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在王府后院当格格这件事! 第274章 太妃出宫
后宫宫务繁杂,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繁琐,还要考虑不同势力之间的关系,语莺只接手了两日,便觉得自己的头也痛起来了。
宁儿一向心细,这段时间一直在帮着语莺拢着宫中的各项关系,又整理好后一一记在心中,在必要的时候提醒语莺。
现如今宁儿早就不用给语莺做衣服了,这样的活计已经转交给了出师的禄儿与喜儿,宁儿只负责语莺身边的内务,虽不如玖儿,但在长春宫中也是要被称呼一声姑娘的。
宁儿拿着一本册子,对翻着账本的语莺说道:“娘娘,下月初四是宜太妃的生辰,虽说现在太妃们还在 替先帝守孝,但生辰礼却少不得。”
语莺听着头都大了,伸手揉了揉太阳穴,闭着眼睛问道:“有先例吗?”
宁儿将册子翻到上一页后交给了语莺,说道:“先帝后宫人数繁多,但自皇上登基以来,还没有太妃过生辰,所以要是想找先例,需得还朝前找。
只是咱们皇上以孝治天下,宜太妃又是先帝五子恒亲王与先帝九阿哥的额娘,不好与世宗(顺治)妃嫔相提并论。”
语莺听着更是觉得头疼,先帝的那些妃嫔都不好伺候,从前宜太妃那可是一等一的宠妃,语莺自己又没有经验,这分寸实在是不好拿捏。
想着皇上已经将胤禟派到了西宁驻扎,京城中只有恒亲王在,皇上与恒亲王之间的关系也还算不错,这实在是不好处理。
看着账册上面许多太妃太嫔的生辰记录,语莺愁的眉毛都皱了起来,这样的事情又不好交给恭嫔处理,皇后现在又闭门不见客,语莺只好拿着册子去与皇上请教。
养心殿中,皇上这个皇上做的实在是称职,如今才用完了午膳,皇上便又重新坐到了御座后面,开始批阅奏折。
除了皇上之外,怡亲王胤祥亦是坐在下首帮忙处理那些不算是很重要的奏折,偶尔兄弟两人还会一同讨论奏折的内容,看着实在是亲密无间。
苏培盛趁着皇上有空档休息的功夫,悄悄上前来禀报:“皇上,贞妃娘娘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语莺这是第一次到养心殿,从前就算是为了表示关心皇上的身体,也是派身边的小乐子过来送那些汤汤水水,因此皇上倒也有些好奇。
“贞妃可说了是什么事情?”
“回皇上的话,贞妃娘娘说是关于先帝太妃们的,皇上可是要见?”
皇上沉吟片刻,这段时间都是贞妃在处理宫务,那太妃那边有事情也的确是贞妃在管着,因此过来禀报事情也不算是出格,因此便摆手说道:
“叫贞妃进来吧,派人将右边那一摞折子先给军机处送过去。”
坐在下首的怡亲王见有女眷要过来,便站起身来想要避开,皇上却说道:“都是自家人,十三弟不必如此拘束,且在一旁坐着便好。”
话虽如此,但怡亲王仍是起身等待,好歹是宫里面的嫔妃,算起来也是自己的小嫂子,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语莺跟随着苏培盛进了养心殿,便见到了皇上与怡亲王,只是语莺从前对怡亲王的印象并不深刻,一时之间竟是不知道如何称呼。
皇上见状便说道:“这是先帝十三子怡亲王,贞妃你只说你的,都是一家人不必在意。”
语莺听了此话,轻轻俯身行了一礼,怡亲王也连忙回礼:“见过贞妃娘娘。”
皇上仍是惜字如金,示意一旁的苏培盛:“苏培盛,赐座。”
这才问起语莺来此何事。
语莺说道:“皇上,下月初四是宜太妃的生辰,现如今太妃太嫔们虽然还在孝期,但这些礼节也不能省,臣妾看了看这段时间的账本,并无先例,还请皇上示下。”
皇上听到是宜太妃的生辰,心中其实并不愿意管这件事,但贞妃本就是小家之女,入府后虽然帮着皇后管了几日的府务,但比起宫中错综复杂的事务,实在是难为她了。
略一思忖,皇上问道:“这段时间太妃那边如何,可是有什么不满?皇考皇贵妃那边你可曾去探望过?”
“前两日才去宁寿宫去看望过,皇考皇贵妃心情很是不错,只是说夏日炎热,先帝的嫔妃众多,宁寿宫地方狭小,许多太妃庶妃都是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中,冰有些不够用。
宁寿宫的花园有些小,许多太妃为了消暑常常来花园中避暑,只是人一多起来反而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皇考皇贵妃的意思是能不能将宁寿宫旁的宫殿开了,将部分太妃太嫔迁出去,以免太妃们心情抑郁。”
康熙后宫的妃嫔多得东西六宫都差点住不下,更别提小小的一个宁寿宫了,更何况还有些长寿的顺治妃嫔还活着,她们辈分高待遇也不同,自然不能与旁人挤在一处,如此一来先帝嫔妃能住的地方就更小了。
皇上也觉得这件事不好办,前段时间自己刚刚在后宫实行节俭,拨给后宫的费用也少了许多,若是提高太妃太嫔的待遇,那吃苦的就是自己的后宫了,皇上自然是不愿意。
皇上想了想,便问起语莺来:“贞妃,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语莺将自己想起来的那件关于太妃们的事情提了出来:
“皇上,都说百善孝为先,但为人父母哪个不想与自己的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呢?
皇上的兄弟有二十四个,若是能让生育过皇子且皇子已成年开府的妃嫔可出宫随子居住,不单单显现出皇上对这些先帝妃嫔的关怀和孝道,还能为天下树立了“以孝治天下”的典范,岂不是一举两得?”
自然是一举两得,语莺虽然只说了孝道的问题,但问题是哪些人能够接太妃回府供养,还不是皇上说的算,那些政治立场与皇上不同的人,是不是要与皇上站在同一战线上,才有机会将太妃们接出宫。
皇上自然能看出其中可操作的空间,这不光朝堂上的好处,就算是对于后宫来讲也减轻了许多的压力,起码先帝太妃们的居住条件能更好一些,随从人员也能减少,节省不少的宫中开支。
皇上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不由的点点头,转头问一旁的怡亲王:“十三弟,你觉得如何?”
宁儿一向心细,这段时间一直在帮着语莺拢着宫中的各项关系,又整理好后一一记在心中,在必要的时候提醒语莺。
现如今宁儿早就不用给语莺做衣服了,这样的活计已经转交给了出师的禄儿与喜儿,宁儿只负责语莺身边的内务,虽不如玖儿,但在长春宫中也是要被称呼一声姑娘的。
宁儿拿着一本册子,对翻着账本的语莺说道:“娘娘,下月初四是宜太妃的生辰,虽说现在太妃们还在 替先帝守孝,但生辰礼却少不得。”
语莺听着头都大了,伸手揉了揉太阳穴,闭着眼睛问道:“有先例吗?”
宁儿将册子翻到上一页后交给了语莺,说道:“先帝后宫人数繁多,但自皇上登基以来,还没有太妃过生辰,所以要是想找先例,需得还朝前找。
只是咱们皇上以孝治天下,宜太妃又是先帝五子恒亲王与先帝九阿哥的额娘,不好与世宗(顺治)妃嫔相提并论。”
语莺听着更是觉得头疼,先帝的那些妃嫔都不好伺候,从前宜太妃那可是一等一的宠妃,语莺自己又没有经验,这分寸实在是不好拿捏。
想着皇上已经将胤禟派到了西宁驻扎,京城中只有恒亲王在,皇上与恒亲王之间的关系也还算不错,这实在是不好处理。
看着账册上面许多太妃太嫔的生辰记录,语莺愁的眉毛都皱了起来,这样的事情又不好交给恭嫔处理,皇后现在又闭门不见客,语莺只好拿着册子去与皇上请教。
养心殿中,皇上这个皇上做的实在是称职,如今才用完了午膳,皇上便又重新坐到了御座后面,开始批阅奏折。
除了皇上之外,怡亲王胤祥亦是坐在下首帮忙处理那些不算是很重要的奏折,偶尔兄弟两人还会一同讨论奏折的内容,看着实在是亲密无间。
苏培盛趁着皇上有空档休息的功夫,悄悄上前来禀报:“皇上,贞妃娘娘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语莺这是第一次到养心殿,从前就算是为了表示关心皇上的身体,也是派身边的小乐子过来送那些汤汤水水,因此皇上倒也有些好奇。
“贞妃可说了是什么事情?”
“回皇上的话,贞妃娘娘说是关于先帝太妃们的,皇上可是要见?”
皇上沉吟片刻,这段时间都是贞妃在处理宫务,那太妃那边有事情也的确是贞妃在管着,因此过来禀报事情也不算是出格,因此便摆手说道:
“叫贞妃进来吧,派人将右边那一摞折子先给军机处送过去。”
坐在下首的怡亲王见有女眷要过来,便站起身来想要避开,皇上却说道:“都是自家人,十三弟不必如此拘束,且在一旁坐着便好。”
话虽如此,但怡亲王仍是起身等待,好歹是宫里面的嫔妃,算起来也是自己的小嫂子,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语莺跟随着苏培盛进了养心殿,便见到了皇上与怡亲王,只是语莺从前对怡亲王的印象并不深刻,一时之间竟是不知道如何称呼。
皇上见状便说道:“这是先帝十三子怡亲王,贞妃你只说你的,都是一家人不必在意。”
语莺听了此话,轻轻俯身行了一礼,怡亲王也连忙回礼:“见过贞妃娘娘。”
皇上仍是惜字如金,示意一旁的苏培盛:“苏培盛,赐座。”
这才问起语莺来此何事。
语莺说道:“皇上,下月初四是宜太妃的生辰,现如今太妃太嫔们虽然还在孝期,但这些礼节也不能省,臣妾看了看这段时间的账本,并无先例,还请皇上示下。”
皇上听到是宜太妃的生辰,心中其实并不愿意管这件事,但贞妃本就是小家之女,入府后虽然帮着皇后管了几日的府务,但比起宫中错综复杂的事务,实在是难为她了。
略一思忖,皇上问道:“这段时间太妃那边如何,可是有什么不满?皇考皇贵妃那边你可曾去探望过?”
“前两日才去宁寿宫去看望过,皇考皇贵妃心情很是不错,只是说夏日炎热,先帝的嫔妃众多,宁寿宫地方狭小,许多太妃庶妃都是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中,冰有些不够用。
宁寿宫的花园有些小,许多太妃为了消暑常常来花园中避暑,只是人一多起来反而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皇考皇贵妃的意思是能不能将宁寿宫旁的宫殿开了,将部分太妃太嫔迁出去,以免太妃们心情抑郁。”
康熙后宫的妃嫔多得东西六宫都差点住不下,更别提小小的一个宁寿宫了,更何况还有些长寿的顺治妃嫔还活着,她们辈分高待遇也不同,自然不能与旁人挤在一处,如此一来先帝嫔妃能住的地方就更小了。
皇上也觉得这件事不好办,前段时间自己刚刚在后宫实行节俭,拨给后宫的费用也少了许多,若是提高太妃太嫔的待遇,那吃苦的就是自己的后宫了,皇上自然是不愿意。
皇上想了想,便问起语莺来:“贞妃,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语莺将自己想起来的那件关于太妃们的事情提了出来:
“皇上,都说百善孝为先,但为人父母哪个不想与自己的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呢?
皇上的兄弟有二十四个,若是能让生育过皇子且皇子已成年开府的妃嫔可出宫随子居住,不单单显现出皇上对这些先帝妃嫔的关怀和孝道,还能为天下树立了“以孝治天下”的典范,岂不是一举两得?”
自然是一举两得,语莺虽然只说了孝道的问题,但问题是哪些人能够接太妃回府供养,还不是皇上说的算,那些政治立场与皇上不同的人,是不是要与皇上站在同一战线上,才有机会将太妃们接出宫。
皇上自然能看出其中可操作的空间,这不光朝堂上的好处,就算是对于后宫来讲也减轻了许多的压力,起码先帝太妃们的居住条件能更好一些,随从人员也能减少,节省不少的宫中开支。
皇上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不由的点点头,转头问一旁的怡亲王:“十三弟,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