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贞观开荒人 > 第307章 渴望有本印刷书

贞观开荒人 第307章 渴望有本印刷书

    早上吃过早饭,苏伯彦带着官差返回梧县,汉子们回工地劳作。

    毕竟还要在小村庄生活,不得不日出而作,日暮而息。

    水田里的水稻叶子开始泛出黄色,稻穗上的稻粒已灌浆,泛着淡淡的稻香。

    旱地里的黄豆、绿豆差不多两尺高,绿荫荫的一片。

    苏樱带着孩子们在田坎上,几人一组,背着背篓挑选桑叶采摘,叽叽喳喳的。

    其他妇人也在田坎上摘桑叶,家家户户都养蚕,这次全村都是彩丝蚕。

    卢照时、王延年、胡县令背着手,悠闲的巡视田地,看到茂盛的庄稼,不住点头。

    “嗯,不错、不错!月底收割,一定是好收成!”卢照时捋着美髯笑道。

    看这些田里的稻穗,肯定增产,卢照时很想知道比往年增产几成?

    两季稻下来,今年的粮食不止翻番,算上增产,至少还要多个三四成!

    放眼整个大唐,有哪个州府做到?梧州!只有梧州做到了!

    采摘回桑叶,背到蚕室喂蚕。

    孩子们安安静静,不再嬉闹,喂完桑叶,做记录,认认真真。

    卢照时几人好奇,彩丝蚕怎么喂养出来的,进来观看。

    看到蚕儿除了比平常见到的肥大,并无不同,不解地看向苏樱。

    “这蚕儿除了肥大些,没啥不同啊,如何吐彩丝的?”

    苏樱笑笑,“大人,还不到时间,要等三眠才开始变。”

    “哦,你这蚕儿咋喂的这般肥大?”卢照时好奇。

    这女娘种地比别人家的地肥,养蚕比别人家的肥大,一定有窍门。

    “也没啥不同,就是比别人家的蚕儿吃的好些,喂糖水。”苏樱回道。

    “喂、喂糖水?”卢照时惊了,一般人家吃糖不易,苏樱竟拿来喂蚕!

    “这技术可以推广,红糖大蒜水喷洒桑叶上喂食蚕儿,可增强抵抗力,也增加养分,就像人吃的好,身体壮一个道理。”

    苏樱换一个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

    “原来如此!”卢照时恍然。

    弄完这些,开始上课,卢照时几人坐后面。

    “今日我们讲两位数加、减法…”

    苏樱在黑板上用阿拉伯数字各写了一道两位数的加法、减法横式题。

    卢照时看着黑板上奇怪符号,感觉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看不懂、听不懂。

    “鹤龄,阿樱这讲的啥?我咋看不明白?”卢照时用胳膊肘捣了捣王延年。

    “我猜是新算学!”王延年悄声道。

    “现在,哪两位同学上来用竖式解题?”苏樱问。

    孩子们纷纷举手。

    “好,裴玉瑶、郑子善你们来!”苏樱点了两个孩子上台。

    裴玉瑶做加法、郑子善做减法。

    加法用竖式进位,减法用竖式借位。

    两个孩子唰唰唰几下写出演算过程及答案,然后回到座位。

    “他们的答案正确吗?”苏樱问孩子们。

    “正确!”孩子们齐声道。

    “嗯,不错,看来大家都明白了进位、借位的意思!那我们再做复杂一些,三位数的加法、减法…”

    苏樱在黑板上侃侃而谈,下面最后排的三位官老爷则是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你和我。

    “好了,今日的课就讲到这里,这是今日的作业,大家抄一下,下学后多练习,下课!”

    苏樱在黑板上出了二十道题,三位数加、减法各十道。

    “先生辛苦了!”孩子们起立躬身道。

    “阿樱、阿樱!”憋了一堂课的卢照时终于有机会开口,“你这符号啥意思?”

    “这是阿拉伯数字,一种新的算学法,运用起来便捷易学…”

    苏樱又对三位大学生普及前面的基础知识。

    “哦,原来如此!”了解完0到9以及加、减、乘、除、等号、横式、竖式的含义后,卢照时明白了大半。

    “这么说起来,它与算盘各有千秋?”卢照时问。

    “呃,差不多吧!不过它的作用不止于运算,还可用于记账等…”

    苏樱将阿拉伯数字的其他用途也做了详细讲解。

    “善,这符号竟有如此大用!”卢照时惊叹。

    “若用于记账,账目清晰、一目了然,再配合使用文字,就能规避账目改动的风险!

    嗯,是个好办法!鹤龄啊,这主意不错,要不咱们派几人来学学?”

    “甚好!”王延年也被课程吸引,“阿樱啊,可有教材?”

    “呃,暂时没有!”苏樱讪讪。

    “这不行,如此好的新式算学,弄部教材出来,要推广没教材怎么行?珠算你都弄了一本,这阿拉伯算学,你也弄本!”卢照时提议。

    “这个新算学对各曹都有用,特别是户曹,账目繁琐,若采用此法,再配合珠算,将减轻大半工作量!

    州府官学也增加这门课程,将来为官为吏都大有用处!”

    “是,我抽空弄一份教材!”苏樱也觉得有必要。

    教材系统、有条理,便于学生温故知新,也让更多有自学能力的人自学。

    “那个、大人,能不能印刷出来?送我们村学一些?”苏樱问。

    手抄本的教材始终不规范,苏樱渴望有本印刷书。

    “印刷?”卢照时沉吟,“印刷可不简单,单是雕版就得花费几个月时间,只印刷几百册,只怕没人肯接。”

    全州府加上各县衙、官学学子,不超过几百人。

    古代印刷书籍少,除了纸张贵,还因为雕版很麻烦。

    一页纸一张雕版,字体很小,错一字这一版就得废掉重刻。

    一本书少则几十页,多则上百页,雕版是项大工程。

    印刷完后,若不再复印,这套雕版就没了价值。

    这就是为啥古书四书五经印刷版多的原因,除了是指定教材,还是指定出题库,需求量大,雕版反复利用。

    这套新算学教材目前只有梧州用,雕版印刷成本高、耗时长,不如手抄本实在。

    “这样,你把教材写出来,我找人抄写几十本送你,如何?”卢照时道。

    “大人,手抄本不规范…”苏樱甚是惋惜。

    “不会,官府里找几个善抄写的学子,抄出的书本不比印刷的差,跟印刷本相同的字体,工整、漂亮!”

    出身寒门的学子,早年大都靠抄书赚取微薄费用。

    这种拿到书店售卖的手抄本不是随手抄写,是有规定的。

    必须字迹工整,照着印刷本一笔一划誊写,包括字体大小等,可媲美印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