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第136章 狂飙突进,势如破竹!
公元1660年,康熙一年一月三十日,天气晴好。
明军留下郑家海军一万五千人留守,由万义和冯锡范统领,一万两千人驻守海港,三千人驻守大光城。
他们不仅要保证舰队安全守好大军后路,还要按朱慈炯交代的方略,推行汉化政策不断增加“汉人”,建立汉家统治。
陆一师及内卫团一万两千人、郑家海军将士一万五千人,以及“新汉军”两千人,则全军而出往上攻击。
所谓汉人军,就是大光城投降的三千名俘虏军,他们很明智,都在一道要命的选择题中,选了正确答案。
大军出发时,明军将“新汉军”留下一千人在大光,把其余两千人都带着,随同大军出征了。
二月十日,大军再次轻易攻破防守空虚的勃固城,缅军两千余投降。
明军强令大光城“新汉军”,当着勃固城乡绅百姓的面,斩杀投降缅军所有将官和队官,以做投名状。
紧接着,又强逼勃固投降缅军做出“选择”题,当然仍然是当着乡绅百姓的面。
降军两千余人,绝大多数做出了明军眼中的“正确选择”,仅有百余人保持了气节,不愿意成为“汉人”。
理所当然,明军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并令勃固城的新汉军当众将他们乱刀砍死,彻底断了后路。
如此操作一番,朱慈炯下令留下郑家兵马五百人、及大光城新汉军一千人驻守勃固,大军再度前进。
其后十日,明军狂飙突进,连破东吁、平蛮两城,大军一拥而入后,再度重演在勃固城的操作。
此时此刻再无大城阻挡,缅甸东吁王朝的都城阿瓦城,就如一个被扒去外衣的美女,出现在明军的面前。
二月二十七日,朱慈炯驱动大军一路疾行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了阿瓦城之前。
明朝大军的突然出现,且兵马众多阵容强悍,令缅王莽达肝胆欲裂,满朝文武也惊慌失措,毫无应对之策。
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急派出数支人马冲向伊洛瓦底江,命令缅军主力迅速返回保卫国家都城。
幸好,前线距离都城不过七十余里,大军疾行,一日即可返城。
在朱慈炯带着大军狂飙突进之时,伊洛瓦底江对面的李定国和白文选部,当然也没有闲着。
他们为了渡江作战,在江边一江湾缓水处,设立了水寨,派出人马砍伐树木,全力制作船只木筏。
从一名神秘的客人处,李定国得到了些令他震惊且绝难相信的消息,但因对方的特殊身份,他最终选择一试。
从二月初开始,李定国和白文选就设下重重埋伏,等待猎物的到来。
就在他们将信将疑之际,在二月十四日夜,竟真有缅军近万人,乘坐一百七十余艘各式大小船只,前来偷袭明军水寨。
两人又惊又喜之下,先稳住心神指挥埋伏的大军骤然出击,围攻缅军。
双方身份转换,缅军成了被偷袭的一方,加之他们本就战力不振畏惧明军,被突袭之下立即全军大溃。
缅军万余人,仅逃走不足三千人;战船被焚毁八十余,被俘虏五十余,仅有最外围不足四十艘侥幸逃脱。
大战之后,缅军军心动摇士气低落,而明军士气高涨且船只也充裕起来。
心急如焚的李定国和白文选,略微商议之后,立即就要率领大军强渡伊洛瓦底江,与缅军展开决战。
不过,就在他们下达将令,调遣各路兵马之时,那个神秘客人匆匆赶来,参见了李定国和白文选,提出了异议:
“晋王、巩昌王,请不要心急,此时强渡大江,孤军和对岸十几万大军作战,就算顺利也是惨胜。”
“太子殿下说过,时至今日仍然跟着你们抗清的战士,都是难得的忠义之士,绝不可轻易折损于此。”
“殿下还说过,他必会在去年十一月初率军从海路来攻,须等待太子军至,两路夹攻才是王道。”
神秘人态度坚决,立极力阻止两人立即发兵,此时出击败多胜少。
李定国和白文选,因为得了神秘人的消息,才取得了埋伏缅军的大胜,因此才没有立即否决他的意见。
但两人仍心有疑虑,觉得骤然出现的“三太子”,必然会非常介意“永历”皇帝的身份,甚至会…
他们毕竟效忠永历多年,不愿意朱由榔因此失去了性命。他们试图先行进攻,把永历帝救出来。
至于救出来之后又如何处理,他们李定国和白文选其实也没想明白,只是一个惯性在推着他们行事。
这些心思,两人自然不能明说,只能说要乘胜追击,必能取得更大胜利,且能策应从下路攻来的太子大军。
虽然他们想法很多,但神秘人态度坚决,悍然直言想要出兵,必须先杀了他。
神秘人更是恐吓两人,如果贸然出兵导致兵败,不仅救不出永历君臣,也会使大明丧失两路合击阿瓦城的最佳局面。
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大明本次征伐缅甸的战争失败,不仅会害死永历君臣,更加会害死英明神武的皇太子。
如果是如此结局,李定国和白文选将不再是大明脊梁和民族英雄,反而是大明的罪人,将被死死钉在耻辱柱上。
神秘人的犀利的话语,令李定国和白文选两人冷汗如瀑,浑身战栗。
在神秘人的正面劝说和反面恐吓之下,李、白两人终于冷静了下来,三人开始认真商量后续军略。
最终商定,大军做好渡江出击的准备,同时密切监视对岸缅军动向,一旦出现异常,则立即全军出击。
如此一等,又是近半个月时间,李、白两人,每日都在望眼欲穿,苦苦期盼对岸缅军出现异常,但每每失望而归。
直至二月二十八这一天,对岸缅军的何处大营,突然人喊马嘶大象吼叫,一片兵欢马乱的情景。
一个时辰以后,就看缅军大营后方,由近及远扬起了阵阵烟尘,大批兵马毫不掩饰,匆匆往阿瓦城重回。
而且烟尘竟然久久不停,看情形竟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往都城阿瓦城冲去。
虽然隔着大江,明军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对岸缅军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军心士气降到了谷底。
李定国、白文选和神秘人立即碰头协商,一致认为是太子大军已至,全军出击的战机出现了。
李定国和白文选,命令大军在白日时悄然不动,避免引起缅军警惕。
直至次日卯时初,大军全师而出,顺利渡过伊洛瓦底江,突然攻进了留守缅军的大营之中。
明军留下郑家海军一万五千人留守,由万义和冯锡范统领,一万两千人驻守海港,三千人驻守大光城。
他们不仅要保证舰队安全守好大军后路,还要按朱慈炯交代的方略,推行汉化政策不断增加“汉人”,建立汉家统治。
陆一师及内卫团一万两千人、郑家海军将士一万五千人,以及“新汉军”两千人,则全军而出往上攻击。
所谓汉人军,就是大光城投降的三千名俘虏军,他们很明智,都在一道要命的选择题中,选了正确答案。
大军出发时,明军将“新汉军”留下一千人在大光,把其余两千人都带着,随同大军出征了。
二月十日,大军再次轻易攻破防守空虚的勃固城,缅军两千余投降。
明军强令大光城“新汉军”,当着勃固城乡绅百姓的面,斩杀投降缅军所有将官和队官,以做投名状。
紧接着,又强逼勃固投降缅军做出“选择”题,当然仍然是当着乡绅百姓的面。
降军两千余人,绝大多数做出了明军眼中的“正确选择”,仅有百余人保持了气节,不愿意成为“汉人”。
理所当然,明军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并令勃固城的新汉军当众将他们乱刀砍死,彻底断了后路。
如此操作一番,朱慈炯下令留下郑家兵马五百人、及大光城新汉军一千人驻守勃固,大军再度前进。
其后十日,明军狂飙突进,连破东吁、平蛮两城,大军一拥而入后,再度重演在勃固城的操作。
此时此刻再无大城阻挡,缅甸东吁王朝的都城阿瓦城,就如一个被扒去外衣的美女,出现在明军的面前。
二月二十七日,朱慈炯驱动大军一路疾行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了阿瓦城之前。
明朝大军的突然出现,且兵马众多阵容强悍,令缅王莽达肝胆欲裂,满朝文武也惊慌失措,毫无应对之策。
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急派出数支人马冲向伊洛瓦底江,命令缅军主力迅速返回保卫国家都城。
幸好,前线距离都城不过七十余里,大军疾行,一日即可返城。
在朱慈炯带着大军狂飙突进之时,伊洛瓦底江对面的李定国和白文选部,当然也没有闲着。
他们为了渡江作战,在江边一江湾缓水处,设立了水寨,派出人马砍伐树木,全力制作船只木筏。
从一名神秘的客人处,李定国得到了些令他震惊且绝难相信的消息,但因对方的特殊身份,他最终选择一试。
从二月初开始,李定国和白文选就设下重重埋伏,等待猎物的到来。
就在他们将信将疑之际,在二月十四日夜,竟真有缅军近万人,乘坐一百七十余艘各式大小船只,前来偷袭明军水寨。
两人又惊又喜之下,先稳住心神指挥埋伏的大军骤然出击,围攻缅军。
双方身份转换,缅军成了被偷袭的一方,加之他们本就战力不振畏惧明军,被突袭之下立即全军大溃。
缅军万余人,仅逃走不足三千人;战船被焚毁八十余,被俘虏五十余,仅有最外围不足四十艘侥幸逃脱。
大战之后,缅军军心动摇士气低落,而明军士气高涨且船只也充裕起来。
心急如焚的李定国和白文选,略微商议之后,立即就要率领大军强渡伊洛瓦底江,与缅军展开决战。
不过,就在他们下达将令,调遣各路兵马之时,那个神秘客人匆匆赶来,参见了李定国和白文选,提出了异议:
“晋王、巩昌王,请不要心急,此时强渡大江,孤军和对岸十几万大军作战,就算顺利也是惨胜。”
“太子殿下说过,时至今日仍然跟着你们抗清的战士,都是难得的忠义之士,绝不可轻易折损于此。”
“殿下还说过,他必会在去年十一月初率军从海路来攻,须等待太子军至,两路夹攻才是王道。”
神秘人态度坚决,立极力阻止两人立即发兵,此时出击败多胜少。
李定国和白文选,因为得了神秘人的消息,才取得了埋伏缅军的大胜,因此才没有立即否决他的意见。
但两人仍心有疑虑,觉得骤然出现的“三太子”,必然会非常介意“永历”皇帝的身份,甚至会…
他们毕竟效忠永历多年,不愿意朱由榔因此失去了性命。他们试图先行进攻,把永历帝救出来。
至于救出来之后又如何处理,他们李定国和白文选其实也没想明白,只是一个惯性在推着他们行事。
这些心思,两人自然不能明说,只能说要乘胜追击,必能取得更大胜利,且能策应从下路攻来的太子大军。
虽然他们想法很多,但神秘人态度坚决,悍然直言想要出兵,必须先杀了他。
神秘人更是恐吓两人,如果贸然出兵导致兵败,不仅救不出永历君臣,也会使大明丧失两路合击阿瓦城的最佳局面。
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大明本次征伐缅甸的战争失败,不仅会害死永历君臣,更加会害死英明神武的皇太子。
如果是如此结局,李定国和白文选将不再是大明脊梁和民族英雄,反而是大明的罪人,将被死死钉在耻辱柱上。
神秘人的犀利的话语,令李定国和白文选两人冷汗如瀑,浑身战栗。
在神秘人的正面劝说和反面恐吓之下,李、白两人终于冷静了下来,三人开始认真商量后续军略。
最终商定,大军做好渡江出击的准备,同时密切监视对岸缅军动向,一旦出现异常,则立即全军出击。
如此一等,又是近半个月时间,李、白两人,每日都在望眼欲穿,苦苦期盼对岸缅军出现异常,但每每失望而归。
直至二月二十八这一天,对岸缅军的何处大营,突然人喊马嘶大象吼叫,一片兵欢马乱的情景。
一个时辰以后,就看缅军大营后方,由近及远扬起了阵阵烟尘,大批兵马毫不掩饰,匆匆往阿瓦城重回。
而且烟尘竟然久久不停,看情形竟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往都城阿瓦城冲去。
虽然隔着大江,明军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对岸缅军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军心士气降到了谷底。
李定国、白文选和神秘人立即碰头协商,一致认为是太子大军已至,全军出击的战机出现了。
李定国和白文选,命令大军在白日时悄然不动,避免引起缅军警惕。
直至次日卯时初,大军全师而出,顺利渡过伊洛瓦底江,突然攻进了留守缅军的大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