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开荒人 第88章 种地哪有不辛苦的
午时四刻回到村子,老远就有人跑过来迎接。
看到十二个大水缸外还有三把犁、牛和车,村民们沸腾了,都围上来看热闹。
“都让一让,别挤着县丞大人!”杨大郎大声喊道。
村民们光顾着看牛和车,压根没注意到队伍中多了几位陌生人。
一听是县丞大人,忙规规矩矩站好,局促不安的看着胡县丞几人。
“胡大人?您怎么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杨老汉及村老们忙上前迎接。
“从未到过荒沟村,随苏先生过来看看,说是蕨根、葛根能榨粉。”胡县丞亲和道。
“大人请看,这就是蕨根粉、葛根粉!”杨老汉指着七个盖着面筛的大水缸。
解开盖子,面上的渣水颜色淡了许多,淡茶色,下面厚厚的沉淀,足足半缸子。
“这么多?”胡县丞看着心动,一缸子能沉淀出半缸子,产量不低嘛!
“不算多!这是蕨根粉,三缸子才剩下这半缸,这两缸是葛根粉,四缸半得的。”杨老汉眉眼间全是笑意。
胡二郎、师爷、户曹吏也凑过来看,杨大郎几个壮汉开始倒渣水,显露出淀粉的真实颜色。
蕨根粉呈灰白色,葛根粉要白一些,两者很容易区分开。
“这是料渣?”胡二郎看到院子外有一堆褐色的根须样渣滓。
“是!那是葛根料渣,沤烂发酵可做地肥,阿樱说的。”杨老汉道。
倒完渣水,妇人们把淀粉舀出来晾晒在簸箕里,足足晒了满满当当十簸箕。
“想不到大山中竟有如此宝物!”胡县丞很高兴。
有了这东西,青黄不接时百姓不怕没吃的。
杨老汉、苏步成陪着胡县丞等进屋坐坐。
“杨大伯,跟你商量个事儿!”苏樱叫住杨大郎。
“何事?”杨大郎问。
“这两副下水放你家,招待县丞大人一行,晚上他们的住宿也麻烦你安排一下。”苏樱笑嘻嘻道。
“成,本就该我家安排,只是下水都放这儿,你家不吃?”杨大郎知道那卤料卤出来的肉有多美味。
“一会儿我把卤料拿来,将就你家灶台弄,本打算割点肉,不想没了,这兔子晚上弄个红烧兔吧。”苏樱把东西放下。
苏樱背着空背篓去追赶二叔、三叔,刚跑出院子,胡二郎亦追出来,“女娘!”
“郎君何事?”苏樱停住脚步。
“带我看看!”胡二郎快走几步追上苏樱。
“走吧!”苏樱没推辞,带着胡二郎边走边介绍。
路过田间地头,特意介绍了一下土地板结的原因、解决办法。
苏樱知道这问题不止荒沟村,其他地方都存在。
“女娘懂的真多!我亦看过不少农桑书,你这么一说,好些有印象,只是不在一部书籍中,女娘是活学活用啊!”胡二郎敬佩道。
“郎君谬赞,我亦不过是摸索阶段,能不能成,还有待验证。”苏樱谦虚道,“若是有效,你们可在各乡推广。”
前面苏老二、老三赶着牛车回家,跟了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这是村里的第三头耕牛,第一辆牛车,常年没有外人来的山村,一下来了好几个县里的贵客,孩子兴奋的大呼小叫。
“阿耶、阿耶!”小桃、兆彦、柄彦边跑边喊。
后面还有苏伯彦等一帮少年,步履匆匆,极力压抑着兴奋,做出稳重老成的模样。
虎子跑来给苏伯彦报的信,阿木阿桑也跟着来的。
得知不但带回耕牛、犁,还有牛车,大家纷纷扔下手中的活儿,出来迎接。
“阿耶,这是我们家的牛车吗?”兆彦、柄彦拉着自己老爹,想要伸手摸摸牛。
围着的人太多太热情,牛不安地哞哞叫。
“是,这是咱家的牛车!来,坐上!”苏老二把孩子们放到车上。
见虎子几个眼巴巴的望着,一同抱上去。
“哇…”孩子们开心的尖叫。
特别是虎子、阿木和阿桑,他们生来就在这里,很少出山,更别提坐牛车。
天啊,太幸福了,牛车诶,他们坐上牛车了!
“二叔、三叔!”苏伯彦几个少年过来。
“你阿耶在村长家,县丞大人来了。”苏老二笑呵呵道,“这是咱家的牛车、江东犁!胡二郎君送的。”
大家簇拥着牛车往回走,像簇拥着凯旋的将军。
苏老太太、杜氏、韦氏、苏绿几人在院子外张望,看着一群人簇拥着牛车过来,都欢喜无比。
有了耕牛,大家就轻松多了,也意味着农忙正式开始。
“快去弄些水,弄些草来!”苏老太太看着是头青壮牛,欢喜得紧,忙吩咐俩媳妇。
见车上坐了一堆孩子,心疼坏了,“哎哟,小祖宗些,快下来,耕牛走了这么远,累坏了!快下来、快下来!”
苏老二把孩子们抱下来。
“二郎,你也真是的,惯孩子惯成这样!不知道心疼耕牛!”苏老太太笑骂着拍了一下二儿。
杜氏韦氏抬着满满一桶水过来,耕牛哞哞叫着,埋头喝水。
喝了好一会儿,才抬头,慢悠悠的哞哞叫。
“瞧瞧,这牛渴成啥样!”老太太从媳妇手中夺过青草,递到耕牛嘴边,哄孩子般温声道,“饿了吧,快吃!”
耕牛嗅嗅泛着青草香的新鲜青草,轻轻蹭了蹭老太太的手,舌头一卷,卷走青草。
“辛苦你了!”老太太抚摸着耕牛。
把江东犁卸下,牛车卸下,苏老二牵着牛出去转悠,孩子们亦跟着不肯离去。
苏伯彦几个少年拿着江东犁琢磨它巧妙在哪里,苏老三扶着犁,操作给大家看,说着在镇上演示时的热闹场景。
“三叔,明日耕地,我也试试!”苏伯彦摩拳擦掌的。
“我们也要试试!”苏时彦几个不甘示弱。
“好啦,好啦,都有份!臭小子们,耕地可不是轻省活儿!别以为有了江东犁就不累了!”苏老三看着充满活力的子侄们笑道。
“省的!三叔,种地哪有不辛苦的?”苏伯彦道。
“家里这么多劳力,不能总是你和二叔干最重的活儿,我们也得学啊!将来该我们担重任才是。”
看到十二个大水缸外还有三把犁、牛和车,村民们沸腾了,都围上来看热闹。
“都让一让,别挤着县丞大人!”杨大郎大声喊道。
村民们光顾着看牛和车,压根没注意到队伍中多了几位陌生人。
一听是县丞大人,忙规规矩矩站好,局促不安的看着胡县丞几人。
“胡大人?您怎么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杨老汉及村老们忙上前迎接。
“从未到过荒沟村,随苏先生过来看看,说是蕨根、葛根能榨粉。”胡县丞亲和道。
“大人请看,这就是蕨根粉、葛根粉!”杨老汉指着七个盖着面筛的大水缸。
解开盖子,面上的渣水颜色淡了许多,淡茶色,下面厚厚的沉淀,足足半缸子。
“这么多?”胡县丞看着心动,一缸子能沉淀出半缸子,产量不低嘛!
“不算多!这是蕨根粉,三缸子才剩下这半缸,这两缸是葛根粉,四缸半得的。”杨老汉眉眼间全是笑意。
胡二郎、师爷、户曹吏也凑过来看,杨大郎几个壮汉开始倒渣水,显露出淀粉的真实颜色。
蕨根粉呈灰白色,葛根粉要白一些,两者很容易区分开。
“这是料渣?”胡二郎看到院子外有一堆褐色的根须样渣滓。
“是!那是葛根料渣,沤烂发酵可做地肥,阿樱说的。”杨老汉道。
倒完渣水,妇人们把淀粉舀出来晾晒在簸箕里,足足晒了满满当当十簸箕。
“想不到大山中竟有如此宝物!”胡县丞很高兴。
有了这东西,青黄不接时百姓不怕没吃的。
杨老汉、苏步成陪着胡县丞等进屋坐坐。
“杨大伯,跟你商量个事儿!”苏樱叫住杨大郎。
“何事?”杨大郎问。
“这两副下水放你家,招待县丞大人一行,晚上他们的住宿也麻烦你安排一下。”苏樱笑嘻嘻道。
“成,本就该我家安排,只是下水都放这儿,你家不吃?”杨大郎知道那卤料卤出来的肉有多美味。
“一会儿我把卤料拿来,将就你家灶台弄,本打算割点肉,不想没了,这兔子晚上弄个红烧兔吧。”苏樱把东西放下。
苏樱背着空背篓去追赶二叔、三叔,刚跑出院子,胡二郎亦追出来,“女娘!”
“郎君何事?”苏樱停住脚步。
“带我看看!”胡二郎快走几步追上苏樱。
“走吧!”苏樱没推辞,带着胡二郎边走边介绍。
路过田间地头,特意介绍了一下土地板结的原因、解决办法。
苏樱知道这问题不止荒沟村,其他地方都存在。
“女娘懂的真多!我亦看过不少农桑书,你这么一说,好些有印象,只是不在一部书籍中,女娘是活学活用啊!”胡二郎敬佩道。
“郎君谬赞,我亦不过是摸索阶段,能不能成,还有待验证。”苏樱谦虚道,“若是有效,你们可在各乡推广。”
前面苏老二、老三赶着牛车回家,跟了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这是村里的第三头耕牛,第一辆牛车,常年没有外人来的山村,一下来了好几个县里的贵客,孩子兴奋的大呼小叫。
“阿耶、阿耶!”小桃、兆彦、柄彦边跑边喊。
后面还有苏伯彦等一帮少年,步履匆匆,极力压抑着兴奋,做出稳重老成的模样。
虎子跑来给苏伯彦报的信,阿木阿桑也跟着来的。
得知不但带回耕牛、犁,还有牛车,大家纷纷扔下手中的活儿,出来迎接。
“阿耶,这是我们家的牛车吗?”兆彦、柄彦拉着自己老爹,想要伸手摸摸牛。
围着的人太多太热情,牛不安地哞哞叫。
“是,这是咱家的牛车!来,坐上!”苏老二把孩子们放到车上。
见虎子几个眼巴巴的望着,一同抱上去。
“哇…”孩子们开心的尖叫。
特别是虎子、阿木和阿桑,他们生来就在这里,很少出山,更别提坐牛车。
天啊,太幸福了,牛车诶,他们坐上牛车了!
“二叔、三叔!”苏伯彦几个少年过来。
“你阿耶在村长家,县丞大人来了。”苏老二笑呵呵道,“这是咱家的牛车、江东犁!胡二郎君送的。”
大家簇拥着牛车往回走,像簇拥着凯旋的将军。
苏老太太、杜氏、韦氏、苏绿几人在院子外张望,看着一群人簇拥着牛车过来,都欢喜无比。
有了耕牛,大家就轻松多了,也意味着农忙正式开始。
“快去弄些水,弄些草来!”苏老太太看着是头青壮牛,欢喜得紧,忙吩咐俩媳妇。
见车上坐了一堆孩子,心疼坏了,“哎哟,小祖宗些,快下来,耕牛走了这么远,累坏了!快下来、快下来!”
苏老二把孩子们抱下来。
“二郎,你也真是的,惯孩子惯成这样!不知道心疼耕牛!”苏老太太笑骂着拍了一下二儿。
杜氏韦氏抬着满满一桶水过来,耕牛哞哞叫着,埋头喝水。
喝了好一会儿,才抬头,慢悠悠的哞哞叫。
“瞧瞧,这牛渴成啥样!”老太太从媳妇手中夺过青草,递到耕牛嘴边,哄孩子般温声道,“饿了吧,快吃!”
耕牛嗅嗅泛着青草香的新鲜青草,轻轻蹭了蹭老太太的手,舌头一卷,卷走青草。
“辛苦你了!”老太太抚摸着耕牛。
把江东犁卸下,牛车卸下,苏老二牵着牛出去转悠,孩子们亦跟着不肯离去。
苏伯彦几个少年拿着江东犁琢磨它巧妙在哪里,苏老三扶着犁,操作给大家看,说着在镇上演示时的热闹场景。
“三叔,明日耕地,我也试试!”苏伯彦摩拳擦掌的。
“我们也要试试!”苏时彦几个不甘示弱。
“好啦,好啦,都有份!臭小子们,耕地可不是轻省活儿!别以为有了江东犁就不累了!”苏老三看着充满活力的子侄们笑道。
“省的!三叔,种地哪有不辛苦的?”苏伯彦道。
“家里这么多劳力,不能总是你和二叔干最重的活儿,我们也得学啊!将来该我们担重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