狠地喊道:“老小子,今天就是你的死期!”说着,挺枪便刺。封常清侧身躲过,反手一刀,将那小头目连人带枪劈成两半,鲜血溅落在他的战甲之上,他却仿若未觉,只是继续奋勇杀敌。

    而他身后的唐军士兵们,虽疲惫不堪,但见主将如此英勇,也鼓起了几分勇气。一老兵咬着牙,嘟囔道:“咱不能丢了大唐的脸,拼了吧!”众人纷纷响应,呐喊着冲向叛军。然而,他们终究是强弩之末,面对数倍于己且精力充沛的叛军,很快便陷入了苦战。

    没过多久,唐军开始出现溃逃、投降的情况,封常清眼睁睁看着士兵们开始溃逃、投降,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与自责。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却并未发出斥责之声,只是在心中默默念叨:“非是儿郎们贪生怕死,实乃吾之过也。”此时,他已多处负伤,战甲破碎,鲜血染红了衣衫,但仍倔强地挺立在阵中,长刀拄地,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躯。

    安守忠见唐军阵脚大乱,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大声喝道:“降者免死!莫要再做无谓抵抗!”这一喊,使得更多的唐军士兵动摇,纷纷丢下兵器,跪地投降。

    封常清环顾四周,惨然一笑,对着仍在抵抗的寥寥数名士兵喊道:“诸君且退,莫要枉送性命,此乃吾一人之责。”那几名士兵闻言,眼眶泛红,却不肯离去,其中一人高呼:“将军,吾等愿与将军共存亡!”封常清听了,心中五味杂陈,热泪险些夺眶而出。

    然而,大势已去,安守忠指挥叛军逐渐将封常清等人围在核心。

    封常清强行站起身来,向着慢慢骑马靠近的安守忠喊道:“来将可是安守忠?”

    安守忠勒住缰绳,在封常清几步之外停下,笑道:“正是本将,封将军久仰大名,却不曾想以这种方式见面。”

    封常清冷冷地看着安守忠,沉声道:“安守忠,莫要得意忘形。今日我虽兵败,但大唐的根基尚在,你等叛军终难成气候。”

    安守忠撇撇嘴道:“封将军,能否成气候可不是你说了算,封将军何不投降于大帅,与大帅一同携手西进,清君侧,除奸侫?”

    封常清呸了一声,厉声道:“你莫要在此巧言令色,蛊惑人心。你家大帅安禄山,狼子野心,妄图篡位夺权,此等行径,天理难容。我大唐虽有困境,但终会有忠臣义士挺身而出,平定叛乱。”

    还未等安守忠回话,封常清仰头大笑,笑声中满是悲愤:“你以为我不知这一战的结果,我不过是想以这残兵败将之躯,让陛下看清这残酷的现实,莫要再被虚假的繁荣蒙蔽双眼。”

    安守忠微微皱眉,沉默片刻后说道:“封将军,你倒是一片赤诚,可你这又是何苦?你若归降,我可保你这些将士不死,你也能在我军中施展抱负,何必白白送死?”

    封常清目光坚定地看着他,决然道:“我意已决,休要再劝。我封常清生为大唐臣,死为大唐鬼,绝无可能投降叛军。”

    此时,雨渐渐大了起来,雨滴打在众人的铠甲和兵器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是这场悲剧的倒计时。安守忠见劝降无果,脸色一沉,缓缓举起手中长刀,高声道:“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无情。众将士,给我杀!”

    叛军们呐喊着冲向封常清等人,封常清深吸一口气,握紧长刀,迎着敌人冲了上去。他虽已伤痕累累,但每一刀仍带着大唐将士的不屈与决绝。那几名忠心耿耿的士兵也紧紧跟随在他身后,毫不退缩。

    安守忠的叛军如潮水般涌来,将他们层层包围。封常清左挡右突,身上又添新伤,雨水混着血水从他的脸颊滑落,他却浑然不觉。那几名士兵也奋力抵抗,他们相互配合,背靠着背,形成一个小小的防御圈,但在叛军的猛烈攻击下,这个防御圈也在逐渐缩小。

    “将军,今日能与您并肩作战,虽死无憾!”一名士兵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决然。

    封常清心中一暖,回应道:“好兄弟,黄泉路上,咱们一起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常清的体力逐渐耗尽,他的动作也变得迟缓起来。叛军们看准时机,一拥而上,几把长枪同时刺向他。封常清避无可避,只能用长刀勉强抵挡。

    “将军小心!”一名士兵见状,猛地扑了过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刺向封常清的长枪,他却被叛军的长枪刺穿了胸膛,当场身亡。

    封常清见状,睚眦欲裂,怒吼道:“兄弟!”他强提一口气,长刀挥舞得更加猛烈,又斩杀了几名叛军,但他自己也摇摇欲坠。

    此时,安守忠在一旁冷冷地看着这一切,他心中对封常清的忠义和勇猛也有几分敬佩,但他明白,自己不能放过这个敌人。他再次举起长刀,准备给封常清致命一击。

    封常清看着安守忠,眼中没有丝毫畏惧,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长刀指向天空,大声喊道:“大唐万岁!”

    安守忠的长刀落下,封常清缓缓倒下,他的眼睛依然睁着,仿佛在看着大唐的未来,那几名忠心耿耿的士兵也相继倒下,他们的鲜血在雨中流淌,染红了这片土地,而这场惨烈的战斗,也成为了李隆基晚年昏聩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