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开荒人 第160章 岭南道疯了
“观音婢,这红糖你且留着,补气血正好!”天可汗关切道。
“二郎,这红糖乃新出稀罕物,二郎不如给父皇送去!如何?”长孙皇后握着丈夫的手。
跟自己补气血相比,皇后更希望借由送东西,让丈夫缓和与太上皇的关系。
“观音婢!下次吧,想来福忠还会送来,你这脸色产后一直不见好,得尽早补足气血!”天可汗感觉到妻子的手冰凉。
“二郎!妾身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补,父皇日渐衰老,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长孙皇后温柔道。
“你呀!总是委屈自己!”天可汗深受感动,折中道:“罢了!就分一半给父皇吧!”
“是!”皇后知道再劝是劝不动了。
不过福忠后面陆续送来,到时再给太上皇送去也一样。
第二日朝堂上,天可汗将密奏上的几件事公诸于众。
不止朝臣们震惊,连房玄龄、杜如晦都被震惊到。
此刻每个人最震撼的是能翻番的两季稻,真有这样的粮食?
“陛下!此消息可准?”杜如晦一脸的惊疑。
他不是没听过,安南都护府一带有两季、甚至三季稻,不过产量都不高。
安南人种田随意,撒在田里就不怎么打理,收割后留着稻桩割二茬儿、三茬儿,一茬儿比一茬儿量少。
三季加起来比中原的量高,仗着天时地利,不用花太大力气,妥妥的老天追着喂饭。
可惜这么肥沃的地方,落在一群不怎么爱惜土地的人手中。
那里除了土着,也有不少中原人。
自秦朝起纳入中原版图,历代驻军的后人,有陈、王等姓氏,逐渐发展成安南的门阀氏族。
唐末从中原分裂出去独立,宋代没有收回,自此安南脱离中原掌控。
每每看到各地上报遭遇旱涝等灾害,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杜如晦哀叹中原没能拥有安南那样两季、三季稻的沃土!
如今惊天一个响雷,岭南竟然准备人工种植两季稻,还每一季播种栽秧!
一块地当两块地用!这什么逆天操作?杜如晦以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在场的朝臣中,有房玄龄、杜如晦这种一心为民的肱骨重臣,真心替天可汗、替天下百姓高兴。
心里一直担忧着即将爆发的河南道、河北道饥荒,日思夜忧,愁的不行。
派人偷偷倒换粮食不知道能不能成,私下里进行,不敢大动作,两道人口几百万,杯水车薪啊!
现在好了,有两季稻这个大杀器,六七月份第一季正好北上赈灾,十月份第二季再续上。
十月份河南、河北两道的春季粮食多少有些收获,百姓得救,朝廷也能缓口气。
在场感到愤怒、恐慌的是世家大族,一旦岭南道真的弄出两季稻,全国粮食充足,他们怎么哄抬物价?怎么渔利?
他们占据着各地大量的良田和劳动力,也因此有资本跟皇家掰手腕。
一旦翻番的两季稻出现,皇家将不再倚重他们,他们的影响力将很快减弱。
天可汗向来手腕铁血,以他们做的好些事儿,一旦天可汗不再需要仰仗他们时,可以想见结局。
“陛下!臣担心此乃岭南道为了政绩谎报!还没开春播种,就敢上报,闻所未闻,臣愿亲往岭南一探究竟!”世家大族的臣子出列道。
不管是否有这回事儿,都要给它搅黄了、掐灭了。
这技术只能掌握在他们手中,包括这些良田,得尽快派人去岭南,吃下那里的田地。
至于技术人才,只能为他们所用,若不听话,就咔嚓掉。
总之事情不能脱离他们的掌控!
“不用!这是朕的两位特使密奏!不会有假!”天可汗看着吃瘪的大家世族臣子,神清气爽。
他知道后面岭南道朝集使冯诩还有奏折,应该还有更多最新消息。
“陛下,臣以为这事儿根本不可能!必定有蹊跷!臣怀疑岭南道官吏为政绩编造的!”有人不死心进谏道。
“臣附议!陛下,两季稻时间间隔极短,听闻安南人收割后任由稻桩自己重新长稻穗。
哪有人工播种栽秧的?劳动强度如此高,试问农人可吃得消?”
世家大族出来的可不是酒囊饭袋,也是长了脑子的,会思考问题。
“问的好!”天可汗看着这些心怀鬼胎的世家大族出来的臣子,心中冷笑,就知道你们不死心!
下面群臣全都讶异抬起头,不解的看一眼皇帝,怎么陛下好像特意等着这句话?
“中间间隔时间确实短,劳动强度确实大,是个人都吃不消!”天可汗慢悠悠道,“所以他们早有准备,设计了一款脚踏打谷机!”
“脚踏打谷机?”众人惊呼。
岭南道疯了?怎么感觉跟他们不在一个维度、时空?
“各位爱卿看看吧!”天可汗拿出脚踏打谷机示意图给旁边的宦官。
宦官接过,转交给房玄龄、杜如晦。
其他人眼巴巴望着两位宰相大人,都想看看是啥先进机器。
在后面的阎立德脖子伸得老长,最着急。
上次的江东犁制作出来,天可汗直接在殿外试驾。
天可汗犁完,尉迟敬德、程知节一帮秦王府老臣凑热闹,架着犁一阵狂奔,玩嗨了,愣是把巴掌大的东宫花园给翻了个遍。
内侍省前些天才陆续补上花草。
这回弄个脚踏打谷机,不知天可汗又会在哪里折腾?
“将作监少匠可在?”天可汗瞥到踮着脚尖的阎立德,想起高炉石灰窑。
“臣在!”阎立德躬身出列。
“阎爱卿,这里有个高炉石灰窑,你看看!”天可汗示意宦官将图纸讲给阎立德。
阎立德接过,只看了几眼了,了悟,“陛下!这也是岭南道传回来的?”
“正是!爱卿可有什么想法?”天可汗面带笑意,果真让皇后料中。
“陛下!此高炉法甚妙!若用于冶铁…”阎立德激动的手在颤抖。
只要将风箱再扩大,进出口同比例放大,将获得更巨大的风力,炉内升温快且能稳定、持续高温。
加料口的设计原理有说明,解了将作监多年困惑的技术难题,从上向下投料,是让原料充分燃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明明是高炉石灰窑设计图,却打通了将作监掌门人的任督二脉。
“如此,这图纸就交由爱卿,希望将作监尽快拿出成果来!”天可汗大悦。
“是!陛下!”阎立德喜滋滋收下图纸,急不可待的盼着退朝。
脚踏打谷机于他已经没了吸引力。
“二郎,这红糖乃新出稀罕物,二郎不如给父皇送去!如何?”长孙皇后握着丈夫的手。
跟自己补气血相比,皇后更希望借由送东西,让丈夫缓和与太上皇的关系。
“观音婢!下次吧,想来福忠还会送来,你这脸色产后一直不见好,得尽早补足气血!”天可汗感觉到妻子的手冰凉。
“二郎!妾身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补,父皇日渐衰老,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长孙皇后温柔道。
“你呀!总是委屈自己!”天可汗深受感动,折中道:“罢了!就分一半给父皇吧!”
“是!”皇后知道再劝是劝不动了。
不过福忠后面陆续送来,到时再给太上皇送去也一样。
第二日朝堂上,天可汗将密奏上的几件事公诸于众。
不止朝臣们震惊,连房玄龄、杜如晦都被震惊到。
此刻每个人最震撼的是能翻番的两季稻,真有这样的粮食?
“陛下!此消息可准?”杜如晦一脸的惊疑。
他不是没听过,安南都护府一带有两季、甚至三季稻,不过产量都不高。
安南人种田随意,撒在田里就不怎么打理,收割后留着稻桩割二茬儿、三茬儿,一茬儿比一茬儿量少。
三季加起来比中原的量高,仗着天时地利,不用花太大力气,妥妥的老天追着喂饭。
可惜这么肥沃的地方,落在一群不怎么爱惜土地的人手中。
那里除了土着,也有不少中原人。
自秦朝起纳入中原版图,历代驻军的后人,有陈、王等姓氏,逐渐发展成安南的门阀氏族。
唐末从中原分裂出去独立,宋代没有收回,自此安南脱离中原掌控。
每每看到各地上报遭遇旱涝等灾害,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杜如晦哀叹中原没能拥有安南那样两季、三季稻的沃土!
如今惊天一个响雷,岭南竟然准备人工种植两季稻,还每一季播种栽秧!
一块地当两块地用!这什么逆天操作?杜如晦以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在场的朝臣中,有房玄龄、杜如晦这种一心为民的肱骨重臣,真心替天可汗、替天下百姓高兴。
心里一直担忧着即将爆发的河南道、河北道饥荒,日思夜忧,愁的不行。
派人偷偷倒换粮食不知道能不能成,私下里进行,不敢大动作,两道人口几百万,杯水车薪啊!
现在好了,有两季稻这个大杀器,六七月份第一季正好北上赈灾,十月份第二季再续上。
十月份河南、河北两道的春季粮食多少有些收获,百姓得救,朝廷也能缓口气。
在场感到愤怒、恐慌的是世家大族,一旦岭南道真的弄出两季稻,全国粮食充足,他们怎么哄抬物价?怎么渔利?
他们占据着各地大量的良田和劳动力,也因此有资本跟皇家掰手腕。
一旦翻番的两季稻出现,皇家将不再倚重他们,他们的影响力将很快减弱。
天可汗向来手腕铁血,以他们做的好些事儿,一旦天可汗不再需要仰仗他们时,可以想见结局。
“陛下!臣担心此乃岭南道为了政绩谎报!还没开春播种,就敢上报,闻所未闻,臣愿亲往岭南一探究竟!”世家大族的臣子出列道。
不管是否有这回事儿,都要给它搅黄了、掐灭了。
这技术只能掌握在他们手中,包括这些良田,得尽快派人去岭南,吃下那里的田地。
至于技术人才,只能为他们所用,若不听话,就咔嚓掉。
总之事情不能脱离他们的掌控!
“不用!这是朕的两位特使密奏!不会有假!”天可汗看着吃瘪的大家世族臣子,神清气爽。
他知道后面岭南道朝集使冯诩还有奏折,应该还有更多最新消息。
“陛下,臣以为这事儿根本不可能!必定有蹊跷!臣怀疑岭南道官吏为政绩编造的!”有人不死心进谏道。
“臣附议!陛下,两季稻时间间隔极短,听闻安南人收割后任由稻桩自己重新长稻穗。
哪有人工播种栽秧的?劳动强度如此高,试问农人可吃得消?”
世家大族出来的可不是酒囊饭袋,也是长了脑子的,会思考问题。
“问的好!”天可汗看着这些心怀鬼胎的世家大族出来的臣子,心中冷笑,就知道你们不死心!
下面群臣全都讶异抬起头,不解的看一眼皇帝,怎么陛下好像特意等着这句话?
“中间间隔时间确实短,劳动强度确实大,是个人都吃不消!”天可汗慢悠悠道,“所以他们早有准备,设计了一款脚踏打谷机!”
“脚踏打谷机?”众人惊呼。
岭南道疯了?怎么感觉跟他们不在一个维度、时空?
“各位爱卿看看吧!”天可汗拿出脚踏打谷机示意图给旁边的宦官。
宦官接过,转交给房玄龄、杜如晦。
其他人眼巴巴望着两位宰相大人,都想看看是啥先进机器。
在后面的阎立德脖子伸得老长,最着急。
上次的江东犁制作出来,天可汗直接在殿外试驾。
天可汗犁完,尉迟敬德、程知节一帮秦王府老臣凑热闹,架着犁一阵狂奔,玩嗨了,愣是把巴掌大的东宫花园给翻了个遍。
内侍省前些天才陆续补上花草。
这回弄个脚踏打谷机,不知天可汗又会在哪里折腾?
“将作监少匠可在?”天可汗瞥到踮着脚尖的阎立德,想起高炉石灰窑。
“臣在!”阎立德躬身出列。
“阎爱卿,这里有个高炉石灰窑,你看看!”天可汗示意宦官将图纸讲给阎立德。
阎立德接过,只看了几眼了,了悟,“陛下!这也是岭南道传回来的?”
“正是!爱卿可有什么想法?”天可汗面带笑意,果真让皇后料中。
“陛下!此高炉法甚妙!若用于冶铁…”阎立德激动的手在颤抖。
只要将风箱再扩大,进出口同比例放大,将获得更巨大的风力,炉内升温快且能稳定、持续高温。
加料口的设计原理有说明,解了将作监多年困惑的技术难题,从上向下投料,是让原料充分燃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明明是高炉石灰窑设计图,却打通了将作监掌门人的任督二脉。
“如此,这图纸就交由爱卿,希望将作监尽快拿出成果来!”天可汗大悦。
“是!陛下!”阎立德喜滋滋收下图纸,急不可待的盼着退朝。
脚踏打谷机于他已经没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