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第4章 李老太
热门推荐:
开局桥上救下轻生女,系统激活
替姐嫁屠户,农门娇女杀疯了
冷战三年,她提离婚他却红了眼
当世界迎来新生
老天师,你被宝可梦揍过吗?
被迫下堂后,我转身成了状元妻
天启:日月重照大明天
狂妃上街狗都嫌,谁来谁挨巴掌
快穿之BOSS的小公主不好当
“东子是不是想去煤店上班?”
大哥李卫国说完后挠了挠脑袋,面色忧愁道:“现在煤店的工作岗位都满了,只招送煤的临时工,要不......”
一旁的李父打断了大儿子的话,气急败坏的骂道:“他能当的了送煤工?一筐煤最少50斤,老三这个王八犊子在昌平都出名了,整天跟着一群小孩子割猪草,你也是说话不过脑子。”
李父说着便想起了第一次去昌平周家村会亲家的场景,听着附近村民嘴里说出来的话,臊得他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坐在小饭桌前的李向东,现在又郁闷又尴尬...
可不能再让他爹说下去了。
“街道办有火车站的招工名额,爹你们知道不?”
李向东话一出口,屋里瞬间安静,他爹也不气呼呼的瞪他了。
所有人的眼神,直愣愣的看着他。
“还有这事?”李二哥有些疑惑。
李向东肯定的点了点头,这件事他记得很清楚。
上辈子耐不住家里人软磨硬泡,他去街道办报到,干上了蹦爆米花的工作。
没多久他从自己的发小那里得到个消息,他们这批街道办安置的回城知青,有人拿到了火车站招工名额。
重活一次,他明知道有更好的工作,不去争取那不是傻吗?
李父拧着眉头问道:“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分析出来的。”
李向东只能这么说...在众人狐疑的目光中,他继续说道:“知青回城工作安置,有三条政策。”
“子女顶替父母的岗位,我爹再过几年退休,提前顶岗不划算,这个不考虑。”
“还有就是发展集体产业,像什么磨剪子锵菜刀、蹦爆米花、街头理发啥的,哦,对了,前门大街去年开始有人卖大碗茶,那也是集体产业。”
“只是咱们街道办这些集体产业,屁的前途没有,早晚都得黄喽,反正说啥这样的工作我不干。”
“最关键的是最后一条,所有机关单位扩大招工名额,提倡一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你们琢磨琢磨,京城火车站是不是要大量招工?就算他们内部消化,吃相也不能太难看,肯定要从社会上招一批回城知青。”
“京城火车站可就在咱家附近,街道办有协助管理的权限,有几个招工名额太正常了。”
屋里人听完李向东的分析,被他的表现惊住了。
小儿子还是第一次在他们面前,这么一本正经,条理分明的说话。
所有人看向他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躲在里屋门后偷听的周玉琴,都感觉第一次认识她男人一样。
像他们这种平头老百姓,整日里都在为生活奔波,政策里的弯弯绕绕,没功夫也没心思去想。
可李向东分析的有道理,这事不能细琢磨,越想越觉得八九不离十。
李父拿出一根烟,点上后深吸了一口,一脸的郑重。
“老三的话虽然有道理,可这是他分析出来的,是不是真有这件事,咱们也不清楚。”
“你们都把嘴闭严了,别出去传老婆舌。没有这事儿也就算了,这要是真的,街道办捂这么严实,名额肯定不多。”
李母和哥嫂们连忙点头,事情轻重他们还是知道的。
“他爹,你可得抓紧问问。”
李母有些心急,火车站那可是求都求不来好工作,儿子要是穿上铁路制服一定体面的很。
李向东也想快点有份工作,他现在裤兜比脸都干净。
大老爷们儿身上一分钱没有,门都不敢出,那是真难呀。
李父没说话,他知道这事要抓紧,只是打听这种消息,需要找个明白人。
他想了想问道:“老头老太太怎么还没回来?”
家里饭菜没荤腥,孩子们天天吵着要吃肉,老人心疼孩子,天没亮就去了菜市场。
只是这年头买肉要排队,必须赶早去,去晚了买不着。
这种现象会在明年1月份,京城取消凭票定量购买的政策后得到缓解,这是专门针对肉类食品做出的调整。
“估计快回来了,我去胡同口迎迎。”
大哥李卫国说完,直接往外走。
好几十年没见,马上又能看到爷爷奶奶,李向东还挺想他们的。
爷爷九零年去世的,办丧事的当天晚上,奶奶拉着爷爷的手,坐了一晚上,跟着咽了气。
听到俩人起早去排队买肉,李向东担心道:“他俩加起来都一百五十多岁了,起那早干嘛,也不知道多睡会儿,黑不隆冬的摔着了怎么办。”
李母听他这话顿时不乐意了,瞥了他一眼,“你说这话点谁呢?家里是有个闲人,只是炕上藏了个金疙瘩,整天守着舍不得下炕。”
“咳咳”
李向东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李父和哥哥们要上班,他老婆和嫂子们要伺候孩子,他娘要做饭,只有他每天睡懒觉。
只是他娘嘴巴太毒,有话不能好好说,损人都要拐弯抹角!
“我也出去看看。”
李向东说完,起身拍拍屁股向屋外走去。
他刚走到影壁前,就碰到了提着布袋子回来的奶奶,见她走路颤颤巍巍的,赶忙迎了上去,顺手接过布袋,搀扶住奶奶。
李老太满头银发,知道乖孙子这是来接她的,抿嘴就乐,满脸的皱纹,“东子早饭吃了没?你可一定要吃早饭,不吃早饭对肠胃不好。”
“下乡这几年,也不知道你吃了多少苦,前段时间回来的时候都瘦脱相了。”
这话要是让李父听到,非要气晕不可,他可是月月寄钱,一次都没断过!
而且知青是有假期的,李向东时不时回趟家,就算是他人回不来,要钱的信也会寄回家。
再说李向东也没瘦,他就是那种吃不胖的体质,一辈子都没胖过。
感受着奶奶对他满满的关爱,李向东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深吸口气,压了压激动的心情,“奶奶我吃了,吃的饱饱的,我回来这段时间可胖了不少呢。”
“胖点好。”
李老太点点头,压着嗓子小声说道:“我给你留了一个煮鸡蛋,一会儿偷偷给你。”
李向东家正房和厢房之间有1.5米的空地,他爹用木头围着,里面养着鸡。前些年不让养,都是偷偷养。
现在没人管了,也没多养,养多了味道太大,只在正房和西厢房之间,养了五只老母鸡。
每天都是李母早早起来喂鸡食,打扫鸡圈,顺带着把鸡蛋收了,做早饭的时候用开水冲鸡蛋,给家里的孩子们补充营养。
“你又起早摸鸡蛋了?”
李向东有些哭笑不得,这事儿李老太不是第一次干了。
“没起早,早上你娘盯着呢,我是昨晚等你娘睡着了去橱柜里拿的。”
李老太是真疼她这个小孙子,为了孙子能吃上鸡蛋,兵法都用上了。
大哥李卫国说完后挠了挠脑袋,面色忧愁道:“现在煤店的工作岗位都满了,只招送煤的临时工,要不......”
一旁的李父打断了大儿子的话,气急败坏的骂道:“他能当的了送煤工?一筐煤最少50斤,老三这个王八犊子在昌平都出名了,整天跟着一群小孩子割猪草,你也是说话不过脑子。”
李父说着便想起了第一次去昌平周家村会亲家的场景,听着附近村民嘴里说出来的话,臊得他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坐在小饭桌前的李向东,现在又郁闷又尴尬...
可不能再让他爹说下去了。
“街道办有火车站的招工名额,爹你们知道不?”
李向东话一出口,屋里瞬间安静,他爹也不气呼呼的瞪他了。
所有人的眼神,直愣愣的看着他。
“还有这事?”李二哥有些疑惑。
李向东肯定的点了点头,这件事他记得很清楚。
上辈子耐不住家里人软磨硬泡,他去街道办报到,干上了蹦爆米花的工作。
没多久他从自己的发小那里得到个消息,他们这批街道办安置的回城知青,有人拿到了火车站招工名额。
重活一次,他明知道有更好的工作,不去争取那不是傻吗?
李父拧着眉头问道:“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分析出来的。”
李向东只能这么说...在众人狐疑的目光中,他继续说道:“知青回城工作安置,有三条政策。”
“子女顶替父母的岗位,我爹再过几年退休,提前顶岗不划算,这个不考虑。”
“还有就是发展集体产业,像什么磨剪子锵菜刀、蹦爆米花、街头理发啥的,哦,对了,前门大街去年开始有人卖大碗茶,那也是集体产业。”
“只是咱们街道办这些集体产业,屁的前途没有,早晚都得黄喽,反正说啥这样的工作我不干。”
“最关键的是最后一条,所有机关单位扩大招工名额,提倡一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你们琢磨琢磨,京城火车站是不是要大量招工?就算他们内部消化,吃相也不能太难看,肯定要从社会上招一批回城知青。”
“京城火车站可就在咱家附近,街道办有协助管理的权限,有几个招工名额太正常了。”
屋里人听完李向东的分析,被他的表现惊住了。
小儿子还是第一次在他们面前,这么一本正经,条理分明的说话。
所有人看向他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躲在里屋门后偷听的周玉琴,都感觉第一次认识她男人一样。
像他们这种平头老百姓,整日里都在为生活奔波,政策里的弯弯绕绕,没功夫也没心思去想。
可李向东分析的有道理,这事不能细琢磨,越想越觉得八九不离十。
李父拿出一根烟,点上后深吸了一口,一脸的郑重。
“老三的话虽然有道理,可这是他分析出来的,是不是真有这件事,咱们也不清楚。”
“你们都把嘴闭严了,别出去传老婆舌。没有这事儿也就算了,这要是真的,街道办捂这么严实,名额肯定不多。”
李母和哥嫂们连忙点头,事情轻重他们还是知道的。
“他爹,你可得抓紧问问。”
李母有些心急,火车站那可是求都求不来好工作,儿子要是穿上铁路制服一定体面的很。
李向东也想快点有份工作,他现在裤兜比脸都干净。
大老爷们儿身上一分钱没有,门都不敢出,那是真难呀。
李父没说话,他知道这事要抓紧,只是打听这种消息,需要找个明白人。
他想了想问道:“老头老太太怎么还没回来?”
家里饭菜没荤腥,孩子们天天吵着要吃肉,老人心疼孩子,天没亮就去了菜市场。
只是这年头买肉要排队,必须赶早去,去晚了买不着。
这种现象会在明年1月份,京城取消凭票定量购买的政策后得到缓解,这是专门针对肉类食品做出的调整。
“估计快回来了,我去胡同口迎迎。”
大哥李卫国说完,直接往外走。
好几十年没见,马上又能看到爷爷奶奶,李向东还挺想他们的。
爷爷九零年去世的,办丧事的当天晚上,奶奶拉着爷爷的手,坐了一晚上,跟着咽了气。
听到俩人起早去排队买肉,李向东担心道:“他俩加起来都一百五十多岁了,起那早干嘛,也不知道多睡会儿,黑不隆冬的摔着了怎么办。”
李母听他这话顿时不乐意了,瞥了他一眼,“你说这话点谁呢?家里是有个闲人,只是炕上藏了个金疙瘩,整天守着舍不得下炕。”
“咳咳”
李向东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李父和哥哥们要上班,他老婆和嫂子们要伺候孩子,他娘要做饭,只有他每天睡懒觉。
只是他娘嘴巴太毒,有话不能好好说,损人都要拐弯抹角!
“我也出去看看。”
李向东说完,起身拍拍屁股向屋外走去。
他刚走到影壁前,就碰到了提着布袋子回来的奶奶,见她走路颤颤巍巍的,赶忙迎了上去,顺手接过布袋,搀扶住奶奶。
李老太满头银发,知道乖孙子这是来接她的,抿嘴就乐,满脸的皱纹,“东子早饭吃了没?你可一定要吃早饭,不吃早饭对肠胃不好。”
“下乡这几年,也不知道你吃了多少苦,前段时间回来的时候都瘦脱相了。”
这话要是让李父听到,非要气晕不可,他可是月月寄钱,一次都没断过!
而且知青是有假期的,李向东时不时回趟家,就算是他人回不来,要钱的信也会寄回家。
再说李向东也没瘦,他就是那种吃不胖的体质,一辈子都没胖过。
感受着奶奶对他满满的关爱,李向东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深吸口气,压了压激动的心情,“奶奶我吃了,吃的饱饱的,我回来这段时间可胖了不少呢。”
“胖点好。”
李老太点点头,压着嗓子小声说道:“我给你留了一个煮鸡蛋,一会儿偷偷给你。”
李向东家正房和厢房之间有1.5米的空地,他爹用木头围着,里面养着鸡。前些年不让养,都是偷偷养。
现在没人管了,也没多养,养多了味道太大,只在正房和西厢房之间,养了五只老母鸡。
每天都是李母早早起来喂鸡食,打扫鸡圈,顺带着把鸡蛋收了,做早饭的时候用开水冲鸡蛋,给家里的孩子们补充营养。
“你又起早摸鸡蛋了?”
李向东有些哭笑不得,这事儿李老太不是第一次干了。
“没起早,早上你娘盯着呢,我是昨晚等你娘睡着了去橱柜里拿的。”
李老太是真疼她这个小孙子,为了孙子能吃上鸡蛋,兵法都用上了。