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贞观开荒人 > 第346章 再远的地方都能到达

贞观开荒人 第346章 再远的地方都能到达

    “这两个糊涂蛋!真真是随了他们那糊涂娘!”苏老太太杵着拐杖骂道。

    苏仲彦从荥阳来信,把苏时彦哥俩帮着他们外祖、外祖母闹腾的事儿告知。

    老太太恨不能一棍子打死两个孽障,分不清里外,都不知该说他们是孝还是不孝。

    说他不孝吧,宁愿得罪苏家,也要一心一意要为他们阿娘寻公道,为外祖家去得罪权贵。

    说他孝吧,为了外祖家,不惜把苏家放地上踩踏。

    都搞不清这哥俩脑子里长的啥?养了那么多年,却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杜氏、韦氏、杨春华默默无语,牛心左性,越劝越拧。

    “那个何翠莲就不是个好东西!看着一副精明相,教养出来的儿女却蠢如驴!

    死了也好,免得祸害苏家!”老太太庆幸。

    被骗走诉状,又被小外孙痛斥,没了盼头的老妇人最后的念想崩塌,没熬过那晚便去了。

    草草埋葬,苏时彦哥俩带着外祖秦方城随游学队伍一同回长安。

    苏仲彦此信告知家里,回长安后就不再返回岭南,哥几个都准备复学。

    村学的孩子们委托阿黑、胡二郎君、福东家护送回来。

    这样也好,免得来回折腾。

    只是苦了苏樱,要照顾留在荒沟村的妇孺们。

    “虎子、阿桑、阿木他们快要到长安了?”杨老汉问。

    “嗯!信是从荥阳发的,算时间,他们此时应抵达长安。”苏樱道。

    “终于回长安了,终于回长安了!”杨老汉眼眶湿润,鼻子酸酸。

    没想到孙儿们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早回到长安!

    其他几个村老都默默擦泪,自己叶落归根不远了!

    一晃眼二十年过去,两鬓斑白,不知长安是何景象?

    “呃,几位村老,别光顾着高兴!”苏樱沉吟道.

    “我阿兄他们会留在长安,其他孩子由福东家、胡二郎君带回来…”

    众村老沉默,自家跟苏家不能比,人家是赦免、升迁,苏步成是京官,子侄们自然留长安。

    自家孙儿是荒沟村村民,过所上是有归期的。

    可是,都到了长安,长安城里不知还有哪些故旧、族亲?要是能联系上,也能帮衬一把,让孙儿们留下。

    考律学、书学、算学也顶好的,可惜…

    “呃,孩子们好不容易到长安,这么快回来不划算,不如留在长安多游学几年,各位觉得如何?”苏樱提议。

    众村老唰地一下,全都看着苏樱,两眼灼灼,“阿樱所言甚是!”

    “各家问问各家可愿意,我去金风寨问问阿德头领,愿意的话我们找胡县令补办手续,让孩子们在长安安心学习。”

    “阿樱,不用问、不用问,我们各家都愿意!”众村老齐声道。

    有苏家帮忙,至少在长安城求学、吃住不是大问题!

    再努努力,考上律学、书学、算学,毕业后在朝廷各部门考个小吏,就算在长安真正落脚!

    “那好吧,麻烦诸位知会各家准备冬衣,过几日随第二批岭南锦一同送长安。”苏樱安排道。

    “多谢阿樱,多谢阿樱!”村老们欢喜离去,没一会儿村里人都知晓。

    “阿樱!阿樱!”郑娘子几位寡妇跑来。

    “何事,阿姐?”苏樱牵着马正要出发。

    “阿樱,谢谢你!”郑娘子拉着苏樱的手,“孩子们到长安了?”

    “嗯,差不多该到了,阿姐们准备好冬衣,过几日送走!”苏樱微笑道。

    “谢谢你,阿樱!”郑娘子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一向能言会道,此刻只会翻来覆去说谢谢。

    只要能留在长安,就有机会,不久他们都能回去!

    “好啦,阿姐们,快去准备冬衣,还有咱们的粉丝,蜂蜜啥的。

    让我阿耶找个铺面,开个岭南特产店,孩子们的日常开销、笔墨纸砚便有着落。”苏樱贴心道。

    “嗯嗯,都听阿樱的!都听阿樱的!”妇人们心头的担忧去了一大半。

    纵马驰骋,从荒沟村来到金风寨。

    还有几里地,就看到成片的甘蔗,两米多高,婴儿手臂粗,紫色的外皮上泛着白霜。

    地里有人在扒甘蔗叶,只余顶部,养分保供主干,长势喜人。

    风一吹,甘蔗林莎莎作响。

    听到马蹄声,大家回头,见是苏樱,都笑着招呼,“阿樱来啦!来,尝尝甘蔗!”

    “不啦,我找阿德阿公!”苏樱笑笑,婉拒村民们的热情。

    寨子里,大家都在忙碌。

    豆子收了,旱地也翻耕了一遍,晾晒着,待十月份种冬小麦。

    这里天气热,豆类种植时间比北方缩短半月左右。

    而冬小麦必须十月份,天气凉了才能种,不然麦子空长,结不了穗。

    算起来中间旱地就得空置一个月的时间。

    这期间要收二季稻、甘蔗,然后种植冬小麦,忙得够呛!

    这一个月还能养一季蚕,然后才能歇口气。

    “先生来啦!”回村忙农活的孩子们喊道。

    “嗯,阿德阿公呢?”苏樱跳下马。

    “阿公、阿公!”有孩子跑去喊人。

    村老们在地里,看着即将成熟甘蔗、二季稻,又是欢喜,又是愁的。

    农忙完,就开始榨甘蔗制红糖,村里的汉子分组,派到各县建糖厂。

    “阿公、阿公,阿樱村老来了!”孩子们老远喊道。

    “想来阿樱有好事儿,走!”阿德笑道。

    “阿樱!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过来?”阿德打趣。

    “给你们送好消息啊!”苏樱笑道。

    “什么好消息?”众村老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猜!”苏樱难得玩笑。

    “阿黑、阿牛他们有消息啦?”阿德猜道。

    “唉,什么都瞒不过阿公!”苏樱没想到阿德阿公这么厉害,一下就猜到。

    “都走了四五个月,总得有点儿消息回来!”阿德笑,“他们到何处了?”

    “算时间该到长安!”

    “长、长安?”阿德愣住。

    孙儿走到那么远的地方啦?那可是自己梦想一辈子也无法到达的地方,两个孙儿仅用四个多月就走到!

    “长安啊!他们真的到了!”其他村老都觉像梦一样。

    年轻就是好,说走就走,付诸行动,再远的地方都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